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9月16日消息,最新一期(340期)深圳周刊刊出仪芸文章《东北男人有点晃》全文如下:
可惜啊,在深圳的东北男人虽然多,但是现在的深圳,男人的魅力大多都体现在票子上了。要是早几年酷哥满地走的时候,东北男人,那可是女人心目中酷哥的化身啊,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腰板溜直的,都是前几年抬不起头的上海小男人。这才多久啊,高大威猛的东北男人形象就开始晃悠起来,都符号化成农民刘老根之类的形象了。要不就浓缩在如下段子里了:一去南方的东北打工妹,为其伙伴发电报,为了省钱只写了六个字:“钱多、人傻、速来。”
回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提到东北男人和现在的感觉似乎是不太一样的。这也许和东北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变化有一定关系,事实上东北男人作为一个宽泛的人群概念,本来就显得笼统而驳杂。东北男人在行政区划上有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人之分,在民族归属上至少也有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之别。但在现实中,东北男人从来都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被世人看待,被外界描述。在传统的印象中,东北汉子个个高大威猛,只不过,传统也常常面临瓦解的危机,如今,惯耍贫嘴的赵本山和“上酸菜”的翠花,才是获得全国人民一致认可的东北男人和东北文化的代表。
其实就像任何族群一样,东北男人也是千差万别、良莠不齐的。然而与差别相比,东北男人的共性又是如此突出,他们的思想融化在同一碗酒里,他们的感情共振在同一首歌里,他们的语言表现在同一语调中,所以东北男人的感染力由此而生。虽说东北地区因为经济模式的转变,使其发展显得步履沉重,但在市场经济以及孔雀东南飞的大潮中,出走的东北男人还是蛮有闯劲儿的。就说深圳,讲东北话的大老板有多少,怕是难以计数,单去西武逛,就可以从服务员那知道,有多少东北人是他们的大买家。在深圳,经济上能够与南方人角逐的,主要是东北男人。而在深圳的南方人也会发现做生意时与东北男人打交道多,与其他地方的北方人打交道少,所以有人总结说温州帮做小买卖,东北帮做大买卖。东北男人天生的鲜明性格,东北男人带来的浓烈风气,不仅冲击着深圳的社会生活,也大规模刷新在深圳的东北男人的形象标识。
在还是以南方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深圳人看来,东北男人表面上有很大的共性,但性格却显得有些晃:如果一个北京的侃爷耍贫嘴,你会发现北京男人的幽默藏掖着某种无奈,而东北男人的幽默却爽直而带着几分狡黠。在为人方面,东北男人表面豪爽内里暗藏心计,处世其实相当细腻,做得过分者,常常给人以大奸大猾之感,如果对人恨之入骨,东北男人既敢打敢骂,又能隐忍不发,待机行事(这一点,倒颇得山东人的真传)。东北男人从本质上说都非常严肃,举手投足常挥洒着强烈的道德感,喜欢议论人事;但他们又很矛盾,既传统又开放,既直爽又油滑,豪放与彪悍,粗犷与暴躁,憨直与轻信,幽默与油滑,耐劳与懒散……所以在深圳的东北男人,因为他们的努力或放弃,成功或失败,往往就是从性格天平的一端滑向另一端的摇摆过程。
还让深圳来自其他地方的人觉得比较晃的是,东北男人常给人五大三粗的印象,扒拉一下,也的确没听说过什么东北文化人,但实际却是东北三省的大学生比例很高,仅次于京沪,比我们印象中专出江南才子的江浙两省还高。
在深圳的东北男人最不待见深圳的是这里天气的燥热,而深圳人最不待见东北男人的,是他们不像典型的深圳人那样低调,他们骨子里对服务人员的蔑视,这在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深圳,是很惹人非议的。
称谓
东北男人这一称谓的存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东北这一说法起源得比较晚,古代不存在这个称呼,至清代这一地区还称关外,而不是称东北,东北一词广为使用是从沦陷时期开始的。不过你在深圳会发现无论来自东北哪一个省份的人都会说自己是东北男人,而不会说自己是黑龙江人、吉林人或辽宁人。而东北男人在关内人心目中,往往又是一体的,东北男人的地域认同感也最强,他们的性格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东北与东北男人的概念之所以能流行,而且后来为东北男人自己接受并沿用下来,大概是因为东北各地方言基本统一,风俗基本一致,也因为历史上的相同遭遇和地理上的封闭一致性等。而南方由于多山多水,古代交通和通讯不发达,各个地区人们之间的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很难实现,直到今天,南方一些省份还存在相邻的两个县,只隔一座山互相之间就听不懂对方语言的现象。
东北男人这一概念存在的一个后果是,这一群体的特征尤其是缺点被泛化了。一个地区的缺点、一个个人的缺点往往扩展到全体东北男人身上。结果,东北男人成了中国人当中特点最鲜明的一个群体,就像因为一个赵本山的存在,仿佛所有的东北人都幽默、都土得掉渣。
身份
现在的东北人口将近一亿,他们不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99%都是汉人,都是近代移民。解放前他们大多是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闯关东过来,解放后,从四川、湖南、湖北以及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从浙江等地又有大批的移民涌入,现在的东北男人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的后裔。如果说东北男人尤其是黑龙江人里三分之一是南方血统也不过分。不过有意思的是东北男人总以自己是真正的北方人自居,其实他们的南方血统在长江以北的北方人里是最多的。历史上,因为东北的少数民族屡犯中原,所以给人一种错觉,以为东北男人似乎都是金辽之后,凶猛彪悍,好勇斗狠,但这确实给东北男人套错“光环儿”了。他们还没有这么好的“出身”,个别东北男人声称他们的祖先是努尔哈赤,你放心,他身上能有八分之一的满族血统在东北就算稀有品种了。
其实整个东北文化就是山东、河北汉文化的一个变型。东北男人的豪放、粗鲁、热情、暴躁和率直很大程度上都与山东人相似,而辽南方言其实就接近于山东方言。
义气
其实东北男人的性情就两字:直和急。跟东北男人讲话不能绕弯,一绕弯他就不高兴了,一不高兴就跟你急。谁都不能软,软了就丢面子。而“都是活雷锋”的东北男人又最讲义气,义气自然也是面子的事。
东北男人还不甘寂寞,更惧怕孤独。东北的地域文化显现为集团效应,无论到哪里,都是席卷而不是渗透。东北男人的性格,从文化类型分析,从来归不到细腻一族。东北男人个体的性格中饱含着种族的气质,种族的气质生成于寒夜、冻土、烈酒和粗放的饮食结构。在深圳,男人多是务实的,如果做不到的事情他不会答应你,即使这会让你很不开心。但东北来的男人不同,他们即使没有太大的把握也会先答应你,并且尽力去做。当然如果做不成,你或许就觉得他有点说大话,有点靠不住,但并不能因此说他们不豪爽,至少他们的心是热的,他们觉得100%去帮你办事比100%成功地完成此事更加引以为豪。
胆大
气候对人的性格会产生影响,这早就被孟德斯鸠所注意到。东北地区地处北温带,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漫长而寒冷。特定的生存环境使东北男人养成了尊重个体力量、尊崇英雄、讲究忠义精神的传统。
东北男人这方面的特点在“闯关东”历史过程中得以加深。在早期的关内移民中,只有强悍的人才有活下去的可能,温文尔雅的即使迁入东北,也很快被这种艰苦生活所淘汰。所以到了今天,东北男人身上还存留着暴躁并具攻击性的特点。东北男人出了名的爱打架,而打架的原因往往就是谁多看了谁一眼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人戏言:“不到东北不知道胆小”。然而,如果你以为东北男人都喜欢玩命,大口喝酒、大块吃肉,那你就错了,实际上,大多数东北男人与山东河北等地的人相比,都显得更加文质彬彬,能言善辩。
懒惰
相比于坐江山来说,打江山更是东北男人在潜意识里倍加崇尚的观念。在和平年代无仗可打,追求做官、做大官,是这种本质观念的现实表现。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追求领办创办新企业,必将成为另一种最具诱惑力、最具挑战性、最具发展前景、为东北男人所喜爱的新时尚。东北男人一向追求干大事业,对小事往往忽略,所以有人说东北人懒惰,追其本原,正是这种只愿做大事不愿做小事之思想的反映。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先后出现过“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它说的是东北经济,在全国排名一再下滑。工业产品及农副产品滞销、工业企业停产半停产现象普遍,实际失业率一再攀升。这是因为建国以来,东北就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几十年来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面临社会的变革,一时间手足无措是在情理之中的。
东北男人懒散的作风从客观上说也是由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决定的。东北的冬季很长,不但不能耕种,户外活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东北男人有“猫冬”的习惯。另外,东北自古物产丰富,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之说。东北人均耕地面积多,虽然只能耕种一季,但人均粮食产量足够一年的食用。这使得短时间的劳作供应一年到头的温饱成为可能。东北有句俗语,生动地描绘了东北男人一年到头的生活状态:“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干闲。”
穷乐
东北男人还有一个特点是幽默,赵本山每年春节晚会都使全国人民笑痛肚子。东北岂只一个赵本山,走过东北大地,可以说村村都有赵本山,就是骂人也骂得妙趣横生,骂上一天没有重样的话。其成因,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期,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实行了十几年的法西斯统治,奴化教育和高压政策,扭曲了部分东北男人的传统性格,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想方设法地“糊弄洋鬼子”,这样一来,便在东北男人淳厚质朴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又增添了一份狡黠。
喝酒
一桌人扎一堆儿喝酒,请客掏钱的一定是东北男人,尽管他们倾囊相宴的结果很可能是回家跪一夜搓板儿或者啃半个月方便面,只要一端起酒杯,东北男人一定不会藏着掖着假模假式。最爱呼朋唤友回家尝尝自个媳妇儿手艺的也是东北男人,情调、品位、绅士这等拿捏作态的词儿统统和喝酒的东北男人无关,他们宁愿因陋就简,一醉方休,所以喝到最后,搂着脖儿称兄道弟的一定是东北男人。东北男人喝酒的前提只有一条:“都是朋友!”而喝酒的最高境界则是:“都在酒里!”可正因为东北男人从不晓得在酒杯前长个心眼儿留一手,一腔赤诚做东的结果很可能是醉到分不清局长科长一概喊“亲哥”,末了还得把100元当10块零钞给了出租车司机,不过也只有东北男人才会在醉后狂歌痛哭酣然大睡。连喝酒都不忍心耍赖使奸的人,你能怀疑他不光明磊落么?喝酒时的东北男人可嘉,因为他们不小气,喝酒时的东北男人也可悲,因为他们永远在最前线抛头露面两肋插刀,从来不懂得给自己留一条可以随时开溜的后路。
老婆
在商店里被老婆拉着挨“宰”的多数是东北男人。东北男人喜欢将婚事大操大办以此来表达有了老婆的无比自豪,存折里九成的钱都用来换取了“老婆”这个尊贵的角色,当然舍不得骂也舍不得碰,下班顺道买菜买奶、自行车后座装备着儿童座、风风雨雨送孩子读书学琴的往往都是东北男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是结结实实不容置疑的。你听说过被骗的打工妹被人贩子卖到东北的吗?没有!这说明啥呢?东北男人不需要廉价的来路不正的可以随便拽过来虐待的老婆,他们得凭本事娶媳妇养老婆,在老婆面前,尽管他们十之八九都有些气馁,不过响当当的男人他们还是当得起的。
打架
即使最咋呼的东北男人,他们的本性也多为“鲁莽”,这和“凶残”“诡诈”绝对是两个概念。东北男人打架的起因多是因口角而起,一时气血之勇,三秒钟的头脑发热而已。这和动辄就扔一炸药包,投毒毁尸,弑父杀妻的行径比起来,安全系数稍高。说东北男人动不动就打架斗殴着实冤屈了他们,如果全国男人打群架,领头的肯定是两湖男人,江浙男人是幕后军师,而头脑简单的东北男人,充其量是一开头瞎起劲地向前冲冲,打到半截就回家看足球吹大牛去了。
其他
东北男人不太讲究环境但是有点爱摆阔;东北男人虽然不大爱洗澡但是从来不拒绝衣履光鲜;东北男人烟瘾重却毫不吝惜把好烟撒给哥们儿;东北男人不能歌不善舞不解诗词不通音律却也并非不懂爱情……作为男人他们是优秀的,作为好男人他们是及格的,可作为聪明男人,他们还需重整山河待后生。
与东北男人做生意
讲义气,重朋友
哥儿们义气用事,这是东北男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点。因此,讲义气,重义气,东北商人做生意的这一特色促使许多东北商人成为大腕级的富豪。但是,重义气,虽然使大家不必因竞争伤和气,却与现代商业竞争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迟早要被时代所淘汰。
强悍易怒,脾气大
东北男人被外地人称为“东北虎”。与东北男人做生意的商家,大都觉得东北男人脾气不好,三句话合不来就动口骂人,甚至动手动脚动刀子,有时一句话说不好,弄不好就闹个鼻口流血。因此,与东北男人做生意,首先要对东北男人的这股脾气有所认识。这是赚东北男人钱的基础。同时,与东北男人做生意打交道,必须要诚实不欺,否则就要吃亏。因此,基于东北男人的这一特性,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必须不能欺骗或者耍奸。
豪爽大方
大概与黑土地孕育出来的关东大汉豪爽的性格有关,东北男人到外地旅游、经商往往出手大方,不在乎别人算计自己那几个小钱,因此,与他们谈生意时得注意要铺张大方些。
东北男人的豪爽耿直在全国是闻名的。所以外地人认为,对东北男人只要能顺毛溜,交东北男人比交其他省份的人强百倍。东北男人坦诚,换句话叫直心眼子没心眼子;有些人也许抓住了东北男人豪爽耿直心理,和东北男人处得宛如一家人,亲兄弟一样,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
无酒不成商
东北男人大概受天气寒冷的影响,养成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习惯,招待客人热情大方,毫不吝啬,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大喝特喝,不醉不休,“宁伤脾胃,不伤感情”,是东北商人酒场上的座右铭。
会喝酒。对东北男人来说,做生意和喝酒是密不可分的,无酒不谈商,许多大生意都是在酒桌上拍板的。在东北男人眼中,喝酒是感情深浅的衡量。因此,在与东北男人做生意时,如果你能喝酒,甚至你虽然不能喝酒,却敢于硬喝,一切都豁出去了,你会得到某种报偿的。而那些不能喝酒,或者坚持不多喝的人,会引起在座人的反感,他们会认为你不真诚、虚伪、心眼太多、不可交。今后要办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的。
可惜啊,在深圳的东北男人虽然多,但是现在的深圳,男人的魅力大多都体现在票子上了。要是早几年酷哥满地走的时候,东北男人,那可是女人心目中酷哥的化身啊,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腰板溜直的,都是前几年抬不起头的上海小男人。这才多久啊,高大威猛的东北男人形象就开始晃悠起来,都符号化成农民刘老根之类的形象了。要不就浓缩在如下段子里了:一去南方的东北打工妹,为其伙伴发电报,为了省钱只写了六个字:“钱多、人傻、速来。”
回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提到东北男人和现在的感觉似乎是不太一样的。这也许和东北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变化有一定关系,事实上东北男人作为一个宽泛的人群概念,本来就显得笼统而驳杂。东北男人在行政区划上有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人之分,在民族归属上至少也有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之别。但在现实中,东北男人从来都是作为一个整体而被世人看待,被外界描述。在传统的印象中,东北汉子个个高大威猛,只不过,传统也常常面临瓦解的危机,如今,惯耍贫嘴的赵本山和“上酸菜”的翠花,才是获得全国人民一致认可的东北男人和东北文化的代表。
其实就像任何族群一样,东北男人也是千差万别、良莠不齐的。然而与差别相比,东北男人的共性又是如此突出,他们的思想融化在同一碗酒里,他们的感情共振在同一首歌里,他们的语言表现在同一语调中,所以东北男人的感染力由此而生。虽说东北地区因为经济模式的转变,使其发展显得步履沉重,但在市场经济以及孔雀东南飞的大潮中,出走的东北男人还是蛮有闯劲儿的。就说深圳,讲东北话的大老板有多少,怕是难以计数,单去西武逛,就可以从服务员那知道,有多少东北人是他们的大买家。在深圳,经济上能够与南方人角逐的,主要是东北男人。而在深圳的南方人也会发现做生意时与东北男人打交道多,与其他地方的北方人打交道少,所以有人总结说温州帮做小买卖,东北帮做大买卖。东北男人天生的鲜明性格,东北男人带来的浓烈风气,不仅冲击着深圳的社会生活,也大规模刷新在深圳的东北男人的形象标识。
在还是以南方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深圳人看来,东北男人表面上有很大的共性,但性格却显得有些晃:如果一个北京的侃爷耍贫嘴,你会发现北京男人的幽默藏掖着某种无奈,而东北男人的幽默却爽直而带着几分狡黠。在为人方面,东北男人表面豪爽内里暗藏心计,处世其实相当细腻,做得过分者,常常给人以大奸大猾之感,如果对人恨之入骨,东北男人既敢打敢骂,又能隐忍不发,待机行事(这一点,倒颇得山东人的真传)。东北男人从本质上说都非常严肃,举手投足常挥洒着强烈的道德感,喜欢议论人事;但他们又很矛盾,既传统又开放,既直爽又油滑,豪放与彪悍,粗犷与暴躁,憨直与轻信,幽默与油滑,耐劳与懒散……所以在深圳的东北男人,因为他们的努力或放弃,成功或失败,往往就是从性格天平的一端滑向另一端的摇摆过程。
还让深圳来自其他地方的人觉得比较晃的是,东北男人常给人五大三粗的印象,扒拉一下,也的确没听说过什么东北文化人,但实际却是东北三省的大学生比例很高,仅次于京沪,比我们印象中专出江南才子的江浙两省还高。
在深圳的东北男人最不待见深圳的是这里天气的燥热,而深圳人最不待见东北男人的,是他们不像典型的深圳人那样低调,他们骨子里对服务人员的蔑视,这在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深圳,是很惹人非议的。
称谓
东北男人这一称谓的存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实东北这一说法起源得比较晚,古代不存在这个称呼,至清代这一地区还称关外,而不是称东北,东北一词广为使用是从沦陷时期开始的。不过你在深圳会发现无论来自东北哪一个省份的人都会说自己是东北男人,而不会说自己是黑龙江人、吉林人或辽宁人。而东北男人在关内人心目中,往往又是一体的,东北男人的地域认同感也最强,他们的性格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东北与东北男人的概念之所以能流行,而且后来为东北男人自己接受并沿用下来,大概是因为东北各地方言基本统一,风俗基本一致,也因为历史上的相同遭遇和地理上的封闭一致性等。而南方由于多山多水,古代交通和通讯不发达,各个地区人们之间的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很难实现,直到今天,南方一些省份还存在相邻的两个县,只隔一座山互相之间就听不懂对方语言的现象。
东北男人这一概念存在的一个后果是,这一群体的特征尤其是缺点被泛化了。一个地区的缺点、一个个人的缺点往往扩展到全体东北男人身上。结果,东北男人成了中国人当中特点最鲜明的一个群体,就像因为一个赵本山的存在,仿佛所有的东北人都幽默、都土得掉渣。
身份
现在的东北人口将近一亿,他们不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99%都是汉人,都是近代移民。解放前他们大多是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闯关东过来,解放后,从四川、湖南、湖北以及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从浙江等地又有大批的移民涌入,现在的东北男人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的后裔。如果说东北男人尤其是黑龙江人里三分之一是南方血统也不过分。不过有意思的是东北男人总以自己是真正的北方人自居,其实他们的南方血统在长江以北的北方人里是最多的。历史上,因为东北的少数民族屡犯中原,所以给人一种错觉,以为东北男人似乎都是金辽之后,凶猛彪悍,好勇斗狠,但这确实给东北男人套错“光环儿”了。他们还没有这么好的“出身”,个别东北男人声称他们的祖先是努尔哈赤,你放心,他身上能有八分之一的满族血统在东北就算稀有品种了。
其实整个东北文化就是山东、河北汉文化的一个变型。东北男人的豪放、粗鲁、热情、暴躁和率直很大程度上都与山东人相似,而辽南方言其实就接近于山东方言。
义气
其实东北男人的性情就两字:直和急。跟东北男人讲话不能绕弯,一绕弯他就不高兴了,一不高兴就跟你急。谁都不能软,软了就丢面子。而“都是活雷锋”的东北男人又最讲义气,义气自然也是面子的事。
东北男人还不甘寂寞,更惧怕孤独。东北的地域文化显现为集团效应,无论到哪里,都是席卷而不是渗透。东北男人的性格,从文化类型分析,从来归不到细腻一族。东北男人个体的性格中饱含着种族的气质,种族的气质生成于寒夜、冻土、烈酒和粗放的饮食结构。在深圳,男人多是务实的,如果做不到的事情他不会答应你,即使这会让你很不开心。但东北来的男人不同,他们即使没有太大的把握也会先答应你,并且尽力去做。当然如果做不成,你或许就觉得他有点说大话,有点靠不住,但并不能因此说他们不豪爽,至少他们的心是热的,他们觉得100%去帮你办事比100%成功地完成此事更加引以为豪。
胆大
气候对人的性格会产生影响,这早就被孟德斯鸠所注意到。东北地区地处北温带,由于纬度较高,冬季漫长而寒冷。特定的生存环境使东北男人养成了尊重个体力量、尊崇英雄、讲究忠义精神的传统。
东北男人这方面的特点在“闯关东”历史过程中得以加深。在早期的关内移民中,只有强悍的人才有活下去的可能,温文尔雅的即使迁入东北,也很快被这种艰苦生活所淘汰。所以到了今天,东北男人身上还存留着暴躁并具攻击性的特点。东北男人出了名的爱打架,而打架的原因往往就是谁多看了谁一眼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人戏言:“不到东北不知道胆小”。然而,如果你以为东北男人都喜欢玩命,大口喝酒、大块吃肉,那你就错了,实际上,大多数东北男人与山东河北等地的人相比,都显得更加文质彬彬,能言善辩。
懒惰
相比于坐江山来说,打江山更是东北男人在潜意识里倍加崇尚的观念。在和平年代无仗可打,追求做官、做大官,是这种本质观念的现实表现。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追求领办创办新企业,必将成为另一种最具诱惑力、最具挑战性、最具发展前景、为东北男人所喜爱的新时尚。东北男人一向追求干大事业,对小事往往忽略,所以有人说东北人懒惰,追其本原,正是这种只愿做大事不愿做小事之思想的反映。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先后出现过“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它说的是东北经济,在全国排名一再下滑。工业产品及农副产品滞销、工业企业停产半停产现象普遍,实际失业率一再攀升。这是因为建国以来,东北就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几十年来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面临社会的变革,一时间手足无措是在情理之中的。
东北男人懒散的作风从客观上说也是由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决定的。东北的冬季很长,不但不能耕种,户外活动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东北男人有“猫冬”的习惯。另外,东北自古物产丰富,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之说。东北人均耕地面积多,虽然只能耕种一季,但人均粮食产量足够一年的食用。这使得短时间的劳作供应一年到头的温饱成为可能。东北有句俗语,生动地描绘了东北男人一年到头的生活状态:“三个月种田,三个月过年,三个月干闲。”
穷乐
东北男人还有一个特点是幽默,赵本山每年春节晚会都使全国人民笑痛肚子。东北岂只一个赵本山,走过东北大地,可以说村村都有赵本山,就是骂人也骂得妙趣横生,骂上一天没有重样的话。其成因,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初期,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实行了十几年的法西斯统治,奴化教育和高压政策,扭曲了部分东北男人的传统性格,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想方设法地“糊弄洋鬼子”,这样一来,便在东北男人淳厚质朴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又增添了一份狡黠。
喝酒
一桌人扎一堆儿喝酒,请客掏钱的一定是东北男人,尽管他们倾囊相宴的结果很可能是回家跪一夜搓板儿或者啃半个月方便面,只要一端起酒杯,东北男人一定不会藏着掖着假模假式。最爱呼朋唤友回家尝尝自个媳妇儿手艺的也是东北男人,情调、品位、绅士这等拿捏作态的词儿统统和喝酒的东北男人无关,他们宁愿因陋就简,一醉方休,所以喝到最后,搂着脖儿称兄道弟的一定是东北男人。东北男人喝酒的前提只有一条:“都是朋友!”而喝酒的最高境界则是:“都在酒里!”可正因为东北男人从不晓得在酒杯前长个心眼儿留一手,一腔赤诚做东的结果很可能是醉到分不清局长科长一概喊“亲哥”,末了还得把100元当10块零钞给了出租车司机,不过也只有东北男人才会在醉后狂歌痛哭酣然大睡。连喝酒都不忍心耍赖使奸的人,你能怀疑他不光明磊落么?喝酒时的东北男人可嘉,因为他们不小气,喝酒时的东北男人也可悲,因为他们永远在最前线抛头露面两肋插刀,从来不懂得给自己留一条可以随时开溜的后路。
老婆
在商店里被老婆拉着挨“宰”的多数是东北男人。东北男人喜欢将婚事大操大办以此来表达有了老婆的无比自豪,存折里九成的钱都用来换取了“老婆”这个尊贵的角色,当然舍不得骂也舍不得碰,下班顺道买菜买奶、自行车后座装备着儿童座、风风雨雨送孩子读书学琴的往往都是东北男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是结结实实不容置疑的。你听说过被骗的打工妹被人贩子卖到东北的吗?没有!这说明啥呢?东北男人不需要廉价的来路不正的可以随便拽过来虐待的老婆,他们得凭本事娶媳妇养老婆,在老婆面前,尽管他们十之八九都有些气馁,不过响当当的男人他们还是当得起的。
打架
即使最咋呼的东北男人,他们的本性也多为“鲁莽”,这和“凶残”“诡诈”绝对是两个概念。东北男人打架的起因多是因口角而起,一时气血之勇,三秒钟的头脑发热而已。这和动辄就扔一炸药包,投毒毁尸,弑父杀妻的行径比起来,安全系数稍高。说东北男人动不动就打架斗殴着实冤屈了他们,如果全国男人打群架,领头的肯定是两湖男人,江浙男人是幕后军师,而头脑简单的东北男人,充其量是一开头瞎起劲地向前冲冲,打到半截就回家看足球吹大牛去了。
其他
东北男人不太讲究环境但是有点爱摆阔;东北男人虽然不大爱洗澡但是从来不拒绝衣履光鲜;东北男人烟瘾重却毫不吝惜把好烟撒给哥们儿;东北男人不能歌不善舞不解诗词不通音律却也并非不懂爱情……作为男人他们是优秀的,作为好男人他们是及格的,可作为聪明男人,他们还需重整山河待后生。
与东北男人做生意
讲义气,重朋友
哥儿们义气用事,这是东北男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点。因此,讲义气,重义气,东北商人做生意的这一特色促使许多东北商人成为大腕级的富豪。但是,重义气,虽然使大家不必因竞争伤和气,却与现代商业竞争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迟早要被时代所淘汰。
强悍易怒,脾气大
东北男人被外地人称为“东北虎”。与东北男人做生意的商家,大都觉得东北男人脾气不好,三句话合不来就动口骂人,甚至动手动脚动刀子,有时一句话说不好,弄不好就闹个鼻口流血。因此,与东北男人做生意,首先要对东北男人的这股脾气有所认识。这是赚东北男人钱的基础。同时,与东北男人做生意打交道,必须要诚实不欺,否则就要吃亏。因此,基于东北男人的这一特性,在与他们做生意时,必须不能欺骗或者耍奸。
豪爽大方
大概与黑土地孕育出来的关东大汉豪爽的性格有关,东北男人到外地旅游、经商往往出手大方,不在乎别人算计自己那几个小钱,因此,与他们谈生意时得注意要铺张大方些。
东北男人的豪爽耿直在全国是闻名的。所以外地人认为,对东北男人只要能顺毛溜,交东北男人比交其他省份的人强百倍。东北男人坦诚,换句话叫直心眼子没心眼子;有些人也许抓住了东北男人豪爽耿直心理,和东北男人处得宛如一家人,亲兄弟一样,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
无酒不成商
东北男人大概受天气寒冷的影响,养成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习惯,招待客人热情大方,毫不吝啬,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大喝特喝,不醉不休,“宁伤脾胃,不伤感情”,是东北商人酒场上的座右铭。
会喝酒。对东北男人来说,做生意和喝酒是密不可分的,无酒不谈商,许多大生意都是在酒桌上拍板的。在东北男人眼中,喝酒是感情深浅的衡量。因此,在与东北男人做生意时,如果你能喝酒,甚至你虽然不能喝酒,却敢于硬喝,一切都豁出去了,你会得到某种报偿的。而那些不能喝酒,或者坚持不多喝的人,会引起在座人的反感,他们会认为你不真诚、虚伪、心眼太多、不可交。今后要办什么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