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

戒尘

“一聲佛號一聲心”
注册
2015-01-20
消息
170
荣誉分数
140
声望点数
53

了知真相 看破放下

節錄自 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是假的。科學家也證實了宇宙之間只有物質、能量、信息。科學家講信息就是阿賴耶的見分,物質是阿賴耶的境界相,能量是阿賴耶的業相,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三細相起作用,就變現出整個宇宙萬事萬物,三細相是能變,萬物是所變。

《菩薩處胎經》云:「佛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幾識也?彌勒言:舉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識,皆令得度。」『佛問彌勒,心有所念』,我們凡夫起個念頭,時間很短暫,這個念頭有幾念、幾相、幾識?相是物質現象,識是精神現象。幾識,就是受想行識,有多少個受想行識?菩薩說:『舉手彈指之頃,有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單位,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是三百二十兆。彌勒菩薩又說:『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就是四大;『形皆有識」,每一個念頭裡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是同時存在的,無法分開。『識』是信息,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都有信息。信息就是見聞覺知,受想行識,這是精神現象。『佛之威神』,這個事實真相,佛不是用機械發現的,而是在甚深的禪定中看到了事實真相。

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假相,是一念不覺,從真性裡面生起一個虛妄的假相,叫阿賴耶。自性是真心,永恆不變。阿賴耶是妄心,妄心從哪裡來?是從波動現象產生的。這個波動在什麼時候?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就在當下一念。我們要曉得「當下」也不存在,一動立刻就沒有了,比閃電還快。第二個又冒出來,第二個沒有,第三個又冒出來,所以它是連續相,就像我們看電影,就是連續相。這是說明宇宙的物質現象,不但六道的物質現象如是,四聖法界亦如是。故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知道電影螢幕上的畫面是動的,一秒鐘二十四張幻燈片,是一張一張連續的假相,就把我們的眼睛欺騙了,以為是真的。佛告訴我們,現實的環境一秒鐘振動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這是極其微細的波動現象。

我們以為是真的,其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常常作如是觀,心就定了,妄念雖然斷不掉,分別、執著肯定淡薄,那你功夫就提升了。從理上講,這屬於高等哲學,從事上講這是高等科學。今天哲學家、科學家不能解決的問題,在佛經上全有,科學講究證據,釋迦牟尼佛是拿出證據來了,什麼證據?禪定。大乘經典講,到什麼時候才能看到這個現象?八地以上的菩薩能見到,能不能控制它?不能;能不能掌握它?不能;能不能得到它?不能,它太快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看這個世界應該怎麼看?像看電影。這現象你可以看,能不能得到?不能。

既然得不到,那就要放下。首先要放下五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這就是中國老祖宗講的五常,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仁義禮智信。所以真修行、真做功夫,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要跟佛菩薩、老祖宗所講的倫理、道德、因果要相應,相違背趕緊把它改過來,這就對了。

在佛法裡面還有一個不可思議的阿彌陀佛,那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更善的。念頭才起,不管是善念、惡念,立刻轉為阿彌陀佛,心中只有阿彌陀佛,這一生決定成佛。阿彌陀佛是誰?是自己,自性彌陀。西方極樂世界從哪來的?都是自己心變現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是別人。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人人都是阿彌陀佛,同一個自性,阿彌陀佛是圓滿性德的名號。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怎麼來的?還是自性變現的,極樂世界也是自性變現的,有什麼不一樣?我們這個自性變現裡面摻雜許多惡業,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有,而且執著是非常非常嚴重,就變成我們現在的樣子。

明白這些道理,世間所有一切災難是可以轉變的,病痛的身體可以轉變為健康。意念主宰一切,這是經教裡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從哪裡轉變起?從自己的念頭轉起,不在外面,所以佛法稱為內學,經典稱為內典,它從內到外,不是從外到內。在日常生活當中,要把惡念轉變成善念,把邪念轉變成正念,把染的念頭轉變成淨念,這是真正在修行,真正在做功夫。如果真的把一切念頭都轉成阿彌陀佛,這一念能讓凡夫在一生當中得圓滿成就。

學佛,把事實真相搞清楚,心就安了,心安之後妄念自然就少,清淨心就浮現起來,身體自然就健康,許多的毛病也就都能夠恢復正常。都是念頭在做主宰,所以人不能沒有善念、淨念。道理明白了,首先我們得的利益,身心健康,百病不生。
 
首先请听我介绍两段经文,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圆觉经说:‘当知身心,皆如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这是告诉我们看破和放下的妙法。

我们生此末世,真是八苦交煎,无论富贵贫贱,都有苦的感觉,原因是看不破,放不下。穷人为生活而争,情犹可原,富人为享受而争,颇不应该。钱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没有固然不行,太多也没有好处,用的得当,可以济弱扶倾,造福社会,如果为子孙的衣食而积蓄,说实在的,那等于是害他们。

利不可贪,名也不可好,须知名只是个抽象的东西,既不能御风寒,又不可解饥渴,倘若名副其实,当有劝善之功,否则难免助虐之过。我们之所以好名的原因,就是我执太重,其实一般人所认识的我,是四大和合的假我,是生灭的,不净的,是八苦的仓库,是生死的根源,我们要想离苦得乐,就应该把这个假我当作一辆破旧的脚踏车,虽然没有经济价值,但是可以利用作回家的交通工具,倘能作如是观,那么放下就比较容易了。不过想放下,必须先要看破,既已看破,还要决心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要想把看破放下做得彻底,必须用一贯作业的办法来应付一切诸法,才会成功,如果是断章取义,永远收不到效果,就以‘只见强盗吃肉,没见强盗受苦’两句俗话来说,只见强盗吃肉,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而因此造诸恶业,倘能从看见强盗吃肉,而联想到强盗受苦,是他们应得的因果报应,当然就不敢为非作歹了。所以说,佛法的宇宙观,是缘生性空,一贯作业的究竟法;众生的宇宙观,是妄执诸有,局部性的生灭法。这一点是我们学佛的人,要特别留意的地方。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子书上所记载与看破放下有关系的故事,因为文字写得太好,为了保全它的真善美,所以不翻译,对于难字难句,依文义略注于括弧内,以便阅读。原文如下:

卫人有东门(双姓)吴(名)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邻居)曰:‘公之爱子,天下无有,今子死而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常(以前)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与向(过去)无子同,臣(我)奚足忧哉!’

从这个故事看来,东门先生确实看得破,放得下,不然,怎会不忧伤呢?我们再看银行和邮局,管理出纳的先生小姐们,因为看得破,放得下,所以大家都工作得很愉快。如果大家把这个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上去,当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知义法师著《初机学佛决疑》)

我也相信极乐世界好,现已上了年纪,但对眷属和财物总放不下,感觉死也很可怕,怎么办?

极乐世界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你还不知道,要不然,后面的几个问题就不会有了。既然知道上了年纪,说句不好听的话,好比一年的时间,已经过了腊月初一,就算能活一百岁,剩下的日子总没有过去的多,在人生的旅程上,该你做的事都做了,如果你知道爱是生死的根株的道理,而有‘以前被蛇咬一次,现在看见泥鳅也害怕’的戒心,对那梦幻泡影的世事,就不愁放不下了。

在这世界上只有死是最公平的,无论什么人,怕死的也好,不怕死的也好,到头来总免不了要死。如果说有多少财产的人可以不死,什么样的地位可以延寿十年,或送多大的红包,可以多活几天。假定真的是如此,这个世界又不知要乱成什么样子?

一般人都说怕死,我看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其实并不是真怕。你看真怕辣的人,决不吃辣椒,真怕热的人,也会避免户外工作,真怕死的人,决不敢做死事(十恶业),怕辣怕热可以避免,怕死同样的可以避免,倘能一心念佛,求愿往生,到时必感化佛来迎,如入禅定,往生西方!到了那里以后,就可以永远不生不死,因此也永远用不著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你对财物和眷属放不下,更应当念佛修行,求生西方,仗佛慈力,庇荫子孙,是没有问题的。好比你因资深绩优,调到海外去工作,虽然不能亲自处理家事,由于你调升的因缘,眷属财物定能获得合理的安置和保障,‘善有善报’,你的亲友也会因此而帮忙照顾,这是很可能的事。假使你做了坏事,而被判入狱,不但照顾不了家,反而使他们受累。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该好好修行,才是真正爱护你的财物和眷属。(出处同上)

何说:看破是般若德.放下是解脱德.自在是法身德?

修行者能以般若智慧眼,善观人生宇宙之实相,从中自性光明不迷,因而得无量无边之智慧,名之为看破是般若德。修行者能勘察贪嗔痴一切烦恼,皆毕竟空(梵语atyanta—sunyata),幻化了不可得,诸烦恼不得束缚菩提自性,远离诸垢,当下法身慧命复活,名之为放下是解脱德。修行者已透澈净化尘垢,诸缠无缚,法身(梵语dharma—kaya)之德,即是自在平等之性,而且常住不灭的法性身无不周遍,名之为自在是法身德。(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这是佐藤居士问的,他说什么叫一切放下?

答:这个问问得很好,确实一切放下,有很多人听了,似懂非懂。一切放下就是于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不要执着就是放下。这是放下的第一层,更深层的是不分别。果然不执着了,你就能超越六道,如果不分别,你就能超越十法界。放下分别、执着。(摘录于净空法师·日本东京法会-佛学问答2 2004/2/1)
 
正信正念正行
 
阿弥陀佛
 
正信正念正行
 
阿弥陀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