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质疑中国繁荣

情何以堪

总瓢把子
注册
2002-03-24
消息
1,75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发表一篇文章,从战略高度审视一些质疑中国经济腾飞的论调,剖析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率说三道四者的思想根基。由此引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当前某些西方人士怀疑中国经济的景气甚至有意歪曲诋毁,以致唱和呼应、渐成时髦,这究竟是为什么?

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按汇率法计算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日本的23.1%,德国的57.8%,英国的76.4%,法国的84.0%,已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六位。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一枝独秀并不是数字编织的神话,而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与中国相比,美国的经济景象则显得差强人意。据《财富》杂志最近报道,美国500家大公司去年的利润总额为2060亿美元,比2000年猛跌了53%。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认为,美国经济的前景“还不明朗”。

经济势头对比的反差引发了心理和逻辑上的失衡。于是,美国和一些西方的一些人就自然地陷入了雷同的思维模式,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水分”,甚至在枝节问题上大做文章,诋毁中国经济的总体成就。质疑者的动机仍带有冷战思维的明显烙印,为了维护所谓“民主优势”论的正确性,居然武断地将中国的繁荣说成是“假”的,是“偷美国的”。在蓄意质疑的基础上,担忧、诋毁和如何对应的鼓噪便接踵而来。继去年7月《中国即将崩溃》一书在美国出版后,竟然引起学界和政界的推波助澜,污蔑中国经济是靠几百亿美元的外资支撑的,警告不要把钱扔进“无底洞”等等,给中国经济抹黑的论调随之蜂起。这些奇谈怪论已不是通常意义的学术质疑,而是居心叵测的臆断和诅咒。

诚然,中国经济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包括增长率统计数字的细微误差。但中国经济正在实实在在向前发展挺进,这是不以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最近,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公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告》显然更有说服力,它对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给予了肯定。该报告指出,在许多国家都陷入衰退的时候,中国拉动内需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日前,在太平洋地区经济理事会会议上,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尔在讲话中说,“我们应当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世界上有中国这个国家,而且这个国家将变得非常繁荣、非常强大,并将成为一个经济强国。”那些对中国繁荣的现实抱有怀疑或不愿接受的人们,应当从马哈迪尔的见地中得到客观冷静的反思。
 
看看反方辨友的意见:

中国人何时才能改改心态?

--------------------------------------------------------------------------------

●薛涌(纽黑文)

  近日读了宋兴无先生在《早报》发表的“西方为何质疑中国的繁荣?”一文,心里又惊讶又不安。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在民主社会生活了很长时间,可是心态上还是摆脱不了旧式那一套阶级斗争的心态,面对一点不同意见,就无限上纲,挖掘其“险恶用心”,把学术当成政治的奴仆。

  宋先生称:自去年以来,西方学者质疑中国的经济繁荣已经成为一种时髦,近来达到高潮,主要是出自两个原因。其一,维护“民主优势”论的正确性,即西式民主是繁荣的前提,发达国家都是西式民主国家。其二,对中国迅速崛起感到担忧,并在思索应对之道。就某些西方人的理解,中国的繁荣是由470亿美元的外资支撑的,如果使这笔钱撤出中国市场,中国的经济则会受到极大打击,很可能会一蹶不振。那样,来自中国的威胁也就被釜底抽薪了。这应该是一些美国报刊尽力抹黑中国经济的根本动机。

  在宋先生看来,中国如今的崛起一定势不可挡,西方那些国家真有些“日薄西山”,于是,那些绝望中的西方学者只好在存心伪造数字和事实,以维持西方的面子,破坏中国的经济了。

  现实又是什么样呢?尽管中国近来有惊人的进步,许多中国人还是把一生的积蓄和自己的性命交给蛇头,冒死要到美国当最下等的非法移民。清华这样的精英大学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还是要跑到美国去。西方的“民主优势”难道还用作假、撒谎来维护吗?据宋先生看,美国报刊存心抹黑中国经济,以求吓走外资,毁掉中国。


媒体不会伤害美国的利益


  可是怎么不想想,人家的报纸即使完全站在大资本家的立场上,其主要职能恐怕也是要告诉美国企业界世界未来潜在的市场在哪里。如有意误导读者,必会导致美国企业界坐失良机,最终伤害的还是美国利益。难道你会相信在美国这么一个自由社会,媒体会像宋先生描述得那样幼稚吗?

  其实让宋先生大惊小怪的“敌情”,不过是人家有学术自由,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意见,包括许多我们看来是荒谬的意见。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所应该学的;而不是要讨伐的。

  我因给一些报纸写财经评论的缘故,每天读报甚勤。总的印象,西方的主流媒体还是接受中国增长7%左右的说法。不信去查一下《经济学人》的最后一页便知。在这个大背景下,匹兹堡大学经济系教授罗斯基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经济成长的数据不实,并绕开官方的数据,从能源消耗、消费状况的侧面,给出了一个低得多的数字,甚至称中国经济去年可能没有增长。你可以不同意他的看法,但他确实也讲出一番道理,要驳还不那么容易。这与“考克斯式”的怀疑如何能扯在一起?相反,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这种不同之见,那个社会才是真正的病态。

  再谈宋先生提到的《中国即将崩溃》一书。此书美国媒体就曾评论说是本卖得甚好、但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书。不过,作者说中国的银行坏帐如山、腐败积重难返,中国的现行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坚持五年等等,是不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呢?美国国会为此开听证会,未免小题大作。但中国的人大若能就此来个听证会,是不是一个大进步呢?


泼冷水的言论并不少


  请看看西方:什么“西方的没落”、“大国的兴衰”、“日本的沉没”、乃至如今的“西方的死亡”,这类讲西方不行的书在各个时期无不畅销,可是人家的日子却越过越好。

  90年代美国经济如日中天之时,就有人出来泼冷水,说那是泡沫经济。比如英国工业联盟前主席阿达尔・特纳(Adair Turner)就指出,美国近年的经济表现已被大大夸大了,其实际水平和欧洲相近。所谓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很大程度要归功于人口的增长和劳动时间的延长,并非什么技术革命。克林顿的劳工部长赖克(Bobert Reich)也断言股市好景不长。难道他们都忘了捍卫“民主优越”了吗?比起人家,我们是否少一点给自己“抹黑”的奇谈怪论呢?中国的问题不是这种耸人听闻的末世预言太多,而是太少。

  古人言“居安思危”,而宋先生则是“居危思安”。中国还是世界上的穷国,腐败难以根治、失业大军席卷南北、基本的法治还未建立、经济上也是问题重重,赤贫的人口,大概能顶得上一个中等国家了。而宋先生仅根据几个增长数字,就得出“与中国的繁荣相比,美国的情况则令人不安”、“中国到目前还是非民主国家,但社会仍然安定,经济仍然上扬……中国的国力继续提高,军力继续加强,与美国叫阵的资本越来越雄厚”之类的结论,似乎连政治改革也多余了。殊不知,美国乃世界最发达之经济,中国乃是发展中经济,严肃的经济学家根本不会将这两种本质不同的经济的增长率放一起比。如按宋先生“增长率到底是7%还是5%实际是没有很大差别的”的逻辑走,甚至放在一起比,数字本身也没有很大差别了。要知道,中国的经济规模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石油储备只有一周。我倒是担心:未来中美要是真有冲突,美军只需像玩电子游戏一样,操纵那些无人驾驶战斗机,就可以断了中国的油路。

  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危机感,是政治改革。中国和美国有冲突,但还是要在各方面向美国学习。遗憾的是,中国人目前还没全吃饱饭,宋先生就开始描绘一幅“东风压倒西风”的玫瑰图景。笔者当然愿意相信那是真的。不过,如果中国人都信了宋先生的话,宋先生的调子恐怕就真成了亡国之音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