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9月25日消息: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完成了震惊世界的太空之旅;42年后,中国首名宇航员即将被送上太空,同样在世界宇航界掀起风浪,从而也让中国跻身于美俄统治的太空俱乐部。尽管中国强调此次载人飞行没有军事用途,但许多专家在惊讶之际,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发展宇航计划的目的。
中国宇航界权威人士日前透露,中国计划在10月首次发射“神舟5号”载人太空飞船,将在空中至少飞行一天。确切发射日期尚未敲定,要看届时的天气状况和飞船整体试验的进展情况而定,但肯定是在10月左右。
在中国人都在关注谁将成为中国“第一宇航员”和中国千年“飞天梦想”何时真正实现时,许多专家关注的则是中国首次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目的和影响。
英国《简氏航空指南》(Jane's Space Directory)编辑大卫.贝克(David Baker)在接受远东经济评论访问时指出,中国发射载人飞船“纯粹是政治性的”,只想证明他们已经抵达了这个领域,“中国正在用扩音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有能力,拿我们认真一点’”。
将于10月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远东经济评论指出,中国人即将大胆地进入一个他们以前从未去过地方,北京预计在10月首次发射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将会向全世界展示出一个必须正视中国的现实。
有关发射“神舟5号”的详情至今还象谜一样,甚至连宇航员的名字也没有被公布出来。不过,届时一至两名宇航员将搭乘“神舟5号”从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升空,至少一天后,太空舱才会在内蒙古着陆。
中国的太空之旅应该归功于10多年来民用宇航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提高的卫星发射能力。美国CNA公司亚洲分析师迪安.程(Dean Cheng)认为,发射“神舟5号”毫无疑问含有一个巨大的经济成分,它将在天气预报、向偏远地区提供通信等方面提高能力。
远东经济评论称,北京发展宇航计划的军事含义现在还很确定,但发展军事计划则是驱使中国进入太空的主要成分,同时也将有可能提高其两用技术。这让许多国家感到紧张,尤其是日本,已开始整合三个现有的宇航实体,打算组建一个象美国宇航局那样管理部门。贝克指出,日本现在最担心的是中国发展宇航计划的长期目的。
而初登国际宇航舞台的中国,同样也给不太景气的美国宇航计划造成震撼。自今年二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空难后,美国宇航计划几乎处于停顿状态,至少将要在2004年中段才能恢复发射。
不过,中国在宇航方面的长远雄心却一直含糊不清。在美国国务院2000年发表的白皮书中,曾提到中国计划发展独立的卫星广播和航空系统,以及空间探险和从宇航计划中开发新的应用市场等。但对于一个至今还需要同外国合资制造汽车的中等国家、先进战机还要从俄罗斯进口的国家来说,这些技术目标的确让人“印象深刻”。
针对中国发展宇航计划的目的,中国媒体和有关专家也承认,这显然不是以“送人上天”为目标。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说,一份报告指出,美国经济在“阿波罗计划”的刺激下,增长飞速。更为重要的,其带来的技术突破,直接促成了20世纪若干重大技术进步。而“星球大战计划”所带来的技术突进,也使美国成为信息时代的领导者。
一名专家说:“从科学和技术的观点看,研制与试验载人飞船的经验将比他们的宇航员在新飞船上能实际完成的任何事情都重要。因为它们对提高计算器、航天材料、制造技术、电子设备、系统集成、试验等方面的水平,以及获取研制导航、姿态控制、推进和生命保障各主要子系统的经验都有益处,而且对军民两用航天项目都是极其需要的。”
另一位专家表示,目前,大量早期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产业,成为空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空间计划获得的技术已经为美国经济增加了2万亿美元。
文章说,在本世纪的头10年,预期的高额利润将吸引大批资金注入到全球空间工业,大约为6500亿-8000亿美元。到2010年,美国在空间的资产将达到5000亿-60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美国在欧洲的资产。美国在空间上的投入产出比将达到1┱10。到2020年,美国空间工业的产值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15%。“在实现这些预期目标的过程中,空间科学与应用将是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专家称。
中国自1975年以来,已成功地发射了17颗返回式卫星。卫星在完成主任务的同时,进行了多项卫星搭载实验,在空间材料科学方面取得了多项令人鼓舞的成果。通过转移这些高技术成果,可产生新的高技术生长点并带动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此外,空间提供了微重力、高真空、超洁?以及无容器环境,为新材料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条件。除了通过空间环境探索一些地面难以弄清的物理现象外,利用在空间所进行的材料加工研究的结果指导地面材料加工工艺是现阶段开展空间材料研究的主要目的。
中国宇航界权威人士日前透露,中国计划在10月首次发射“神舟5号”载人太空飞船,将在空中至少飞行一天。确切发射日期尚未敲定,要看届时的天气状况和飞船整体试验的进展情况而定,但肯定是在10月左右。
在中国人都在关注谁将成为中国“第一宇航员”和中国千年“飞天梦想”何时真正实现时,许多专家关注的则是中国首次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目的和影响。
英国《简氏航空指南》(Jane's Space Directory)编辑大卫.贝克(David Baker)在接受远东经济评论访问时指出,中国发射载人飞船“纯粹是政治性的”,只想证明他们已经抵达了这个领域,“中国正在用扩音器向全世界宣告‘我们有能力,拿我们认真一点’”。
将于10月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远东经济评论指出,中国人即将大胆地进入一个他们以前从未去过地方,北京预计在10月首次发射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将会向全世界展示出一个必须正视中国的现实。
有关发射“神舟5号”的详情至今还象谜一样,甚至连宇航员的名字也没有被公布出来。不过,届时一至两名宇航员将搭乘“神舟5号”从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升空,至少一天后,太空舱才会在内蒙古着陆。
中国的太空之旅应该归功于10多年来民用宇航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提高的卫星发射能力。美国CNA公司亚洲分析师迪安.程(Dean Cheng)认为,发射“神舟5号”毫无疑问含有一个巨大的经济成分,它将在天气预报、向偏远地区提供通信等方面提高能力。
远东经济评论称,北京发展宇航计划的军事含义现在还很确定,但发展军事计划则是驱使中国进入太空的主要成分,同时也将有可能提高其两用技术。这让许多国家感到紧张,尤其是日本,已开始整合三个现有的宇航实体,打算组建一个象美国宇航局那样管理部门。贝克指出,日本现在最担心的是中国发展宇航计划的长期目的。
而初登国际宇航舞台的中国,同样也给不太景气的美国宇航计划造成震撼。自今年二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空难后,美国宇航计划几乎处于停顿状态,至少将要在2004年中段才能恢复发射。
不过,中国在宇航方面的长远雄心却一直含糊不清。在美国国务院2000年发表的白皮书中,曾提到中国计划发展独立的卫星广播和航空系统,以及空间探险和从宇航计划中开发新的应用市场等。但对于一个至今还需要同外国合资制造汽车的中等国家、先进战机还要从俄罗斯进口的国家来说,这些技术目标的确让人“印象深刻”。
针对中国发展宇航计划的目的,中国媒体和有关专家也承认,这显然不是以“送人上天”为目标。中国21世纪经济报道说,一份报告指出,美国经济在“阿波罗计划”的刺激下,增长飞速。更为重要的,其带来的技术突破,直接促成了20世纪若干重大技术进步。而“星球大战计划”所带来的技术突进,也使美国成为信息时代的领导者。
一名专家说:“从科学和技术的观点看,研制与试验载人飞船的经验将比他们的宇航员在新飞船上能实际完成的任何事情都重要。因为它们对提高计算器、航天材料、制造技术、电子设备、系统集成、试验等方面的水平,以及获取研制导航、姿态控制、推进和生命保障各主要子系统的经验都有益处,而且对军民两用航天项目都是极其需要的。”
另一位专家表示,目前,大量早期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产业,成为空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空间计划获得的技术已经为美国经济增加了2万亿美元。
文章说,在本世纪的头10年,预期的高额利润将吸引大批资金注入到全球空间工业,大约为6500亿-8000亿美元。到2010年,美国在空间的资产将达到5000亿-60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美国在欧洲的资产。美国在空间上的投入产出比将达到1┱10。到2020年,美国空间工业的产值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15%。“在实现这些预期目标的过程中,空间科学与应用将是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专家称。
中国自1975年以来,已成功地发射了17颗返回式卫星。卫星在完成主任务的同时,进行了多项卫星搭载实验,在空间材料科学方面取得了多项令人鼓舞的成果。通过转移这些高技术成果,可产生新的高技术生长点并带动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此外,空间提供了微重力、高真空、超洁?以及无容器环境,为新材料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条件。除了通过空间环境探索一些地面难以弄清的物理现象外,利用在空间所进行的材料加工研究的结果指导地面材料加工工艺是现阶段开展空间材料研究的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