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一切都要从正心开始。正心是什么?就是心要正。过去佛法界有讲过“白心”,我们做人也好,做事情也好,心里要明白,我们做什么事情要干净,人家说明明白白、干干净净,所以叫静心,又叫白心。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意识上面那个心,我感觉到很开心了,很满足了,骂过别人了,在很多人面前有过面子了,只不过是满足了自己虚荣的心,是暂时地拥有了一些对物质和虚幻的思维的支配。因为你是人,所以你就会对一些人间的物质和虚伪的感觉特别重视,你在找这种感觉。现在很多小青年一开口跟人家说“我跟你没感觉”、“我跟这个人不开心,我没感觉”,实际上,你们就是跟自己的心在打交道。有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伤害了自己真诚的佛心;有时候为了一个面子,伤害了真正的自我内心的纯洁的那种感觉。所以人的感觉是虚幻的,他明明知道这个物质拿在手上是我的了,但是很快就会失去。
人的心,什么叫有?什么叫无?因为你有了,就是虚幻的东西在你心中了;无了,就是虚幻的东西走了。所以在人间才会有:有与无,得与失,多与少,成与败。
我们人有时候会非常失落,非常虚空,就像我们学佛人也是一样,寻寻觅觅,想找到自己一个家,但是自己业障来的时候又不知道要找什么。有时候因为心中没有主宰,空虚;有时候修心修到后来觉得非常枯燥,觉得没有满足感,心中就产生一种安乐感和快乐感,所以就不会有法喜,因为我们是人。
学佛的人从来没有去认知自己的内心,而只是借助着外界事物的一些力量来和自己的内心有一个相识的过程。所以佛法界经常说“心相”,你的心和你的表相结合在一起就是心相。实际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非常有意思,你们看看这个字——想,上面是一个“相”,下面是一个“心”,上面是一个对人间着相、看到的东西,一种相,但是你一上心了,你就开始想了,你的心就动了。所以想是怎么来的?不停地想,想到后来就愚痴了,放不下了。想就是因为你的心动了,那么心怎么会动呢?“心”的上面有一个“相”字,因为你在这个世界上,外相、内相和你的心合在一起了,这个相就产生,你的心念一个连一个,一个境界转在一个境界,你就不会这么干净了。
台长告诉你们什么叫相,比方说,你看到黄金是形象,你用黄金做出任何形状的东西,那也叫相。但是实际上黄金变了吗?没变,它还是黄金,本相是黄金,但是做出项链、耳坠、手链等等,本相没变,但是本体体型在变化。
通过这些,台长告诉你们,其实我们每天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界,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接触到外界之后我们的心中就产生了无数的分别心、执著心,其实就在转变你的体相。为什么有些人拼命要钱,那些女孩子一讲到钱,接下来就变了,什么都愿意做了,这就是她的体相在变化。所以台长告诉你们,你们要记住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接触外界,我们不能有分别心和执著心。因为这些分别心和执著心让你执著你的心相;你的心里一着相,你就开始想这个事情了。比方说过去你这个人看到女孩子没有反应的,等到你看见这个人特别好看,你的心一动,你就开始想了。是不是上面一个“相”下面一个“心”啊?心一动,你这个事情就开始想了。
我们经常讲得与失、有与无,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成与败、好与坏、善与恶、福与祸,人家说吉凶祸福,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实际上都是我们心里着相的相,就是我们那种思维的感觉。很多人搞不清楚,还把相作为面相,实际上面相就是你心里的面相,就是你心相的体现。我举个例子,这个人很贪财的,你跟他一讲话,三句,他就讲到财了;这个人很好色的,三句话,没讲多少,一会儿色方面的笑话就出来了。所以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觉得一个人的心相要正。你们去看看小朋友,他为什么正,他为什么非常可爱,为什么你一看到小朋友你的烦恼就会少?因为大人的烦恼由心写到了自己的脸上,所以大人不可爱;小朋友从内心没有烦恼开始,他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产生着好奇的心,所以他们内心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人,脸不著相就纯洁,你就可以跟他一起共事,一起做事情的话你也会没有烦恼。
过去儒家教育讲,“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在《礼记·大学》里面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把这几句话反过来就知道了:心正了,身体才会正;身体正了,家才会好;家好了,国民每个人的素质都高了,国家就好了。儒家教育讲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以我们学佛做人要有自我修养,从自己的修养开始,你修养好了,你的家庭就有秩序了;家庭好了,国家就安定、繁荣、团结了;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就天下平了。
所以不管什么事情,要从心开始。这句话希望大家好好地思考,就是告诉大家,要正心,就是心要正。一个人心不正,哪来的修行?哪来的学佛?希望大家好好学佛修心,让我们能够在每一天当中都闻到佛法,能够让自己的心真正脱离六道,能够完全放下。
http://lujunhong2or.com/
人的心,什么叫有?什么叫无?因为你有了,就是虚幻的东西在你心中了;无了,就是虚幻的东西走了。所以在人间才会有:有与无,得与失,多与少,成与败。
我们人有时候会非常失落,非常虚空,就像我们学佛人也是一样,寻寻觅觅,想找到自己一个家,但是自己业障来的时候又不知道要找什么。有时候因为心中没有主宰,空虚;有时候修心修到后来觉得非常枯燥,觉得没有满足感,心中就产生一种安乐感和快乐感,所以就不会有法喜,因为我们是人。
学佛的人从来没有去认知自己的内心,而只是借助着外界事物的一些力量来和自己的内心有一个相识的过程。所以佛法界经常说“心相”,你的心和你的表相结合在一起就是心相。实际上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非常有意思,你们看看这个字——想,上面是一个“相”,下面是一个“心”,上面是一个对人间着相、看到的东西,一种相,但是你一上心了,你就开始想了,你的心就动了。所以想是怎么来的?不停地想,想到后来就愚痴了,放不下了。想就是因为你的心动了,那么心怎么会动呢?“心”的上面有一个“相”字,因为你在这个世界上,外相、内相和你的心合在一起了,这个相就产生,你的心念一个连一个,一个境界转在一个境界,你就不会这么干净了。
台长告诉你们什么叫相,比方说,你看到黄金是形象,你用黄金做出任何形状的东西,那也叫相。但是实际上黄金变了吗?没变,它还是黄金,本相是黄金,但是做出项链、耳坠、手链等等,本相没变,但是本体体型在变化。
通过这些,台长告诉你们,其实我们每天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界,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接触到外界之后我们的心中就产生了无数的分别心、执著心,其实就在转变你的体相。为什么有些人拼命要钱,那些女孩子一讲到钱,接下来就变了,什么都愿意做了,这就是她的体相在变化。所以台长告诉你们,你们要记住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接触外界,我们不能有分别心和执著心。因为这些分别心和执著心让你执著你的心相;你的心里一着相,你就开始想这个事情了。比方说过去你这个人看到女孩子没有反应的,等到你看见这个人特别好看,你的心一动,你就开始想了。是不是上面一个“相”下面一个“心”啊?心一动,你这个事情就开始想了。
我们经常讲得与失、有与无,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成与败、好与坏、善与恶、福与祸,人家说吉凶祸福,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实际上都是我们心里着相的相,就是我们那种思维的感觉。很多人搞不清楚,还把相作为面相,实际上面相就是你心里的面相,就是你心相的体现。我举个例子,这个人很贪财的,你跟他一讲话,三句,他就讲到财了;这个人很好色的,三句话,没讲多少,一会儿色方面的笑话就出来了。所以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觉得一个人的心相要正。你们去看看小朋友,他为什么正,他为什么非常可爱,为什么你一看到小朋友你的烦恼就会少?因为大人的烦恼由心写到了自己的脸上,所以大人不可爱;小朋友从内心没有烦恼开始,他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产生着好奇的心,所以他们内心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人,脸不著相就纯洁,你就可以跟他一起共事,一起做事情的话你也会没有烦恼。
过去儒家教育讲,“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在《礼记·大学》里面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把这几句话反过来就知道了:心正了,身体才会正;身体正了,家才会好;家好了,国民每个人的素质都高了,国家就好了。儒家教育讲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以我们学佛做人要有自我修养,从自己的修养开始,你修养好了,你的家庭就有秩序了;家庭好了,国家就安定、繁荣、团结了;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就天下平了。
所以不管什么事情,要从心开始。这句话希望大家好好地思考,就是告诉大家,要正心,就是心要正。一个人心不正,哪来的修行?哪来的学佛?希望大家好好学佛修心,让我们能够在每一天当中都闻到佛法,能够让自己的心真正脱离六道,能够完全放下。
http://lujunhong2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