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河南人的网上遭遇
--又一块网络"牛皮癣"
吕顺雷
我是地道的河南人,到武汉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同事打趣地说河南人不洗澡,知道是玩笑,也没在意。没想到网上早已把我们河南老乡"整"了个底儿掉,堪称网上遭遇。可怜老乡们勤劳、朴实一生,没招谁惹谁,却落如此骂名,敢说大部分人正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的不亦乐乎,天晓得还有这事儿呢。
如今,"河南现象"成了时髦的新概念,"河南人"更成了贬义词,河南人不可靠,河南人出骗子,河南人素质差--与这些文明语言的"矫揉造作"相比,还是语言的暴力痛快许多--"河南一定是给核污染了";"讨饭的多,偷抢的多,杀人的多,贪婪的多,做鸡的多--且最没职业道德,哪里人--河南人";"西安有句老话:找老婆嫁人,别找河南的";"就是美国跑到河南去撒野也是找死";"河南焦作的王八蛋"(还有比这更酣畅淋漓,更恶毒的)……
儒家向来倡导自省、责己,主张深责己而薄责人,可祖宗引以为骄傲的这份精神文明在"现代文明人"身上早已香消玉陨了。你看,有人煽风,肯定就有人点火,你这边说张三脸上有雀斑,他那边立马说有碗口那么大。网络的监督还没来得及健全的时候,给那些压抑很久的人一个天大的自由空间,成就了他们猥琐的小人心态,活脱脱勾勒出了赵本山口中"小样儿"的形象。他们站在道德的"高岸上"俯视、品评着同类,从中获得超然于灾难之外的庆幸与咀嚼他人伤痛的快慰,令人齿寒!(秦弓语)那些见不得阳光的思想终于捡了个便宜,于是顺利地强奸了网络,强奸了语言,强奸了一切他借助的工具。这里没有警察,他办玩事情以后潇洒地留下自己的姓名"我是狼",带着快感走了。此人的特点是少不经事,善于男扮女妆,善于网恋。
洛阳大火,暴力许昌,毒大米,假货,红高粱,郑百文,亚细亚……难怪我们的记者同志认为河南是个人多,新闻多的地方。当媒体都有这种印象的时候,河南人只能听天由命了,可知他们个个都是放大镜,美人也架不住呀。同事隔三差五拿着报纸就此跟我说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了压力。当此之时,笑笑而已,私下却多次反躬自省,还好他们没有从我的身上发现那些问题,身为河南人,这也算一种安慰罢。遗憾的是优秀只能属于个人或者成为盲点,而丑陋则被凸显且代表了全部。人说痛苦被分担就会减少,可丑陋一旦铺开,躲进娘胎也无济于事,出生的时候脸上必定带着雀斑。所以为了维护本公司的形象,为了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本公司郑重声明:不招聘河南人!壮烈而豪迈,和"不含PPA"一样绝妙的广告语。试问,这是你的用人理念,还是你公司的共有价值观,跟"中国人和狗不得入内"还差多远,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果泰勒老先生泉下有知,我真要问问,这样的公司能成气候吗?
有说河南人是"刁民",你可知穷山恶水出"刁民"?
不容置疑,中国的经济发展始于东部,政府的政策是实行由东向西的梯度发展规划,于是东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这体现不了政府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呀,行,建设重点移向西部,大开发开始了。政府做了一次优美的抛物线运动,中部的同胞望天兴叹,叫苦不迭。这样吧,抓两头,带中间,让中部的经济崛起,可中部偏偏就不争气。原来那"辛勤耕种的人们"世世代代靠天吃饭,碰上旱涝灾害就颗粒无收,看来共产党有心抬你,也得先经老天同意呀。
网上有一位河南籍的留学生朋友举了个很好的例子,他在一期newsweek(新闻周刊)上看到了这样一幅中国地图,北京上画着卫星、电视;上海那儿画着微波炉和电视;香港画有衣服、鞋帽;新疆画着铁路从山中穿过,还有公共汽车;而整个地图的中心是中原地区,上面画着"辛勤耕种的人们",还有起伏的田地。不知是有意安排还是巧合,同期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china is just a paper tiger--中国不过是只纸老虎(这话怎么就那么耳熟,我们的领袖首创的,只是移花接木,换了主角,真有意思),刺激了那位留学生朋友,于是他把中国形象地比喻成腹中空空的蛋壳,希望我们的政府看看中原!我坚信他是爱国的热血青年。需要说明的是,政府自有难处。粮食提价,中部的老百姓收入就会增加(河南是粮食大省),可一旦引起通货膨胀,全国人民遭殃;对于资金投放,不适当集中就形成不了拳头,面面俱到的善意只会付出面面不到的代价,所以,折衷、妥协决非改革家所为。有句话说的好,一碗水端平所付出的代价是,你只能走,不能跑。在世界的竞争中,停滞不前就是倒退,中国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只能跑步前进,那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梦啊!因此,部分地区做出"牺牲"再所难免,只不过历史地选择了中部地区,从长远观点看,是符合党和国家利益,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对于中部的发展更有深远意义。河南人本性宽容,心态比较开放,怨言少了。没曾想"牺牲"带来的"阵痛"却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怎么就没人耻笑河南人傻,河南人蠢呢,好在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仓廪实,知礼节,穷不是资本,我不会向你伸手,但也不是罪过啊,总不能笑贫不笑娼吧,小人得志、幸灾乐祸的嘴脸终究给人添堵。
有说河南人是妖魔,可这不是文革,一拳打到,还要踏上一万只脚--王朔有本书《无知者无畏》,怕就是这个意思,网络嘛,天高任鸟飞,狂到天上也没人管,典型的小痞子嘴脸,为那点优越感找个地方撒野。河南人不为粉饰太平而自欺欺人,藏着掖着。和中央政府狠抓腐败惩治工作一样,我们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无情披露,也就不惮于被讨论。报纸、杂志、电视、网络,铺天盖地也不足为患,但缺乏客观性公正性的评价,乃至恶意的诋毁,视之为劣等却不得不让无辜者们耿耿于怀。值得欣慰的是,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网上声援河南人,为河南人鸣不平还是多数。可见,我们还是有很多冷静的思维和理智的头脑。
我觉得没有必要列举河南优秀的代表反驳什么,对此他们只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河南人素质的评价,也管窥了国民的德行,使国民的劣根得以彰显。苍蝇只叮鸡蛋的裂缝儿,我们似乎对别人的伤疤也有过多的关注而忽略了对美好的发现,如此以来,聚焦任何一个地方,何尝不会吓倒一片?讨论者,未必恶语相向,惨烈攻击;未必象陀螺一样,抽一鞭子又作壁上观。网络是个舞台,不是垃圾回收站,不是窝里斗的战场,不欢迎跳梁小丑,因为"文革"早已结束,请撕掉"大字报"--网络"牛皮癣"。
还是那句老话,生活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此时,又一块网络"牛皮癣",给你们、我们、大家,最新鲜最需要的一针注射。
--又一块网络"牛皮癣"
吕顺雷
我是地道的河南人,到武汉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同事打趣地说河南人不洗澡,知道是玩笑,也没在意。没想到网上早已把我们河南老乡"整"了个底儿掉,堪称网上遭遇。可怜老乡们勤劳、朴实一生,没招谁惹谁,却落如此骂名,敢说大部分人正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的不亦乐乎,天晓得还有这事儿呢。
如今,"河南现象"成了时髦的新概念,"河南人"更成了贬义词,河南人不可靠,河南人出骗子,河南人素质差--与这些文明语言的"矫揉造作"相比,还是语言的暴力痛快许多--"河南一定是给核污染了";"讨饭的多,偷抢的多,杀人的多,贪婪的多,做鸡的多--且最没职业道德,哪里人--河南人";"西安有句老话:找老婆嫁人,别找河南的";"就是美国跑到河南去撒野也是找死";"河南焦作的王八蛋"(还有比这更酣畅淋漓,更恶毒的)……
儒家向来倡导自省、责己,主张深责己而薄责人,可祖宗引以为骄傲的这份精神文明在"现代文明人"身上早已香消玉陨了。你看,有人煽风,肯定就有人点火,你这边说张三脸上有雀斑,他那边立马说有碗口那么大。网络的监督还没来得及健全的时候,给那些压抑很久的人一个天大的自由空间,成就了他们猥琐的小人心态,活脱脱勾勒出了赵本山口中"小样儿"的形象。他们站在道德的"高岸上"俯视、品评着同类,从中获得超然于灾难之外的庆幸与咀嚼他人伤痛的快慰,令人齿寒!(秦弓语)那些见不得阳光的思想终于捡了个便宜,于是顺利地强奸了网络,强奸了语言,强奸了一切他借助的工具。这里没有警察,他办玩事情以后潇洒地留下自己的姓名"我是狼",带着快感走了。此人的特点是少不经事,善于男扮女妆,善于网恋。
洛阳大火,暴力许昌,毒大米,假货,红高粱,郑百文,亚细亚……难怪我们的记者同志认为河南是个人多,新闻多的地方。当媒体都有这种印象的时候,河南人只能听天由命了,可知他们个个都是放大镜,美人也架不住呀。同事隔三差五拿着报纸就此跟我说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了压力。当此之时,笑笑而已,私下却多次反躬自省,还好他们没有从我的身上发现那些问题,身为河南人,这也算一种安慰罢。遗憾的是优秀只能属于个人或者成为盲点,而丑陋则被凸显且代表了全部。人说痛苦被分担就会减少,可丑陋一旦铺开,躲进娘胎也无济于事,出生的时候脸上必定带着雀斑。所以为了维护本公司的形象,为了长期的生存与发展,本公司郑重声明:不招聘河南人!壮烈而豪迈,和"不含PPA"一样绝妙的广告语。试问,这是你的用人理念,还是你公司的共有价值观,跟"中国人和狗不得入内"还差多远,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果泰勒老先生泉下有知,我真要问问,这样的公司能成气候吗?
有说河南人是"刁民",你可知穷山恶水出"刁民"?
不容置疑,中国的经济发展始于东部,政府的政策是实行由东向西的梯度发展规划,于是东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这体现不了政府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呀,行,建设重点移向西部,大开发开始了。政府做了一次优美的抛物线运动,中部的同胞望天兴叹,叫苦不迭。这样吧,抓两头,带中间,让中部的经济崛起,可中部偏偏就不争气。原来那"辛勤耕种的人们"世世代代靠天吃饭,碰上旱涝灾害就颗粒无收,看来共产党有心抬你,也得先经老天同意呀。
网上有一位河南籍的留学生朋友举了个很好的例子,他在一期newsweek(新闻周刊)上看到了这样一幅中国地图,北京上画着卫星、电视;上海那儿画着微波炉和电视;香港画有衣服、鞋帽;新疆画着铁路从山中穿过,还有公共汽车;而整个地图的中心是中原地区,上面画着"辛勤耕种的人们",还有起伏的田地。不知是有意安排还是巧合,同期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china is just a paper tiger--中国不过是只纸老虎(这话怎么就那么耳熟,我们的领袖首创的,只是移花接木,换了主角,真有意思),刺激了那位留学生朋友,于是他把中国形象地比喻成腹中空空的蛋壳,希望我们的政府看看中原!我坚信他是爱国的热血青年。需要说明的是,政府自有难处。粮食提价,中部的老百姓收入就会增加(河南是粮食大省),可一旦引起通货膨胀,全国人民遭殃;对于资金投放,不适当集中就形成不了拳头,面面俱到的善意只会付出面面不到的代价,所以,折衷、妥协决非改革家所为。有句话说的好,一碗水端平所付出的代价是,你只能走,不能跑。在世界的竞争中,停滞不前就是倒退,中国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只能跑步前进,那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梦啊!因此,部分地区做出"牺牲"再所难免,只不过历史地选择了中部地区,从长远观点看,是符合党和国家利益,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对于中部的发展更有深远意义。河南人本性宽容,心态比较开放,怨言少了。没曾想"牺牲"带来的"阵痛"却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怎么就没人耻笑河南人傻,河南人蠢呢,好在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仓廪实,知礼节,穷不是资本,我不会向你伸手,但也不是罪过啊,总不能笑贫不笑娼吧,小人得志、幸灾乐祸的嘴脸终究给人添堵。
有说河南人是妖魔,可这不是文革,一拳打到,还要踏上一万只脚--王朔有本书《无知者无畏》,怕就是这个意思,网络嘛,天高任鸟飞,狂到天上也没人管,典型的小痞子嘴脸,为那点优越感找个地方撒野。河南人不为粉饰太平而自欺欺人,藏着掖着。和中央政府狠抓腐败惩治工作一样,我们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无情披露,也就不惮于被讨论。报纸、杂志、电视、网络,铺天盖地也不足为患,但缺乏客观性公正性的评价,乃至恶意的诋毁,视之为劣等却不得不让无辜者们耿耿于怀。值得欣慰的是,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网上声援河南人,为河南人鸣不平还是多数。可见,我们还是有很多冷静的思维和理智的头脑。
我觉得没有必要列举河南优秀的代表反驳什么,对此他们只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对河南人素质的评价,也管窥了国民的德行,使国民的劣根得以彰显。苍蝇只叮鸡蛋的裂缝儿,我们似乎对别人的伤疤也有过多的关注而忽略了对美好的发现,如此以来,聚焦任何一个地方,何尝不会吓倒一片?讨论者,未必恶语相向,惨烈攻击;未必象陀螺一样,抽一鞭子又作壁上观。网络是个舞台,不是垃圾回收站,不是窝里斗的战场,不欢迎跳梁小丑,因为"文革"早已结束,请撕掉"大字报"--网络"牛皮癣"。
还是那句老话,生活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此时,又一块网络"牛皮癣",给你们、我们、大家,最新鲜最需要的一针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