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农奴制从达赖而来

ahkahg

新手上路
注册
2017-06-14
消息
12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3
西藏农奴制从达赖而来

徐明旭

自由亚洲电台曾播放文章《“西藏农奴制”何从来?》说:“只有中共一家指称从前的西藏是农奴制,而所有其他史料,尤其藏人的描述,都截然迥异。”

这话说得太武断了,达赖在1998年告诉茉莉女士:“虽然旧西藏社会是落后的,但是绝不像中国共产党所说的最黑暗、最残酷、最野蛮,绝对不是这样。在旧西藏社会中生长的人,如果你去看他们的脸,绝对是充满快乐的、笑眯眯的。中国的农奴制度、印度的农奴制度和西藏的农奴制度不一样。这里面的不同,西藏人之所以充满快乐,主要是由于宗教的因素。但是也有一些人,一些有钱有势的人,欺负自己的农奴,这样的现象是有,不是没有,各个地方总能找得到。但是从总的说来,旧西藏的制度是比较好的,其中有一些仁慈、以善待人的观念,与中国和印度及其他国家,特别是与欧洲中世纪的农奴制相比是没有办法比较的,好多了,这主要是有一些爱和慈善的因素在内。当然个别的危害人的现象不是没有,是有的。”(茉莉,《达赖喇嘛访谈录》,《北京之春》,1998年5月号)

由此可见,说旧西藏是农奴制,正是从达赖而来。达赖恰恰是农奴制的总头子。

美国著名藏学家、凯西保留地大学藏学研究所所长、文化人类学系主任、教授戈茨坦因的巨著《现代西藏史:喇嘛王国的覆灭》——Goldstein, Melvyn C.,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1913-1951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1991)——毫不含糊地指出,旧西藏的农民是世袭的被束缚于领主的农奴,农奴主有权对农奴行使司法权。“除了大约三百个贵族家庭,所有西藏俗人男女都是农奴,他们通过庄园以及对应的遗传关系归属于具体的领主,也就是说儿子生来就属于他父亲的领主,而女儿属于她母亲的领主。”

美国另一藏学家、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戈伦夫的著作《现代西藏的诞生》—— Grunfeld, A. Tom, The Making of Modern Tibet (New York: M. E. Sharpe, 1996)——也说:“绝大多数藏人都是农奴……农奴被拴在他们主人的手中。为了能在地里劳动,他们必须纳税和服劳役。他们毫无权利,即使要走进寺庙要结婚,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如果分属于不同领主的两个农奴结了婚,所生的男孩要归父亲的领主;如果是女孩,要归母亲的领主 (注意,这里的“归”字,原文是 reverted,在英文里是表明财产归属的法律术语——引者)。农奴要想离开庄园,哪怕是一小会儿,也要得到领主的许可。(7)”

连坚决支持西藏独立的法国记者董尼德,也在其著作《西藏生与死》——Donnet, Pierre-Antoine, Tibet mort ou vif (Paris: Editions Gallimard, 1990);Tibet:Survival in Question,Translated by Tica Broch (Delhi: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里承认,旧西藏是“做得太过分的封建农奴制”。

而清朝钦差大臣张荫棠则说:“藏中差徭之重,刑罚之苛,甲于五洲,应一律废除,以苏民困。”(《张荫棠治藏19条》,吴丰培等编撰,《清代驻藏大臣传略》,西藏人民出版社,拉萨,1988年)关于旧西藏的酷刑,戈伦夫上书说:“一位在西藏住了20年的英国人说,她看见了无数挖眼睛和使人致残的事件……西藏喜欢使用的另一种惩罚是拷打和断肢。佛教禁止杀生。于是西藏的官员把犯人鞭打得快要死时放走,让他死在别处。这样他们就可以说这是神的旨意。其他残酷的刑罚有割断犯人的手腕;用炽热的铁钩挖去他们的眼睛;捆住两个大拇指将人吊起来,使犯人致残;把他们缝在一个袋子里,然后扔进河里。”

1950年11月13日的美国杂志《生活》(LIFE)刊登了一组照片,是美国外交官在拉萨实地拍摄的,其一是当众鞭打犯人的裸臀,其二是带枷示众。戈茨坦因的《西藏现代史》第109页(英文版)也有一张1936年拍摄的照片,照的是拉萨街头带颈枷和脚镣的犯人。

这种对酷刑的滥用连上层人物都不能幸免,13世达赖的藏军总司令龙厦1934年在权斗中失势后,竟被剜去双眼。这是“西藏流亡政府官员”达瓦才仁也无法否认的,虽然他不认为此举野蛮(达瓦才仁的原话是:“龙厦被剜眼是事实,但是否野蛮就另当别论了。”《再论中国民运与西藏问题》,《北京之春》,1998年1月号。)

此人还说314事件是藏人的“和平请愿”。可是当年3月18日BBC记者问达赖怎样看待藏族示威者袭击汉人和商店时,他曾表示:这是错误的。他还说:如果局势失控,那么,他的选择就是完全隐退(见BBC该日中文网)。

事实胜于雄辩,笔者无须多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