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江泽民访问伊朗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wuwei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wuwei

初级会员
VIP
注册
2002-01-30
消息
11,781
荣誉分数
578
声望点数
273
社论/言论/天下事 2002-05-15


里海风云录之二:谈江泽民访问伊朗

--------------------------------------------------------------------------------

● 都人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最近一次的中东之行,绝非为了跟美国唱对台戏这么简单。作者指出,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日益高涨的宗教势力――回教什叶派、影响政治布局的理念――民主与平民化,跟江泽民中东之行密切相关,对中国未来政经发展的影响更不容忽视。


  江泽民最近出访五国,包括了布什钦定的“邪恶轴心”成员伊朗,以及曾经与美国敌对的利比亚,于是有论者认为江是要和美国唱对台戏。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失之于肤浅。

  廿多年前邓小平开始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大陆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目共睹。可是近年来,特别是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北京在中美外交较量中却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特别严重的是布什政府结束美国在台海的传统“模糊政策”,开始支持事实(拉丁文de facto)台独。


“祸起于萧墙之内”


  九一一之后,美国抓紧机会,向中亚扩张势力,美军因此驻扎到了新疆和西藏的大门口。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外交处境的恶化,成为明显的矛盾。

  以笔者之见,除了外交战略、外交人才方面的缺陷,中国国际地位的真正弱点是国内社会稳定问题,以及政治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改革这一日益尖锐的矛盾。

  美国不断在“三(台、疆、藏)独”、“宗教自由”(包括@@@@@@和“地下”教会)等问题上发难,表明布什政府抓住了北京的这一腹心之疾,而取得了外交上的主动。

  中国如果不真正缓解国内矛盾,消除“祸起于萧墙之内”的威胁,外交人才的短缺不计,要和美国在外交上唱对台戏,谈何容易。北京显然也知道自身的弱点,因而无意在国际上与华盛顿公开对抗。从这一角度,说江泽民出访是“冲着美国”,实在无从谈起。江出访五国之中,德国是有美军驻扎的北约成员,突尼斯是亲美的“温和”阿拉伯国家,便是例证。


优存劣败关键在“油”


  但是贯穿剩下三国即尼日利亚、利比亚、伊朗的一个共同特性,却揭示了江泽民出访的一个主题――石油,因为这后三个国家都是国际石油主要出产国。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结果,便是对能源的需求急速增加。就石油来讲,中国早就从大致自给变成一个主要输入国。据统计,200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约有四分之一来自进口。按照一位西欧专家的最新估算,因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国内资源的枯竭,25年之内,中国石油需求的一半要靠进口。50年之后,这一进口额将会达到90%!对于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这是非常严峻的前景。

  从这一角度,伊朗无疑是江泽民出访五国之中最重要的国家。伊朗不仅是中国近年来石油进口总量中十分之一以上的来源地,更涵盖世界最主要两大石油产区:波斯湾和里海地区。

  波斯湾是美国半个多世纪来的中东和阿拉伯外交政策的中心,里海地区则正是冷战结束后新一轮国际大博弈的角逐范围,两者都是九一一后“反恐”战争的重点。伊朗沦为“邪恶轴心”成员,良有以也。

  除了石油资源外,伊朗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其他两个相关的层次:宗教和政治。

  在宗教上,笔者多次指出,伊朗是伊斯兰世界中唯一什叶派主导的国家。什叶派在回教中属于相对少数派,长期受到逊尼主流派的压制和歧视,具有某种“历史悲情”,其潜在政治动量不可忽视。

  自从持阿塞拜疆语的萨法维家族建立萨法维王朝以来,十二伊玛目什叶派五百年来在伊朗占支配地位。波斯湾以伊朗的别名波斯命名,长期受到伊朗的文化熏陶和政治支配,有大量的什叶派信徒,称之为“什叶湾”,绝不为过。伊拉克人口早已经是什叶派多数,便是例证,也是决心要推翻萨达姆(胡申)政权的美国政府的重大隐忧。


靠独裁政权捍卫“民主”


  与此同时,黎巴嫩的什叶派真主党成为五十多年来以武力手段迫使以色列撤出所占领土唯一阿拉伯力量,在回教世界享有极高威望。萨隆近来曾经说过:他对伊朗的担心甚于巴解。可见一斑。

  在政治上,回教和阿拉伯世界近年来的民主化和平民化趋向,加速了什叶派的复兴,使得民主化过程日益深入的伊朗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更加强大。本地区民主化相对完善的国家除了伊朗外还有黎巴嫩和巴林,两国的什叶派势力都蒸蒸日上,绝非偶然。

  这里也可以看到“布什主义”的一大悖论:美国捍卫西方“民主世界”的“反恐”战争,在伊斯兰世界却是依靠各个独裁专制政权的上层人士,诸如埃及、沙地阿拉伯、巴基斯坦政府等等,这些所谓“温和”回教国家的街头百姓,却成为反美反西方最激烈的社会阶层。美国主要媒体毫不掩饰对这些亲西方独裁政权被推翻的恐惧。反之,伊朗的民主化进展,连《华盛顿邮报》都不能不承认,实在令所谓“温和”阿拉伯政权望尘莫及。

  这里牵涉到的现象,其实便是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一个主题:非西方世界的民主化,并不意味着朝西方世界靠拢,而往往代表更加激烈的反西方趋向。布什的“反恐”战争,因此越来越有“文明冲突”的味道,需要另文述评。

  无庸讳言,伊朗在民主化进程上,走在中国前面。这不仅极大地增加了伊朗在回教世界的威望,也使得伊朗领袖在国际外交上具有更多的自信,这也许是值得北京回味的。


伊朗和新疆同受威胁


  正是因为伊朗在宗教、政治文化、石油资源各方面的重要影响,不仅得以上榜“邪恶轴心”,也使得伊朗和中国有很大的国际利害共同“交集”。从长期角度,双方都面临泛突厥主义这一政治文化“幽灵”,以及美军进驻中亚和里海地区构成的战略威胁。这是需要另文讨论的专题。

  从近期讲,美国推翻塔里班政权后,近年来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猖獗的毒品种植和贸易卷土重来,伊朗和中国新疆同样首当其冲,对两国的社会安定和民族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美国传媒喜欢把伊朗歪曲描述为受伊斯兰教义严格控制、没有社会自由的原教旨社会,事实却是源自阿富汗等地的毒品贸易走私在伊朗东部地区已经失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这些毒品的最终大宗集散地在欧洲,不得不促进欧洲和伊朗的有关合作,而美国却颇有事不关己而暗中幸灾乐祸的心态。

  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巨大的石油蕴藏,伊朗在里海地区面临阿塞拜疆共和国和其他西方支持势力的日益挑战。九一一前夕,伊朗因此和阿国出现公开军事对峙的局面,而美国因石油和其他地缘战略利益与阿国近年来的密切军事和经济合作,早已不是秘密。

  如前所述,里海和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的关键。江泽民访问伊朗,除了签订六个无关宏旨的协定,据称还讨论了其他不公开的议题。这是否包括了两国在里海地区能源问题上的战略合作,只能验之于将来的发展。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