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工匠精神”的虚假面具?彻底起底日本企业产品数据造假史

mianfei

本站元老
注册
2002-04-06
消息
7,175
荣誉分数
1,758
声望点数
373
“工匠精神”的虚假面具?彻底起底日本企业产品数据造假史
送交者: 赤松子5 2017年10月21日04:15:25

日本人不仅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金额的财务造假丑闻,现在还创造了人类历史最大规模的产品参数造假丑闻。近期爆出日本冶金产业长期以次充好的丑闻持续发酵,黑幕越揭越大,神户制钢株式会社在长达十多年的市场竞争中用数据造假提升产品竞争力,这在人类冶金史上绝对是 前无古人,后面有没有来者不确定。



这都充分说明了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心修改数据,包括财务数据、研发数据、质检数据、市场数据等等,也难怪日吹PPT如此之华丽、如此之宏大。



积弊十多年的“钢门”事件纯粹是纸包不住火了,神户制铁才不得不自己公布,这样可以避免日本证监会的追责和罚金,但神户制铁生产的巨量问题钢材、问题铝材、问题铜材 几乎流窜到了所有的日本产品中,甚至包括核电站的冷却机组(想起2016年海关查处的从日本走私进来的5000吨核污染海鲜就寒毛直竖),“钢门”事件还波及几十个领域的他国商品中,牵涉范围之广前所未有,神刚仍然 逃不过来自世界各国客户漫长的法律诉讼。



老是说军用标准高于民用,但日本自卫队武器装备已爆出太多的丑闻,层出不穷的武器质量事故经过耗时低效的调查,作为日本军工巨头三菱重工、石川岛播磨重工的直接金属材料供应商——神户制铁迟早瞒不下去的。



下面是陆上自卫队90式 坦克,日吹PPT中 吊打德国豹2、秒杀美国M1A2的陆战之神,结果呢。。。爆缸了:




401e000156f51d0a9c27




下图中血喷不止:




401b000475da4d099147




这还是在日本自卫队向民众展示坦克训练的公众开放日里 出事故的,所以才被在场群众们拍摄并上传到网上,私下里日本坦克不知道有多少糗事不被外界所知。



为什么日本90式坦克的炮管是从德国莱茵金属买的?因为日本人明面上吹嘘归吹嘘,水军归水军,但私下里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炮管这个东西不能当儿戏,否则炸膛的后果就不是动力包爆裂这么简单了。但是日吹PPT的编辑们不在乎,照样把德国莱茵金属黑成三流企业。



轮到日本空中自卫队了,被日吹PPT 描述成吊打美国四代机F-22的日本国产 F-2战斗机,虽然是用美国三代机F-16的技术和设计授权外加美国动力总包 生产的组装贴牌货,但是。。。日本F-2 质量连美国F-16的外贸版都不如,F-2 战机总共生产了不到100架就被迫停产,成为全世界生产数量最少的三代机。



日本F-2战机总共才不到100架,但金属零组件破裂事故已经不是一起两起了,搞得日本自卫队的几个航空中队动不动就整编性地停飞,然而日吹的PPT却要大家必须相信日本材料技术吊打美国。上新闻:




402000014f5e5e4e2cc6




日本防卫省航空幕僚监部21日透露,航空自卫队三泽基地所属F-2支援战斗机在进行飞行训练时,突然发生了操纵杆的握把从根部折断的事故。为此,日本全国共计75架航空自卫队的F-2战斗机均被停飞接受检查。



无法想象为什么战斗机的金属操纵杆可以被人折断???



下面这起事故就是F-2战机刚起飞后就坠毁,估计只有自卫队高层知道故障原因,外界说法含糊其辞:




402000014f5d1cf15d19




关于日本自产战机的糗事,以后笔者会专门讲到。



“钢门”丑闻一出,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被日吹形容为 高达 前奏 的“心神”战机 仍然趴在地上了。日本还是不得不高价购买美国F-35战斗机,以维持针对中国的军事平衡。



还有那个资不抵债的日本 三菱飞机公司,连一架飞机都卖不出去,现在只能趁着日本全球第三地抵制中国货战略和印度抵制中国货战略的合流,寄希望于印度能买几架,但印度人到现在还不敢买。



说了陆上、空中 的日本金属材料,怎么能漏掉海上呢?



日本三菱重工于2008年建造的MOL Comfort货轮 是人类迄今为止唯一能够自行断成两截的集装箱货轮,举世无双。而且自行断裂时船龄才5年,感觉人类难以打破这个记录了。




402000014f5cd398457e




网友们调侃MOL Comfort断裂后,后半截还可以自行驶回日本,其实后半截是被拖船拖回去的:




402000014f5bb6a86d58




拖回日本的目的就是进行船体事故调查,笔者惊叹于日本人的效率:日本方面的调查结果 耗了两年才出炉,附带一堆糊涂官司,媒体转移目标加洗地,最后得出的结论居然只是粗略的一句“设计缺陷”,按照日本人洗地遮丑的风格,笔者当时就怀疑里面一定隐藏着猫腻:日本高层当然知道船体断裂的真正原因,为了不影响日本产业界声誉,故意隐瞒真实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刚出来时,笔者微信公众号在2017年8月7日发布的文章专门分析了调查结果,原文如下:



MOL Comfort 号货轮断裂后,三菱重工一度指责船东 三井商船没有按照SOP规范运行这艘超巴拿马级货轮。意思是责任在船运公司——三井商船。



后来日本媒体又放风说是三井商船在风暴海域航行导致船体断裂,言外之意是该由三井集团下的保险公司赔偿损失。(笔者不认为这些日本媒体是站队到了三菱财团一边,他们只是履行日本媒体一贯的责任——掩盖日本的丑事,这个丑事要么就是三菱重工造的船质量烂,要么就是三井商船的航运操作能力有问题,反正不能由“工匠精神”买单,唯一能不让日本丢丑的方法就是把责任丢给海洋风暴,由保险公司背锅。)



但是,三井财团的各大保险公司凭什么为了掩盖日本制造的丑事去给三菱重工背锅?既然是联合调查事故原因,只要其中一方是清白的,真相自然有可能公布于天下(也许不是全部的真相)。



最终调查结果居然是船体设计缺陷(晕!日吹不是说日本的工业设计天下第一嘛?),具体是什么缺陷,三菱重工和三井商船都没详细说明。但是,不管是三菱财团、还是三井财团,他们都是日本财团,也就是说,调查参与方都是日本公司,那么调查结果可信吗?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被掩盖?当然有可能!所以笔者说这只是个模糊的真相,但不是全部的真相。



甚至不排除MOL Comfort 号超巴拿马级货轮在建造中所用钢铁材料性能不佳,日吹经常吹嘘日本钢铁天下第一,吹嘘日本轮船即便不做冗余设计,机械强度也是足够的。



果然。。。这被笔者说中了,日本百年冶金企业——神户制铁株式会社 被曝出了 人类冶金史上最大的造假丑闻,无论是涉案产品数量、金额、范围都是人类历史之最。日本神户制铁 是 三菱财团的 核心企业之一,也是三菱重工的首要钢材、铝材、铜材供应商。日本三菱重工造的MOL Comfort 货船自行断裂的原因 看来是遮不住了。



有日吹说 :“你可算是可逮着日本船折断的大新闻了。” NO NO NO 就前不久,日本造的26万吨的VLOC STELLAR DAISY号(船龄24年)大西洋快速倾覆, 当时海况正常,一船人(24人)只活了2人 真是太惨了, 生还船员说 ,当时他听到了船体破裂的声音。



有的日吹海员反驳我:“本人驾驶过超过20年的日本船航行于欧美。这难道能说明日本船质量不好吗?”



看来这位船员还是运气好, 如果在STELLAR DAISY 号上(船龄也是20年,日本造的),早就去阎王爷那里报道了 。



STELLAR DAISY 号货轮出事不是偶然,事实上同一船运公司的姐妹船STELLAR UNICORN,STELLAR COSMO和STELLAR QUEEN都在近些年密集爆发了涉及结构强度的问题:



UNICORN号在16年被中国船检检出水密有毛病(DAISY号出事前也被检出过类似问题),到了2017年4月,也就在DAISY号刚出事没过几天,UNICORN号突然发生压水舱水线下破裂漏水,要紧急靠岸维修,维修结果是卖给拆船公司。



同样2017年4月,COSMO号当时本来被公司派去搜救DAISY号的幸存者,结果突然做了计划外靠岸,航运界传闻这船又裂了,船公司矢口否认是船出了问题,但过了几个月这艘「没问题」的船也被卖给拆船公司了(滑稽)。



2017年5月,QUEEN号在空载航行的情况下压水舱直接爆出两条一米多和两米多的缝(注意是空载情况下开裂),海水如小喷泉一般从甲板上喷出来,修了几个月,暂时还没被卖给拆船公司。



下图为STELLAR QUEEN号货轮的“甲板喷泉”:




401e000156f67cbff4d5




下面分别是这批出事的几艘货轮的制造商:



STELLAR DAISY 号货轮的制造商是日本三菱重工,



STELLAR UNICORN号货轮的制造商是 日本佐世保重工,



STELLAR COSMO号货轮的制造商是 日本川崎重工,



STELLAR QUEEN号货轮的制造商是 NKK船舶



这几家 日本重工企业的主要金属 供应商均为 属于三菱财团的日本神户制钢株式会社。



神户制钢 这地真的很难洗,因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己都承认年轻时在神户制钢造过次品,还乐此不疲。




401b000475dcaef45f59




去年3月,安倍晋三参加一档自民党网络直播节目,本意是给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打气。



孰料,安倍自曝一短:他进入政界前,在神户制钢工作时,曾输错了钢管的尺寸,造出了一大批长度过短的钢管。



安倍说:“本以为会被辞退,最后却没什么大事儿”。



安倍在神户制钢工作时距今已有30多年了,估计日本冶金造假的历史可能不只是神钢爆出来十多年造假史而已,工匠精神真的是一种传承啊!



中国有必要反思 所谓的免检商品 制度,免检商品清单的存在真的合理吗?



从中日蜜月期初期开始,神户制钢就在中国冶金市场抢夺了很大比例市场份额,即便到了中日蜜月期结束、中国钢铁产/有色金属产业大发展的今天, 神户制钢依然在中国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神户制钢之所以在 中国市场长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根本原因就是合资日系车。所谓日系车吸能已经成了茶叶蛋级别的段子(目前爆出的丑闻还只是冰山一角)。



总有国际主义者说在中国的日系合资车厂属于中国企业,只是品牌源自日本而已,简直是鬼扯!合资日系车的核心零部件自然是日本本土生产,就算是普通零配件,仍然有大量比重从日本供应商购买,几乎所有日系车的钢材、铝材、铜材 都会大量使用日本神户制铁、日本新日铁-住友金属、韩国浦项制铁的产品。这些合资日系车根本没法带动多少中国人就业,国内日系合资品牌只是组装厂而已。



神户制铁之所以能在合资日系车原材料招标 的法规层面上排挤 掉中国的武钢等本土企业,其核心竞争力就是数据造假,这样一来,自然就避开了中国对合资企业的就地化配件采购比例原则,侵蚀中国的就业。日系合资汽车厂零配件的丑闻多了去了,这都只是冰山一角,合资车格局的水很深,现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窘境和合资车背后的猫腻有很大关系。



说到日系车吸能的段子,笔者想起2014年的,一辆在旁边侧翻的货船直接把本田思域压成40厘米高的铁饼(连发动机都压瘪了),就跟踩易拉罐一样,车内2名乘客死亡,场面惨不忍睹,压成80厘米高我可以理解,但压成40厘米的铁饼实在难以理解:




401f0001582038b9cb45




2014年4月12日上午9时10分许,在成都市温江区金马镇刘杆路发生一起车祸,目击者称一辆行驶中的红色货车侧翻,压住了一辆行驶中的红色小车,红色小车整体被大货车压得高度仅剩40厘米。



2015年,东莞一辆日产在高速上撞向路边栏杆,结果栏杆没事,日产车直接被栏杆切成两半,车内一家5口死亡。




402000014f60e8131282




但是有日系车水军洗地说是因为高速公路的栏杆质量太好了,我记得不久前,高速公路栏杆爆出质量问题的时候,日吹还大骂中国高速高路招标黑幕的,这反水也太快了吧。



回想当年丰田“刹车门”事件死伤那么多人,丰田区别对待中国,不召回问题汽车,日系车水军就是在丰田“刹车门”事件 洗地上一战成名的,他们当中一些人已经换装了媒体工作室和车评人士的马甲,当时“刹车门”的调查结果还没出炉,水军们就已经给各种可能结果进行洗地了,他们顺便论证了新日铁和神户制钢的刹车片抗机械疲劳能力吊打德国产品,不到一年,“刹车门”舆论风暴就淡下来了。。。。。。现在看看神户制钢的数据造假丑闻,不免对很多车评媒体、车评工作室感到细思极恐。



2015年南京市 宝马 撞碎 马自达、将马自达车体直接 解体的交通事故,当时各大网站的网友们只要说日系车材料脆,就会被庞大的日系车水军围着喷。如果用撞击角度来解释马自达解体我倒也可以理解,但有的日吹说什么宝马撞上马自达的速度多块、动能多大之类的?我当时就纳闷了,难道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 相对速度理论、牛顿三定律的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 在日吹PPT中都不成立?



好吧,就当初中物理课本的相对速度、牛顿三定律的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都不成立;2017年,发生了一起马自达主动撞上宝马的事故,这次是反过来,马自达撞向宝马!结果呢? 肇事的马自达翻车受损,宝马没事:




401e000156f7832dd3aa




这次肇事撞车的是日系车,我想看看三井三菱联合水军舰队怎么洗地,结果。。。。。。这个新闻很快被压下去了,就几个媒体报道了而已。。。。。。



我当时就怀疑:日系车的吸能段子本身和茶叶蛋如出一辙。这些铝材的抗震性能差、强度、韧性都不够。不过相信日吹PPT强大的数据制造能力应付这种事情的洗地,一点都不难。一次洗地作战中可以砸出几十个论文级表格、数据图。



在中国对钢铁产能进行供给侧改革之前,日本的钢铁产业无论被日吹PPT吹得多高端,业绩都是惨不忍睹。



看看被日吹PPT捧成神的新日铁——住友金属是如何被市场打脸的。。。



下面是新日铁和住友金属进行合并前最后一个财年的亏损状况,居然可以亏损出3105亿日元:




401c000172d3f9a368af




合并后按理说财务成本和固定成本下滑,应该盈利,然而新日铁-住友金属到2016财年一季度还在继续亏损:



2016财年一季度新日铁住金钢材发货量为960万吨,环比和同比分别小幅下滑3.9%和2.5%;钢材出口收入占比稳定在2015财年四季度的43.0%,但低于2015财年同期的48.0%;钢材平均销售价格则从2015财年四季度的7.06万日元/吨环比下跌3.5%至6.81万日元/吨,比2015财年同期的8.28万日元/吨大幅下跌17.8%。受钢材发货量及平均销售价格下降拖累,2016财年一季度新日铁住金公司实现净销售收入10511亿日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11.8%和16.9%;营业利润由2015财年四季度的盈利200亿日元转为亏损74亿日元,为新日铁住金成立之后的首度亏损,而2015财年同期为盈利524亿日元;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641亿日元,环比和同比分别显著下滑35.8%和49.0%;经常利润由2015财年四季度的盈利159亿日元转为亏损121亿日元,而2015财年同期为盈利844亿日元;净利润亏损额由2015财年四季度的76亿日元激增至146亿日元。



日本另一个冶金巨头,即本文的主角——神户制钢株式会社,也是个扭亏艰难的货:




401a000407f35f10fddf




这帮日本钢铁企业的亏损能力,已经远超其他各国钢铁同行了,他们炼出来的金属材料造船、造飞机、造坦克、造汽车 令人担忧啊(得亏精日在网上说“中国炼出来的钢在稀硫酸中就被溶解了,日本炼出来的钢在浓硫酸中都溶解不了”,这句话居然能让我无法反驳,他们的文化水平简直毁三观,可就是这么一帮人老是说别人是loser,说别人是义和团。。。)



这些年,新日铁-住友金属、神户制铁在特种钢市场被新崛起的韩国浦项制铁逼到墙角上了,正是因为中国从2016年开始对钢铁业进行供给侧改革,使得亚洲钢铁价格迅速回升,这几家日本钢企才在2016~2017年得以扭亏。



日本三菱汽车在2016年油耗数据造假被日产汽车公司踢爆,股票崩盘,当年亏损1985亿日元。结果日产汽车 趁着三菱股价处于低位,收购了三菱25%的股份,成为三菱汽车的 控股股东,第二天,两家公司的高管在一起开心合影,整个事件充满了阴谋论、罗生门,投资机构们被当傻子耍。



现在想起来,日本制造业的很多丑闻、造假,上下游 厂商彼此之间都是心知肚明的,互不揭短,维持着恐怖平衡,只是有些打着小算盘的厂商在需要时择机曝光别的厂商。比如日产在三菱长达数年的数据造假过程中,肯定早就发现不对劲了,只不过在日产的母公司 法国雷诺 有收购三菱汽车的战略意图时,择机爆出三菱汽车的丑闻,打压三菱股价,以实现收购目的如果按照美国的证券法标准,这种行为有内幕交易嫌疑。



神户制钢此次自己爆出丑闻,一方面是本身已经面临较大的压力,还有一方面就是阴谋论的说法,有日本舆论认为不排除神钢抖出这个丑闻有助于把安倍政权拉下马。众所周知,安倍家族是三菱财团的利益相关家族之一,其母系家族 岸氏 是住友财阀的利益相关家族之一,安倍一家 属于日本传统政商家族同盟的典型案例,安倍晋三、以及安倍的胞弟岸信夫(自民党参议院议员)、安倍的母亲 岸洋子(其父亲就是甲级战犯、同时也是组建自民党的大佬 岸信介 ) 和神户制铁之间渊源深厚。安倍的政治派系少不了神户制铁的政治献金。神钢如果能被打残,安倍派系即便声誉没有受损,政商势力也会受到一定的掣肘。



从三菱汽车、到高田气囊、到神户制铁,别指望日本公司高官们会切腹谢罪,他们鞠躬道歉就行了,这是标准套路流程。高田株式会社 最 洒脱,再三道歉后直接宣布破产,那些诉讼理赔的人命官司也可以不用搭理了。




401b000475de71197151




长达10多年的造假,神钢惹出的人命事件肯定比高田气囊多得多,只是很多事故已经无法考证了。最后结果估计是人家日企高管没事,照样拿分红,工匠又不是武士,鞠躬道歉就可以了,没必要切腹,最多辞职换个理事会任职。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编织数据和情怀,不是产品质量。



日吹和小清新自媒体编织的情怀段子和日本工业产品一样,也要有匠心,才能散发清香的鸡汤味。比如可以直接饮用的马桶水(U型管原理居然被代购党证明是不成立的),买完中国花生当场把壳造成地板卖给中国人,轮船吃空气拉话费震惊全世界,夏令营小学生负重几十公斤日行五十公里。。。。。。虽然这些段子已被考证打脸无数次,但是很多小清新自媒体和文摘期刊上依然充满这样的段子,互相抄袭并再加工。



这种仪式感很强的国家的文化输出很容易吸引一大堆文青和中二少年,但也容易产生华而不实的东西,就和这个民族的职业式微笑一样虚伪,这种虚伪的性格本质是扶余语系民族在漫长的残酷环境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十年前中日蜜月期坑骗中国人的日吹段子在如今这个互联网社会仍然泛滥成灾,甚至依然被保留在义务教育教科书上,比如下面这个段子:



小学 思想品德课本中有篇文章,讲的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餐馆打零工的故事。文章大意是:



日本餐馆规定洗碗时必须每只碗洗7遍,结果那个中国留学生只洗了5遍,餐馆的日本老板发现他洗的碗比其他日本员工多,就去检查他洗碗程序,便发现他没有达到每只碗洗7遍的标准要求,结果日本餐馆老板就把这个中国留学生开除了。



虽然这个荒唐的谎言段子已经被打脸粉碎好几年了,但如今仍然能在小学生的课本上看到这个段子。启蒙教育这样搞,日吹当然会越来越多。



笔者微信公众号在2017年7月25日发布的文章中 讲述了 笔者费尽心血对这个日本餐馆洗碗洗7遍段子的证伪之路,一段回味无穷的鸡汤毁灭过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询历史记录 或者 回复 “日本洗碗” 阅读这篇文章。



笔者学生时代忙论文的时候,第一次发现了一篇日本学术造假的论文,根据他的参数,怎么都做不到那篇文章中所得出的实验结果,当时有没在意,但现在想起来,细思极恐,因为两年后我在其他日本论文的引用源文章中,又看到了那个日本实验室的相关论文。



如今看来,《读者》、《知音》、《故事会》,众多自媒体,甚至很多门户网站上的日本段子,该有多少是通过 “工匠精神” 编织的段子啊,害人不浅。
 
“日本餐馆洗碗要求洗7遍?”——用知识论证真伪的经历


小时候上思想品德课,人教社出版的课本中有篇文章,讲的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餐馆打零工的故事。文章大意是:日本餐馆规定洗碗时必须每只碗洗7遍,结果那个中国留学生只洗了5遍,餐馆的日本老板发现他洗的碗比其他日本员工多,就去检查他洗碗程序,便发现他没有达到每只碗洗7遍的标准要求,结果日本餐馆老板就把这个中国留学生开除了。



这个文章告诫同学们做事要认真。



之后,我在《读者》、《知音》、《故事会》 等 期刊中也看到过这个故事,只是情节更丰富,比如还有说当地从此没有日本雇主再敢招聘这个中国留学生。



这个段子我起初信以为真,当时还真佩服日本人,在写初中作文时,我还几次引用了这个段子。



直到我上了高中,参加化学奥赛和物理奥赛,学习了“熵”这个热力学概念(entropy),便开始对日本洗碗要洗七遍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我开始感觉在洗碗用水的水质纯度较高的情况下,洗第六遍和洗第七遍基本上没什么差别,那为什么还要洗第七次(谁叫某个《读者》文章吹嘘日本水质有多好、说日本马桶水可以直接饮用,不然我也不会去怀疑洗碗的事,毕竟当时我已经学了U形管,知道马桶U形管里不可能有干净的水)。另外,年少的我也开始思考所谓洗7遍中的“遍”是指什么,何为1“便”?有没有相对应的“时间标准”、“水流速度”|、“浸泡温度”。。。。。。等等



后来上了大学,我开始深入学习热力学(thermodynamics),流体力学(fluid mechanics),还选修大量有关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的各类学科,也深入学习了“痕量分析”(trace analysis),我便根本不再相信所谓用“多少遍”来制定洗碗标准,更不相信所谓的“洗7遍”的标准。觉得儿时思想品德课上的日本洗碗段子就是个都市谣言。



对于具体食品领域的实验和理论,我选修了食品安全和加工 这类选修课,学习了各类食品消毒原理,还参观了现代食品加工行业的消毒流程,越发觉得洗碗洗7遍的说法很荒唐。



在实验课程学分中,我参加了多个学分的有关痕量分析和微生物处理的实验,加上我已经积累的基本理化知识,从此我可以确定,如果一个碗非要洗7遍:要么这个碗的消毒、乳化等前期预处理根本就是卫生不达标,要么粘在碗上的脏物根本就不是人类肠胃能消化的物质。



选修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和制造费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的时候,我深入阅读了大量关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在现代产业链中的核算的内容,我可以确定如果哪个餐馆这么做,那就是财务自杀。



(假如你有洁癖或者强迫症,可能会洗7遍甚至更多遍,那是你个人的事,但如果你这么运营餐馆,是很难维持下去的。另外,洗7遍真的没有食品卫生层面的实质意义,除非对每一遍的水流形态、流速、水质、温度、表面活性剂、清洗器具物理属性和表面化学属性等等进行变量规范,不然洗多少遍不具备任何分析化学或者卫生标准层面的意义)



到了研究生时,换了专业,我虽然再没接触过表面材料和热处理等理工实验,但我终于有机会捅穿这个谣言的最后一层外衣了,在海外接触到了日本工业标准方面的访问学者,我就专门问了他们日本洗碗洗到底是不是要洗7遍。当时那帮日本学者自己都懵逼了,说从未听说此事,也认为无必要。



我还专门问了家里开餐饮店的日本人,他们也说反正不会洗7遍,那样不可能赚钱,具体洗多少遍他们也没标准。



为此,我在到过的那些国家的十几个大城市里,专门吃了日本师傅主刀的日本料理(不去消费怎么好意思观察人家洗碗)。我可以确定7遍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谎言。日本寿司、刺身 里的寄生虫、致病菌一大堆、诺如病毒高发,根本不卫生,(笔者微信公众号分别在2017年7月2日和2017年2月6日的文章中专门论述了日本料理的寄生虫等卫生问题。)



我这也是为了证伪才硬着头皮去吃日本料理,一个月后马上去做寄生虫体检,此处有点小佩服自己的执着和无畏。



有人说自己在预设条件下洗碗洗7遍、然后再用化学仪器分析和菌落监测不就行了?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自己去洗7遍的论证从论证对象上讲根本不严谨,如果这么写论文可能被退回,根本不能论证日本餐饮业。最关键的是,日本工业中还真的就存在一大堆无用步骤程序,这是日本文化的保守作风所造成的的,任何产业革新后,不少以前的程序日本人仍然不敢轻易废弃,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了大量的无用步骤堆积,这些无用功的成本最终叠加到产品价格上,要么由消费者承担,要么削弱日本产品竞争力,这也是日本产业界的通病(不少日本学者自己也清楚这是造成日企没落的弊端之一,但由于体制等束缚,他们无能为力)。不过这些无用功现在被匠人精神的造神运动给洗白了。



所以对于日本产业中的无用功细节,证伪过程必须严谨详细。



当我确诊课本中的关于洗碗的日本工匠精神段子是谣言时,各大媒体也开始纷纷对这个段子辟谣了,很遗憾我不是第一个戳破这个谣言的人,但是我终于靠自己的知识戳破了这个谣言,读书还是有点用的,哪怕世界上所有的媒体都被日本外务省收买了,起码我还可以让自己不那么容易被人教社的某些老日吹忽悠。



虽然读书和发财致富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在这个日吹段子横行的时代,如果不读书,很容易被日吹的PPT洗脑欺骗,比如最近各种日本工匠精神情怀产品的传销或直销不就玩得非常火。



好在自动洗碗机是从2014年才开始普及的,不然中国人恐怕难以去完成这个证伪过程,真相甚至可能随着老一代日吹的离世而深埋地下。



下图为大型餐饮业使用的洗碗机:




401e000156fa9fb835bc




可怕的是,前几年拜访一个当了小学教师的发小,我随手翻了下他们办公室的课本,才发现小学课本中居然还有这个日吹老段子,不仅学生们信以为真,连我的那位发小教师自己也信以为真。。。。。。细思极恐啊。
 
全是转贴啊,有砖别拍我。
 
“日本餐馆洗碗要求洗7遍?”——用知识论证真伪的经历


小时候上思想品德课,人教社出版的课本中有篇文章,讲的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餐馆打零工的故事。文章大意是:日本餐馆规定洗碗时必须每只碗洗7遍,结果那个中国留学生只洗了5遍,餐馆的日本老板发现他洗的碗比其他日本员工多,就去检查他洗碗程序,便发现他没有达到每只碗洗7遍的标准要求,结果日本餐馆老板就把这个中国留学生开除了。



这个文章告诫同学们做事要认真。



之后,我在《读者》、《知音》、《故事会》 等 期刊中也看到过这个故事,只是情节更丰富,比如还有说当地从此没有日本雇主再敢招聘这个中国留学生。



这个段子我起初信以为真,当时还真佩服日本人,在写初中作文时,我还几次引用了这个段子。



直到我上了高中,参加化学奥赛和物理奥赛,学习了“熵”这个热力学概念(entropy),便开始对日本洗碗要洗七遍这个问题产生了疑问,我开始感觉在洗碗用水的水质纯度较高的情况下,洗第六遍和洗第七遍基本上没什么差别,那为什么还要洗第七次(谁叫某个《读者》文章吹嘘日本水质有多好、说日本马桶水可以直接饮用,不然我也不会去怀疑洗碗的事,毕竟当时我已经学了U形管,知道马桶U形管里不可能有干净的水)。另外,年少的我也开始思考所谓洗7遍中的“遍”是指什么,何为1“便”?有没有相对应的“时间标准”、“水流速度”|、“浸泡温度”。。。。。。等等



后来上了大学,我开始深入学习热力学(thermodynamics),流体力学(fluid mechanics),还选修大量有关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的各类学科,也深入学习了“痕量分析”(trace analysis),我便根本不再相信所谓用“多少遍”来制定洗碗标准,更不相信所谓的“洗7遍”的标准。觉得儿时思想品德课上的日本洗碗段子就是个都市谣言。



对于具体食品领域的实验和理论,我选修了食品安全和加工 这类选修课,学习了各类食品消毒原理,还参观了现代食品加工行业的消毒流程,越发觉得洗碗洗7遍的说法很荒唐。



在实验课程学分中,我参加了多个学分的有关痕量分析和微生物处理的实验,加上我已经积累的基本理化知识,从此我可以确定,如果一个碗非要洗7遍:要么这个碗的消毒、乳化等前期预处理根本就是卫生不达标,要么粘在碗上的脏物根本就不是人类肠胃能消化的物质。



选修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和制造费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的时候,我深入阅读了大量关于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在现代产业链中的核算的内容,我可以确定如果哪个餐馆这么做,那就是财务自杀。



(假如你有洁癖或者强迫症,可能会洗7遍甚至更多遍,那是你个人的事,但如果你这么运营餐馆,是很难维持下去的。另外,洗7遍真的没有食品卫生层面的实质意义,除非对每一遍的水流形态、流速、水质、温度、表面活性剂、清洗器具物理属性和表面化学属性等等进行变量规范,不然洗多少遍不具备任何分析化学或者卫生标准层面的意义)



到了研究生时,换了专业,我虽然再没接触过表面材料和热处理等理工实验,但我终于有机会捅穿这个谣言的最后一层外衣了,在海外接触到了日本工业标准方面的访问学者,我就专门问了他们日本洗碗洗到底是不是要洗7遍。当时那帮日本学者自己都懵逼了,说从未听说此事,也认为无必要。



我还专门问了家里开餐饮店的日本人,他们也说反正不会洗7遍,那样不可能赚钱,具体洗多少遍他们也没标准。



为此,我在到过的那些国家的十几个大城市里,专门吃了日本师傅主刀的日本料理(不去消费怎么好意思观察人家洗碗)。我可以确定7遍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谎言。日本寿司、刺身 里的寄生虫、致病菌一大堆、诺如病毒高发,根本不卫生,(笔者微信公众号分别在2017年7月2日和2017年2月6日的文章中专门论述了日本料理的寄生虫等卫生问题。)



我这也是为了证伪才硬着头皮去吃日本料理,一个月后马上去做寄生虫体检,此处有点小佩服自己的执着和无畏。



有人说自己在预设条件下洗碗洗7遍、然后再用化学仪器分析和菌落监测不就行了?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自己去洗7遍的论证从论证对象上讲根本不严谨,如果这么写论文可能被退回,根本不能论证日本餐饮业。最关键的是,日本工业中还真的就存在一大堆无用步骤程序,这是日本文化的保守作风所造成的的,任何产业革新后,不少以前的程序日本人仍然不敢轻易废弃,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了大量的无用步骤堆积,这些无用功的成本最终叠加到产品价格上,要么由消费者承担,要么削弱日本产品竞争力,这也是日本产业界的通病(不少日本学者自己也清楚这是造成日企没落的弊端之一,但由于体制等束缚,他们无能为力)。不过这些无用功现在被匠人精神的造神运动给洗白了。



所以对于日本产业中的无用功细节,证伪过程必须严谨详细。



当我确诊课本中的关于洗碗的日本工匠精神段子是谣言时,各大媒体也开始纷纷对这个段子辟谣了,很遗憾我不是第一个戳破这个谣言的人,但是我终于靠自己的知识戳破了这个谣言,读书还是有点用的,哪怕世界上所有的媒体都被日本外务省收买了,起码我还可以让自己不那么容易被人教社的某些老日吹忽悠。



虽然读书和发财致富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在这个日吹段子横行的时代,如果不读书,很容易被日吹的PPT洗脑欺骗,比如最近各种日本工匠精神情怀产品的传销或直销不就玩得非常火。



好在自动洗碗机是从2014年才开始普及的,不然中国人恐怕难以去完成这个证伪过程,真相甚至可能随着老一代日吹的离世而深埋地下。



下图为大型餐饮业使用的洗碗机:




401e000156fa9fb835bc




可怕的是,前几年拜访一个当了小学教师的发小,我随手翻了下他们办公室的课本,才发现小学课本中居然还有这个日吹老段子,不仅学生们信以为真,连我的那位发小教师自己也信以为真。。。。。。细思极恐啊。


哈日中国屁民到日本买的马桶盖是不是用了水分钢?
 
我有用三菱断路器的惨痛经历,MD不拿出温度监测的热成像证据根本不会承认质量问题的!
 
日本造假由来已久, 17年前差点坑了三峡工程
来源:《大地》(2000年第二十期)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的2000年,中国的三峡工程就差点被日本钢铁坑了。事情经过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篇2000年的旧文。

《特写:三峡工程首例对日索赔纪实》全文如下:



2000年5月8日上午,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驻三峡工程办事处检验员王春来正在当班,接到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下属国际招标有限公司来人的报验:“从日本进口的一批热轧钢板到货了,请求尽快检验。左岸电站工地最近就要投入使用。”

据介绍,这批钢板主要是用来制作直径12.4米的引水钢管,直接相连于左岸7-14号水轮发电机组的蜗壳部位,将被浇筑在混凝土坝身上永久使用。三峡工程有关专家说:“这是承接三峡工程心脏的主动脉血管,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内在质量,业主上上下下都很重视。特别是承受着来自库内393亿立方米水形成的几十万吨、甚至是几百上千万吨的强大压力,所以对板材质量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性能和冲击韧性等四大项技术要求极高。”为此,三峡工程业主在年初运用国际招标方式,通过日本出口商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优中选优地选定了日本钢铁制造业巨头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低合金碳素结构钢板。总合同量达4000吨,价值170多万美元,要求5月份全部运抵三峡坝区,6月份投入使用。此次报检的首批共60块,重669.408吨,货值28万多美元。按照工程进度要求,这批钢板如果检验合格,立即被巨型卷板机加工成1/3弧状,然后吊运到施工现场焊接成引水管通道。

左岸电站是三峡二期工程中的核心工程,1998年浇筑站房基座,预期2006年建成发电。今年是左岸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安装的关键时期,一旦贻误一天,就有可能对一环扣一环的三峡工程建设带来影响。

次日上午,王春来向检验局驻三峡办主任余良报告了有关情况,早早来到会议地点,与这批进口货物相关的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下属的几个单位和监理单位西北水利设计院,以及日方住友金属都派出项目负责人或代表,就这批钢板检验事宜进行了商谈。大家依据小王的意见确定了检验程序,然后,一齐来到钢板存放现场实施抽样。

经抽样检测,这些钢板每块长13.15米左右,宽1.72-2.03米不等,厚度均为58毫米,平均每块重11吨。抽检的样板尺寸规格和外观质量均符合合同要求。

5月11日,小王又会同三峡工程业主方面从5块样板中,截取大小尺寸为250×60mm样坯,送往国营403厂实验室进行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能实验,这是我国检验检疫部门认可的钢材实验室。

然而,检测结果却出人意料,实验报告显示:在检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性能、冲击韧性等4个项目中,1-4号试样的冲击韧性达不到合同要求,也与日方合格单提供的技术数据相差甚远。



“不合格?不可能!”

“日本是当今世界上头号钢材生产强国,从品种规格到质量精度无一国家能比,咋会有问题呢?”

“人家厂检合格单做的多细,详尽列出了各类技术项目的检验数据。这些结果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合同要求……”

“这是特种钢材。会不会是我们实验室条件满足不了要求,才检出不合格的呢?”……

由于首先检出日方钢材质量问题,引起种种猜测和议论,给三峡办的检验检疫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把‘合格’当成不合格,影响了三峡工程建设进度,检验检疫部门负不起责任,自身的声誉也将受毁;把‘不合格’当成合格,一旦三峡工程出了质量问题,检验检疫人员也就成了千古罪人!”

三峡办余良主任和检验员王春来俩人一合计,决定扩大抽样比例,进行二次实验,在原来5块样板的基础上,再增加抽取5块样板,重新进行4个项目的全面检测,重点做好冲击韧性和延伸性能实验。

5月30日至6月6日,余良带领小王天天守候在实验室,组织人员一次次认真地进行检测……

实验中,他们还邀请三峡工程业主的监理单位,对从制样到检测的每个环节都实行跟踪现场监理,进行全程录像,再一次证明,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对这批钢材的检验是认真的、科学的、严格的,实验室的加工条件、人员素质、技术标准及检测方法也都具备了实验要求,完全有能力承担起这一并不尖端的常规实验。

第二次的实验报告出来了,标明样品仍然不合格。他们还发现不少检测数据不是分布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离散度很大,由此进一步判定板材整体质量不均匀。三峡办的检验检疫人员再次断定这批板有质量问题。余良、小王他们来不及多想,迅速把这一重大情况向宜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领导作了报告。最后,经研究确定,立即向三峡工程业主通报了检验结果。

按照中国检验检疫要求,三峡工程业主有关方面,把检验结果向日方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作了简要通告,要求日方尽快派人前来处理。

谁知日方却以傲慢的口气,回绝道:“不可能,不可能!我们是世界上一流的名牌企业,绝不会出现这样的质量问题。你们的检验数据忽高忽低,太令人难以置信了!”最后表示,他们希望看到中国检验检疫的正式结果证书,否则是不会前来洽谈的。

为慎重起见,6月13日,余良和王春来带着有关资料和样坯赶到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有关情况作了专题汇报。局领导指示将有问题的两个炉号、4块试样送武汉钢铁研究所,就冲击韧性和拉伸性能进行再次实验。结果显示,其中3块试样的冲击韧性依然不合格!

一套样坯,两处实验场所,三次检测均出现不合格。该批钢板存在品质缺陷,已毫无疑问。

6月19日三峡办在三次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拟出了编号为420004100002808品质不合格证书,经省局主管副局长审定签发,给日方以明确和肯定的答复。



接到中国官方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不合格品质证书后,日方也似乎感到了事情不妙,迅速组成了庞大阵容的谈判小组,派三井物产株式会社总部代表植田浩幸及武汉办事处负责人川岛诚一郎、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技术负责人大西一志及上海办事处的渡边太郎等有关专家人员赶到宜昌,就这一问题进行直接会谈交涉。

6月22日上午,中日双方第一次短兵相接地坐在了一起,就钢板出现的质量问题开始谈判。中国检验检疫部门作为谈判的第三方,首先向日方通报了检验结果,并就整个检验过程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

然而,日方对此不屑一顾,时不时打断中国检验检疫人员的发言,咄咄逼人地再三质问。一会说中方抽样不规范,一会说中国实验室条件太简陋,一会又说检测标准是不是不科学……凡此种种,归结一点对这一结果表示怀疑,不能接受。还一再反复强调,他们的钢板是按合同要求规规矩矩组织生产的。

面对日方的无理狡辩,我检验检疫人员也毫不示弱,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地一一予以回应和驳斥……

谈判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你来我往,频频过招。末了,日方看使出浑身解数也压不住中国人,不得不向宜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复验要求,并由三峡办一起与日方三井和住友两株式会社,在工地现场进行共同抽样。这一次又从全部炉号中抽取12块钢板(包括前面所抽取的10块),再从其上截取尺寸为300×85mm的样坯。日方同时还把2号和9号钢板的试样,带回日本本土进行检验。

根据日方要求,有关方面着手对出具证书的检验结果进行复核。依据商检法实施条例中所规定的复验程序,宜昌局在省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特意聘请省局化矿处处长刘中南为专家组组长、高级工程师刘定发和钢材科科长邓富强为专家组成员的复验专家小组,具体承担这批钢板的复验和证书的复核工作。专家们慎重筛选决定,把所取样坯送往中国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委员会认定的武钢集团质检中心CCIBLAC实验室进行检测。

正当专家小组在武汉准备展开工作之机,不料“留守”的日方代表川岛诚一郎、渡边太郎二人按总部的“旨意”,向专家小组提出了一个个非份要求:首先一定要由他们在武汉选实验室,遭到中方拒绝后,又提出希望参加实验全过程,从样坯加工和试样检测都能够在场。

对日方这一“鬼把戏”,几位专家心知肚明,复验室能受日方左右?这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更是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尊严和主权的体现。刘中南处长义正词严地指出:“我们的复验,是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的法律依法进行的,本着科学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会偏听偏信哪一方,也不会受任何一方的影响和支配。既然你们委托我们复验,我们有权利按规定选定实验室,并对结果负责。你们的这些要求,在国际贸易中无论哪国的公正鉴定机构也不会接受和答应的。”

一席话,说得日方代表尴尬至极,再不提其它“想法”了。……

7月4日,专家小组出具的复验报告,正式传真到宜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受其委托,根据国家局《进口商品复验办法》的规定,对三峡办出具的编号为420004100002808品质不合格证书,按照TGT-TGP/EM200001JP合同规定,我们对检验该批进口钢板所依据的标准、方法及检验程序进行了审查,认为整个检验符合合同要求。三峡办与日方共同抽取的12块复验样品,专家组依据合同规定的标准,制定了检验方案,并决定此次实验在武钢CCIBLAC实验室进行。专家组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了监督,实验程序符合标准规定,检测结果见CCIBLAC实验室报告。根据报告,专家组认为编号为420004100002808品质不合格证书的检验结果是正确的。”



向日方作最后摊牌的关键时刻到了!

7月12日,中日双方再次会聚三峡坝区进行第二次谈判。这一回,日方派出了以高级专家、住友金属本部厚板部主任永吉明彦为代表的5人谈判小组。

中方首先向日方宣布复验结果,并紧紧围绕着钢板为什么会出现质量问题,日方厂检合格怎么解释,日方对三峡工程这一项目工期延误应负的责任,如何尽快向中方作出应有的赔偿并保证今后供货质量等关键问题,向日方展开了质询。

这一次,日方与上一回仿佛判若两人,不仅对中方友好客气,还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恭敬。最后十分认真地表示:“完全信服中国检验检疫部门的复验报告!”又承认因其采用了尚不成熟的“新”的生产工艺,致使钢板质量出现偏差。就此进一步做了一连串的“解释”。

后来,中方得知中国检验检疫的复验结果,与日方带回国内的样品检测结果是十分一致的。

日方代表永吉明彦在会后不得不站起来,对中国检验检疫在这批钢板检验中所做的一切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因其钢板质量问题所给三峡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给予深刻道歉;对已检出的不合格炉号钢板答应全部退换;对剩余2个炉号暂未发现质量问题的14块钢板,愿意协助中方实施逐张检验,如不合格也一并退货。今后供货中,一定保证钢板质量。由此,给中方造成的损失,日方“将尽快派人前来进一步洽谈,并积极进行作出赔偿”。

谈判结束后,检验检疫人员又按照谈判结果,应中日双方的申请,对另外两个炉号的钢板,进行了逐张取样检测,其结果仍达不到双方约定的合格比率要求。至此,日本住友金属发来的首批60块钢板,被整批判为不合格品,作全部退回处理。

三峡工程业主各方对中国检验检疫人员,在这次历经2个半月的引水钢管进口钢板检验、出证和谈判中,所表现出的严谨求实、公正科学的态度和敢于同发达国家进行技术较量、斗智斗勇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介。对他们尽职尽责、严格把关,为保证三峡工程顺利建设和千秋大业质量所做的大量工作也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谈及此事,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厂坝部副主任沈善良赞不绝口:“太感谢中国检验检疫的同志们了!多亏了他们把‘关’把的严,及时发现了钢板质量问题。要不,引水管用上了这些钢板,就可能出现重大的事故!”

那么,可能出现的事故程度究竟如何呢?

接着,这位教授级高工向记者形象地描述道:

水轮发电机组引水钢管设计上要求是永久性使用不修复,所以对钢板的质量要求也相当高。由于水是从110多米高的闸口通过引水钢管排山倒海般喷涌而下,流量达每秒1020立方米,形成雷霆万钧般的强大的惯性,冲力有数十万吨。这就要求引水钢管管壁的抗压能力至少为1.75兆帕的极值,经受的冲击功要求达到大于40焦耳,才能保证引水管道不致于破裂。否则,像这样的冲击韧性严重不合格的钢板用上了,别说引水管不可能保证几百年上千年不出问题,即便要求试运行就有可能发生钢管爆裂的重大事故。如果真这样,那事故将是灾难性的不可估量的。因为钢管破裂犹如管涌,浇筑在管道上面的三、两米厚的混凝土,何以抵挡这万钧之力呢?再说要关掉大坝内引水钢管进水口的巨型闸门,至少需要3.5分钟。也就在这顷刻间,左岸整个电站厂房及14台机组,将会化为一片汪洋,机毁人亡直接损失得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之巨。若重新进行修复,至少需要一年。这期间,首先要扒出钢管、拆掉厂房和发电机组,加上维修重建要比原始初建要耗费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波及到国家和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中国检验检疫部门把住了“关”,排除了发生天大的灾难性事故的可能性。他们为三峡工程建设立了大功,也维护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也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来源:《大地》(2000年第二十期) 作者:黄宏章)
 
中过哈日企业也受波及: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列车或有安全隐忧。传真社报导,早前承认窜改产品质量数据的日本“神户制钢厂”,间接供应铝材予高铁列车生产商“青岛四方”,并用于列车的主梁架构。神户制钢目前未能确认该批铝材是否符合规格。公共专业联盟政策召集人黎广德称,列车主结构铝材须承受强大压力,若材料含杂质,有可能危及列车运作。


报导指出,中国南车的子公司青岛四方,在2012年以17.4亿港元投得广深港高铁合约,制造9列、每列8卡车厢的列车。传真社去年揭发青岛四方与日本生产商川崎重工合作制造的新加坡地铁列车有裂纹,要退回青岛替换。后来发现青岛四方透过川崎重工,间接购入神户制钢生产的铝材,并用于制造高铁列车的主梁结构。

神户制钢在本月8日承认窜改产品质量数据,违规产品多达13种,全球500家企业受影响。神户制钢回复传真社,就高铁香港段列车铝材是否符合规格“没有更多资料”,待月底完成调查后才能确认。

据报导,青岛四方则声称获川崎重工初步确认,供港铝材符合规格,并未卷入窜改数据事件,与神户制钢的说法不一致。

黎广德表示,高铁列车以时速200公里速度运行,车体主结构的铝材料须能够承受强大压力,若主结构未达标准,有可能加速车体金属疲劳,肯定对列车运作有危险。他指,最坏情况是高铁香港段列车会如新加坡地铁列车般,需要运回青岛重新安装。

港铁回复,已向青岛四方了解事件。港铁指,新列车会在原产地和抵港后测试,亦会聘请独立安全评估顾问,确定列车各项表现及测试结果符合合约订明的严格要求,才会接收列车。运输及房屋局指,政府会密切关注相关事宜。
 
最近日本制造业丑闻多多,神钢,日产,三菱汽车,高田气囊都出事。

在八,九十年代那个“日本第一”的日子,日本汽车横扫北美,福特就是Found On the Road Dead。结果美国汽车业和制造业都要低头向日本学习品质管理。当时大家喊的口号是“Quality First”。推行时,公司管理层很抵触。因为大家都习惯了"Money First"。不计成本讲品质,很难接受。其实两者没有矛盾,前者是战术,后者是战略。

"品质第一"有一个假设:高品质(匠人精神)>产品高性价比>高销量>高市场佔有率>公司赚钱>员工工作稳定(终身僱佣制)>员工可以专心做好本聀(匠人精神)>加强品质。形成良性循环。

当时确实有效,品质提高了。但这个循环假设了占有的市场不断扩大,这长期不可能,所以当市场因为政治原因减少(美国要汽车北美制造,日元升值之类),或产品被替代(如CRT 被液晶电视代替)。公司开始亏本,裁减员工,“品质第一”便死火,匠人精神如果保持便成问题。

当"Quality First"和匠人精神遇到"Money First"的时侯,管理层如何选择是很明显的。公司都蝕到死了,那还讲什么品质。我相信日本工业已经到了这个阶段。
 
日本花1300亿填海建的机场,今面临沉没危险,靠九百根柱子支撑
溜溜达达看世界,不慌不忙走天涯,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世界上第一座100%填海造陆建成的人工岛机场-关西国际机场。关西国际机场坐落在日本大阪湾东南部的泉州近海离岸5公里的人工岛上。它也是全球首个建在人工岛上的机场。由于孤立在海中的人工岛上,机场与日本本土的地面运输只能靠长度3.7公里的联络桥来联络。

957cb3ff4955KepihHQI.jpg


关西机场是在城市用地紧张的背景下建立的,它始建于1987年,当时,大阪的拥挤状况堪称日本之最,但又因需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机场,于是工程师们想到了一个新奇的办法-在人工岛上修建。机场所在的人工岛长4000米,宽2500米,耗时3年建成。

当时,有1万名工人动用80艘船只挖掘出了2100万立方米的堆填区。经过5年的填海工程,用了1.8亿立方米的土方,在原先水深达17至18米的大海里填出了5.11平方千米的机场用地。机场终于在1994年9月正式竣工启用。它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土建工程,工程总耗资200亿美元 (约人民币1227亿元)。在三十多年前的日本,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但是这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机场却有一个极大的缺陷,因为大阪湾海底的地质属于黏土层,是很厚的淤泥,这使得机场从建设之日起就一直在不停的沉降之中,据统计,从机场建成到2001年7年的时间里,机场所在的人工岛下陷了约11.5米。要知道当时建设时的海水深度也不过20米。

有了漏洞必然要不断的修补,从开放之日起机场方不得不花费2700亿日元(约161亿人民币)巨资用于在地下室建造一堵水泥墙以防海水渗入和后续维修。不断的修补工作令机场方负债累累,截止2000年,关西机场累计亏损额高达93亿人民币。尽管深处不断下陷、负债累累尴尬局面,机场方仍从96年起历时十几年的时间陆续填海扩大航站楼面积。这意味着关西机场至少在2017年之前都不可能摆脱赤字。更有一份可怕的预测,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这座曾经的建筑奇迹或许会在50年后沉没于海底。

为了让不断下陷中的机场仍能在海面保持水平,工程师们想出了一套能让地层长高的方法,机场地底埋了906根柱子,每根柱子重量700吨,千斤顶能承重300吨。每一根柱子配套4个千斤顶定时把柱子顶高。这套精密设计的调整系统每隔两个月就要调整一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