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划出吉祥来,龙天护法保平安,人生一旦开悟来,人间佛果天下安。这几天,我们每天在一起吃素、念经、许愿,这难道不是人间极乐吗?每天在一起闻法度众,这就是净土。
《心经》中说,要度过一切苦厄,才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人生走到尽头才知一切皆空,忙什么,急什么,烦躁什么?一切随缘吧。人生苦短,何必太计较,成败得失,转头就空,不要放在心上。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人间的烦恼是一道必经的风雨,把它看成一道风景线。如果把人间的成败看成凄风苦雨,你就会痛苦一辈子。信佛是对智慧的圆融,我们对过去无悔,对现在无怨,对未来无忧。努力耕耘佛的种子,这就是人间的智慧生活。我们不但要救自己,还要救别人,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如果现在不修,更待何时?没有能力怎么救得了别人?好好修吧。
一个人如果不相信菩萨,他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在这个贪欲的社会和五欲六尘的世界里,他会迷失方向。心中有一尊属于自己的佛,时时坚守自己的佛心和道心,才能身处迷茫的世界中找回自己的本性和良心。用慈悲心给世界上所有的人创造机会,让他们来学菩萨救度众生,因为你像菩萨了,别人就会跟着你去慈悲度众。要积极努力,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学佛人要时时反观自照,检讨心灵是否有名闻利养,心灵必须提升,凡尘要勤修戒定慧,清净随缘佛性定。
一个知足的人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让自己快乐的机会,而一个拥有贪欲的人永远不会知足的。所以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愚者用肉体的需要控制自己的心灵,我们一定控制好自己对欲望的需求,人一旦被欲望所控制就不能自拔,希望学佛人永远要用智慧来控制人间对自己一切的欲望。
在浙江奉化有个雪窦寺,开山祖师叫妙高禅师。如今在雪窦寺山上还有一个妙高台,传说从前的妙高禅师就在那台上用功,因而得名。妙高禅师原来在台上靠山的一边用功,昼夜不息,但因为精力有限,时常打瞌睡。他心想,自己生死未了却天天打瞌睡,实在太没用了,为了警策自己别再瞌睡,他就移到妙高台边上坐,下面是几十丈的悬崖山涧,如果打瞌睡,头一栽下去就没命了。可是,妙高禅师工夫还没到家,坐到台边还是打瞌睡,有一次打瞌睡,真的就摔了下去,他心想“啊哟,这一次没命了”,没想到在山半腰时,忽然觉得有人托着他送上台来,他很惊喜的问:“是谁救我?”空中回答:“护法韦驮!”妙高禅师心想:还不错,居然我在这里修行,还有韦驮菩萨来护法,就问韦驮说:“像我这样精进修行的人,世间上有多少?”空中回答:“像你这样修行的,过恒河沙数之多!因你有这一念贡高我慢心,我将二十世不再护你的法!”妙高禅师听了痛哭流涕,惭愧万分,心又转想:原先在这里修行,好坏不说,还蒙韦驮菩萨来护法,现因一念贡高我慢心起,此后二十世韦驮菩萨不再来做我的护法了。左思右想,唉,都是我自己不好,不管他护法不护法,我还是坐这里修我的,修不成,一头栽下去,摔死算了。就这样,他依然在山崖上修行。坐不久,他又打瞌睡,又一头栽下去,这次他认为真的没命了,可是他快要落地的时候,又有人把他双手托住送到悬崖台上。妙高禅师又问:“是谁救我?”空中回答:“护法韦驮!”他马上说:“你不是说二十世不来护我的法吗,你怎么又来了?”韦驮菩萨说:“法师!因你刚刚一念惭愧心起,已超过二十世久矣!”妙高禅师听了,豁然开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佛法的妙处就在这里:“一念散于无量劫”,一个念头不正,你可以遇到无量无边的劫数;“无量劫摄于一念”,不管这个人间有多少的劫难,都是你的意念所为。所以佛经上讲,“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妙高台其实也不在奉化,也不在雪窦寺,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我们时刻都坐在妙高台上打瞌睡,只是我们还没有到悬崖,自己不知道罢了。所以很多人修心,修了半天还不知道自己修在什么境界。
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十世”,你的前世再前世;“古今”,你的今天和过去、再过去;“不离当念”,今天这个念头最重要,你今天是个善念,过去所有的罪孽都可以消掉;今天的念头是恶念,你十世古今所有的恶缘全部到你的身上,所以“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微尘”,人像一粒微尘一样;“刹土”,一刹那,台长跟你们讲话,刚刚讲完,一刹那,消失了,刚刚的字没了,我刚刚讲完话,没有了。举个简单例子,佛友在一起,“你吃饭了吗?”“我吃过了。”一句话一讲没了,一刹那当中哪有未来,哪有过去,哪有现在?刚刚有就没了。变魔术就是这样,手脚快,你看都没看清楚,就没了,佛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哪里有现在?因为佛法讲“无古无今无旦无暮”,时间只不过是一段无始无终连绵不断的长远的概念而已。生命就如水一样,水在潺潺流,你把字写在水上,你一回头,水中已经没有这个字了。看见大海的沫,一阵一阵的,看似白白的沫,当你再回头一看,这些沫去也,就是这样瞬间存在,瞬间灭亡,灭亡又存,存了又灭——这就是瞬间。希望大家把握好今天的一念,可以灭除百千万劫的罪障啊。
一个小孩子在学校的时候曾经偷过别人一个铅笔盒子,爸妈和老师知道了,拼命讲,孩子从此以后不偷了,这个事情就没了。如果孩子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居然又偷了别人的东西,很多人就说:“你从小就会偷东西,到了二十几岁还在偷东西,你改得了吗?”过去的业障现在不做了,就是消;如果过去的业障今天还在继续,就是累积恶业。一念善消百灾。
在人间,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人不能贪恋人间的感情,不能贪恋人间的钱财。不占别人的便宜,不贪别人的利益,你的福报就会到。人生苦短,我们没有时间将憎恨和不平留在心中并时常伤害自己。要深信佛法、重视慈悲,就没有容纳恐惧的空间,心灵才会安定。
世间一切缘起就是在启发我们的觉性,烦恼无尽誓愿断,少听少看少烦恼,少想少瞋少愚痴。能断烦恼,你就已经完成了戒定慧的基础。很多佛友和师父说:“师父,我跟人打交道特别难,我好像很难跟别人相处。”学佛人和别人相处之道,要懂得在于无限的容忍。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是不懂得慈悲别人,因为不慈悲别人最后被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有人问师父什么叫空。知道什么叫空吗?谁都讲不出来。空是什么?能舍就舍,难忍也要看破忍耐,放下就得放下,那就是空。自在安详就是本,那就是空的基础。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一个对净土法门非常有修持的信徒,有一天他去拜访佛光禅师,他说:“禅师,我念佛拜佛已经二十多年了,最近在持佛号时,好像心和嘴巴念得不太一样。”佛光禅师问道:“有什么不一样啊?”朱慈目道:“我过去在持佛号时,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觉得佛声延绵不断,好像菩萨在身边,只要一念,佛的声音像源泉自动得流露出来。现在我拼命想去念,也感受不到菩萨的慈悲和光。”佛光禅师说:“这很好啊,表明你念佛已念到净念相继,与佛相应,找到自我的真心了。”朱慈目说:“法师,您不要笑我,我很惭愧您的赞许,但我觉得不能接受,因为我很苦恼,我已经找不到我的真心了。”佛光禅师说:“真心怎么会找不到呢?”朱慈目道:“因为我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心中佛声绵绵不断的净念相继没有了,要找也找不回来了。禅师,我为此非常苦恼,请您告诉我,我到哪里去找我的真心呢?”禅师说:“寻找你的真心,你应该知道,真心并不在任何地方,真心就在你自己的身上。”朱慈目道:“为什么我不知道呢?”佛光禅师说:“因为你一念不觉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离开你了。”意思就是说,因为你的一个念头没有觉悟,你的心就散了,就离开了菩萨的佛心。信徒朱慈目听后,似有所悟。
http://lujunhong2or.com
《心经》中说,要度过一切苦厄,才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人生走到尽头才知一切皆空,忙什么,急什么,烦躁什么?一切随缘吧。人生苦短,何必太计较,成败得失,转头就空,不要放在心上。调整我们自己的心态,人间的烦恼是一道必经的风雨,把它看成一道风景线。如果把人间的成败看成凄风苦雨,你就会痛苦一辈子。信佛是对智慧的圆融,我们对过去无悔,对现在无怨,对未来无忧。努力耕耘佛的种子,这就是人间的智慧生活。我们不但要救自己,还要救别人,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如果现在不修,更待何时?没有能力怎么救得了别人?好好修吧。
一个人如果不相信菩萨,他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在这个贪欲的社会和五欲六尘的世界里,他会迷失方向。心中有一尊属于自己的佛,时时坚守自己的佛心和道心,才能身处迷茫的世界中找回自己的本性和良心。用慈悲心给世界上所有的人创造机会,让他们来学菩萨救度众生,因为你像菩萨了,别人就会跟着你去慈悲度众。要积极努力,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学佛人要时时反观自照,检讨心灵是否有名闻利养,心灵必须提升,凡尘要勤修戒定慧,清净随缘佛性定。
一个知足的人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让自己快乐的机会,而一个拥有贪欲的人永远不会知足的。所以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愚者用肉体的需要控制自己的心灵,我们一定控制好自己对欲望的需求,人一旦被欲望所控制就不能自拔,希望学佛人永远要用智慧来控制人间对自己一切的欲望。
在浙江奉化有个雪窦寺,开山祖师叫妙高禅师。如今在雪窦寺山上还有一个妙高台,传说从前的妙高禅师就在那台上用功,因而得名。妙高禅师原来在台上靠山的一边用功,昼夜不息,但因为精力有限,时常打瞌睡。他心想,自己生死未了却天天打瞌睡,实在太没用了,为了警策自己别再瞌睡,他就移到妙高台边上坐,下面是几十丈的悬崖山涧,如果打瞌睡,头一栽下去就没命了。可是,妙高禅师工夫还没到家,坐到台边还是打瞌睡,有一次打瞌睡,真的就摔了下去,他心想“啊哟,这一次没命了”,没想到在山半腰时,忽然觉得有人托着他送上台来,他很惊喜的问:“是谁救我?”空中回答:“护法韦驮!”妙高禅师心想:还不错,居然我在这里修行,还有韦驮菩萨来护法,就问韦驮说:“像我这样精进修行的人,世间上有多少?”空中回答:“像你这样修行的,过恒河沙数之多!因你有这一念贡高我慢心,我将二十世不再护你的法!”妙高禅师听了痛哭流涕,惭愧万分,心又转想:原先在这里修行,好坏不说,还蒙韦驮菩萨来护法,现因一念贡高我慢心起,此后二十世韦驮菩萨不再来做我的护法了。左思右想,唉,都是我自己不好,不管他护法不护法,我还是坐这里修我的,修不成,一头栽下去,摔死算了。就这样,他依然在山崖上修行。坐不久,他又打瞌睡,又一头栽下去,这次他认为真的没命了,可是他快要落地的时候,又有人把他双手托住送到悬崖台上。妙高禅师又问:“是谁救我?”空中回答:“护法韦驮!”他马上说:“你不是说二十世不来护我的法吗,你怎么又来了?”韦驮菩萨说:“法师!因你刚刚一念惭愧心起,已超过二十世久矣!”妙高禅师听了,豁然开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佛法的妙处就在这里:“一念散于无量劫”,一个念头不正,你可以遇到无量无边的劫数;“无量劫摄于一念”,不管这个人间有多少的劫难,都是你的意念所为。所以佛经上讲,“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妙高台其实也不在奉化,也不在雪窦寺,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我们时刻都坐在妙高台上打瞌睡,只是我们还没有到悬崖,自己不知道罢了。所以很多人修心,修了半天还不知道自己修在什么境界。
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十世”,你的前世再前世;“古今”,你的今天和过去、再过去;“不离当念”,今天这个念头最重要,你今天是个善念,过去所有的罪孽都可以消掉;今天的念头是恶念,你十世古今所有的恶缘全部到你的身上,所以“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微尘”,人像一粒微尘一样;“刹土”,一刹那,台长跟你们讲话,刚刚讲完,一刹那,消失了,刚刚的字没了,我刚刚讲完话,没有了。举个简单例子,佛友在一起,“你吃饭了吗?”“我吃过了。”一句话一讲没了,一刹那当中哪有未来,哪有过去,哪有现在?刚刚有就没了。变魔术就是这样,手脚快,你看都没看清楚,就没了,佛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哪里有现在?因为佛法讲“无古无今无旦无暮”,时间只不过是一段无始无终连绵不断的长远的概念而已。生命就如水一样,水在潺潺流,你把字写在水上,你一回头,水中已经没有这个字了。看见大海的沫,一阵一阵的,看似白白的沫,当你再回头一看,这些沫去也,就是这样瞬间存在,瞬间灭亡,灭亡又存,存了又灭——这就是瞬间。希望大家把握好今天的一念,可以灭除百千万劫的罪障啊。
一个小孩子在学校的时候曾经偷过别人一个铅笔盒子,爸妈和老师知道了,拼命讲,孩子从此以后不偷了,这个事情就没了。如果孩子长到二十岁的时候,居然又偷了别人的东西,很多人就说:“你从小就会偷东西,到了二十几岁还在偷东西,你改得了吗?”过去的业障现在不做了,就是消;如果过去的业障今天还在继续,就是累积恶业。一念善消百灾。
在人间,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人不能贪恋人间的感情,不能贪恋人间的钱财。不占别人的便宜,不贪别人的利益,你的福报就会到。人生苦短,我们没有时间将憎恨和不平留在心中并时常伤害自己。要深信佛法、重视慈悲,就没有容纳恐惧的空间,心灵才会安定。
世间一切缘起就是在启发我们的觉性,烦恼无尽誓愿断,少听少看少烦恼,少想少瞋少愚痴。能断烦恼,你就已经完成了戒定慧的基础。很多佛友和师父说:“师父,我跟人打交道特别难,我好像很难跟别人相处。”学佛人和别人相处之道,要懂得在于无限的容忍。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是不懂得慈悲别人,因为不慈悲别人最后被伤害的还是你自己。
有人问师父什么叫空。知道什么叫空吗?谁都讲不出来。空是什么?能舍就舍,难忍也要看破忍耐,放下就得放下,那就是空。自在安详就是本,那就是空的基础。
有一位朱慈目居士,是一个对净土法门非常有修持的信徒,有一天他去拜访佛光禅师,他说:“禅师,我念佛拜佛已经二十多年了,最近在持佛号时,好像心和嘴巴念得不太一样。”佛光禅师问道:“有什么不一样啊?”朱慈目道:“我过去在持佛号时,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觉得佛声延绵不断,好像菩萨在身边,只要一念,佛的声音像源泉自动得流露出来。现在我拼命想去念,也感受不到菩萨的慈悲和光。”佛光禅师说:“这很好啊,表明你念佛已念到净念相继,与佛相应,找到自我的真心了。”朱慈目说:“法师,您不要笑我,我很惭愧您的赞许,但我觉得不能接受,因为我很苦恼,我已经找不到我的真心了。”佛光禅师说:“真心怎么会找不到呢?”朱慈目道:“因为我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心中佛声绵绵不断的净念相继没有了,要找也找不回来了。禅师,我为此非常苦恼,请您告诉我,我到哪里去找我的真心呢?”禅师说:“寻找你的真心,你应该知道,真心并不在任何地方,真心就在你自己的身上。”朱慈目道:“为什么我不知道呢?”佛光禅师说:“因为你一念不觉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离开你了。”意思就是说,因为你的一个念头没有觉悟,你的心就散了,就离开了菩萨的佛心。信徒朱慈目听后,似有所悟。
http://lujunhong2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