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人不要和别人有恩恩怨怨,有恩就会有怨,有怨就会有恩,因为恩和怨是一对双胞胎。很多人说,爱过头了就会恨,恨过头了又会爱,这叫爱恨难分,也是一对双胞胎。所以,好好地珍惜自己的缘分,好好地过日子,我们不求得到更多,但求无过。好好地做菩萨的孩子,以慈悲心为怀,这样你才能度众,这样你才能成佛。
在古罗马时代有这么一个事情,有一个牧人叫比尔,他非常忠于波斯国王。他做了宰相,他的同僚们都非常嫉妒他,召集会议讨论如何把他赶下台,会议后派代表去向国王告密:“国王,比尔这个人出身卑贱,一旦被选为宰相之后,他位高权重,会大于我们,他会给你惹出麻烦的,所以请国王重新考虑他宰相的位子。”国王回答说:“他忠诚无比,我十分信任他。但如果你们能够指出他的错误,这个时候我才会听你们的话,重新考虑。你们可以观察他,并且向我汇报。”
这些大臣回去观察之后,发现比尔家里有一间密室,这个门常常紧闭,非常地谨慎,不让别人进去,一星期一次,比尔会进入这个密室之内,把自己关在里边相当长的时间,才独自出来。这件事情被人发现了。他们就去向国王报告:“比尔肯定将国家的财宝藏在这个密室房间里面。”国王说:“好啊,既然这样,你们去将房门拆开,搜查房中的秘密,看看他到底在里边做什么。”“遵命!”大臣们奉令带着很多的兵甲前往比尔家里,破门而入,拆开那扇特别的门,发现里面只有一双破鞋和一件破的衬衣。
国王把比尔找过来,就问他:“你何以在密室里放一双破鞋和一件破衬衫,又一个礼拜进去一次,赏玩这些破东西呢?”比尔说:“国王啊,那一双破的鞋子和一件破的衬衫,是我当牧羊人的时候穿的,我每个礼拜仔细地将它们看一遍,免得我忘记自己出身微寒,配不上皇上今日给我的荣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得意,往往会使许多人忘乎所以。给自己设一间密室,设一间不忘过去的心灵的密室,才不会让喜悦冲昏头脑,让胜利蒙蔽你的眼睛。(掌声)同样,我们学佛人也必须抱着感恩的心,常常反思自己学佛前的无知,做过很多愚痴的事情,曾经伤害过很多自己的亲人和男朋友、女朋友,对自己的父母亲不够孝顺,后悔那些本不该发生的家庭琐事。所以要经常回忆,才能学会感恩菩萨给我们带来的智慧人生。
在生活当中要学会耐心,愤怒的时候要学会想通,流泪的时候要学会希望,彷徨的时候要学会坚持啊。(掌声)人生注定的是无法回避的,命运其实就是经常欺负那些觉得自己很孤独的人,佛法才会让我们去除烦恼,看开人生,看淡就是晴天,学佛才能找到明天啊。(掌声)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了一个荒僻的村落当中。大家知道,在古时候农村,大马路上晚上是没有电的。漆黑的街道上,络绎不绝的村民们默默地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看见有一团昏黄色的光正在从巷道深处静静地亮过来。村旁的很多村民说:“啊,孙瞎子来了。”“瞎子?”苦行僧愣了一下,他就问边上一位农民:“打着灯笼的那个人,他是瞎子,他是一个盲人吗?他真的是一位盲人吗?”边上农民说:“是啊,他是一个盲人啊。”“那他为什么要打灯笼呢?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没有白天和夜晚的概念,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桃红,甚至不知道灯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打一盏灯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就走上去说:“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 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是的,我从踏进这个世间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两眼看不见。”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到,那你为什么还要拿一盏灯呢?”盲者回答说:“现在是黑夜了,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满世界的人和我一样都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这个僧人若有所思地说:“哦,原来你也是为别人着想,为别人照明。”那个盲人说:“不,我是为自己。”“那么,为什么说是为了你自己呢?”“你是不是在马路上被人家撞过?”这个盲人说,“你在走路的时候是不是被其他人撞过?”这个僧人说:“是的,就在我刚刚走进来的路上还被好几个人碰到过。”盲人听了之后深深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都看不见,但是我拥有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他们就不会看不见我而再撞我了。 ”
这个苦行僧从这位盲人身上找到了自己佛性的一盏灯。因为我们看不见佛,但是佛看得见我们。我们要点燃一盏灯,照亮自己也能照亮别人,给别人温暖,就是有希望、有宽容,是爱。你给别人带来了爱,别人一定会给你送去温暖,所以自己心中要有希望,你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你今天能够原谅你的家人,家人会给你更多的温暖。
台长曾经讲过,每一个人点一个火把,怎么样让自己的火把永远不熄灭?因为你的火把最多也只能点两个小时,你只有把这个火把点给边上所有的人,就算你的火把灭了,但是,其他人的光亮照样照亮你的前程。(掌声)帮人就是帮自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好好地珍惜你们身边的人,好好地感恩所有曾经帮助过你们的人,你们一定会得到无限的帮助和无量的爱。
在一场车祸中,两位幸存者都失去了一条腿。两个人因为心态不一样,讲出的话不一样,感受也不同。在亲友探望的时候,一个没有腿的人对他的亲友说:“虽然命保住了,我的一条腿却没有了,以后的日子叫我怎么过啊?”于是,他和亲友的脸上都阴云密布。另外一个人,当有亲友来看他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虽然我的一条腿没了,但是我的命保住了,以后我们照样可以过日子。”于是,亲友和这位朋友脸上都充满着阳光。
同样的生活境遇,为什么感受不同?就在于他们话里有不同的“但是”, “但是”其实就是一种迂回,在前言后语之间,它有承转的意思,就是转弯。比如,说起人生,可以说“我们努力了一辈子,但是我们碌碌无为”,也可以说“虽说我们碌碌无为,但是我们努力了,也问心无愧”,这就是心态。(掌声)说起自己的子女,我们可以说“孩子心眼好、身体好,但是工作不好”,也可以说“孩子就是工作不是太好,但是心眼好、身体好,他以后一定还有更好的前途”。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有不同的倾向性,有人习惯于消极的思维,有人习惯于积极的思维。我们学佛总是要积极的,要有冲向阳光的一面,叫正能量;经常担忧,哪怕就是在阳光当中,你也是只会看到阴云,而不会看到阳光灿烂。(掌声)
我们要学会经常积极地面对人生,不要老是抱怨,有的人活一辈子就叫“怨妇”。不要经常不开心,因为我们还有明天。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今天我们活在当下,未来靠我们今天来改变。佛法就是让我们拥有希望,佛法就是让我们看到明天。希望大家拥有一个正能量的心田,正能量的心态,拥有更好的、美妙的明天。
有一位樵夫生性愚笨,有一天上山砍柴,他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便走上前去问:“你是谁呀?”那动物说:“我叫‘觉悟’。”樵夫心想:“我现在不是正好缺少‘觉悟’吗?干脆把它捉回去!”这时,觉悟对樵夫说道:“你现在想捉我吗?”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什么事它怎么知道?这样吧,我不妨装出一幅不在意的样子,然后趁它不注意时捉住它。觉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假装成不在意的样子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把我捉住。”樵夫的心事都被觉悟看穿,所以很生气。为什么它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觉悟发现。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到我而生气吧!”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象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觉悟看清了。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砍柴才来到山上的,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可能是用力过猛,斧头掉了下来,却意外地压在觉悟上面,觉悟立刻被樵夫抓住了。(掌声)
这个故事告诉你们,悟性是在没有欲望的时候才会体现的。(掌声)一个觉悟的人,是不会有欲望的。慈悲是在没有私心杂念的时候才会出现的。(掌声)当你放下了,你就有觉悟。不跟别人争了,你不就是提高觉悟了吗?你想去跟人家斗的时候,就没有觉悟了。所以要懂得“以诤止诤,不得止,唯忍,能止诤。”一个人想跟人家斗,一定要以诤止诤,制止他的诤,最后你“不得止”,止住不了,唯有忍耐能止诤,这个法实乃尊贵。
如何做到让自己安详呢?那就要靠觉悟,不要有任何的欲望,在精神境界里面豁达、淡泊、顺应自然,面对人生的无常变化,将痛苦、将自己的忧伤降到最低点,享受每一分钟的快乐。
你们现在试想一下,比方说你一分钟很开心,那么你这一分钟就没有烦恼了,如果你能半个小时这么开心,你半个小时中就没有烦恼了。因为每一分钟、每一秒,你如果都能喜悦、满足、安宁,你没有不满,没有怀疑,没有抱怨的心理,你实际上就是在无我利他。学佛人心无罣碍,才能放下罣碍,看破自在。当别人跟你争吵的时候,能够控制住自己怒意的人,你已经打败了对方这个敌人了。(掌声)
http://lujunhong2or.com
在古罗马时代有这么一个事情,有一个牧人叫比尔,他非常忠于波斯国王。他做了宰相,他的同僚们都非常嫉妒他,召集会议讨论如何把他赶下台,会议后派代表去向国王告密:“国王,比尔这个人出身卑贱,一旦被选为宰相之后,他位高权重,会大于我们,他会给你惹出麻烦的,所以请国王重新考虑他宰相的位子。”国王回答说:“他忠诚无比,我十分信任他。但如果你们能够指出他的错误,这个时候我才会听你们的话,重新考虑。你们可以观察他,并且向我汇报。”
这些大臣回去观察之后,发现比尔家里有一间密室,这个门常常紧闭,非常地谨慎,不让别人进去,一星期一次,比尔会进入这个密室之内,把自己关在里边相当长的时间,才独自出来。这件事情被人发现了。他们就去向国王报告:“比尔肯定将国家的财宝藏在这个密室房间里面。”国王说:“好啊,既然这样,你们去将房门拆开,搜查房中的秘密,看看他到底在里边做什么。”“遵命!”大臣们奉令带着很多的兵甲前往比尔家里,破门而入,拆开那扇特别的门,发现里面只有一双破鞋和一件破的衬衣。
国王把比尔找过来,就问他:“你何以在密室里放一双破鞋和一件破衬衫,又一个礼拜进去一次,赏玩这些破东西呢?”比尔说:“国王啊,那一双破的鞋子和一件破的衬衫,是我当牧羊人的时候穿的,我每个礼拜仔细地将它们看一遍,免得我忘记自己出身微寒,配不上皇上今日给我的荣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得意,往往会使许多人忘乎所以。给自己设一间密室,设一间不忘过去的心灵的密室,才不会让喜悦冲昏头脑,让胜利蒙蔽你的眼睛。(掌声)同样,我们学佛人也必须抱着感恩的心,常常反思自己学佛前的无知,做过很多愚痴的事情,曾经伤害过很多自己的亲人和男朋友、女朋友,对自己的父母亲不够孝顺,后悔那些本不该发生的家庭琐事。所以要经常回忆,才能学会感恩菩萨给我们带来的智慧人生。
在生活当中要学会耐心,愤怒的时候要学会想通,流泪的时候要学会希望,彷徨的时候要学会坚持啊。(掌声)人生注定的是无法回避的,命运其实就是经常欺负那些觉得自己很孤独的人,佛法才会让我们去除烦恼,看开人生,看淡就是晴天,学佛才能找到明天啊。(掌声)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了一个荒僻的村落当中。大家知道,在古时候农村,大马路上晚上是没有电的。漆黑的街道上,络绎不绝的村民们默默地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巷,看见有一团昏黄色的光正在从巷道深处静静地亮过来。村旁的很多村民说:“啊,孙瞎子来了。”“瞎子?”苦行僧愣了一下,他就问边上一位农民:“打着灯笼的那个人,他是瞎子,他是一个盲人吗?他真的是一位盲人吗?”边上农民说:“是啊,他是一个盲人啊。”“那他为什么要打灯笼呢?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没有白天和夜晚的概念,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桃红,甚至不知道灯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打一盏灯呢?”
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就走上去说:“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 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是的,我从踏进这个世间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两眼看不见。”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到,那你为什么还要拿一盏灯呢?”盲者回答说:“现在是黑夜了,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满世界的人和我一样都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这个僧人若有所思地说:“哦,原来你也是为别人着想,为别人照明。”那个盲人说:“不,我是为自己。”“那么,为什么说是为了你自己呢?”“你是不是在马路上被人家撞过?”这个盲人说,“你在走路的时候是不是被其他人撞过?”这个僧人说:“是的,就在我刚刚走进来的路上还被好几个人碰到过。”盲人听了之后深深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都看不见,但是我拥有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他们就不会看不见我而再撞我了。 ”
这个苦行僧从这位盲人身上找到了自己佛性的一盏灯。因为我们看不见佛,但是佛看得见我们。我们要点燃一盏灯,照亮自己也能照亮别人,给别人温暖,就是有希望、有宽容,是爱。你给别人带来了爱,别人一定会给你送去温暖,所以自己心中要有希望,你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你今天能够原谅你的家人,家人会给你更多的温暖。
台长曾经讲过,每一个人点一个火把,怎么样让自己的火把永远不熄灭?因为你的火把最多也只能点两个小时,你只有把这个火把点给边上所有的人,就算你的火把灭了,但是,其他人的光亮照样照亮你的前程。(掌声)帮人就是帮自己,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好好地珍惜你们身边的人,好好地感恩所有曾经帮助过你们的人,你们一定会得到无限的帮助和无量的爱。
在一场车祸中,两位幸存者都失去了一条腿。两个人因为心态不一样,讲出的话不一样,感受也不同。在亲友探望的时候,一个没有腿的人对他的亲友说:“虽然命保住了,我的一条腿却没有了,以后的日子叫我怎么过啊?”于是,他和亲友的脸上都阴云密布。另外一个人,当有亲友来看他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虽然我的一条腿没了,但是我的命保住了,以后我们照样可以过日子。”于是,亲友和这位朋友脸上都充满着阳光。
同样的生活境遇,为什么感受不同?就在于他们话里有不同的“但是”, “但是”其实就是一种迂回,在前言后语之间,它有承转的意思,就是转弯。比如,说起人生,可以说“我们努力了一辈子,但是我们碌碌无为”,也可以说“虽说我们碌碌无为,但是我们努力了,也问心无愧”,这就是心态。(掌声)说起自己的子女,我们可以说“孩子心眼好、身体好,但是工作不好”,也可以说“孩子就是工作不是太好,但是心眼好、身体好,他以后一定还有更好的前途”。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思维有不同的倾向性,有人习惯于消极的思维,有人习惯于积极的思维。我们学佛总是要积极的,要有冲向阳光的一面,叫正能量;经常担忧,哪怕就是在阳光当中,你也是只会看到阴云,而不会看到阳光灿烂。(掌声)
我们要学会经常积极地面对人生,不要老是抱怨,有的人活一辈子就叫“怨妇”。不要经常不开心,因为我们还有明天。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今天我们活在当下,未来靠我们今天来改变。佛法就是让我们拥有希望,佛法就是让我们看到明天。希望大家拥有一个正能量的心田,正能量的心态,拥有更好的、美妙的明天。
有一位樵夫生性愚笨,有一天上山砍柴,他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便走上前去问:“你是谁呀?”那动物说:“我叫‘觉悟’。”樵夫心想:“我现在不是正好缺少‘觉悟’吗?干脆把它捉回去!”这时,觉悟对樵夫说道:“你现在想捉我吗?”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什么事它怎么知道?这样吧,我不妨装出一幅不在意的样子,然后趁它不注意时捉住它。觉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假装成不在意的样子来骗我,等我不注意时把我捉住。”樵夫的心事都被觉悟看穿,所以很生气。为什么它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觉悟发现。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到我而生气吧!”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象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觉悟看清了。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砍柴才来到山上的,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可能是用力过猛,斧头掉了下来,却意外地压在觉悟上面,觉悟立刻被樵夫抓住了。(掌声)
这个故事告诉你们,悟性是在没有欲望的时候才会体现的。(掌声)一个觉悟的人,是不会有欲望的。慈悲是在没有私心杂念的时候才会出现的。(掌声)当你放下了,你就有觉悟。不跟别人争了,你不就是提高觉悟了吗?你想去跟人家斗的时候,就没有觉悟了。所以要懂得“以诤止诤,不得止,唯忍,能止诤。”一个人想跟人家斗,一定要以诤止诤,制止他的诤,最后你“不得止”,止住不了,唯有忍耐能止诤,这个法实乃尊贵。
如何做到让自己安详呢?那就要靠觉悟,不要有任何的欲望,在精神境界里面豁达、淡泊、顺应自然,面对人生的无常变化,将痛苦、将自己的忧伤降到最低点,享受每一分钟的快乐。
你们现在试想一下,比方说你一分钟很开心,那么你这一分钟就没有烦恼了,如果你能半个小时这么开心,你半个小时中就没有烦恼了。因为每一分钟、每一秒,你如果都能喜悦、满足、安宁,你没有不满,没有怀疑,没有抱怨的心理,你实际上就是在无我利他。学佛人心无罣碍,才能放下罣碍,看破自在。当别人跟你争吵的时候,能够控制住自己怒意的人,你已经打败了对方这个敌人了。(掌声)
http://lujunhong2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