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IT夫人:芭芭拉・贝瑞特眼中的中国机会

zys201

知名会员
注册
2002-02-06
消息
381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126
--------------------------------------------------------------------------------

作者 : 刘书  北京晨报  2002-05-16 15:34:10



  她是美国一家银行的董事会主席与一家著名旅游胜地的CEO。她曾出任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第一任女性副局长,美国商业部出口委员会主席。她是一名仪表飞行级飞行员,喜欢开战斗机,曾担任过美国前国防部长迪克・切利和科林・鲍威尔的平民顾问,向俄罗斯年轻的政治领袖普京面授机宜。她是英特尔CEO贝瑞特的夫人――

  ■我与贝瑞特浪漫相遇

  《新经济周刊》:作为英特尔CEO贝瑞特的夫人,有人称您为全球IT第一夫人,您感觉有什么特别吗?

  芭芭拉:能遇到他(贝瑞特),这是我的幸运。从他的受人尊敬,我感到荣幸。

  《新经济周刊》:听说您与贝瑞特相遇经历很浪漫?

  芭芭拉:我们在爬山的时候相识,的确非常浪漫。那时候夕阳西下,山顶上的世界寂静和暖,一切都那么美好。我当时一个人,山上好像除了我以外什么人都没有。接着我就看到了他――冥冥中就这么相遇了,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出其不意”。

  《新经济周刊》:除了爬山,你们还有什么共同爱好?

  芭芭拉:骑马、钓鱼,都是些户外运动。我小的时候整天呆在马背上,长大后骑马就自然成了我的休闲项目。我还喜欢开飞机,开战斗机。

  我们也同样都喜欢投入地工作。作为职业人,我们俩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宝贵。

  ■我做梦也没想过能来到中国

  《新经济周刊》:觉得自己与中国有什么样的缘分吗?

  芭芭拉:我小的时候,生活在宾西法尼亚州的一个偏僻农场里。我还记得那里到处都是尘土。我家有六个孩子。我做梦也没想到某一天我能够来到北京,能够亲眼看一看神秘的东方中国发生的变化。

  但这个来自农场的小女孩,今天获得的一切,均得益于教育。教育让我获得了认识世界的勇气。慢慢的我也发现,整个世界就这样展现在我的面前,中国、北京也是我认识的世界的一部分。

  《新经济周刊》:您怎么看待自己的事业足迹?

  芭芭拉:我欣赏自己。我所经历的所有挑战,都给我带来了新奇与享受。但是我对自己也并不完全感觉到满意,我随时期待未来有更丰富的经历,生命中能够更有内容。

  《新经济周刊》:用什么样的词,可以恰当地形容您的个性?

  芭芭拉:精力充沛、富于挑战精神、喜欢探求新事物、喜欢与人打交道。

  ■我看到了中国新的发展机会

  《新经济周刊》:如果您以一位国际观察家的视角看中国,您此次看到了什么?

  芭芭拉:我看到了空前的机会。我看到中国在发展,在拓展――中国正在走向繁荣。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全球的重要性在增强,中国变得很有力量。我的先生贝瑞特此次就在上海宣布了1亿美元的芯片生产项目。

  你看,从这个我们谈话的房间窗口望出去(记者注:正在建设的CBD商业区),我看到很多正在建设的现代化大楼,这里面孕育的是什么呢?是新的发展机会。

  在这个国家里,我可以感觉到每个普通人都有致富的愿望,有向上发展的愿望。这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只要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愿意把握机会,希望获得幸福和成功,那么无论是政府还是教育界、产业界,就都有巨大的商业机会。

  《新经济周刊》:您曾经率领一支由女性企业家和女性政府要员组成的代表团访问中国的六个城市,感觉中国的女企业家们怎么样?

  芭芭拉:我当时(2000年)访问中国的时候,带领的是全球各地的女企业家及其他领域的著名女性,比如加拿大前总理、拥有南非金矿的女企业家,还有瑞典船厂主,墨西哥的女议员等。与她们相比,中国的女性成功人士让人印象更深刻。

我觉得中国的著名女性都有很强的学习精神,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她们也都去世界各地旅游过,有很好的见识。她们所扮演的企业家、政府官员角色,都因努力而成功。同时,在她们的个人家庭生活中,也是成功的,我觉得这一点对评判一个女性非常重要。

  《新经济周刊》:与那些中国著名女性成了好朋友吗?

  芭芭拉:是的,比如今天下午我去见的钱正英女士,以及MTV中国区总经理李亦非。本来行程中我还要见顾秀莲,但她正在国外访问。

  ■积极地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新经济周刊》:您担任过美国商业部出口委员会主席,您认为WTO之后,美国什么产品会大举进入中国?中国的什么产品未来在美国有竞争力?

  芭芭拉: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机会,可以说无可限量。现在两国之间的贸易更侧重于在农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贸易往来。在未来,两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将有更多贸易机会。我的观点是,农业与制造业方面,两国的产品非常互补。在知识产权方面则相互欣赏。

  《新经济周刊》:以一个熟悉国际贸易的专家身份看,中国在WTO之后最根本的改变应在哪里?

  芭芭拉:中国加入WTO必须经历许多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其说是外部的变化,不如说是更多的在国内发生。比如政府方面需要产生更大的变化,应该给企业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对经济生活起到更大的作用。

对中国产品来说,意味着市场更开阔了,但需要中国的制造商们能通过竞争加强自律。

  《新经济周刊》:对于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怎么看?

  芭芭拉: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如钢铁、农产品等,都应该积极地看。国际贸易的规则是,因为有更多的机会,才产生了摩擦。我觉得这种摩擦更像是两个家庭成员之间,房主与房东之间,两个竞争对手之间一样,有竞争、有合作,就会有冲突。

  摩擦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中美两国之间贸易互相参与的需要。

北京晨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