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战胜了所有国家!如果乔布斯是传奇, 那他则是史诗

bonjour

资深人士
注册
2004-02-01
消息
2,129
荣誉分数
644
声望点数
273
马斯克受推崇不是因为财富,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精神,

一种如今很罕见的硅谷精神。


作者: 迟玉德

昨天,全球突发股灾,市场一片恐慌,很多人担忧金融危机卷土重来。就在人们情绪低落的时候,北京时间7日凌晨,马斯克的SpaceX成功发射了人类现役运力最强的重型火箭——重型猎鹰。

马斯克遭受打击和蔑视的视频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n05214pouw5&width=500&height=375&auto=0

重型猎鹰的载荷为63.8吨(包括一辆红色特斯拉跑车),相当于中国2016年发射的“长征5号”的2.5倍,中国要达到相同的载荷需要到2030年。更重要的是,SpaceX还成功回收了一级火箭,是目前全球掌握该技术的唯一实体。

一个人战胜了所有国家,这样的壮举,振奋了整个世界。



马斯克的成就首先源于敢想。

马斯克之前,只有国家才能发射火箭是常识,人们不认为私人企业可以在该领域获得成功。

但马斯克不接受这样的常识,他笃信物理学原理,在他看来,没有哪一条物理学上的依据说私人企业不能造火箭——火箭不就是一个把特定零件依照特定原理组成的机器嘛,只要找到这些零件,搞懂相关原理,再组织一个工程师团队,私人企业一样可以造火箭。

带着这样的信念,马斯克于2001年开启了自己的航天事业。

他先是把家搬到“航天之都”洛杉矶,那里聚集着休斯、美国空军、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波音等行业巨头,之后他自学《火箭推进原理》、《天体动力学基础》、《燃气涡轮和火箭推进的空气动力学》等专业著作,列出火箭建造、装配和发射的详细成本,其间,他进入一个叫“火星学会”的组织,了解该领域的进展、方向及问题,并很快成为一名专家,之后懂行的他受到一大批业内精英及供应商的关注。

此时,马斯克不但有了知识和人脉储备,还获得了一笔资金——他是“美国支付宝”PayPal的创始人之一,2002年eBay收购PayPal,他从中套现1.8亿美元。是年6月,他拿出1亿美元创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简称SpaceX。

马斯克最初的梦想是移民火星,但他后来发现不解决星际运输问题,移民火星无从谈起。而要解决星际运输,必须大幅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并且实现火箭的重复使用。

两个目标中,如果说第一个还有望实现的话,第二个简直不可思议。在人们的印象中,火箭发射完都是要爆炸的,直到今天,除了SpaceX的火箭也还是这样。

但马斯克认为,只有实现火箭的重复使用,星际运输的成本才能降下来,移民火星才有可能。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发现哪一条物理学基本原理证明火箭不能重复使用。

带着这样的信念,马斯克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试验,终于在2015年12月成功实现该技术,彼时SpaceX“猎鹰9号”火箭在发送完卫星后,第一级火箭成功着陆,次年4月,SpaceX又让另一枚火箭在海上安全着落,今天的“重型猎鹰”又成功实现了这一技术。

马斯克称,火箭回收技术有望把单次发射成本从6000万美元降低至600万美元,让人类离移民火星的梦想越来越近。

当然,马斯克最敢想的还是移民火星,在那里建立一个8万人的城市,为了宣传这一梦想,他做了一个宣传片,并称最早十年内将第一批移民送上火星。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o00216807qi&width=500&height=375&auto=0

▲SpaceX的“星际运输系统”



敢想只是为马斯克提供了一个愿景,敢赌敢干则让他把愿景落地。

创立SpaceX时,马斯克把超过一半身家都押上了,这些钱只够他发射4次火箭。并且,他不能补充资金,因为他同时还创立了另一个烧钱项目——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

紧张的资金逼着马斯克必须保证SpaceX尽快成功发射火箭,然而他的运气一开始很不好。

SpaceX的火箭都以“猎鹰”命名。2006年3月,马斯克按下了“猎鹰1号”的发射按钮,结果以失败告终。

媒体对于马斯克的失败冷嘲热讽,如同当年许多人教破产的史玉柱怎么做人。马斯克承受了这样的嘲笑,但并不气馁,他向团队展示了同行曾经失败的例子,最后说“无论上天入地,不成功誓不罢休”。

一年后,马斯克进行了第二次发射,结果再次失败。这次失败严重打击了士气,团队成员都知道他们的钱只够再发射两次,如果第三次还失败,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第四次发射。

担忧变成了现实。2008年8月,SpaceX进行第三次发射,发射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火箭成功升空,观看直播的团队欢呼起来,感觉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但转眼之间,一二级火箭在分离时却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彼此相撞,火箭发射又失败了。

那一刻,整个团队感受到一种末日般的绝望和疲惫,有的人哭了起来。

那个月,美国两大房贷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金融危机开始蔓延,这意味着SpaceX绝无获得融资的希望。团队成员都清楚,如果还有第四次发射,那将是他们最后一次发射。

在萧杀的气氛中,马斯克走到团队中间,安慰大家“不要害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句话并没有给团队带来太大鼓舞,因为团队知道老板也快撑不住了。

当年上半年,马斯克陷入极端财务困境,不得已住进妻子父母家的地下室,他和妻子的关系也越来越糟糕,后来干脆离婚,第三次火箭发射失败后,妻子更是将马斯克令人生厌的一面公告天下。

那段时间,似乎整个世界都抛弃了马斯克,曾经的硅谷土豪眼看就要滑铁卢了。

但马斯克不认输,他很快启动了第四次发射,成败在此一举。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这次发射成功了。笔者搞不懂火箭发射,不知道前三次为什么失败,这一次又是怎么成功的,但它就是成功了。

火箭发射成功后,全世界都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一家500人的私人企业完成了一项国家工程。

那之后,SpaceX从NASA拿到了16亿美元订单,为后者提供12次向国际空间站运输的服务。慢慢地,SpaceX成长为全球航天业最稳定的运营商之一,大约每月发射一次火箭,有报道称,其发射费用甚至比俄罗斯和中国还低,让美国重新回到国际商用发射市场。

当然,Space今天的成就把中俄甩得更远,后者至少用12年才能追上。

想到这里,笔者不知道该不该为这位美国大神点赞。

2011年乔布斯去世后,马斯克就成了全球企业界的精神偶像,就连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都将马斯克视为学习的榜样。

马斯克受到推崇不是因为他的财富,他在全球富豪榜上并不起眼,其净资产约为佩奇的一半,盖茨的1/4,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精神,那是一种如今已经很罕见的硅谷精神。

硅谷最初的英雄是盖茨,盖茨改变了世界,让每个人都能简便地操作电脑,把人类带入数字时代。但成功之后的盖茨变成了一个收割者,而不是贡献者,除了Window和Office,他再也拿不出像样的成就了。

之后,新一代硅谷英雄登场,佩奇的谷歌改变了人类的信息获取方式,扎克伯格的Facebook改变了人类的社交方式,贝索斯的亚马逊改变了人类的购物方式。这几位硅谷大佬,领导了本世纪头十年的科技发展。

但是到了第二个十年,他们遇到了和盖茨类似的问题,他们拿不出像样的技术了,转而迎合用户,通过吸引流量赚钱,更像是在做广告生意。

广告生意不是不好,但不够“硅谷”,因为它解决的不是重大的根本性问题。

什么是重大的根本性问题?

那就是关乎人类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比如能源枯竭,比如环境恶化。

新世纪以来,私人企业家中,只有马斯克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2002年,成功套现的马斯克不是没有想过做更容易的创业,比如他非常喜欢游戏,12岁时就靠编写小游戏赚了500美元,但他很快否决了这个想法,他问自己:即便能够做出最出色的电脑游戏,对世界又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当年,马斯克从前一次创业中成功套现1.8亿美元,生出雄心壮志是人之常情。但这份雄心壮志的背后还有另一种更重要的动力,2000年底,马斯克在旅行非洲时感染疟疾,差一点死掉,这让他觉得生命有限,不能甘于平庸。

带着这样的雄心,他启动了两个划时代的创业项目——特斯拉和SpaceX,前者解决的是后石油时代的能源问题,后者解决的是环境恶化导致的人类灭绝问题,用马斯克的话讲就是为人类提供一个“备份”。

2000年之后,这两个问题都没有人解决。

研发新能源汽车本来是底特律汽车制造商的事情,但由于既存利益结构,汽车制造商推不动这项研究。1996年,通用汽车倒是推出过一款电动汽车,EV1,该车受到很多用户喜爱,但EV1的出现触犯了石油公司的利益,经过一番狗血剧情,通用被迫收回并销毁EV1。其后,底特律再也不敢碰新能源汽车了,转而搞一些“微创新”,比如改变一下汽车的外型和内饰。汽车从一个科技产业,变成了一个工匠产业。

航天业的情况同样糟糕。美国开启航天事业是受前苏联的刺激——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卫星。凭借雄厚的资本,美国后来居上,到1969年更是完成登月计划,但之后再无突破性进展,苏联解体后,主持航天事业的NASA迅速被冷落,好莱坞替代NASA满足美国人仅存的太空梦。

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马斯克开启了电动汽车和私人火箭事业的创业征程,把关乎人类命运的两大事业背于一肩。

当时马斯克并不确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只是觉得成功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为了这种可能性,他押上了全部身家。

除了资金之外,马斯克还为两家公司注入了一种阳刚式的奋斗精神。

以SpaceX团队为例,他们一开始一天工作12个小时,到2004年初则延长到一天20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就这样,马斯克仍不满意,他常常抱怨说,SpaceX没有政府的赞助,必须争分夺秒才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当然,最玩命的是马斯克自己,到2008年SpaceX发射火箭的关键阶段,他“看起来就像个行走的僵尸”,好像随时会突发心脏病死去。

除了苦干精神,马斯克还为SpaceX团队建立了一种敢于突破的精神。

马斯克想要做的事情都是突破想象的,即便是工程师们也时常觉得那些技术设想是痴人说梦,每到这时,马斯克就盯着对方问,这个技术违反哪一条物理学原理?对方答不出来,于是只能去试,最后往往收获奇迹。

在SpaceX,物理学原理就是至上法则,凡是不违反物理学原理的事情,都被认为是可能的,马斯克将之称为“第一性原理”。

正是这种追求可能性的偏执劲儿,让SpaceX团队突破了一项又一项技术禁区,把整个人类的科技水平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如今,代表人类最高电动车水平的特斯拉,被代表人类最高航天水平的SpaceX送入太空。

回望整个人类近代史,所有的发展都源自这种探索精神,没有探索,就没有新大陆的发现,也就没有今天的美国。然而本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整个世界沉醉在金融投机营造的各种泡沫中,企业界谈科技也大多是炒概念,鲜有企业家像马斯克这样,押上全部身家、时间和荣誉,为整个人类的命运开辟新的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马斯克是乔布斯之后最伟大的企业家,其伟大之处甚至超越乔布斯,如果说乔布斯的故事是一段传奇,马斯克的则是一段史诗。
 
猎鹰重型不能用来载人,原因是可靠性不够。要达到载人的可靠性还需要很长时间。
猎鹰重型成功了,但还有很大问题。汽车没有进入预定的轨道,且无法修正。

中国航天, 是政府主导, 不会为了赚眼球这样蛮干。
 
国人善于总结历史 o_O
 
转载:

火箭Nasa其实一直都在回收,航天飞机的两个辅助推进器每次都是回收的。只不过用的是降落伞。

和降落伞相比,主动式回收的优点是能精确控制落点,但缺点除了设计时的复杂性以外,更重要的是浪费燃料。因为如果把很多燃料预留到回收阶段,就要牺牲上升阶段的推力,也就得不偿失。

所以主动回收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在于如何尽量使用最少的燃料实现安全降落。

这些年电子飞控技术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如果允许预留足够多的燃料的话,那不要说回收了,就算绕地球飞几圈去先到处逛逛再飞回来也是小case一件,一点都不难,根本不需要什么突破性的技术。

但如果只能预留极少量的燃料,那就完全不同了。SpaceX之前认为现在的电脑已经足够强大,电子器件也足够的精准,所以有野心想要实现这种经济的回收方式。之前的方案是要尽量延长上升时间,推进器一旦脱离以后就关机,只靠惯性飞行,仅在即将落海前的几秒钟才短暂开机,用极少量剩余燃料迅速的进行很少的几次姿态调整,然后落地。

这个过程决定了回收基本上必须在海上,而且落点也不能大范围改变,所以必须落在能主动跑去接的海上平台。因为点火晚,姿态调整的时间和燃料都非常的有限,这就对控制的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本上必须一步到位,容不得半点误差。

结果我们看到SpaceX的几次真正意义的回收实验都以失败告终,每次火箭都是在即将落地时才仓促减速,匆忙调整姿态,最后无一例外的因为微小的误差而失败。最后一次都已经安全落地了,只因最后一刻火箭站的不够直,结果还是倒了。

连续多次回收没有成功,外界基本认识到这个方法实现不了,马斯克也自知难以继续忽悠了,无可奈何之下,开始耍赖皮。之后几次实验,马彻底放弃了初衷,给回收阶段预留的大量的燃料,火箭也不再是是依惯性飞行,而是自己主动飞回着陆场,发动机很早就开机,火箭早早的就在空中调整好姿态,然后慢慢悠悠稳稳当当的逐渐缓缓降落在平台上。

于是乎,我们看到SpaceX忽然就从屡试屡败中“升华”了,变成次次成功,每次都能完美落地,让人感觉有什么重大技术突破似的。其实这不过是因为SpaceX彻底放弃了原先的设想。不敢托大,预留了充足的燃料和时间,早早的开始主动飞行,不计成本,只为安全落地。但是这也就根本不稀奇了,这东西交给大疆分分种种给你做出来。 然而可笑的是外行人只会看热闹,反而还觉得这种主动飞回家的技术比在海上巴巴的去接更牛逼轰轰,看上去更加酷炫多了!于是惊呼马斯克的技术逆天了。前两天网上还流传两个回收器同时落地的照片,确实,这照片看着真的是很酷,但其实毫无技术含量。
 
中国能做飞船对接,相比之下,那回收技术就是个屁。
 
转载:
这照片看着真的是很酷,但其实毫无技术含量。
这个纯粹是扯蛋。 既然毫无技术含量,怎么没别人做过?再说相对于火箭的成本,一点燃料算什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