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佛陀
资深人士
- 注册
- 2013-08-30
- 消息
- 4,516
- 荣誉分数
- 1,090
- 声望点数
- 223
ཞི་བ་ལྷས།གང་གི་ཆོས་ཀྱི་གཙོ་བོ་མཆོག།སེམས་ཀྱི་གསང་འདི་མ་ཤེས་ན།།བདེ་ཐོབ་སྡུག་བསྔལ་གཞོམ་འདོད་ཀྱང་།།དེ་དག་དོན་མེད་གྱི་ནར་འཁྱམས།།ཞེས་གསུངས།
寂天菩薩:
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op1.php
寂天菩薩傳
—— 寂天菩薩七種稀有傳記略說
索達吉堪布 講述
------------------------------------------------------
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137
丑六、智慧度:
不僅前五度依靠心而產生,智慧度也是依靠心而產生的。這怎麼理解呢?假如我們沒有認識到一切諸法中最根本的就是了知心的奧秘,那縱然努力追求快樂、避免痛苦,仍免不了無義地於三界中漂泊。
為什麼將心稱為奧秘呢?因為一般的凡夫人甚至阿羅漢也不能了知它的實相——空明無二的本體,鑒於此,大乘的顯宗和密宗中一再強調:秘密、甚深的法不能隨便傳講於非法器面前,否則如果別人不能接受,很容易造謗法罪。因此,有些大乘佛法,對根基不相應的眾生,一定要盡量保密,這是非常重要的!
諸法的奧秘就是心的本性,為什麼這樣講呢?前面的各種理論已經說明了,後面的《智慧品》也會再三地宣講:任何一個人,只要通達了心的本性,他就能夠獲得成就。過去的佛是這樣,現在的佛也是這樣,未來的佛還是這樣,任何一種修行就是為了通達心的奧秘,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慈悲開示了八萬四千法蘊,就是為了引導我們認識心的本體。當然,要了達心的本體,必須要靠自己修心,華智仁波切曾說過:“如果寧瑪派前輩老人的教言是真實的,那修心是非常重要的。”這個語句雖然很短,但裡面有種不共的內涵,就是告訴我們:寧瑪巴高僧大德、傳承上師們的教言肯定是千真萬確的,沒有一點錯謬,他們的教言中也再三強調要修心,不然的話,心的奧秘是不可能揭開的。
現在許多科學家喜歡探索大海的奧秘、大山的奧秘,但我認為向外探索並不重要,我們應當向內探索心的奧秘。大家應該清楚,心是顯現與空性無二的本體,按照中觀等大乘顯宗的觀點,心性的本體就是空性和光明無別,如《中般若經》云:“心無心,心性即光明。”若以二轉法輪的意趣來解釋,就像《金剛經》中所說的那樣,“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種心實際上是法中之尊,任何一個人若通達了它的本體,就能從輪迴當中獲得解脫。
因此,以前上師如意寶也經常教誡大家,一定要通過密法尤其是大圓滿本來清淨的觀修方法來認識自己心的本體。當然,在上師面前,很多道友都得過有關大圓滿的殊勝教言,這些教言是唯一的如意寶,希望大家得到以後,平時應該盡量地運用,觀察心的本體到底是什麼樣的。假如你真正認識了心的本性,那就可以解脫輪迴,享受涅槃的無量安樂,否則,縱然你很想離開各種痛苦,獲得解脫的功德和快樂,實際上也徒勞無益,始終都會在三界輪迴的曠野當中漂泊。
作為一個修行人,在所有的行為當中,最主要的是觀自己的心。假如你有禪宗、淨土宗或中觀唯識的竅訣,那當然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有不共密法的一些教言來認識心的本體,對我們短暫的人生來講,也是非常可貴、非常重要的。除此以外,像外道那樣表面上行持各種苦行,不吃不喝、拔自己的頭髮、依靠五火焚身、用恒河水來沐浴等等,這種行為根本不可能獲得解脫。
從解脫快樂和輪迴痛苦的角度,這個頌詞可以這樣理解,或者說簡單一點,世人想追求快樂、逃避痛苦,也一定要通達心的奧妙。世間上很多人想享受快樂,但有錢不一定快樂,有才華不一定快樂,有地位也不一定快樂,原因是什麼?就是沒有懂得心的本性。有些人很想避開各種痛苦,但不管通過什麼途徑,痛苦永遠也不能結束,原因也是沒有認識心的本性。因此,不管是名言中也好、勝義中也好,如果真正認識了心的來龍去脈,對我們暫時來講,可以在世間當中離苦得樂;從長遠而言,它也是獲得圓滿正等覺的唯一因。
當然,在認識心的過程中,首先要知道它本體是空性的,《般若經》中說“具實執者無解脫”,假如我們始終認為心也有,外境也有,以這樣的心態想獲得解脫、遠離痛苦,這是非常困難的。同時,在行持佛法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認識自己的心,《華嚴經》中講:“一切菩薩的行為均依賴於自心,度化無邊眾生也依賴於自心。”因此,無論你饒益眾生,還是想行持菩薩的行為而調伏自相續,都需要認識心的奧妙。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main.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4.pdf
入行論釋.善說海
無著菩薩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
入行論廣解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137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1.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2.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3.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4.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5.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6.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7.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8.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10.pdf
------------------------------------------------------
在漢傳佛教中,寂天菩薩的事蹟知之者甚少。宋朝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天息災譯師曾譯《入行論》為《菩提行經》,題為法稱菩薩造,文字艱澀難懂,故歷史上似是無人注重。近年來由於藏傳佛教的影響,此論已有隆蓮法師、如石法師的兩種漢譯本在漢地傳揚,但作者寂天菩薩的較詳事蹟,所知者仍是寥寥無幾。
關於寂天菩薩的史實,有七種稀有傳記,如頌云:「本尊生喜住爛陀,示蹟圓滿破諍辯,奇異事蹟與乞行,為王降伏諸外道。」
寂天菩薩是古印度南方賢疆國的王太子,原名寂鎧,父王名善鎧。他從小信仰佛法,恭敬三寶,對自己的眷屬和其他眾生非常慈善,常給他們財施等。太子幼年即學識出眾,諳達世間的各種學問、技藝。在瑜伽師「古蘇嚕」座前求得《文殊銳利智成就法》,通過精進修持,親見本尊(印度的大德如智作慧論師、阿底峽尊者等,都認許寂天論師是文殊化身。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的講義中寫過:「寂天論師親見了文殊菩薩,得到加持而現見真諦。」另一名叫布扎惹的論師也有這樣的說法)。後來,善鎧國王去世,大臣準備擁戴寂鎧太子登位,在即將舉行授權灌頂儀式的前一夜,太子夢見了文殊菩薩,夢中,文殊菩薩坐在寂鎧太子將登基的王座上,對他說:「唯一的愛子啊,這是我的寶座,我是你的上師,你和我同坐一座,是不應理的。」另說太子夢見大悲度母尊,以開水為他灌頂,太子問度母為什麼用開水為自己灌頂,度母回答:「授王權灌頂之水與地獄鐵水無有差別,我用開水為你灌頂的含義即在此。」寂鎧太子醒後,曉悟到這是聖尊對他的授記與加持,以此而對世俗八法生起了猛厲的出離心,於是捨棄了一切離開王宮。寂鎧太子獨自一人在荒野中步行,一路上得不到任何飲食,只有不斷祈禱聖尊,到了第二十一天,進入了一處森林,飢渴疲憊的太子找到了一窪濁水,正準備飲水,出現了一位容飾莊嚴的女子,告訴他不要飲用濁水,而應該享用淨水,便把他引到了一汪清澈甘美的泉源邊,泉水旁有一位瑜伽師,瑜伽師其實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女子是度母化現。太子飽飲了甘泉,又在瑜伽師處求得了殊勝法要,修持後生起了甚深智慧境界(第一種稀有傳記畢)。
繼後,寂鎧去遊歷東印度,來到五獅國王之國土,當時,得知他武藝高強的大臣將他薦舉給五獅王,他因此成了五獅王的大臣,將武藝等明處弘傳世間。有段時間,寂鎧給國王當護衛,一些嫉妒賢能的大臣,見他持著修文殊本尊的那柄木劍,便到國王那裡進讒言:「新任大臣是個狡詐者,大王要是不信,請看看他手中的武器,根本護衛不了國王。」五獅王疑信參半,便要求寂鎧出示寶劍,寂鎧對國王說:「國君啊,這樣做會傷害你的!」可是國王成見已深,強令取出寶劍,他只好要求國王閉上右眼,然後從劍鞘中抽出木劍,閃耀的劍光傷害了國王注視著木劍的左眼,眼珠當時彈出落地,疼痛、悔恨交加的國王至此方知道寂鎧是位大成就者,與大臣們一起在寂鎧大師前懺悔、皈依,大師便加持五獅王,使其左眼復原。有了這次事件,五獅王心意轉變,完全遵大師之教言,在所轄地高豎佛教法幢,弘揚正法。寂鎧大師在五獅王的國家所住年數,有多種說法,但無論如何,大師調化了五獅王後,便轉到了中印度那爛陀寺(第二種稀有傳記畢)。
寂鎧來到那爛陀寺後,依當時寺內五百班智達之首的勝天為親教師出家,法名寂天。當時大師深隱內證功德,暗暗地在文殊本尊前聽受教法,精修禪觀,同時緊扣大乘佛子的修學次第,集一百多部經律論之精義編著了《一切學處集要》、《一切經集要》(略稱《學集論》、《經集論》)。但在外觀上,除了飲食、睡眠、步行外,其他事情一概不聞不問,因此被以外表衡量他的人貶稱為「三想者」。當時那爛陀寺僧值們認為寂天不具備任何一種修行正法的功德,不應該再住在本寺,但又找不到很好的理由來驅逐他。後來該寺舉行誦經大會,要求比丘在會上背誦所學的經典,一些人想借此機會羞弄寂天,讓他自行離開寺廟,便要求勝天論師去安排寂天誦經之事,寂天論師便應允了。輪到他誦經的那一天,那些人在誦經會場上故意搭起了高座,而沒有安設上座的階梯,會場中擠滿了想看他出醜及對他有些懷疑的人,寂天論師並不在意這些,很自在地登上高座,問道:「請問要背誦已經聽過的論典,還是沒聽過的?」想看笑話的人便故意回答要背大家沒有聽過的,這時瑞相紛呈,眾多人看見文殊聖尊顯現在天空中,寂天論師隨即誦讀其智慧境中流出的《入行論》,至第九品三十四頌:「若實無實法,皆不住心前,彼時無他相,無緣最寂滅」時,身體騰空,漸漸升高,終至不見身影,只有從虛空中傳來的朗朗誦經聲,一直到全論誦完為止。當時得不忘陀羅尼的班智達各自記下了頌文,克什米爾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多頌,東印度的班智達記下的有七百頌,中印度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頌,因此大家產生了爭執懷疑。後來打聽到寂天論師在南印度的吉祥功德塔(尼泊爾史料記載:吉祥塔為香根佛塔……另有其他歷史的記載此處不一一列舉),便派兩名班智達去迎請他回寺,但遭到了婉拒,兩位班智達只好請他出示《入行論》的正確頌文。寂天論師告訴了他們一千頌的《入行論》為正確,並且在他曾經住過的房間裡藏有《學集論》、《經集論》、《入行論》三部論的經函,並授與這些論的講說修習傳承,自此《入行論》在印度得到了廣泛弘傳(第三種稀有傳記畢)。
寂天論師在吉祥功德塔時,那裡鬱鬱蔥蔥的森林中住有五百位比丘,他也在林中搭了一個茅棚,作為住處。當時森林中有許多野獸,與林中的修行人和睦相處。比丘們經常見到野獸成群進入寂天論師的茅棚,在習以為常中也有人感到異常,終於有些細心的人觀察到了:進入寂天論師所住茅棚的野獸都沒出來。他們在棚外窺視,發現寂天在棚內啃著大塊的獸肉。比丘們於是推斷寂天有殺生罪行,敲椎集合了林中的修行者,準備當眾宣布寂天的「破戒惡行」,再將他驅逐。正在大眾集合商議時,失蹤的野獸一個個從寂天的茅棚裡走了出來,當然,彼此相處日久的比丘對它們非常熟悉,發現這些野獸一個個神氣活現,比以前更為健壯。驚異之餘,僧眾對寂天論師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寂天論師不願意讓人了解他的身分,謝絕了僧眾的挽留而離開森林,遊化到吉祥功德塔的南方。他身著乞丐裝束,以他人拋棄的殘食為食物,修行「鄔粗瑪」密行。當地的迦底毗舍梨王有一女僕,一次倒浴身水時,潑在寂天論師身上,那些水頓時如遇熱鐵般沸騰起來,女僕正驚訝之際,他已不見蹤跡。
那時有一名叫香迦得瓦的外道向國王啓請說:「兩天後,我將在虛空中繪製大自在天壇城,如果佛教徒不能毀壞此壇城,我將焚毀佛教經籍、佛像等,佛教徒也必須轉入我的教門。」信奉佛教的國王招集了僧眾,告知了外道的挑戰,可僧眾中誰也不敢答應能摧毀外道的壇城,國王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女僕將自己遇到的異事稟告了國王,國王急令女僕去尋找那位異人。女僕到處尋找,終於在一株樹下見到了寂天論師,便將來意說明,請求他降伏外道,寂天論師爽直應允,並吩咐女僕到時準備一大瓶水,兩塊布和火種。第三天清晨,外道師開始用彩土在虛空中繪畫大自在天壇城,剛剛繪出壇城東門,寂天論師即入風瑜伽定,顯示神變,頓時起了一場暴烈的風雨。剎那之間,外道所繪壇城被摧毀無跡,那些嚇得簌簌發抖的外道們也被暴風捲起,如同落葉一般飄落到四處。此時天地間一片昏暗,寂天論師從眉間放出光明,照亮著國王、王妃等人,風刮雨淋之下,國王他們亦是衣裝零亂,滿身塵土。女僕用事先備好的那瓶水為他們洗淨,那兩塊布給國王、王妃披上,又用那火種點燃了一大堆火,國王等眾人頓覺溫暖舒適,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後來國王將當地外道的廟堂拆毀,所有外道門徒也皈依了佛門。寂天論師降伏外道那塊地方,一直到現在都被稱為「外道失敗地」(第四種稀有傳記畢)。
寂天論師後來到了印度東方曼迦達地方,與那裡的許多外道徒進行了一場大辯論,寂天論師顯示神變,挫敗了外道們,使爭端得到了平息(第五種稀有傳記畢)。
在曼迦達西部不遠的地方,有五百名持邪見的外道門徒,當時那裡鬧飢荒,他們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飢餓痛苦折磨,無可奈何中他們商議:「誰要能解決眾人的食物問題就推他為首領。」寂天論師得知後,便到城市中化得一缽米飯,並作了加持,使外道徒眾取食不盡,解脫了飢餓痛苦。成了他們的首領後,寂天論師給他們傳法,使他們拋棄了邪見,皈依佛門,後來變成了很好的修行人(第六種稀有傳記畢)。
有一段時期印度某地遭到極大的自然災害,糧食顆粒無收。當地一千多乞丐無法得到食物,一個個只有束手待斃。奄奄一息的乞丐們正在躺著等死之時,寂天論師運用神變使他們得到豐富的飲食,且為他們廣說因果、輪迴、五戒十善等佛法,將他們引導於佛法中(第七種稀有傳記畢)。
上面簡單地講述了寂天論師的七種稀有故事,我們知道了作者是一位大成就者後,對他著的論典也就很願意去學習。寂天論師的傳記,在《布頓佛教史》、《印度佛教史》以及一些《入行論》講義中都有,詳簡不一。從史料上看,這位菩薩居無定所,四處遊化,一生充滿了神奇的故事。這次所講的,只不過是這位菩薩應化此世事蹟的萬分之一而已。
寂天菩薩:
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op1.php
寂天菩薩傳
—— 寂天菩薩七種稀有傳記略說
索達吉堪布 講述
------------------------------------------------------
敬錄自《入菩薩行論廣解》 寂天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137
丑六、智慧度:
若不知此心,奧秘法中尊,
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
求樂或避苦,無義終漂泊。
不僅前五度依靠心而產生,智慧度也是依靠心而產生的。這怎麼理解呢?假如我們沒有認識到一切諸法中最根本的就是了知心的奧秘,那縱然努力追求快樂、避免痛苦,仍免不了無義地於三界中漂泊。
為什麼將心稱為奧秘呢?因為一般的凡夫人甚至阿羅漢也不能了知它的實相——空明無二的本體,鑒於此,大乘的顯宗和密宗中一再強調:秘密、甚深的法不能隨便傳講於非法器面前,否則如果別人不能接受,很容易造謗法罪。因此,有些大乘佛法,對根基不相應的眾生,一定要盡量保密,這是非常重要的!
諸法的奧秘就是心的本性,為什麼這樣講呢?前面的各種理論已經說明了,後面的《智慧品》也會再三地宣講:任何一個人,只要通達了心的本性,他就能夠獲得成就。過去的佛是這樣,現在的佛也是這樣,未來的佛還是這樣,任何一種修行就是為了通達心的奧秘,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慈悲開示了八萬四千法蘊,就是為了引導我們認識心的本體。當然,要了達心的本體,必須要靠自己修心,華智仁波切曾說過:“如果寧瑪派前輩老人的教言是真實的,那修心是非常重要的。”這個語句雖然很短,但裡面有種不共的內涵,就是告訴我們:寧瑪巴高僧大德、傳承上師們的教言肯定是千真萬確的,沒有一點錯謬,他們的教言中也再三強調要修心,不然的話,心的奧秘是不可能揭開的。
現在許多科學家喜歡探索大海的奧秘、大山的奧秘,但我認為向外探索並不重要,我們應當向內探索心的奧秘。大家應該清楚,心是顯現與空性無二的本體,按照中觀等大乘顯宗的觀點,心性的本體就是空性和光明無別,如《中般若經》云:“心無心,心性即光明。”若以二轉法輪的意趣來解釋,就像《金剛經》中所說的那樣,“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種心實際上是法中之尊,任何一個人若通達了它的本體,就能從輪迴當中獲得解脫。
因此,以前上師如意寶也經常教誡大家,一定要通過密法尤其是大圓滿本來清淨的觀修方法來認識自己心的本體。當然,在上師面前,很多道友都得過有關大圓滿的殊勝教言,這些教言是唯一的如意寶,希望大家得到以後,平時應該盡量地運用,觀察心的本體到底是什麼樣的。假如你真正認識了心的本性,那就可以解脫輪迴,享受涅槃的無量安樂,否則,縱然你很想離開各種痛苦,獲得解脫的功德和快樂,實際上也徒勞無益,始終都會在三界輪迴的曠野當中漂泊。
作為一個修行人,在所有的行為當中,最主要的是觀自己的心。假如你有禪宗、淨土宗或中觀唯識的竅訣,那當然是非常好的;如果你有不共密法的一些教言來認識心的本體,對我們短暫的人生來講,也是非常可貴、非常重要的。除此以外,像外道那樣表面上行持各種苦行,不吃不喝、拔自己的頭髮、依靠五火焚身、用恒河水來沐浴等等,這種行為根本不可能獲得解脫。
從解脫快樂和輪迴痛苦的角度,這個頌詞可以這樣理解,或者說簡單一點,世人想追求快樂、逃避痛苦,也一定要通達心的奧妙。世間上很多人想享受快樂,但有錢不一定快樂,有才華不一定快樂,有地位也不一定快樂,原因是什麼?就是沒有懂得心的本性。有些人很想避開各種痛苦,但不管通過什麼途徑,痛苦永遠也不能結束,原因也是沒有認識心的本性。因此,不管是名言中也好、勝義中也好,如果真正認識了心的來龍去脈,對我們暫時來講,可以在世間當中離苦得樂;從長遠而言,它也是獲得圓滿正等覺的唯一因。
當然,在認識心的過程中,首先要知道它本體是空性的,《般若經》中說“具實執者無解脫”,假如我們始終認為心也有,外境也有,以這樣的心態想獲得解脫、遠離痛苦,這是非常困難的。同時,在行持佛法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認識自己的心,《華嚴經》中講:“一切菩薩的行為均依賴於自心,度化無邊眾生也依賴於自心。”因此,無論你饒益眾生,還是想行持菩薩的行為而調伏自相續,都需要認識心的奧妙。
------------------------------------------------------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rxls-ssh/main.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xm/xm14.pdf
入行論釋.善說海
無著菩薩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
入行論廣解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7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137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1.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2.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3.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4.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5.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6.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7.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8.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09.pdf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rxl_10.pdf
------------------------------------------------------
寂天菩薩傳
—— 寂天菩薩七種稀有傳記略說
索達吉堪布 講述
—— 寂天菩薩七種稀有傳記略說
索達吉堪布 講述
在漢傳佛教中,寂天菩薩的事蹟知之者甚少。宋朝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天息災譯師曾譯《入行論》為《菩提行經》,題為法稱菩薩造,文字艱澀難懂,故歷史上似是無人注重。近年來由於藏傳佛教的影響,此論已有隆蓮法師、如石法師的兩種漢譯本在漢地傳揚,但作者寂天菩薩的較詳事蹟,所知者仍是寥寥無幾。
關於寂天菩薩的史實,有七種稀有傳記,如頌云:「本尊生喜住爛陀,示蹟圓滿破諍辯,奇異事蹟與乞行,為王降伏諸外道。」
寂天菩薩是古印度南方賢疆國的王太子,原名寂鎧,父王名善鎧。他從小信仰佛法,恭敬三寶,對自己的眷屬和其他眾生非常慈善,常給他們財施等。太子幼年即學識出眾,諳達世間的各種學問、技藝。在瑜伽師「古蘇嚕」座前求得《文殊銳利智成就法》,通過精進修持,親見本尊(印度的大德如智作慧論師、阿底峽尊者等,都認許寂天論師是文殊化身。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的講義中寫過:「寂天論師親見了文殊菩薩,得到加持而現見真諦。」另一名叫布扎惹的論師也有這樣的說法)。後來,善鎧國王去世,大臣準備擁戴寂鎧太子登位,在即將舉行授權灌頂儀式的前一夜,太子夢見了文殊菩薩,夢中,文殊菩薩坐在寂鎧太子將登基的王座上,對他說:「唯一的愛子啊,這是我的寶座,我是你的上師,你和我同坐一座,是不應理的。」另說太子夢見大悲度母尊,以開水為他灌頂,太子問度母為什麼用開水為自己灌頂,度母回答:「授王權灌頂之水與地獄鐵水無有差別,我用開水為你灌頂的含義即在此。」寂鎧太子醒後,曉悟到這是聖尊對他的授記與加持,以此而對世俗八法生起了猛厲的出離心,於是捨棄了一切離開王宮。寂鎧太子獨自一人在荒野中步行,一路上得不到任何飲食,只有不斷祈禱聖尊,到了第二十一天,進入了一處森林,飢渴疲憊的太子找到了一窪濁水,正準備飲水,出現了一位容飾莊嚴的女子,告訴他不要飲用濁水,而應該享用淨水,便把他引到了一汪清澈甘美的泉源邊,泉水旁有一位瑜伽師,瑜伽師其實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女子是度母化現。太子飽飲了甘泉,又在瑜伽師處求得了殊勝法要,修持後生起了甚深智慧境界(第一種稀有傳記畢)。
繼後,寂鎧去遊歷東印度,來到五獅國王之國土,當時,得知他武藝高強的大臣將他薦舉給五獅王,他因此成了五獅王的大臣,將武藝等明處弘傳世間。有段時間,寂鎧給國王當護衛,一些嫉妒賢能的大臣,見他持著修文殊本尊的那柄木劍,便到國王那裡進讒言:「新任大臣是個狡詐者,大王要是不信,請看看他手中的武器,根本護衛不了國王。」五獅王疑信參半,便要求寂鎧出示寶劍,寂鎧對國王說:「國君啊,這樣做會傷害你的!」可是國王成見已深,強令取出寶劍,他只好要求國王閉上右眼,然後從劍鞘中抽出木劍,閃耀的劍光傷害了國王注視著木劍的左眼,眼珠當時彈出落地,疼痛、悔恨交加的國王至此方知道寂鎧是位大成就者,與大臣們一起在寂鎧大師前懺悔、皈依,大師便加持五獅王,使其左眼復原。有了這次事件,五獅王心意轉變,完全遵大師之教言,在所轄地高豎佛教法幢,弘揚正法。寂鎧大師在五獅王的國家所住年數,有多種說法,但無論如何,大師調化了五獅王後,便轉到了中印度那爛陀寺(第二種稀有傳記畢)。
寂鎧來到那爛陀寺後,依當時寺內五百班智達之首的勝天為親教師出家,法名寂天。當時大師深隱內證功德,暗暗地在文殊本尊前聽受教法,精修禪觀,同時緊扣大乘佛子的修學次第,集一百多部經律論之精義編著了《一切學處集要》、《一切經集要》(略稱《學集論》、《經集論》)。但在外觀上,除了飲食、睡眠、步行外,其他事情一概不聞不問,因此被以外表衡量他的人貶稱為「三想者」。當時那爛陀寺僧值們認為寂天不具備任何一種修行正法的功德,不應該再住在本寺,但又找不到很好的理由來驅逐他。後來該寺舉行誦經大會,要求比丘在會上背誦所學的經典,一些人想借此機會羞弄寂天,讓他自行離開寺廟,便要求勝天論師去安排寂天誦經之事,寂天論師便應允了。輪到他誦經的那一天,那些人在誦經會場上故意搭起了高座,而沒有安設上座的階梯,會場中擠滿了想看他出醜及對他有些懷疑的人,寂天論師並不在意這些,很自在地登上高座,問道:「請問要背誦已經聽過的論典,還是沒聽過的?」想看笑話的人便故意回答要背大家沒有聽過的,這時瑞相紛呈,眾多人看見文殊聖尊顯現在天空中,寂天論師隨即誦讀其智慧境中流出的《入行論》,至第九品三十四頌:「若實無實法,皆不住心前,彼時無他相,無緣最寂滅」時,身體騰空,漸漸升高,終至不見身影,只有從虛空中傳來的朗朗誦經聲,一直到全論誦完為止。當時得不忘陀羅尼的班智達各自記下了頌文,克什米爾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多頌,東印度的班智達記下的有七百頌,中印度的班智達記下了一千頌,因此大家產生了爭執懷疑。後來打聽到寂天論師在南印度的吉祥功德塔(尼泊爾史料記載:吉祥塔為香根佛塔……另有其他歷史的記載此處不一一列舉),便派兩名班智達去迎請他回寺,但遭到了婉拒,兩位班智達只好請他出示《入行論》的正確頌文。寂天論師告訴了他們一千頌的《入行論》為正確,並且在他曾經住過的房間裡藏有《學集論》、《經集論》、《入行論》三部論的經函,並授與這些論的講說修習傳承,自此《入行論》在印度得到了廣泛弘傳(第三種稀有傳記畢)。
寂天論師在吉祥功德塔時,那裡鬱鬱蔥蔥的森林中住有五百位比丘,他也在林中搭了一個茅棚,作為住處。當時森林中有許多野獸,與林中的修行人和睦相處。比丘們經常見到野獸成群進入寂天論師的茅棚,在習以為常中也有人感到異常,終於有些細心的人觀察到了:進入寂天論師所住茅棚的野獸都沒出來。他們在棚外窺視,發現寂天在棚內啃著大塊的獸肉。比丘們於是推斷寂天有殺生罪行,敲椎集合了林中的修行者,準備當眾宣布寂天的「破戒惡行」,再將他驅逐。正在大眾集合商議時,失蹤的野獸一個個從寂天的茅棚裡走了出來,當然,彼此相處日久的比丘對它們非常熟悉,發現這些野獸一個個神氣活現,比以前更為健壯。驚異之餘,僧眾對寂天論師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寂天論師不願意讓人了解他的身分,謝絕了僧眾的挽留而離開森林,遊化到吉祥功德塔的南方。他身著乞丐裝束,以他人拋棄的殘食為食物,修行「鄔粗瑪」密行。當地的迦底毗舍梨王有一女僕,一次倒浴身水時,潑在寂天論師身上,那些水頓時如遇熱鐵般沸騰起來,女僕正驚訝之際,他已不見蹤跡。
那時有一名叫香迦得瓦的外道向國王啓請說:「兩天後,我將在虛空中繪製大自在天壇城,如果佛教徒不能毀壞此壇城,我將焚毀佛教經籍、佛像等,佛教徒也必須轉入我的教門。」信奉佛教的國王招集了僧眾,告知了外道的挑戰,可僧眾中誰也不敢答應能摧毀外道的壇城,國王正在焦急萬分之際,女僕將自己遇到的異事稟告了國王,國王急令女僕去尋找那位異人。女僕到處尋找,終於在一株樹下見到了寂天論師,便將來意說明,請求他降伏外道,寂天論師爽直應允,並吩咐女僕到時準備一大瓶水,兩塊布和火種。第三天清晨,外道師開始用彩土在虛空中繪畫大自在天壇城,剛剛繪出壇城東門,寂天論師即入風瑜伽定,顯示神變,頓時起了一場暴烈的風雨。剎那之間,外道所繪壇城被摧毀無跡,那些嚇得簌簌發抖的外道們也被暴風捲起,如同落葉一般飄落到四處。此時天地間一片昏暗,寂天論師從眉間放出光明,照亮著國王、王妃等人,風刮雨淋之下,國王他們亦是衣裝零亂,滿身塵土。女僕用事先備好的那瓶水為他們洗淨,那兩塊布給國王、王妃披上,又用那火種點燃了一大堆火,國王等眾人頓覺溫暖舒適,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後來國王將當地外道的廟堂拆毀,所有外道門徒也皈依了佛門。寂天論師降伏外道那塊地方,一直到現在都被稱為「外道失敗地」(第四種稀有傳記畢)。
寂天論師後來到了印度東方曼迦達地方,與那裡的許多外道徒進行了一場大辯論,寂天論師顯示神變,挫敗了外道們,使爭端得到了平息(第五種稀有傳記畢)。
在曼迦達西部不遠的地方,有五百名持邪見的外道門徒,當時那裡鬧飢荒,他們得不到食物,遭受到飢餓痛苦折磨,無可奈何中他們商議:「誰要能解決眾人的食物問題就推他為首領。」寂天論師得知後,便到城市中化得一缽米飯,並作了加持,使外道徒眾取食不盡,解脫了飢餓痛苦。成了他們的首領後,寂天論師給他們傳法,使他們拋棄了邪見,皈依佛門,後來變成了很好的修行人(第六種稀有傳記畢)。
有一段時期印度某地遭到極大的自然災害,糧食顆粒無收。當地一千多乞丐無法得到食物,一個個只有束手待斃。奄奄一息的乞丐們正在躺著等死之時,寂天論師運用神變使他們得到豐富的飲食,且為他們廣說因果、輪迴、五戒十善等佛法,將他們引導於佛法中(第七種稀有傳記畢)。
上面簡單地講述了寂天論師的七種稀有故事,我們知道了作者是一位大成就者後,對他著的論典也就很願意去學習。寂天論師的傳記,在《布頓佛教史》、《印度佛教史》以及一些《入行論》講義中都有,詳簡不一。從史料上看,這位菩薩居無定所,四處遊化,一生充滿了神奇的故事。這次所講的,只不過是這位菩薩應化此世事蹟的萬分之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