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佛陀
资深人士
- 注册
- 2013-08-30
- 消息
- 4,516
- 荣誉分数
- 1,090
- 声望点数
- 223
དབུ་མ་བཞི་བརྒྱ་པ་ལས།མི་རྟག་པ་ལ་ངེས་པར་གནོད།།གང་ལ་གནོད་ཡོད་དེ་བདེ་མིན།།དེ་ཕྱིེར་གང་ཞིག་མི་རྟག་པ།།དེ་ནི་ཐམས་ཅད་སྡུག་བསྔལ་ཡིན།།ཞེས་གསུངས།
《四百論》:
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論》尤應深加研習。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己三、(修習行苦之理):
問曰:身體雖然無常,但無常不一定就是痛苦吧,所以說安樂一定會是有的,這有何不合理呢?
無常法一定有壞滅損害,有壞滅損害則非真正的安樂,所以說凡屬無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
眾生無論處身於何等安逸環境中,皆不會遠離苦苦、變苦、行苦三大痛苦。有些人認為:雖然諸法皆無常,但是身體在剎那變滅中也應許安樂的存在。這種觀點顯然無法成立,安樂感受皆具無常性,凡具無常性的法,皆不離痛苦本性,本身即是行苦。《入中論》云:“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搖動與性空。”月稱菩薩將眾生比喻為“動水月”,剎那剎那都在無常變遷,受著種種痛苦。果仁巴大師在《入中論疏》中說:大乘宗許凡無常法皆為行苦,此理空性論中也有宣說。此處所言的修習行苦,即是了知無常與痛苦的此等關係,了知無常是苦的道理。無常法一定會為剎那壞滅所損害,身體既然是無常,那它不論如何覺得安樂,但是同時它必定會在遭受壞滅損惱,在現前受痛苦。例如現在穿衣、吃飯等享受,無論如何安樂,實際上都是在種苦因,剎那都在無常變壞,向痛苦行進。由於有這種無常損害,人們現見的一切安樂受用,實際上都是令人厭離的損惱法,都不是真實安樂,而是苦。
“凡無常”是指一切無常法,包括情器世間一切有為法。情器世間皆是苦諦所攝的法,所以可以說一切皆是苦;詳細而言,一切器界有為法,皆為無常法,因無常故可以包括在行苦之中,從另一角度而言,器世間皆是有情所造業的增上果或說依報,故也可說為苦果。所以應理解,苦並非專對有情而言,於一切無常的有情無情法,皆可說為苦。
總之,三界中的一切皆是無常法,皆是不離痛苦本性的法。譬如說,墮入鹹水海中,不論怎麼掙扎,自己必定變成鹹味;同樣,墮在三界苦海之中,不論如何,自己必定會是痛苦。因而有知者,當生出離,放棄一切顛倒執著,勤修菩提道。
------------------------------------------------------------
我們享受的每一次美好,終究會煙消雲散,並給自己帶來痛苦。這是什麼原因呢?佛陀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皆為無常,無常一定會帶來變損,變損就不是真正的安樂。因此,凡是被“無常”籠罩的事物,皆為苦。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
佛教論典《四百論》講過:“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意思是無常的法一定會壞滅,有壞滅的則非真正的安樂,因為,凡屬無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的本性。比如,兩個人關係本來很好,後來一方慢慢變心了,這種無常就會給對方帶給痛苦。所以,愛情猶如一件易碎品,極不可靠。
敬錄自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的微博
http://weibo.com/u/3573842014
《四百論》:
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論》尤應深加研習。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己三、(修習行苦之理):
問曰:身體雖然無常,但無常不一定就是痛苦吧,所以說安樂一定會是有的,這有何不合理呢?
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
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
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
無常法一定有壞滅損害,有壞滅損害則非真正的安樂,所以說凡屬無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
眾生無論處身於何等安逸環境中,皆不會遠離苦苦、變苦、行苦三大痛苦。有些人認為:雖然諸法皆無常,但是身體在剎那變滅中也應許安樂的存在。這種觀點顯然無法成立,安樂感受皆具無常性,凡具無常性的法,皆不離痛苦本性,本身即是行苦。《入中論》云:“眾生猶如動水月,見其搖動與性空。”月稱菩薩將眾生比喻為“動水月”,剎那剎那都在無常變遷,受著種種痛苦。果仁巴大師在《入中論疏》中說:大乘宗許凡無常法皆為行苦,此理空性論中也有宣說。此處所言的修習行苦,即是了知無常與痛苦的此等關係,了知無常是苦的道理。無常法一定會為剎那壞滅所損害,身體既然是無常,那它不論如何覺得安樂,但是同時它必定會在遭受壞滅損惱,在現前受痛苦。例如現在穿衣、吃飯等享受,無論如何安樂,實際上都是在種苦因,剎那都在無常變壞,向痛苦行進。由於有這種無常損害,人們現見的一切安樂受用,實際上都是令人厭離的損惱法,都不是真實安樂,而是苦。
“凡無常”是指一切無常法,包括情器世間一切有為法。情器世間皆是苦諦所攝的法,所以可以說一切皆是苦;詳細而言,一切器界有為法,皆為無常法,因無常故可以包括在行苦之中,從另一角度而言,器世間皆是有情所造業的增上果或說依報,故也可說為苦果。所以應理解,苦並非專對有情而言,於一切無常的有情無情法,皆可說為苦。
總之,三界中的一切皆是無常法,皆是不離痛苦本性的法。譬如說,墮入鹹水海中,不論怎麼掙扎,自己必定變成鹹味;同樣,墮在三界苦海之中,不論如何,自己必定會是痛苦。因而有知者,當生出離,放棄一切顛倒執著,勤修菩提道。
------------------------------------------------------------
我們享受的每一次美好,終究會煙消雲散,並給自己帶來痛苦。這是什麼原因呢?佛陀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皆為無常,無常一定會帶來變損,變損就不是真正的安樂。因此,凡是被“無常”籠罩的事物,皆為苦。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
佛教論典《四百論》講過:“無常定有損,有損則非樂,故說凡無常,一切皆是苦。”意思是無常的法一定會壞滅,有壞滅的則非真正的安樂,因為,凡屬無常的一切法,皆是痛苦的本性。比如,兩個人關係本來很好,後來一方慢慢變心了,這種無常就會給對方帶給痛苦。所以,愛情猶如一件易碎品,極不可靠。
敬錄自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的微博
http://weibo.com/u/35738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