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的中加比较

uncle666

知名会员
注册
2014-07-12
消息
147
荣誉分数
45
声望点数
138
生老病死,人生常事。最近有亲戚在国内经历年老临终。医院,护士和护工感觉都是利益的共同体。护工不专业,护工的收入和医院分成,家属在的时候很殷勤,家属不在的时候对病人比较凶。不像以前家属可以陪床,现在不允许了,只允许护士和护工照顾。

我们以后在加拿大人老后也会面临这些问题,加拿大的老人在临终关怀方面怎样?哪些费用是政府包的?哪些费用是病人自己的保险?有没有有在加拿大类似经验的分享一下?
 
生老病死,人生常事。最近有亲戚在国内经历年老临终。医院,护士和护工感觉都是利益的共同体。护工不专业,护工的收入和医院分成,家属在的时候很殷勤,家属不在的时候对病人比较凶。不像以前家属可以陪床,现在不允许了,只允许护士和护工照顾。

我们以后在加拿大人老后也会面临这些问题,加拿大的老人在临终关怀方面怎样?哪些费用是政府包的?哪些费用是病人自己的保险?有没有有在加拿大类似经验的分享一下?


这里加拿大有的护工把老残往死里打。

上次有个被判刑,但被发现的是冰山一角。
 
生老病死,人生常事。最近有亲戚在国内经历年老临终。医院,护士和护工感觉都是利益的共同体。护工不专业,护工的收入和医院分成,家属在的时候很殷勤,家属不在的时候对病人比较凶。不像以前家属可以陪床,现在不允许了,只允许护士和护工照顾。

我们以后在加拿大人老后也会面临这些问题,加拿大的老人在临终关怀方面怎样?哪些费用是政府包的?哪些费用是病人自己的保险?有没有有在加拿大类似经验的分享一下?

你肯定你知道什么是“临终关怀”吗?
 
在加中两地住院

前些年,因为医生手术失误造成的腹部感染,分别在加拿大和中国大学的附属医院都住过几个月,加国是多大附院,中国是重庆三医大附院,有不少的体会,写几句,算一个记录吧。



入院。加拿大可以通过急诊室,或者专家门诊,后者等候的时间往往是几月到半年。中国可以通过急诊室,或者医院门诊,都可能当天入院。

住院费用。加拿大普通病房免费,双人或单人间有额外费用, 150加元以上,公司保险或自付。中国普通病房床位大约50元,单人病房要300元以上。

医生诊断和检查。加拿大两样全免,中国医生诊断几十元,很低,检查费用数百到数千,医生知识技能的酬劳远低于检查费用,不成比例,导致滥开检查提成以增加收入。

手术和住院药物。加拿大两样都免费,但手术或入院等候要几个月,中国的手术费用上万到数十万,幸好加元兑换率高,还负担得起。在中国住院,每天药费至少数百,术后每天数千上万,烧钱的速度惊人。

食物。加拿大免费,食物靠医院营养师搭配,定时送到病房,健康,但不可口。中国,住院部有食堂,病号饭和普通饭食在一起,选择多,但要自己买,卫生条件难保证。还可叫外卖,病人医生护士都叫,饭点时楼上楼下电梯内外都能看到送外卖的,住院部尤如大食堂,热热闹闹的,人气十足。



床位。多大附院, 500床在一栋楼, 重庆三医大,2800床,有外科楼,内科楼,烧伤楼,传染楼。外科楼顶层是高干病房,没几间,外面的晒台可以眺望周围的风景,其它楼层普通病人也可以上去,算是放风吧。

肠胃科。多大,两个检查室肠胃共用。重三医大,十个胃镜检查室,两个肠镜,重庆得胃病的太多,显然与饮食习惯有关,火锅吃得太多,虐待自己的肠胃。

病人。多大附院,两个年龄段,青年和老年,前者多是跌打损伤,与运动及车祸有关,伤重但恢复快,病人心急,伤没好就急着要出院。后者八九十岁老年人占多数,人体各个部件用到了极限,恢复慢,但即使病轻了也不想出院,医院多的是和人说话的机会,不想失去了。中年病人最少,一两个包围在老年病人当中,心理很不平衡,觉得自己运气太差,才中年就倒卧在病房,悲催呀。重三医大里各种年龄病人都有,几乎呈平均分布,和年纪轻轻就患上大病的一比,四五十岁算不上最不幸的,就想得开了。



医生。多大附院,医生发号施令,不喜欢病人提问,除早晨查房外,一天都见不着人。不会和其他医生讨论,除非病人强烈要求并授权。转院很难,除非医生实在对付不了,不能病看三家(同级医院),理由是浪费公费医疗资源。重三医大,医生也发号施令,不喜欢病人提问但能容忍,除早晨查房外,病房边有医生办公室,能找着人,方便说病情,问方案,送礼。可和其他医生的讨论,不需病人授权。转院可由病人提出,可以病看三家,即使是同级医院。

住院医生。多大附院,传达医生指令,反馈病情,不咋动手。重三医大,传达医生指令,反馈病情,处理伤口和简单治疗。

护士。多大附院,护士工作最重,打针发药,清理伤口护理病人, 做得最多, 得到的尊敬最少。重三医大,只打针发药,伤口处理有住院医生,病人护理有家属或外面护工,所以一天打扮得是漂漂亮亮的,悦己也悦人, 点一个赞。

病区往返。多大院内检查,有义务或Part time人士推着移动病床往返,一次一位华人退休人士推着去检查,他是Part Time,他说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打发时间,老两口枯坐在家日子难熬,所以,这不失退休男士的好去处,既打发时间又帮助了别人。重三医大,病人自己走,或家属或外面护工推车去。



住院生活。多大附院,安静,整洁,但医生不露面,护士没功夫,病人没心谈,“好山好水好寂寞” 。

重三医附院,家属闲杂人员随时来往,医院就像大卖场一样,混乱,热闹,医生容易找到,病人之间没多少顾忌,交流病情,交流医院里面的花边新闻,一个住院部,缩小的大世界。入夜后,病人看电视,追连续剧,一晚两三集,家属一起打牌斗地主,喊叫声说笑声此起彼伏,不知道的,以为误入了”度假村”呢。有一位五十来岁的处级干部肝脏手术一周后,单间有不同的年轻“女朋友” 轮流探访,门关得死死的,医院清洁工说里面在做啥,“你们懂的”。

潜规则。多大附院,据说没有,实际上有。一个从加勒比来的印度人同事,老婆在医院前台,别人见专家医生要等几个月,他家只要几天,自己安排插个位就行了。重三医大,熟人引见的,只送过礼品,康复后吃了一顿饭,没送钱,怕玷污了关系。事后觉得愧疚,再生之恩当重礼为报,无他,关乎人情。



1931bea70127qq2eko14.jpg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711/65974/17222.html
 
在加中两地住院

前些年,因为医生手术失误造成的腹部感染,分别在加拿大和中国大学的附属医院都住过几个月,加国是多大附院,中国是重庆三医大附院,有不少的体会,写几句,算一个记录吧。



入院。加拿大可以通过急诊室,或者专家门诊,后者等候的时间往往是几月到半年。中国可以通过急诊室,或者医院门诊,都可能当天入院。

住院费用。加拿大普通病房免费,双人或单人间有额外费用, 150加元以上,公司保险或自付。中国普通病房床位大约50元,单人病房要300元以上。

医生诊断和检查。加拿大两样全免,中国医生诊断几十元,很低,检查费用数百到数千,医生知识技能的酬劳远低于检查费用,不成比例,导致滥开检查提成以增加收入。

手术和住院药物。加拿大两样都免费,但手术或入院等候要几个月,中国的手术费用上万到数十万,幸好加元兑换率高,还负担得起。在中国住院,每天药费至少数百,术后每天数千上万,烧钱的速度惊人。

食物。加拿大免费,食物靠医院营养师搭配,定时送到病房,健康,但不可口。中国,住院部有食堂,病号饭和普通饭食在一起,选择多,但要自己买,卫生条件难保证。还可叫外卖,病人医生护士都叫,饭点时楼上楼下电梯内外都能看到送外卖的,住院部尤如大食堂,热热闹闹的,人气十足。



床位。多大附院, 500床在一栋楼, 重庆三医大,2800床,有外科楼,内科楼,烧伤楼,传染楼。外科楼顶层是高干病房,没几间,外面的晒台可以眺望周围的风景,其它楼层普通病人也可以上去,算是放风吧。

肠胃科。多大,两个检查室肠胃共用。重三医大,十个胃镜检查室,两个肠镜,重庆得胃病的太多,显然与饮食习惯有关,火锅吃得太多,虐待自己的肠胃。

病人。多大附院,两个年龄段,青年和老年,前者多是跌打损伤,与运动及车祸有关,伤重但恢复快,病人心急,伤没好就急着要出院。后者八九十岁老年人占多数,人体各个部件用到了极限,恢复慢,但即使病轻了也不想出院,医院多的是和人说话的机会,不想失去了。中年病人最少,一两个包围在老年病人当中,心理很不平衡,觉得自己运气太差,才中年就倒卧在病房,悲催呀。重三医大里各种年龄病人都有,几乎呈平均分布,和年纪轻轻就患上大病的一比,四五十岁算不上最不幸的,就想得开了。



医生。多大附院,医生发号施令,不喜欢病人提问,除早晨查房外,一天都见不着人。不会和其他医生讨论,除非病人强烈要求并授权。转院很难,除非医生实在对付不了,不能病看三家(同级医院),理由是浪费公费医疗资源。重三医大,医生也发号施令,不喜欢病人提问但能容忍,除早晨查房外,病房边有医生办公室,能找着人,方便说病情,问方案,送礼。可和其他医生的讨论,不需病人授权。转院可由病人提出,可以病看三家,即使是同级医院。

住院医生。多大附院,传达医生指令,反馈病情,不咋动手。重三医大,传达医生指令,反馈病情,处理伤口和简单治疗。

护士。多大附院,护士工作最重,打针发药,清理伤口护理病人, 做得最多, 得到的尊敬最少。重三医大,只打针发药,伤口处理有住院医生,病人护理有家属或外面护工,所以一天打扮得是漂漂亮亮的,悦己也悦人, 点一个赞。

病区往返。多大院内检查,有义务或Part time人士推着移动病床往返,一次一位华人退休人士推着去检查,他是Part Time,他说不是为了钱,是为了打发时间,老两口枯坐在家日子难熬,所以,这不失退休男士的好去处,既打发时间又帮助了别人。重三医大,病人自己走,或家属或外面护工推车去。



住院生活。多大附院,安静,整洁,但医生不露面,护士没功夫,病人没心谈,“好山好水好寂寞” 。

重三医附院,家属闲杂人员随时来往,医院就像大卖场一样,混乱,热闹,医生容易找到,病人之间没多少顾忌,交流病情,交流医院里面的花边新闻,一个住院部,缩小的大世界。入夜后,病人看电视,追连续剧,一晚两三集,家属一起打牌斗地主,喊叫声说笑声此起彼伏,不知道的,以为误入了”度假村”呢。有一位五十来岁的处级干部肝脏手术一周后,单间有不同的年轻“女朋友” 轮流探访,门关得死死的,医院清洁工说里面在做啥,“你们懂的”。

潜规则。多大附院,据说没有,实际上有。一个从加勒比来的印度人同事,老婆在医院前台,别人见专家医生要等几个月,他家只要几天,自己安排插个位就行了。重三医大,熟人引见的,只送过礼品,康复后吃了一顿饭,没送钱,怕玷污了关系。事后觉得愧疚,再生之恩当重礼为报,无他,关乎人情。



1931bea70127qq2eko14.jpg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711/65974/17222.html


你介绍的是什么? 楼主问: 临终关怀
 
生老病死,人生常事。最近有亲戚在国内经历年老临终。医院,护士和护工感觉都是利益的共同体。护工不专业,护工的收入和医院分成,家属在的时候很殷勤,家属不在的时候对病人比较凶。不像以前家属可以陪床,现在不允许了,只允许护士和护工照顾。

我们以后在加拿大人老后也会面临这些问题,加拿大的老人在临终关怀方面怎样?哪些费用是政府包的?哪些费用是病人自己的保险?有没有有在加拿大类似经验的分享一下?

https://zh.wikipedia.org/zh-cn/和缓医疗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lliative_care
 
生老病死,人生常事。最近有亲戚在国内经历年老临终。医院,护士和护工感觉都是利益的共同体。护工不专业,护工的收入和医院分成,家属在的时候很殷勤,家属不在的时候对病人比较凶。不像以前家属可以陪床,现在不允许了,只允许护士和护工照顾。

我们以后在加拿大人老后也会面临这些问题,加拿大的老人在临终关怀方面怎样?哪些费用是政府包的?哪些费用是病人自己的保险?有没有有在加拿大类似经验的分享一下?

这个问题太泛泛,各种情况不同,不能笼统比较。临终因人而异,有人是一个比较短的过程,而有人则比较长。
如果单说最终的一到两周,加拿大有安乐死,中国医院必须抢救。所以如果希望安乐死的,目前看加拿大有可能申请成功(很不容易的),而中国则没有可能。
别的要看家属和本人的希望,有的想要尽量延长生命,这个加拿大就不配合了,医生觉得没治了就放弃了,不会帮助延长生命,而中国医生则会帮助延长生命。

其他以后有时间再交流。
 
哪都有好的,哪都有不好的,不能以点概面。
 
这里的临终关怀一般是生命的最后阶段,通常很短的时间,所以一般不提供food,但有饮料,还有牧师和其他人员和你谈人生,信仰,等等,大多数3-5天的时间。。。
 
这里的临终关怀一般是生命的最后阶段,通常很短的时间,所以一般不提供food,但有饮料,还有牧师和其他人员和你谈人生,信仰,等等,大多数3-5天的时间。。。

嗯,上天堂会美女俊男。:tx:
 
哪都有好的,哪都有不好的,不能以点概面。

“临终关怀”不会打人的,“临终关怀”的病人都是没两天的病人,打人就变成了安乐死了。

楼主需要提高自己的汉语和知识水平。你要说的,肯定不是“临终关怀”,可能是养老院/nursing home。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