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 ---- 走过北大”征文】北大,我的梦

一塔湖图

知名会员
注册
2010-01-07
消息
163
荣誉分数
13
声望点数
128
我和北大的缘分要从我小时候说起。

我的最早的文学启蒙应该是从看小人书开始。小人书类似于现在的连环画。那时候家里一共也几本小人书,我却有大把的时间,几本书翻来覆去地看,都快能背下来了。印象最深的是刘胡兰的故事,江姐的故事,鸡毛信的故事。还记得那个夏日的午后,坐在树下的小板凳上,我一边随手翻着小人书,一边幻想着自己是书中的那个人物, 机智、勇敢、不怕苦的女孩。

640


刚刚开始看小说的时候,能找到的书也是姐姐从她们工厂的图书室里借来的,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烈火中永生》、《卓雅和舒拉的故事》。我为书中的人物热血沸腾,我的第一个理想诞生了:要做一个战地护士。我为我自己的理想而激动。很多年以后,有一次跟同事出差,闲聊起我看的第一本书,他像看外星人一样看我 。他只比我小两岁,他看的第一本书是琼瑶的小说。

1976年的一天,学校组织我们小学生上街游行,热烈庆祝我们又取得了 ... 伟大胜利。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反正我们已经胜利过好多次了。不过这次还是有了一点变化:学校开始重视教学了,期末考试开始全区统考了。我们的体育老师,也试着给我们讲哥德巴赫猜想。之前高年级的同学要参加学工学农,这些到我们这一级都取消了。所以我参加过的农活就停留在拣麦穗、种蓖麻上。有一天,学校里来了几位“神秘”的老师,笑眯眯地问了我们几个问题。过几天,我们几个被通知要再参加一个考试。其他的同学们都去看电影去了,我们被留下复习功课,心里有些忿忿不平。一个月以后,我被市重点的北京九中初中部录取了,我的第二个理想也渐渐有了雏形:我长大了, 要当科学家。

640


初中的时候开始看《红楼梦》,一会儿觉得自己是林黛玉,一会儿觉得自己是晴雯,患得患失,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是什么。就在这反反复复中蹉跎着时光。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从政治课或是历史课里。北大的学生发起了五四运动,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北大有蔡元培、李大钊、 陈独秀,北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史。我真是恨不得生在那个年代。那时候应该是1979年左右了,姐姐已经上了大学,经常带回一些北京的大学里的消息。她经常跟同学朋友讨论 ,哪又有了演讲,什么地方又有了一张大字报。我当时那个羡慕呀。恨不得立刻就成为一个大学生。我的第三个理想具体且并不遥远,就是我要上北京大学 ,我要有机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时的我, 一点都没想过北大不是容易上的,我很可能考不上的。当时一脑门地想着要上北大。

640

作者大学时和同学合影

命运之神眷顾了我,我考上北大了!报到那天,我把行李放在宿舍,就直奔未名湖了。一路问了几个同学,走到抬不动腿的时候,终于看到那个塔了。我绕塔转了一圈儿,没有想象中的激动。转身又看到了心仪已久的未名湖,心中竟有了隐隐的失落。颐和园的湖、北海的塔,是我心中湖和塔的印象,这未名湖也太小,太平凡了吧。多少年以后,才悟出了这未名湖的味道,像茶,需要自己一点一点,慢慢地品出来。

短暂的失落很快就被兴奋取代了。北大的图书馆大得超乎我的想象。以后的几年里,我有机会读了很多欧洲十八世纪的小说、美国的小说,一度沉浸在贵族和淑女的氛围里不能自拔。我们每天从宿舍到教室和食堂的必经之处是三角地,这里相当于北大的新闻发布中心。每天都有各种讲座的海报、各种娱乐活动的通知,也有同学贴的寻物启示 、大字报、小字报,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我每天路过这里,都要驻足几分钟,看看海报、消息,或者就是看看。记得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对联,北大男生在三八节写的,“燕园才女献身书海, 北大光棍缘在天涯”。

我那时一有时间就去听各种各样的讲座。记得我还选过一门徐小平老师的“西方音乐史”,并在他的建议下,我们宿舍的同学一块去听了一场交响音乐会。有一天晚饭的时候,舍友回来说崔健要到我们学校来表演了,而且就在今天晚上。宿舍里一下了就沸腾了。咱们一定要去看呀,但是到哪去找票呢? 我们宿舍全体出动,把以前的旧电影票全部找出来,找到颜色一样的,正面的大数字一样的,再加上两张我们找到的真票,凑足6 张票, 浩浩荡荡的去看演唱会。到了门口,我们战战兢兢地把票递过去,检票的小伙只顾着看我们,也许是怜香惜玉吧,票都没看,一挥手就让我们进了门。门外冷风瑟瑟,门里却是热情似火。观众没有老老实实坐在后排的,走道和舞台下面挤满了人。 演唱会一开始,大家挥着手又喊又叫。崔健和他的乐队几个人站在台上,吉他、贝斯和鼓声淹没我们的喧嚣。也记不清崔健那天戴没戴他标志性军帽,倒是记得有个乐手肩上搭了一条毛巾。他们在台上激情四射,充满活力,完全是我没见过的、超乎想象的风格 。那时崔健和他的乐队刚出名不久,几个人都很卖力,崔健在唱了很多首歌以后,嗓子就哑了,他说这是在北大的第二场。这时乐队的其他人就跟他一起合唱,还有前面的观众,有很多都跟着一块唱。五音不全的我也不知不觉地融入了这个欢乐的气氛,跟着唱 … 感觉我不是看了一场演唱会,我是参加了一场演唱会。

640


也许是北大学生太多了,也许是北大老师和学生都自由散漫惯了,我到了北大以后,不记得参加过全年级大会、全系大会,或者全校大会之类的。第一次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是中国女排来北大跟同学们共庆佳节。现在已经记不清是那个节日了。活动是在五四运动场举行的,我和舍友早早地去操场占领有利地形,争取离功臣们近一点。可到了运动场一看,已经密密麻麻地站满了人。女排队员们也很兴奋,有机会来北京大学感受一下最高学府的风貌。不记得是谁代表女排讲话。现在只记得一小段 内容:现在社会只奖励成功的人,而不是奖励努力奋斗的人,如果我们这次没拿到冠军,而我们也是一样的刻苦训练,你们还会请我们来吗? 大概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深刻,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现在回想起北大的生活,所学的知识已经记不太清楚了,经历的事情也大多变得模糊,但是有一些东西已慢慢地融入了我们的血液里,变成了北大人的风骨。 从五四运动到今天,北大作为中国知识青年的一面大旗,从未倒下。北大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一代的热血青年,为我们的正义和理想而呐喊。
 
作者简介:

程翠芬, 北京大学无线电系84级本科,1998年 加拿大皇后大学 电子工程硕士。曾在北方电讯、阿尔卡特 等 公司任职。现在是渥太华地产经纪。

640阿.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