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塔湖图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10-01-07
- 消息
- 163
- 荣誉分数
- 13
- 声望点数
- 128
2005年,永远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遇到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突变。我以总分第一、专业第一、英语第一的绝对优势考上北大博士。
成为北大博士,这是我从小就有的渴望。当美梦就要成真时,又要不得不考虑到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在是否北上求学这个问题上,我万分困惑,斗争了很久,作出选择真是太难、太难!
8月28日,我必须出门了。临出门之前,我甚至还在考虑是否真的要踏上北上之旅。就这么迷迷糊糊,好象有一只神秘的手一直把我往北边推,我就这么上了火车。第二天,当清晨的曙光照在我脸上时,当听到列车广播告诉我首都北京马上就到了时,我才知道我是真的离开了家。
随着兴奋的人流,我走进北大南门,心急火燎地办好报到手续,来到还散发着刺鼻装修气味的宿舍,迅速地数次打扫房间。再次走进校园,匆匆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看到的还是一张张略带激动的脸,我也多少有些自豪感。
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开始了新生活。开学的第一个月,我几乎每个星期回了一趟家。来京后第一个周五的上午,我办好了所有的开学准备事宜,突然很想回家,当天下午就坐了四点钟的航班回了武汉。武汉的亲友都觉得奇怪,我怎么可以这么上学。
“十一”以后,当我穿着短袖出了北京西站时,发现大家都穿着秋装,中午赶紧回宿舍换下短袖。此后,上课、去图书馆这些常规的活动把我的注意力拉回到校园,我才真的明确了自己北大学生的新身份。走在校园里,有时觉得迷惑,怎么自己就真的成了北大学生呢。
考虑到我的很多特殊情况,很多老师都对我伸出热情的双手,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和及时的指导。赵老师告诉我怎么充分利用四年时间多学习,教我如何合理调节情绪,甚至很认真地指点我在北京的深秋不能象在武汉那样穿得那么少。陈老师告诉我在京要准备哪些生活用品。这一幕幕都让我感到很温暖。
北大,全国最高学府,真是名不虚传,大师云集。很多老师讲的课让我听得津津有味,梁柱、沙建孙、易杰雄等老师的博学让我受益匪浅。北大的舞台让很多人孜孜以求,各种讲座牵引着我积极赶场、乐此不疲。
眨眼之间,就这么过了四年,我终于获得了北大博士学位。就在快要离校之际,突然觉得自己是这么喜欢北京、这么留恋北大,我每天早晨围着未名湖跑步,每天都要在校园里走一走,想要多吸收一些北大的气息,深深地、深深地留下这一切。踏上回家之旅时,我是那样难舍难分,回家的喜悦、离校的惆怅反复冲击着我的思绪。陈老师及时地指示我要快乐地开始新生活。
就在对北大的无限思念中,我的生活又一次揭开了新的篇章,少了京汉两地之间遥远的奔波和牵挂,总算又回家了,还当上了大学老师。从相对纯洁的校园再次回到纷繁复杂的工作实际,与以往不同的是,新朋老友都把我和北大博士紧密相联,说到我时一定要说我是北大博士,这让我感到更多的压力,我更加用功学习,让自己更优秀。
2010年,老校长许智宏院士来汉时亲切与包括我在内的8位北大校友会谈,指出北大校友要比学赶帮超,并要求我们北大人走到哪里都要表现得最优秀。当过多年记者的我还写了这次会谈的新闻发到了北大校友网。
这次会谈极大地鼓舞了我,我开始真正地变得主动地积极起来。陈老师来汉也对我当面指导,为我释疑解惑。我甩开很多不必要的包袱,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上。既要发扬北大精神,又不以北大人自傲。我感觉北大总是和我在一起,不知不觉总会想起北大的一草一木,思念有如长江的水一样绵绵不断。
走出北大校园,才更深地体会到北大的无限魅力,这无穷大的吸引力永远牵着我的心。
看到这次的征文通知时,久久没能开始写作。要写的内容太多了,上课,去图书馆,听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当面聆听大师的诤言,去食堂吃饭,去附近的早市购物,为了回家和上学赶飞机、抢火车,离家时与亲人遥遥相望的情感折磨,为了赶时间曾在火车车厢的过道上、餐车上睡过,航班晚点时,曾在半夜踏雪回到宿舍,来京的第一个冬天,脸冻木了,风吹得我透心凉,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彻骨严寒,柳絮飘飞、黄沙漫漫都给我增添了人生新的色彩。四年来的南北奔波,让我习惯了旅途的劳累,火车的轰轰隆隆、飞机的腾空而起都让我无数次地体验到速度的刺激、离别的伤感、重聚的期盼。
这一个个场景构成了我的攻博生活,任何一个场景都可以值得我写,但任何一个场景都无法代表我的攻博生活,唯有对北大的思念最能表达我的心,这思念永远得无法比拟,就象滋养我的长江水一样隽永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