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让我们看看这篇反对意见吧。(在庆祝中国宇航员升空之时)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terry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terry

知名会员
注册
2002-06-04
消息
953
荣誉分数
4
声望点数
128
希望有高人用技术角度反驳,(政治和精神激励的效果大家都知道,不在此讨论范围)

===================================================================

HD: 在将淘汰的技术中,载人宇航名列第五.


前些天,笔者对载人航天讲了一点自己的看法,招来了许多不满之声,对此我是有心理准备
的.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在众多反驳的贴子中,除了谩骂,竟然看不到一篇能以道理讲述载人
航天必要性的分析. (博讯boxun.com)

  首先,我们讨论的议题是载人航天的必要性,而不是航天事业的必要性.载人航天不是
航天事业的全部,最多它只是航天事业皇冠侧面上的一颗珠子.笔者在中国的航空航天工业
渡过了最宝贵的十年,我为所付出的努力而自豪.我相信这十年也使我有资格谈一谈我的一
些看法.人类一定要走向太空,但这与将人类送入太空轨道不是一码事.不梦想载人航天就
不配北航的文凭?你不如说没做过人肉包子就对不起你的大厨证书.

  谈到载人航天技术,我们不能截断历史来看.实际上,载人航天是美苏军备竞赛的产物.
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不能说美苏五十年前提出的载人航天理念是愚蠢的.在当时的科学技
术条件下,的确有太多的太空任务离开将人送入太空轨道是不可能完成的.更重要是当时的
东西方阵营激烈的对抗,战争一触即发.而当时绝大多数人和国家将太空技术视为科学技术
的标尺,谁走在了前列,谁就有可能主导世界.在这种意义下,载人航天并不是科学技术发展
的必然,而是不得不为之的事情.

  对载人航天理念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被爱国狂热和利益集团的宣传淹没了.但是,那些
不愿置身与那场竞争的国家一直采取消极的态度.欧洲航空航天局似乎从来没有将载人宇
航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其中包括与美苏都不近乎的法国.如果认为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已将
欧洲抛在了后面,我个人觉得这个结论还为事过早.

  人类已经历的载人航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将人送入环地球轨道,登月,以及太空站
计划.

  第一阶段,美苏双方均不计代价,时间第一,最终以苏联获胜告终.除了政治和心理上的
胜利之外,这场竞争在科学技术上的意义不如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意义深远.从军事,经济和
技术的角度上讲,划时代的成就应当是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第一颗可回收人造卫星,它们标志
了弹道导弹技术的成熟.这些技术中国在七十年代就已完成,中国仅落后了不到二十年.

  第二阶段,登月.美国竭尽全力打赢了这一仗.许多人不曾了解的是苏联当时只差一步.
在美国登月成功之时,苏联已完成了环月航行.只是由于一场意想不到的事故而落在了后面
.令人深思的是在美国成功登月之后,苏联人没有去步美国人的后尘,当机立断地放弃了登
月计划,而将注意力转向太空站技术.从能力上讲,苏联完全可以在美国登月半年内完成登
月使命,但他们至今都没有这样做.有网民讲当时美国有人要宣布月球为美国领土,实际上
那也是不计后果的狂热.如果美国人这样做了,苏联人也许会坚持登月.当美国领土被侵犯
而美国又无能力制止时,要不然就是战争,要不然就是自取其辱.美国先后进行了三四次登
月,从公开的资料上看,所有成果也比不上人类登月本身.最后计划中的几次登月被虎头蛇
尾地取消了.然而,在美国人还没有从登月的狂热中清醒过来时,苏联的太空站计划取得了
长足进展.登月计划后,美国有多年没有再走到前列,一直到后来的飞船对接和航天飞机.

  第三阶段,太空站计划.苏联无可非议地走在了前面,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国
经济的滑坡与国际竞争的缓和使它无法再独立支撑航天的花销.美国的情况也不乐观,两个
超级大国已是精疲力竭.这样,才出现了所谓合作的国际空间站.敌对双方挤在几个立方米
的空间中,你还认为空间站能有什么军事价值吗?既然是国际空间站,其它不具备航天能力
的国家也有可能参与.如果谁要分这杯羹,首先要分摊花费来维持这个计划.这与美国打伊
拉克,各国分帐单还要服从美国领导没太多区别.

  事实上,载人宇航就如同一块鸡骨头,嚼之无味,弃之可惜.充其量这是一场高档魔术表
演,大家花钱买个热闹.你别去追究它的细节,保持个新鲜劲儿;如果你要是追根究底的人,
等你搞清了魔术师的秘密,你不会再花钱去被别人蒙,可你也失去了一大享受.

  到了今天,大多数当年只有依靠人来完成的任务均可以由各类设备来完成,而无人飞船
所能到达的境界是载人飞船所无法比拟的.无人航天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进入了太阳系外
层宇宙空间;而载人飞船征服火星还是科学幻想.当然,科学幻想是有科学依据的,也就是说
根据现有科学水平,这个幻想在将来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在这个世纪,人类登上火星是有
可能的,可也许在这个可能变为现实之前人们会丧失兴趣.载人宇航从地球到火星单程要九
个月时间,途中不可能有任何补给.维持宇航员生命保障就需要巨大的载荷,赴火星的航天
器重量至少要在几百吨以上.这需要多次发射,将组件在太空对接,然后再离开环地球轨道.
在人类可以想象的空间内,火星也许是人能够而且有兴趣达到的最远境界了.如果人想到太
阳系的边缘去进行一次旅游,即便能活下来,儿时出发,回来时已是老叟了.至于说能否在将
来建造更高速的飞船,人体与机械结构所能承受的极限放下不说,学过普通物理的人都知道
,能量的需求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要飞到其它星系,距离是以光年计的,与飞出太阳系不在
一个数量级.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以光年计数是八分钟.这些话有些偏题了.

  由此可见,载人宇航将人送入太阳系以外的深层太空是不可能的.而我们的话题就回到
了在太阳系内载人宇航是否有必要.实际上,我们大家都清楚,宇航员是高层次的操作员,他
们能够进行的主观能动发挥是极为有限的.而无须主观能动发挥的操作都是可以被设备所
取代的.将人送入太空总体上说是一种极大浪费.人体重量,生命保障系统的重量,人体活动
的空间都是无人飞船所不需要的,人所必须的休息时间尚且未计.从汽车生产线上机器人取
代人工,加上如今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我们也应当想到将来的宇航是个什么样的前景.重要
的一点,无须载人宇航并不是说不需要人,只是无须将那个五尺躯体崩到九宵云外而已.

  至于说人能否适应在太空生活的环境,答案是否定的.苏联宇航员创造了在太空生活五
百天的记录,但失重和辐射对其健康的影响还不是公开的秘密.同时,载人宇航的安全性系
数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更糟的是一旦出现万一,援救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所经历的宇航事
故迄今都还是直接的生死.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是幸存者,挑战者号上的宇航员虽然不幸,
从事故发生到他们失去知觉不会超过几分钟.最糟的宇航事故迄今也许尚未发生,但也许已
发生过,那就是生也生不成,死也死不快.如果阿波罗13号在没有足够能量控制重返大气层
而攻角过小的话,就会发生这种情况.飞船被大气层反弹回空间,宇航员就只能等死,而且是
慢慢地耗尽.事实上,这很有可能正是哥伦比亚号上的宇航员所遇到的. 哥伦比亚号机翼受
损,它本身没有修复的能力.根据飞行计划,它没有与空间站对接的能力,宇航员就不可能转
移到空间站.送另一架航天飞机去修复在技术角度上讲是不可能的.因此,冒险重返大气层
是唯一选择.更确切地说,那不是冒险,也许地面已经有人知道注定要发生的事.如果不这样
做,依靠哥伦比亚号自身的能量提高轨道,它可能会在环地球轨道上转上一年.然而,宇航员
会慢慢耗尽生存必需品而离开人间.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客观上民意将会判载人航天死刑.

  许多人说得不错,航天事业可以带动许多其他工业.如果没有美国的登月计划,计算机
进入家庭至少要晚上二十年.但是,航天事业能否带动其它工业很大程度上依赖一个国家的
经济结构,这种带动不是人们可以坐想其成的.前苏联的航天工业就没有能激发太多的经济
发展,反而成为了全民的一个巨大的负担.中国的航天产业与前苏联的情况很相似,他的成
果要转化成民间的生产力需要很大努力.中国的航天工业完全是在国有体制下操作的,而不
是像美国大量地承包给私人公司.缺少了民营和私营企业的介入,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要变为
新兴产业生产力是很不容易的.

  有网民称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可以阻止台独,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正如前面所说的
,卫星的发射与回收就显示了洲际导弹技术的成熟,这与是否载人无关.况且,即便台湾海峡
发生军事冲突,你会想象中国会使用携带核武器的洲际导弹吗?

  我们应当对当今国人爱国狂热担心.如同别文所说,义和团刀枪不入的激情在中国出现
是有它的社会基础的.这个基础不是文盲的愚昧,而是小知识份子的狂热和盲从.诚然,二十
亿元的投资对与九万亿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九牛一毛,但要知道,这笔开销是从国家税收中出
的,国家税收可不在九万亿那个水准.不过,想到国人饕餮消耗的财富,还不如将那些钱把江
主席也送上天.

  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一个经济不领先的国家是无法在世界上执掌牛耳的.
过去几年我们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一次又一次的弃权票,我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
西方国家时不时拿台湾来作为要挟,所有这些是不可能通过载人宇航提高地位来解决的.当
中国成为第三个具有载人宇航能力的宇航大国时,中国却没有一架国产的喷气式客机飞行
在哪怕是国内航线上.当中国已经可以精确计算宇航轨迹时,中南海还在担心使用别人的操
作系统和WEB流览器的联网计算机是否会泄密.我们是否能更有意义地使用我们有限的资源
呢?正如我在前贴里所说的,先进的技术并不一定代表先进的理念,也不一定具有生命力.现
成的例子就是欧洲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令人深思的是,中国的宇航员升空恰好与协和飞机
退役在时间上如此接近.如果说反对载人宇航就是卖国,就是嫉妒,我们也就无法在一个层
次对话了.

  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用中文写下的话.如果诸位认为美苏不是傻瓜的话,建议你读一篇
登在MIT发行的TECHNOLOGY REVIEW最新的文章: 在将淘汰的技术中,载人宇航名列第五.名
列第一的是燃煤,名列最后的是DVD.

  最后,致力于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多年,我衷心希望中国的载人宇航成功.
 
好莱坞动不动花几亿元用的不是纳税人的钱
他们是商业行为 自负盈亏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栾海)载人航天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是进一步大规模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年首次进入太空,美国“阿波罗”飞船1969年成功登月,这两个轰动世界的壮举发掘和吸引了数以十万计的精英人才,促进了天文学、高能物理、材料学、自动控制、信息、制造工艺学等科学技术门类的发展,催生了航天器结构力学、航天动力学、空间电子学、航天医学等新学科,形成了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丰富了人类对近地空间和月球的认识,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出现,使人类得以利用微重力、超低温、强太阳辐射、真空等太空中的独特条件开展多项研究。在空间站内,宇航员已制作出了杂质少、表面缺陷小、质地精良的半导体、金属材料、玻璃、陶瓷和光学元件;在生物材料加工方面,已可以在空间生产抗血栓制剂――尿激酶、纯度比地面高100倍的抗流感制剂和抗病毒干扰素、可治疗糖尿病的胰腺β-细胞和用于治疗烧伤的表皮生长素等30多种质量、疗效较高的药物,航天员还可设法使蛋白质分子按预定的立体结构排列起来,形成纯度比地面高10倍、性能超群的蛋白质晶体,促进新药开发、疾病研究和防治;载人航天器搭载的农作物种子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其遗传基因会发生变化,有可能诞生高产、营养成分增加或抗病毒的作物新品种。

  由于载人航天器相对于地球位置高远,因此航天员可以全面探测与地面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磁场、大气臭氧层和电离层,寻找石油、矿藏和地下水源,观察农作物的长势、森林火灾和积雪覆盖面的变化,尝试预报地震等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

  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一系列民用产品,比如载人航天中采用的机器人能够在地面协助医生做手术,利用双向遥测技术能制造出可被监测、调控的心脏起搏器,航天飞机上使用的水处理系统已开始在部分国家转为民用,受载人航天器表面可减少气动阻力的罗纹启发而研制出的罗纹泳衣助游泳选手摘金夺银。

  美国宇航局专家曾在今年年初计算,美国在载人航天上的每1美元投资都能收到9美元效益,有3万多种民用产品得益于研制航天飞机发展出的技术,更不用说航天飞机一百多次飞行所带来的科学成果。

  载人航天技术的日臻完善还促成了“太空旅游”。在2001年和2002年,美国人蒂托和南非人沙特尔沃思分别支付2千万美元,赴国际空间站旅游了约一星期。预计,第三批共两位游客将于2005年年初再赴国际空间站,而他们身后的报名者还有约10人。专家们预计,将来太空还可能成为普通人的旅游热点。

来源:新华社
 
这是航天员杨立伟几分钟前在太空舱里对地面指挥中心的讲话。

CNN正在直播发射过程,把这句话用拼音说了,gan-jue-liang-hao, 并翻译成英文,I feel good.

翻译得好。I feel good. 此等平静的口气在此刻说出,总是让人无法平静地接受。大家似乎还在期待猜测杨立伟会对地面说出什么样惊天动地的镌永话语,因为上一次美国人说得太好了,他的一小步便一下子升华到全人类的步伐。

但是,我感觉这句,感觉良好,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为了这个感觉良好,一个国家可以作出难以相象的努力,苏联第一,美国第二,中国第三。。。呵呵。
可是世界上还有180多个国家在仰着脖子看天呢,包括我们的邻居印度、日本。。。

记得第一次踏入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漂亮堂皇的大厅时,看到远处墙上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绣毯,一些非洲国家的原始图腾。。。但是在大厅中央,放着一个不大的玻璃柜子,走进一看,是一块不起眼的不大的石头,再看落款,上书:

来自月亮上的岩石 (Rock from the Moon)

美利坚合众国 赠。

说实话,这当然是全人类的骄傲,如果按照国际主义的观点看,然而,看着周围墙上的挂毯,再看看这块石头,我当时似乎感觉不是很良好。

但今天是个好日子,我,感觉良好。
I Feeeeeeel Goooooooood!
 
载人航天在军事上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老美的航天飞机可经常用于军事。据说上回那个爆炸的就带有很强烈的军事目的。

支持我国自己的航天载人计划。
 
探索精神也许是人生的最大意义。这与通过严密的论证来禁锢自己正好相反。
 
神舟五号会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催化剂?

2003/10/16









今天,在无数期盼的目光注视下,“神舟”五号已成功返回中国内蒙古。在人们为他们取得的这一全球瞩目成就而欢呼的时候,不少人会问“神舟”五号能否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催化剂?

此间的一些专家认为,此次成功,在显示中国航天技术实力的同时,还会拉动一批高技术企业发展,甚至对整个中国经济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更多会表现为渐进式、渗透式带动。

从现在公布的数据来看,数以亿计的巨额发射费用,在中国GDP中的比重不算大。它也不会像当年北京奥运申办成功后那样,一下子就能测算出其对GDP的拉动系数。它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会在今后的若干年内逐步显现。

“神舟”五号的成功本身就已意味着,中国与之相关的科研水平、制造水平、配套能力以及综合经济实力,已经上升到了一定高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经济专家董志勇认为,虽然现在还不能说,取得此次成功后,中国就立刻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它肯定会加快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进程。

“神舟”五号的成功,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告诉世界,中国不是一个只能生产鞋、袜子、打火机的国家,中国还可以制造宇宙飞船。中国人还可以依靠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制造业,涉足太空。“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的底气也会因此变强。此外,“神舟”五号的成功,还会对中国的消费信心、投资信心产生积极的刺激作用。

因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市场开发、民用化程度等各方面跟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好多数据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出,量化的研究成果现在还不多。

但目前,美国大量早期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产业,成为空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消息说,美国空间计划获得的技术已经为美国经济增值了两万亿美元。

在本世纪的头十年,预期的高额利润将吸引大批资金注入到全球空间工业,大约为六千五百亿到八千亿美元。到二0一0年,美国在空间的资产将达到五千亿到六千亿美元;到二0二0年,美国空间工业的产值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李子奈教授认为,空间技术在中国也会不断发展成为一个行业,而且它还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统计表明,中国近年来的一千一百多种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一千八百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它对未来中国GDP究竟将发挥多大作用,还将取决于相关产业民用化程度。因此,不少专家建议,今后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快航天技术的民用化进程,以求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空间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长篇分析:神舟 你有多少含金量?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6日18:02 青年参考

  杨利伟走出舱门时轻轻的微笑和神舟号发射时的冲天巨响一样,震撼了中国和世界,
在过去的24个小时里,这个蓝色星球的各个角落,亿万颗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和那颗在太
空中遨游的中国心一起跳动。我们屏息,我们期待,我们欢呼,我们流泪。在我们屏息、
期待、欢呼、流泪之后,是否还应该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神舟的成功,将给中国,将给
世界带来什么?


  本报记者吴珊发自北京

  (导读)有人说,神舟飞船的技术问题早在毛泽东时代就已经解决了,拖到现在发射是
因为资金上的问题。那么,到底实际的情况如何?神舟飞船对于中国科技进步的意义到底
有多大?本报记者特地走访了在京的一些航天科技专家。

  神舟真正创新的科技成果有多少

  梁思礼(中科院院士、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导弹控制研制领域创始人、导弹控制系统
研究室副主任、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神舟飞船可以壮国威,体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主要体现的是中国整体的航天技术实力。在单项上,中国和美俄比还有差距。中国的载
人航天是搭建中国未来的“空间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能把人送上
天就是创新,这体现的不是一个学科的优势,而是综合优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可靠性、
安全性上来说是领先的,美国的5架航天飞机还坏了两架(指“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
”)。那种中国在早几年以前就已经具备载人航天的技术条件的说法是不对的。

  庄逢甘(中国科学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技术顾问):神舟号的关键技术都是我们自己解决的。往返技术怎
么做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争论很大,中国到底是走英法的路子,还是走俄罗斯的路子?
做了大量论证之后确定了载人飞船。现在回想一下,如果当时选择了航天飞机可能就不能
成功。

  陈怀瑾(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高级顾问、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
席):从技术和应用上来说,载人和不载人航天并没有本质区别,但是载人飞船强调可靠
性,要有保障飞行员安全的生命保障系统。从应用上来说,人能够直接到空间中去参与空
间实验,与在地面上还是不太一样的。人在感知、观测和执行对策时都有更强的灵活性和
协调感。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说,在这样大型的航天科技项目当中,一定有相当程度的继
承。航天工业工程有这么一个原则:在一个大型项目中,70%必须要继承,30%可以是新技
术。在这次的载人航天中,控制系统、动力系统都是继承过去的技术,逃逸求生系统、不
同系统之间的配合都是新技术。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为什么会出事,就是起飞
时液氧箱一公斤的泡抹塑料打到了机翼,碰掉了一块防热涂层。高温通过这一小块缺口传
到整个机身,引起爆炸。我们的飞船在载入系统中做了一些改造,即使没有防热涂层,热
量也不会直接传导到机身。

  神州五号有什么特点?

  梁思礼:中国的神舟号和前苏联的“联盟号”相比有直径大、空间宽敞、轨道舱大等
等特点。

  庄逢甘:神舟号的控制系统都是中国自己设计的。防热材料也是我们自己研究的,不
是照抄俄罗斯的。此外美国的航天飞机没有逃逸求生系统,这也是“挑战者号”和“哥伦
比亚号”发生故障后宇航员无处求生的原因。神舟号有自己研制的逃逸求生系统。

  梁思礼:总的来看,美、苏(俄)起步早,每年投入大量经费,技术上领先很多。欧洲
航天局阿丽亚娜运载火箭系列现在已承揽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一半,应算第三名。日
本的电子技术大大超过我国,卫星的重量轻,功能强。但我国的运载火箭技术强于日本,
特别在长二捆和长三乙发射成功后,我国的运载能力又提高了一大步。第一个乘航天飞机
上太空的美籍华人王赣骏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来华访问后都说,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比
国外差得多的条件下取得了这样大的成绩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认为这个评价是很公允
的。

  陈怀瑾:日本参加了国际空间站的工作,印度也声称要在2015年将人送上月球,虽然
这中说法在我看来不太可靠。中国不排除参加国际空间站的可能性。

  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自己的飞船

  美国《俄克拉荷马日报》10月9日

  中国载人太空任务――中国发明“火药火箭”的800年后――将是其雄心壮志致力于
多方位工程建设的开端,这些工程包括建立轨道运行空间站,2020年的登月计划,还可能
为中国核能源工业开发矿物资源。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家约翰逊・福瑞兹说,发射载人飞船增加了中
国空间工程的开支,因为需要建立多样紧急系统之需从而避免可能发生的灾难。

  中国每年的太空预算为22亿美元,而美国航空航天局每年的太空预算则为150亿美元
。自今年2月份哥伦比亚号空难以来,美国停止了其太空飞船工程的运行。中国领导人希
望这一振奋人心的太空工程能够刺激航空及计算机工业的发展,产生商业利益,以及增强
民族自豪感。

  据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道,3000家工厂及成千上万的工人为这一空间工程提供技
术与设备。

  神州五号船体长约22英尺,重约8吨,并携带两对太阳能电池板。它有三个船舱,外
形上与俄罗斯制造的联盟号空间舱相似,但在技术上却不近相同。中国空间计划专家克拉
克说:“从内部看,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自己的飞船,”

  有关专家透露,中国科学家在上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购买了飞船内生命维持系统相关
技术及站点的空中对接技术。他们在小型化,通讯及其他计算机技术方面发展了自己的专
长。

  “中国可以超过俄罗斯,但原因在于俄罗斯预算问题意味着他们的空间工程在走下坡
路。”克拉克说。(编译:贾惠丽)

  中国的太空利益

  《华盛顿季刊》2003年秋季号威廉・玛泰尔(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事务学教授)
吉原俊井(美国外交政策分析协会研究员)

  从经济角度讲,中国把太空探索视为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北京的国
家议程的一个首要优先发展目标。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里的高速增长,已经由于以下原因
为其民用太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第一,中国通信市场的爆炸性增长已经促使
中国本土和外国通讯卫星网络不断增加在轨卫星的数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第二,中国
的相对廉价和可靠性日益增强的运载火箭技术已经使北京能够向主要的国际客户提供卫星
发射服务。第三,中国意识到属于科学发展的尖端技术领域的太空研发,为实现科研创新
和突破提供了机会,而这些创新和突破能够在长期内增强中国的经济力量和技术能力。

  有上述这些经济利益,中国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研发其生机勃勃的太空项目
。中国已经具备了能够生产商业运载火箭和卫星的、全面的太空工业基础。中国的运载工
具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有日益增强的竞争力和可靠性,这些运载工具能够机把一系列卫星
,包括那些用于通讯、遥感、图象勘测、气象和科学研究的卫星送上预定轨道。而且,自
1999年以来,中国开始进行载人太空飞行的准备工作,这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


  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考虑,中国的太空项目一直处于高度机密状态,这使外界对中国
的意图和能力知之甚少。中国官方的政策是“赞成为实现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而探索
太空,同时坚决反对任何使太空军事化的努力”。中国一直警告说,任何基于太空的武器
的试验、部署和使用都将破坏全球安全,并导致动荡的太空军备竞赛。这些公开声明主要
是针对美国的,尤其是在乔治・W・布什于2001年12月宣布美国正式退出《反弹道导弹条
约》,并加速美国眼法导弹防御系统的进程之后。

  一些中国观察家指出,美国使太空军事化的努力是美国试图建立单边主义霸权的野心
体现。例如在2001年,中国一份重要的日报载文指出,“冷战之后,虽然美国已经拥有了
超越全球其他国家的战略优势,并拥有最先进的太空技术和最多的卫星,但美国依然想要
使太空完全处于其军事控制之下,以便使美国在21世纪继续顺利保持全球霸主的地位。”
在外交方面,中国一直敦促使用多边和双边条约来规范太空活动,北京还与莫斯科联合起
来反对太空武器的研发或太空军事化。

  中国领导层对太空军事化的反对,显示出中国对美国将主宰太空的日益增长的担心。
美国对确保其无与匹敌的太空优势地位的意图的公开宣称,正如“拉姆斯菲尔德报道”所
显示的那样,日益引发中国对能否确保自己太空利益安全的担心。中国对美国太空力量的
担忧开始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国人目睹了美国是如何依靠全球定位系统以迅雷不及掩
耳之势打败伊拉克的。北京意识到,美国大获全胜是基于先进的指挥、控制、情报和通讯
系统,而这些系统严重依赖于卫星网络。美国舞客争议的常规军事力量在波斯尼亚、科索
沃、、阿富汗和最近的伊拉克的展示,使中国官员进一步洞悉了信息优势和太空主宰地位
在当代战争中的价值所在。

  中国对民族自豪感的追求是其追求商业和军事利益的动力所在,这种追求也对中国的
太空政策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把自己作为少数几个拥有先进太空技术
的重要国家之一而自豪。实际上,中国的载人太空项目主要就是希望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的
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的梦想所推动的。中国载人太空项目的成功将会增强中国人
民的民族自豪感,并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这种无形但强大的中国民族主义能够部分地解
释北京对其太空项目投入巨大资源的原因。(摘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