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佛陀
资深人士
- 注册
- 2013-08-30
- 消息
- 4,516
- 荣誉分数
- 1,090
- 声望点数
- 223
དབུ་མ་བཞི་བརྒྱ་པ་ལས།མཆོག་ལ་ཡིད་ཀྱི་སྡུག་བསྔལ་ཏེ།།དམན་པ་རྣམས་ལ་ལུས་ཀྱིའོ།།སྡུག་བསྔལ་གཉིས་ཀྱིས་འཇིག་རྟེན་འདི།།ཉིན་རེ་ཉིན་རེ་འཇོམས་པར་བྱེད།།ཅེས་གསུངས།
《四百論》:
勝者為意苦,劣者從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s://www.zhibeifw.com/vb/sblgs/
https://cloud.zhibeifw.com/s/xu3cx6sl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論》尤應深加研習。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s://www.zhibeifw.com/vb/sblgs/
https://cloud.zhibeifw.com/s/xu3cx6sl
辛四、思維勝劣皆為苦所損惱:
問曰:怎麼沒有恒久的樂體呢?在世間,不是可以現見那些具大福德的王公貴族終身在享受安樂嗎?所以身體不應是苦的本性。
世間勝者為種種憂懼心念而生苦受,而下劣者會從身體生起苦受,就是由此二種苦受,恒時不斷地在損惱著世間有情。
勝者指具足權勢眷屬及豐厚財富受用的人,像世間的王公貴族富豪等,他們即是超過一般平民的勝者;劣者即卑劣者,指世間那些福報淺薄、種姓低劣、恒常為貧窮困苦所煎熬的人。這二者雖然在受用資財上相差甚巨,然而在受苦上卻並無多大區別,那些認為勝者無有痛苦的想法,其實是未經觀察下的錯誤計執。
具足名聲地位財產的勝者,他們雖然有豐裕的受用,然而並非只有快樂而沒有痛苦。表面上他們不會受到缺衣少食的苦惱,可是其內心有著不斷的意苦:為自身權勢的消失而擔憂,為他人富貴的增長而嫉妒,為控制下屬與財產而日夜操心……尤其是權貴之間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之苦,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消失過。這種損惱勝者的內心痛苦,在現實中人們都可以觀察到,如現在那些國王總統、富豪名人,「高處不勝寒」,各個都有其難以道盡的辛酸,而並非如同一般人所認為那樣沒有痛苦。對劣者而言,他們的痛苦主要從身體受用等方面生起,如超強度的勞動、缺衣少食,及行住、醫療條件得不到保障等,由此而引起身體的疲勞、損傷、飢寒、疾病等各種痛苦。縱觀整個世間,其實充滿了身心痛苦,高低貴賤各種人都在恒時為這兩種痛苦損惱著,就像同一苦水海淺水層與深水層中的魚,無一不在為苦水浸泡著。根登群培大師曾說過:高官心裡有大苦,小民身上有小苦。這個世間確實如此啊!作為凡夫,不為痛苦損惱的一個人也不會有。
譬如說,以前有國王命馴象員調教大象。一名很有經驗的馴象員,以極為善巧方便的手段,用鐵鈎把一頭野象調馴得服服貼貼,於是國王非常高興,按當時的風俗立即命人給此馴象員畫像,並大加讚譽賞賜。馴象師受此殊榮後,內心卻憂慮重重,非常擔心自己以後的表現不佳,如馴象失敗或在調伏時將大象弄傷等等,因此而恒時痛苦不堪。當時另外有一名馴象員,因不具善巧方便,調教大象屢次失敗,國王很不滿意,令人重重鞭打責罰了一番,使他從身體上受了很大的痛苦。同樣,世間勝者如同善巧的馴象師一般,雖然有豐厚的名利嘉許,內心卻痛苦不堪,而劣者如同失敗的馴象員,在身體上有著難忍的痛苦。因而世間不論勝劣,皆為身心痛苦所損惱,對這樣的苦惱世間理應認清其可惡面目,實不應貪著不捨。
《四百論》:
勝者為意苦,劣者從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s://www.zhibeifw.com/vb/sblgs/
https://cloud.zhibeifw.com/s/xu3cx6sl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論》尤應深加研習。
--------------------------------------------------------------------------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s://www.zhibeifw.com/vb/sblgs/
https://cloud.zhibeifw.com/s/xu3cx6sl
辛四、思維勝劣皆為苦所損惱:
問曰:怎麼沒有恒久的樂體呢?在世間,不是可以現見那些具大福德的王公貴族終身在享受安樂嗎?所以身體不應是苦的本性。
勝者為意苦,劣者從身生,
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
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
世間勝者為種種憂懼心念而生苦受,而下劣者會從身體生起苦受,就是由此二種苦受,恒時不斷地在損惱著世間有情。
勝者指具足權勢眷屬及豐厚財富受用的人,像世間的王公貴族富豪等,他們即是超過一般平民的勝者;劣者即卑劣者,指世間那些福報淺薄、種姓低劣、恒常為貧窮困苦所煎熬的人。這二者雖然在受用資財上相差甚巨,然而在受苦上卻並無多大區別,那些認為勝者無有痛苦的想法,其實是未經觀察下的錯誤計執。
具足名聲地位財產的勝者,他們雖然有豐裕的受用,然而並非只有快樂而沒有痛苦。表面上他們不會受到缺衣少食的苦惱,可是其內心有著不斷的意苦:為自身權勢的消失而擔憂,為他人富貴的增長而嫉妒,為控制下屬與財產而日夜操心……尤其是權貴之間的爾虞我詐、明爭暗鬥之苦,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消失過。這種損惱勝者的內心痛苦,在現實中人們都可以觀察到,如現在那些國王總統、富豪名人,「高處不勝寒」,各個都有其難以道盡的辛酸,而並非如同一般人所認為那樣沒有痛苦。對劣者而言,他們的痛苦主要從身體受用等方面生起,如超強度的勞動、缺衣少食,及行住、醫療條件得不到保障等,由此而引起身體的疲勞、損傷、飢寒、疾病等各種痛苦。縱觀整個世間,其實充滿了身心痛苦,高低貴賤各種人都在恒時為這兩種痛苦損惱著,就像同一苦水海淺水層與深水層中的魚,無一不在為苦水浸泡著。根登群培大師曾說過:高官心裡有大苦,小民身上有小苦。這個世間確實如此啊!作為凡夫,不為痛苦損惱的一個人也不會有。
譬如說,以前有國王命馴象員調教大象。一名很有經驗的馴象員,以極為善巧方便的手段,用鐵鈎把一頭野象調馴得服服貼貼,於是國王非常高興,按當時的風俗立即命人給此馴象員畫像,並大加讚譽賞賜。馴象師受此殊榮後,內心卻憂慮重重,非常擔心自己以後的表現不佳,如馴象失敗或在調伏時將大象弄傷等等,因此而恒時痛苦不堪。當時另外有一名馴象員,因不具善巧方便,調教大象屢次失敗,國王很不滿意,令人重重鞭打責罰了一番,使他從身體上受了很大的痛苦。同樣,世間勝者如同善巧的馴象師一般,雖然有豐厚的名利嘉許,內心卻痛苦不堪,而劣者如同失敗的馴象員,在身體上有著難忍的痛苦。因而世間不論勝劣,皆為身心痛苦所損惱,對這樣的苦惱世間理應認清其可惡面目,實不應貪著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