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甲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5-16
- 消息
- 265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在加拿大,“社区学院”是对那些不授予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的统称。社区学院一般属于公共性高等教育机构,主要以社区为基础,向高中毕业生和成年人提供技术性职业培训或大学基础课程。在加拿大历史上,高等教育基本被正规大学所垄断;现在加拿大的大学仍容纳着大约60%的全日制大学生学生,但已经有200个左右的其他机构提供高等教育计划,是大学的重要补充和替代。由于学费低、录取标准低、就近走读,社区学院成为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机会迅速扩大的重要力量。各省社区学院设有一系列不同的课程计划,包括大学所承认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学士学位课程、可获得毕业文凭或证书的技术课程、职业培训班、成人进修和补习班、英语课程和各种非学分的成人继续教育计划。
在不同省和地区,社区学院的具体名称各异,如安大略省的“应用文科和技术学院”(CAATs)、萨斯喀彻温省的“应用文科和科学学院”、不列颠哥伦比亚、阿尔伯塔省和育空地区的技术/职业和大学基础性的学院等。魁北克的社区学院称为“普通和职业教育学院”(CEGEPs) ,建立于60年代“平静的革命”。魁北克的社区学院教育属于高中学生要得到大学学位的义务教育。魁北克省社区学院的全日制学生不缴纳学费,高中生(11年级)毕业后进入两年制社区学院,进行大学基础课程学习,然后进入大学;或者仅参与技能培训计划而准备就业。 一些工学院、农业技术学院和提供特殊领域(如艺术、渔业、海洋、初级医疗技术等) 教育培训的学院也属于“社区学院”。医院附属的护理学院属于非大学性高等教育,但不被视为“社区学院”。1961年,多伦多的赖尔森技术学院成为第一个非医院附属的培养护士的机构。此后,大多护理专业从医院附属学院转入社区学院。这类医院附属在安大略、魁北克和萨斯喀彻温已不复存在。 在其他西部省份,医院附属学院仍提供护理专业教育,但社区学院也设有护理专业。只有在大西洋沿岸各省,只有医院附属学院能够开设护理专业。
许多社区学院产生于私人教会学院、公共技术学校或大学附属机构。多伦多的赖尔森技术学院成立于1948年(其他省份的技术学院也相续开办),标志着工艺技能在工业部门的重要性已得到承认,而通过学徒期和师徒关系传递技能的方式已经过时,必须由正规教育来取代。从60年代开始,各省政府根据社区学院的模式改组了已有的非大学性高等教育,在一些私立学院和公共技术学校基础上建成社区学院,统一纳入各省的公共教育系统。有些社区学院则由政府投资新建,部分私人学校仍然保留下来。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加拿大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而社区学院全日制学生的增长幅度明显超过综合性大学。加拿大社区学院的数量随着相关院校合并或新建而不断变化。90年代初在加拿大符合社区学院标准的公共教育机构大约为140个,其中魁北克省有45个,安大略省25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5个,阿尔伯塔6个,爱德华王子岛1个,纽芬兰省6个,育空地区1个、西北地区2个;新不伦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各有1个社区学院,但分别有9和18个校园。
1970年加拿大各地的社区学院在首都渥太华建立了全国性组织“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ACCC),参加者包括不同社区学院的理事会成员、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该组织下属一个庞大的国际处,负责社区学院在其他国家的服务项目。
社区学院的发展有其重要的社会经济背景。首先,人口增长和物质生产提高扩大了高等教育市场的压力。二战期间及战后的“婴儿激增”使加拿大人口出现了明显增长,各级学校学生人数上升。1970?/FONT>1971年度是加拿大中小学校注册学生最多的一年,在校生达到580万人,此后,随着“婴儿激增”一代从学校毕业,中小学生人数逐年下降。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正规大学在传统办学原则、资格标准和客观条件限制下无法满足人们的愿望;第二,工业化和科技进步需要更多的中等技术和半专业人员配合专业性和管理性工作。律师、医生、教师和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和中高级管理人员一般至少要经过4年本科专门训练。专业助手、技术员、技师、操作员、秘书等大量非专业或半专业性人员在生产管理部门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他们并不需要本科以上教育,但中学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又达不到相应要求,培养大量经过两年高等教育就能从事工作的人员成为高校的基本任务之一。第三,劳动力在知识、技术、素质上竞争促使职业和成人继续教育向多样化和深层次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普遍提高了对劳动者文凭、素质、技能的标准要求。教育机构必须提供更广泛的机会,使中学毕业生容易实现“学校?工作”的转变,使有中等职业经历的人能继续增加技能、更新知识、找到更理想的工作。第四 ,高等教育制度必须适应现代社区的实际需要,灵活有效地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城市化和各类产业的集中增加了社会资源的相关系数。加拿大各省掌握最高的教育管理权,这就使他们能够根据现有条件和社区需要,发展形式多样的高等职业和专业性教育,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者的广泛学习要求 。
社区学院的出现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和适应性,弥补了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在社区服务和职业技术领域的不足。社区学院主要设立在各中心城市和郊区城镇,学生可以就近上学。高中成绩不理想而不能被大学录取的人,没有经济能力到外地上学的人,不愿上大学而愿工作就业的人,都可能通过社区学院的深造,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社区学院还承担为4年制大学或学院输送学生的任务,有助于提高大学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加拿大各省负责本省社区学院的管理、协调和财政经费。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报告,1991年加拿大社区学院和工学院的经费开支接近40亿加元,预算来源是联邦、省政府的拨款,以及学生的学费,有些省则完全依靠自己的经费。除了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省外,其他省区的社区学院由省政府任命的理事会管理,一些省社区学院理事会中有教工、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参加。另外,新不伦瑞 克、魁北克、安大略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社区学院还有政府任命的顾问委员会。社区学院的主要行政长官的名称不同,有“校长”、“院长”、“总管”等,不一而足。他们负责执行省政府和学院理事会制定的政策。但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只有教职人员才可以担任学院行政长官,由一些资深者组成的教育理事会任命。
各省和地区社区学院的组织管理和课程设置各有不同,但社区学院的基本目标是相同的,强调素质和技能教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入学容易、学费低于正规大学,根据地方需要制定教学培训计划,针对学生背景和要求的变化设立不同的教学项目,并注重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各项服务。社区学院的基本宗旨之一是尽可能为社会广泛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因此在入学资格上比较灵活,在教学安排上灵活多样。大多数社区学院设在市中心,本市的学生可走读上学。许多课程通过电视教学,可以在家里或教堂、社区中心里的活动室收看。社区学院也在周末和晚间开设课程,以方便业余学习,适应周日上班的学生。大多数社区学院全年开课,一门课程可在一学期授完,也可集中在半学期或1/4学完成。进入社区学院通常需要中学毕业文凭,但对一些年级大的成年人由可放宽要求。为了使学生达到某种学业水平,社区学院还开设文凭补习课程,
社区学院并不是所有的课程计划都属于高等教育,一些商贸培训、进修和补习课程、个人和社区有兴趣的项目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属于高等教育的计划分为两类:职业技术类和大学基础类,这两类专业的学生通常都需要高中文凭。职业技术类专业有工程、计算机、医疗保健、商业、社会服务和公共治安等,学生毕业后要达到中级技术、管理或专业性助手水平,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这类专业的学制至少为一年,大部分为二三年,也有个别为四年。大学基础课程分为一或两年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得到大学一二年级的学分,以申请到有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学院)完成后续学业。社区学院与有关大学之间通常订有学生转升协议,或者通过省内协议实现从社区学院向各大学的转升。进入社区学院的学生按照自己的目的参与教学计划,大约30%的全日制学生选择进入四年制的大学或学院大学所必需的基础课程学分,其他约70%为就业而学习职业技能,或为工作提升、新职业进行培训。也有人单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而来学习。
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和阿尔伯塔省的社区学院大都设置学术性课程,学生获得学分可以继续到大学深造。从1993年,萨斯喀彻温省的社区学院已获准在基础理论和应用学科开设学位课程。萨斯喀彻温的社区学院一直重视社区生活需要,对许多成年人提供文化娱乐领域的继续教育项目。马尼托巴、安大略、新不伦瑞克、爱德华王子岛、新斯科舍省和育空、西北地区的社区学院侧重于就业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许多学院特别重视失业者、少数族裔和土著人的需要。
1993年,社区学院全日制学生近35万人,非全日制学生20余万,并有2.5万国际学生参加社区学院的学习计划。1991年,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向80多万学生授予学习文凭,其中女学生占多数。1991年,社区学院的专职教师有2.5万,各类兼职教师达到20万,1/3以上为女教师;管理和教辅人员约一万人。由于社区学院以教学和培训为主,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都很重。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而不是理论知识,因此这些教师许多来自商业服务、工业和贸易行业,有长期工作经验和丰富技术专长。在加拿大参加各类社区学院理事会工作的还有1500多位市民,而学院咨询委员会的工商界代表达8000人。
由于加拿大联邦政府没有宪法权力管理教育,从60年代以来,它通过一系列立法向社区学院的职业和成人继续教育提供财政支持。为了推行“加拿大就业战略”,联邦政府对私营部门直接提供大量基金,由它们参与社区学院的职业培训项目。进入90年代后期,加拿大的社区学院面临着种种挑战。联邦和省政府的拨款减少,来自私人培训学校的竞争增强,学生和社会要求学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实用性更强的课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也需要社区提供更多以信息为基础的训练计划。
社区学院的最新发展之一是成为“大学学院”。大学学院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一个创新,它将社区学院与大学的特点结合起来。第一所大学学院是80年代新斯科舍省建立的“布雷顿角大学学院”,由东新斯科舍技术学院与萨维尔初级学院(原附属于圣弗郎西斯泽维尔大学)合并而成。它是一所可授学位的高等院校,但仍保留了原来技术学院的许多技术职业项目。1988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也决定扩大本省的学位教育,同意5所社区学院可授予本科学位。弗雷泽谷、奥卡纳甘、卡里布、马拉斯比纳和科万特兰等5所学院被更名为大学学院,通过省内3所大学的协助和支持授予自己的学位。1995年它们获准独立授予学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这5所大学学院所设置的课程计划涉及成人基础与高级技能教育、技术职业计划和学术性研究。本科学位包括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两类学科。1995年,阿尔伯塔省政府宣布本省若干经过考查的社区学院也能够在应用性专业授予学位,但阿尔塔省的这些社区学院没有使用“大学学院”的名称。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大学学院由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理事会管理。教师通过一个主要由教职人员构成的教育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术决策。大学学院实际上采用类似于大学的双重管理形式。校长是学院主要的行政长官,也是上述理事会和教育委员会的没有投票权的成员。大学学院的经费主要来自省政府拨款、学费和合同服务项目。不象本省大学有政府的固定经费,大学学院能得到政府经费数额取决于专业设定和注册学生的情况。布雷顿角大学学院得到政府经费的方式类似于本省其他大学。大学学院结合了社区学院和大学两方面的优点,发展了一种职业技术性应用专业的学位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而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如何使自己与社区学院和一般大学有所区别,也是大学学院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大学学院教师对自己在教学和研究之间的角色分工不象社区学院和大学教师那样容易自我把握,大学学院的学位也往往得不到社会的广泛信任和承认。
在加拿大,许多大学也十分重视与社区的紧密联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园的“罗伯特・怀曼广场”的铜匾上,有这样一段铭文 :“著名的大学与著名的社区休戚相关,相辅相承。从1915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以来,社区的支持和参与一直是它能成为世界知名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基本因素。大学也致力于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人民提供服务。”即使一所大学具有很高的声望,成为“世界级”大学,但在文化功能和经济联系仍有社区性。大学致力于社区发展,强调学生为社区服务,而社区为大学提供学生资源和和市场,社区实业界领袖支持大学建设。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许多建筑是温哥华市知名人士捐助建造,其中有不少海外华人捐资的项目,如“亚洲研究所”“林思齐资料中心”、星岛新闻学院等机构的建筑或教学科研设施。一位海外华人1997年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捐助1400万加元,准备建盖一个大型会堂。加拿大各大学类似与社区相互推动的事例不胜枚举。
在不同省和地区,社区学院的具体名称各异,如安大略省的“应用文科和技术学院”(CAATs)、萨斯喀彻温省的“应用文科和科学学院”、不列颠哥伦比亚、阿尔伯塔省和育空地区的技术/职业和大学基础性的学院等。魁北克的社区学院称为“普通和职业教育学院”(CEGEPs) ,建立于60年代“平静的革命”。魁北克的社区学院教育属于高中学生要得到大学学位的义务教育。魁北克省社区学院的全日制学生不缴纳学费,高中生(11年级)毕业后进入两年制社区学院,进行大学基础课程学习,然后进入大学;或者仅参与技能培训计划而准备就业。 一些工学院、农业技术学院和提供特殊领域(如艺术、渔业、海洋、初级医疗技术等) 教育培训的学院也属于“社区学院”。医院附属的护理学院属于非大学性高等教育,但不被视为“社区学院”。1961年,多伦多的赖尔森技术学院成为第一个非医院附属的培养护士的机构。此后,大多护理专业从医院附属学院转入社区学院。这类医院附属在安大略、魁北克和萨斯喀彻温已不复存在。 在其他西部省份,医院附属学院仍提供护理专业教育,但社区学院也设有护理专业。只有在大西洋沿岸各省,只有医院附属学院能够开设护理专业。
许多社区学院产生于私人教会学院、公共技术学校或大学附属机构。多伦多的赖尔森技术学院成立于1948年(其他省份的技术学院也相续开办),标志着工艺技能在工业部门的重要性已得到承认,而通过学徒期和师徒关系传递技能的方式已经过时,必须由正规教育来取代。从60年代开始,各省政府根据社区学院的模式改组了已有的非大学性高等教育,在一些私立学院和公共技术学校基础上建成社区学院,统一纳入各省的公共教育系统。有些社区学院则由政府投资新建,部分私人学校仍然保留下来。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是加拿大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而社区学院全日制学生的增长幅度明显超过综合性大学。加拿大社区学院的数量随着相关院校合并或新建而不断变化。90年代初在加拿大符合社区学院标准的公共教育机构大约为140个,其中魁北克省有45个,安大略省25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5个,阿尔伯塔6个,爱德华王子岛1个,纽芬兰省6个,育空地区1个、西北地区2个;新不伦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各有1个社区学院,但分别有9和18个校园。
1970年加拿大各地的社区学院在首都渥太华建立了全国性组织“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ACCC),参加者包括不同社区学院的理事会成员、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该组织下属一个庞大的国际处,负责社区学院在其他国家的服务项目。
社区学院的发展有其重要的社会经济背景。首先,人口增长和物质生产提高扩大了高等教育市场的压力。二战期间及战后的“婴儿激增”使加拿大人口出现了明显增长,各级学校学生人数上升。1970?/FONT>1971年度是加拿大中小学校注册学生最多的一年,在校生达到580万人,此后,随着“婴儿激增”一代从学校毕业,中小学生人数逐年下降。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正规大学在传统办学原则、资格标准和客观条件限制下无法满足人们的愿望;第二,工业化和科技进步需要更多的中等技术和半专业人员配合专业性和管理性工作。律师、医生、教师和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和中高级管理人员一般至少要经过4年本科专门训练。专业助手、技术员、技师、操作员、秘书等大量非专业或半专业性人员在生产管理部门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他们并不需要本科以上教育,但中学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又达不到相应要求,培养大量经过两年高等教育就能从事工作的人员成为高校的基本任务之一。第三,劳动力在知识、技术、素质上竞争促使职业和成人继续教育向多样化和深层次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普遍提高了对劳动者文凭、素质、技能的标准要求。教育机构必须提供更广泛的机会,使中学毕业生容易实现“学校?工作”的转变,使有中等职业经历的人能继续增加技能、更新知识、找到更理想的工作。第四 ,高等教育制度必须适应现代社区的实际需要,灵活有效地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城市化和各类产业的集中增加了社会资源的相关系数。加拿大各省掌握最高的教育管理权,这就使他们能够根据现有条件和社区需要,发展形式多样的高等职业和专业性教育,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者的广泛学习要求 。
社区学院的出现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开放性和适应性,弥补了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在社区服务和职业技术领域的不足。社区学院主要设立在各中心城市和郊区城镇,学生可以就近上学。高中成绩不理想而不能被大学录取的人,没有经济能力到外地上学的人,不愿上大学而愿工作就业的人,都可能通过社区学院的深造,谋求进一步的发展。社区学院还承担为4年制大学或学院输送学生的任务,有助于提高大学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加拿大各省负责本省社区学院的管理、协调和财政经费。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报告,1991年加拿大社区学院和工学院的经费开支接近40亿加元,预算来源是联邦、省政府的拨款,以及学生的学费,有些省则完全依靠自己的经费。除了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省外,其他省区的社区学院由省政府任命的理事会管理,一些省社区学院理事会中有教工、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参加。另外,新不伦瑞 克、魁北克、安大略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社区学院还有政府任命的顾问委员会。社区学院的主要行政长官的名称不同,有“校长”、“院长”、“总管”等,不一而足。他们负责执行省政府和学院理事会制定的政策。但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只有教职人员才可以担任学院行政长官,由一些资深者组成的教育理事会任命。
各省和地区社区学院的组织管理和课程设置各有不同,但社区学院的基本目标是相同的,强调素质和技能教育。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入学容易、学费低于正规大学,根据地方需要制定教学培训计划,针对学生背景和要求的变化设立不同的教学项目,并注重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各项服务。社区学院的基本宗旨之一是尽可能为社会广泛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因此在入学资格上比较灵活,在教学安排上灵活多样。大多数社区学院设在市中心,本市的学生可走读上学。许多课程通过电视教学,可以在家里或教堂、社区中心里的活动室收看。社区学院也在周末和晚间开设课程,以方便业余学习,适应周日上班的学生。大多数社区学院全年开课,一门课程可在一学期授完,也可集中在半学期或1/4学完成。进入社区学院通常需要中学毕业文凭,但对一些年级大的成年人由可放宽要求。为了使学生达到某种学业水平,社区学院还开设文凭补习课程,
社区学院并不是所有的课程计划都属于高等教育,一些商贸培训、进修和补习课程、个人和社区有兴趣的项目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属于高等教育的计划分为两类:职业技术类和大学基础类,这两类专业的学生通常都需要高中文凭。职业技术类专业有工程、计算机、医疗保健、商业、社会服务和公共治安等,学生毕业后要达到中级技术、管理或专业性助手水平,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这类专业的学制至少为一年,大部分为二三年,也有个别为四年。大学基础课程分为一或两年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得到大学一二年级的学分,以申请到有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学院)完成后续学业。社区学院与有关大学之间通常订有学生转升协议,或者通过省内协议实现从社区学院向各大学的转升。进入社区学院的学生按照自己的目的参与教学计划,大约30%的全日制学生选择进入四年制的大学或学院大学所必需的基础课程学分,其他约70%为就业而学习职业技能,或为工作提升、新职业进行培训。也有人单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而来学习。
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和阿尔伯塔省的社区学院大都设置学术性课程,学生获得学分可以继续到大学深造。从1993年,萨斯喀彻温省的社区学院已获准在基础理论和应用学科开设学位课程。萨斯喀彻温的社区学院一直重视社区生活需要,对许多成年人提供文化娱乐领域的继续教育项目。马尼托巴、安大略、新不伦瑞克、爱德华王子岛、新斯科舍省和育空、西北地区的社区学院侧重于就业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许多学院特别重视失业者、少数族裔和土著人的需要。
1993年,社区学院全日制学生近35万人,非全日制学生20余万,并有2.5万国际学生参加社区学院的学习计划。1991年,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向80多万学生授予学习文凭,其中女学生占多数。1991年,社区学院的专职教师有2.5万,各类兼职教师达到20万,1/3以上为女教师;管理和教辅人员约一万人。由于社区学院以教学和培训为主,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都很重。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而不是理论知识,因此这些教师许多来自商业服务、工业和贸易行业,有长期工作经验和丰富技术专长。在加拿大参加各类社区学院理事会工作的还有1500多位市民,而学院咨询委员会的工商界代表达8000人。
由于加拿大联邦政府没有宪法权力管理教育,从60年代以来,它通过一系列立法向社区学院的职业和成人继续教育提供财政支持。为了推行“加拿大就业战略”,联邦政府对私营部门直接提供大量基金,由它们参与社区学院的职业培训项目。进入90年代后期,加拿大的社区学院面临着种种挑战。联邦和省政府的拨款减少,来自私人培训学校的竞争增强,学生和社会要求学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实用性更强的课程,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也需要社区提供更多以信息为基础的训练计划。
社区学院的最新发展之一是成为“大学学院”。大学学院是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一个创新,它将社区学院与大学的特点结合起来。第一所大学学院是80年代新斯科舍省建立的“布雷顿角大学学院”,由东新斯科舍技术学院与萨维尔初级学院(原附属于圣弗郎西斯泽维尔大学)合并而成。它是一所可授学位的高等院校,但仍保留了原来技术学院的许多技术职业项目。1988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也决定扩大本省的学位教育,同意5所社区学院可授予本科学位。弗雷泽谷、奥卡纳甘、卡里布、马拉斯比纳和科万特兰等5所学院被更名为大学学院,通过省内3所大学的协助和支持授予自己的学位。1995年它们获准独立授予学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这5所大学学院所设置的课程计划涉及成人基础与高级技能教育、技术职业计划和学术性研究。本科学位包括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两类学科。1995年,阿尔伯塔省政府宣布本省若干经过考查的社区学院也能够在应用性专业授予学位,但阿尔塔省的这些社区学院没有使用“大学学院”的名称。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大学学院由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理事会管理。教师通过一个主要由教职人员构成的教育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术决策。大学学院实际上采用类似于大学的双重管理形式。校长是学院主要的行政长官,也是上述理事会和教育委员会的没有投票权的成员。大学学院的经费主要来自省政府拨款、学费和合同服务项目。不象本省大学有政府的固定经费,大学学院能得到政府经费数额取决于专业设定和注册学生的情况。布雷顿角大学学院得到政府经费的方式类似于本省其他大学。大学学院结合了社区学院和大学两方面的优点,发展了一种职业技术性应用专业的学位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而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如何使自己与社区学院和一般大学有所区别,也是大学学院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大学学院教师对自己在教学和研究之间的角色分工不象社区学院和大学教师那样容易自我把握,大学学院的学位也往往得不到社会的广泛信任和承认。
在加拿大,许多大学也十分重视与社区的紧密联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校园的“罗伯特・怀曼广场”的铜匾上,有这样一段铭文 :“著名的大学与著名的社区休戚相关,相辅相承。从1915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以来,社区的支持和参与一直是它能成为世界知名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的基本因素。大学也致力于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人民提供服务。”即使一所大学具有很高的声望,成为“世界级”大学,但在文化功能和经济联系仍有社区性。大学致力于社区发展,强调学生为社区服务,而社区为大学提供学生资源和和市场,社区实业界领袖支持大学建设。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许多建筑是温哥华市知名人士捐助建造,其中有不少海外华人捐资的项目,如“亚洲研究所”“林思齐资料中心”、星岛新闻学院等机构的建筑或教学科研设施。一位海外华人1997年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捐助1400万加元,准备建盖一个大型会堂。加拿大各大学类似与社区相互推动的事例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