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成为上海第二?

阿搜

搜公馆少爷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01-16
消息
9,686
荣誉分数
5
声望点数
0
谁能成为上海第二?

--------------------------------------------------------------------------------

作者: 佚名 (推荐: 一读者) 2002年5月20日 15:17 http://www.clibrary.com


  据报道,中国入世正把中国城市的竞争和发展带入一个新高潮。城市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即将入世的背景下,成为了当前最热门的经济话题之一。

  概述

  两周前,美国“9・11”事件之后最大型的国际会议――APEC会议在
中国上海举行,上海首次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城市的姿态,被作为中国的一张自
信的名片派向了全球。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崭新的城市形象,上海将在中国
入世后成为亚太区乃至全球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北京也
在谋求着在中国入世后成为亚太区乃至全球的城市之星,成功获得2008年奥
运会的举办权使北京成为今后几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当然,这场城
市竞争力竞赛不会让上海和北京独美,经济实力与北京不相上下并正在扮演着赶
超者角色的广州,刻意选择中国入世前夕作为其庞大的“十年一大变”计划的开
端,谋求打造一个新广州,在十年内成为中国城市竞争力的领跑者。深圳、大连、
天津、重庆、南京、武汉、青岛、苏州……也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背景下
调整着他们的步伐加速前进。谁能成为上海第二?一场已经开始的城市竞争力竞
赛或许能告诉我们答案。

  城市规模-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

  城市之间的竞争其实早就开始,但在80年代,这种城市之间的竞争更多地
体现在城市人口、城市面积、工农业总产值等少数指标之上。进入90年代,城
市的竞赛更多地用城市综合实力来体现,当时每年均公布一次的中国城市综合实
力50强排名曾引起巨大轰动,随后成为各城市标榜其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少城市借机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口号,北京、上海、广州、大连、
深圳,甚至连佛山、东莞、宁波等城市也表示了向“国际性大都市”进军的愿望,
一时间,国际化成为了城市之间最热门的话题。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
景下,城市综合实力及国际化被赋予了更多内涵的城市竞争力所代替。

  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城市在集聚生产要素和创造财富以及促进城市所在地区
和国家发展方面的能力。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既包括在某一时间段
上吸引并集聚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的能力,同时又表现为在更长的时
间里的发展潜力,后者决定了一个城市在较长时期内的发展地位和竞争水平。

  由于城市竞争力的测度非常困难,因此,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种测度城市竞
争力的方法及其指标体系被广泛承认接受。但从城市竞争力的内涵来看,它主要
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其他城市相比可以精确测量的相对地位与水平,如
城市规模、人均GDP、城市产品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利用外资规模
等,这与中国90年代的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类似;二是无法精确测量但确实构成
城市竞争优势的一些不可舍弃的重要因素,如城市知名度、城市影响力、城市创
新能力等,这是一些新兴的但又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指标。

  对于前者,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显性指标来反映,以测量城市竞争力的水平;
对于后者,则适宜用相应的非显性指标解释城市竞争力的情况。之前,中国社科
院公布的一份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上海、深圳、广州和北京是中国最具城
市竞争力的四大城市;而上海社科院的报告则显示,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排
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前四位。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综合实力排名前4位为上海、北
京、广州、深圳。

  WTO与中国城市竞争力

  为什么各大城市都在疯狂打造自己的城市竞争力呢?皆因中国即将加入WT
O,迎面而来的将是中国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和外资的新一轮重新布局。

  外资在中国经历了几个阶段,从“三来一补”,在中国沿海地区设立加工基
地,到贴近销售地,在中国各地投资设厂,再到中国入世后的长驱直入,直接把
产品和服务销售至中国,外资一直在等待着新一轮的机会,中国入世,将是他们
所期盼的重要机会点。

  这两年,一直关注中国入世进程的外资公司作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投资举动,
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拜尔、BP、通用电气等跨国
巨头纷纷宣布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庞大投资计划,不仅要把中国的生产基地纳入其
产业链,而且还要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阿尔卡特甚至把亚太区总部也搬到了中
国。与此同时,一直对中国市场虎视耽耽的服务业巨头们也吹起了进军的号角。

  跨国巨头们将把手中的票投向哪个城市呢?谁能成为他们指挥中国市场乃至
亚太区市场的“司令部”呢?谁又将是其在中国各大区域的落脚点呢?城市竞争
力无疑十分重要。对于这些成熟的“大生意人”来说,城市人口的多少和规模的
大小固然十分重要,但城市的消费能力、知名度、影响力、创新能力、政府的效
率无疑会占有更重要的分数,因为,城市竞争力强的城市无疑能为他们的投资创
造更大价值。

  谁能成为领头羊?

  21世纪,国家之间、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将突出地表现为城市层面的竞争,
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城市的政府,都在积极致力于检查、培育和提高城市竞争
力,以期在新的世纪对全球实现最有利的战略争夺。

  21世纪中国的全球竞争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建设起一批具有
全球竞争力的城市和城市群。提高城市竞争力成为中国许多城市十分响亮的战略
口号,成为许多城市市长们在入世前夕特别热门的话题。

  今年以来,由国内机构公布的多个城市竞争力报告不约而同地选择在中国入
世前公布,拉开了城市竞争力新一轮竞赛的序幕。谁能成为领头羊?

  多个分析报告显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将是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
而天津、大连、青岛、武汉、重庆、苏州等城市则可能在区域市场脱颖而出,成
为外资在中国的重要一环。

  三大代表性城市

  上海

  两年前的《财富》全球论坛曾经让上海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竞赛中出尽风头,
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更是把上海推向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宝座。无论城
市规模、人均GDP、城市产品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利用外资规模,
还是从城市知名度、城市影响力、城市创新能力上衡量,上海都已成为目前中国
城市竞争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依托长江三角洲这一中国经济的龙头地带,上海对跨国公司呈现出强大的吸
引力。上海也成为了“企业之都”特别是“外企之都”最强有力的竞争者。最新
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256家落户上海,
25家著名跨国公司在沪设立了中国或地区总部。不少公司看好上海对中国市场
的巨大辐射力,而特意把中国总部或亚太区总部由香港、新加坡、悉尼或北京移
到了上海,法国零售业巨头家乐福、英国银行业巨头汇丰、瑞士药品巨头罗氏等
为其中的重要范例。目前中国总部或亚太区总部设在上海的公司包括阿尔卡特、
罗氏、柯达、斯米克、西门子、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友邦保险等等。

  目前,跨国企业抢滩上海高潮迭起,并已从最初设立生产性投资项目,转移
到开办银行、贸易公司等服务性企业,并进一步成为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及其研
发机构、销售公司。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上海作为其投资中国、辐射亚太地区
的重要枢纽之一。

  北京

  北京的最大竞争力体现在城市规模、城市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之上。作为中
国的政治、文化、交通、信息及人力资源中心,北京有着天然的优势。成功取得
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更使北京握住了一根“宝杖”,得以在中国城市竞争
力的比拼中赢得持久优势。

  最新的统计显示,截止今年8月,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158家在
京落户,近700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京开业。在争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方面,
北京以其独特的政治中心、信息中心及人力资源中心优势,成为了诺基亚、爱立
信、三星、摩托罗拉、雀巢等跨国公司中国区或亚太区总部,在数量和规模上均
与上海不相上下。

  但北京在经济实力方面不如上海,而且有被广州赶超的态势,人均GDP更
是落后于上海、广州和深圳,城市创新能力方面也有待改进。最新公布的多个城
市竞争力排名,北京的位置也摇摆不定,几乎所有指标均落后于上海,部分指标
落后于广州、深圳。北京要在入世后的城市竞争力竞赛中谋得有利位置,看来还
得花费更多的努力。

  据悉,北京已决定在5年内投资1800亿元搞城建,全面打造“新北京”。
北京将利用这1800亿元重点建设142个项目,以全力缩短与国外同等地位
大城市的差距。其中:900亿元用于修建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等,打
造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网络;45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300亿元用于信息化
建设,奠定“数字北京”的基础;其余150亿元将用于水电气热等生活设施的
建设和改造。

  广州

  作为我国最有投资魅力的城市之一,广州多年来一直是外资尤其是跨国公司
投资瞄准的目标。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仅次于上海;实际利用外资水
平排名全国第2;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国第3,与排名第2的北京相差无几;今
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则高居全国十大城市首位。

  从1998年开始,广州更是投入了600多亿元全面实施“一年一小变”
及“三年一中变”工程,大批城建项目的建成使得广州对外资的吸引力和城市竞
争力进一步增强。截止去年底,世界500强已有90多家跨国公司在广州投资
了140多个项目,平均投资额近3000万美元。

  在跨国公司中国总部或亚太区总部的“企业之都”争夺战中,广州也显示出
一定的竞争力,特别在日用品领域更是出尽风头,全球500强企业宝洁、安利、
雅芳、高露洁均选择了广州作为其辐射全国的基地,由美国商会会长任董事长的
安利公司更是罕见地花费2亿元巨资购买广州标志性建筑中信广场2层楼及美国
银行中心1层楼作为中国总部,显示出广州的投资魅力。

  在中国即将入世之际,广州启动了新一轮更为庞大的城建计划,充分利用广
州独特的地利条件建设大海港、大空港、大铁路枢纽,争取“十年一大变”。

  (附)

  上海市社科院城市竞争力报告

  上海市社科院近期公布了对中国十个最具代表性城市首次进行的比较研究报
告。各城市竞争力的排序依次是:上海、深圳、北京、广州、重庆、苏州、武汉、
天津、西安、哈尔滨。研究表明,上海经济目前总量上比较强,但在质量方面存
在着不足,特别是在科技实力方面。

  该项研究从总量、质量、流量三个一级指标出发,下设14个二级指标和7
9个三级指标,通过定量分析10个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集聚和扩散功能的
强弱,来体现每个城市的综合实力。综合实力排在前三名的上海、深圳、北京三
市场在分值上十分相近。

  数据表明:上海在GDP总量、城市服务设施、资金流量等方面居于领先地
位,而在专利申请数、拥有科技人员数等方面则较大的落后于排在第二位的深圳。
深圳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拥有科技人员数均是上海的两倍多,上海在每万人
拥有科技人员数方面近年来逐步下降。在社会环境方面,主要是人均绿地面积、
人均居住面积、空气质量等方面上海与其它城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其它城市的情况:北京在金融实力和科技实力方面排名第一;深圳、广州在
信息流量和实物流量方面分别高居首位。

  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报告

  中国社科院今年公布的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厦
门、无锡、天津、大连、杭州、南京是中国竞争力最强的十座城市。

  中国社科院的报告称,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
其它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
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它主要由硬分力和软分力两大
部分组成,其中,硬分力=劳动力+资本力+科技力+设施力+区位力+环境力
+聚集力;而软分力=秩序力+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

  在其选取的24个样本城市中,上海综合竞争力指数最高,为1.47。总
体上看,东部沿海城市的竞争力比中、西部强,前十强的城市都在东部地区。在
东部沿海地区,珠江、长江流域的城市竞争力要比环渤海地区的高。在前十名城
市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东南沿海的几个中等城市,东莞、温州等城市的竞争力竟
在武汉、重庆之上。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大致地看,竞争力从强到弱依次是珠江流
域、长江流域、闽江流域、环渤海地区、我国中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
 
上海还不是集全国之力堆起来的。想成为上海第二,只要把老江还成北京,大连,广州,深圳,甚至于新疆人,那里就可以变成就可以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