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公司状告海尔、新飞专利侵权

精彩过客

至尊VIP
注册
2003-06-07
消息
5,902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0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讯 记者 吴江报道: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中国冰箱业首例专利侵权案,将于2003年11月5日在佛山中院开庭。科龙公司诉海尔、新飞专利侵权,也是中国冰箱业“三大天王”首次对簿公堂。

  据悉,早在今年7月,科龙就向佛山中院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起诉青岛海尔公司推出的0+007系列冰箱、河南新飞公司推出的三鲜园系列冰箱及另一家冰箱“新军”推出的系列冰箱,均严重抄袭“外观金奖”的科龙某款冰箱的产品专利,构成外观专利侵权。科龙要求海尔、新飞等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索赔人民币共1000万元。

  佛山中院接到科龙的诉状后,已于9月12日正式立案,9月16日至22日分别到海尔、新飞等企业进行证据保全工作,并将法院传票和诉状送达被告方。佛山中院已定于11月5日开庭审理科龙诉海尔案,11月24日审理科龙诉新飞案。

  科龙突然出手告同行这是件新鲜事,而联想到前不久厦华告长虹的事件,业界怀疑,这是不是又一个刻意的炒作行为?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电冰箱年产350万台,空调年产230万台,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领导地位,特别是冰箱市场的占有率连续九年全国第一。

  科龙集团总部设于中国广东省顺德市,1984年始生产冰箱,是中国最早生产冰箱的企业之一,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继1996年发行H股并在香港挂牌上市后,1999年科龙又成功在深圳发行A股,同年更被“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推举为1999年全球新兴市场100家最佳企业之一,2001年又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中国上市公司100强。

  科龙一贯注重科技领先,1996年就因无氟电冰箱技术获得行业内屈指可数的国家科技进步奖,2000年又因碳氢物质替代CFC制造系统再获行业内同类别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至2001年,科龙已有十项冰箱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中有五项更高居世界领先水平。

  2002年三月,科龙独立研发出划时代的冰箱分立多循环制冷技术,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了冷藏室及冷冻室的独立循环和系统分时控制;其后,科龙使用格林柯尔制冷剂的高效节能空调“双效王”正式面世,其制冷制热能效比分别为3.8和4.2,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科龙于2001年底通过法人股股权转让方式,成功引入具有高科技和国际化背景的“格林柯尔”成为第一大股东,从而确立了科龙国际主流制冷家电制造商的地位,为科龙实现国际家电王国的梦想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海尔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发展业绩,可以浓缩在下面这组数字中: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用户的忠诚度是与海尔产品的美誉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8年间,海尔的无形资产从无到有,2002年海尔品牌价值评估为489亿元,跃居中国第一品牌。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2003年,海尔获准主持制定四项国家标准,标志着海尔已经将企业间竞争由技术水平竞争、专利竞争转向标准上的竞争。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均拥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海外市场,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海尔集团坚持走出国门创名牌,目前,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13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10家大连锁店的9家。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制造、营销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布局。其中国外最大的工业园在美国南卡州,2000年3月,美国本土生产的海尔冰箱已经进入美国消费者的家庭。2002年,海尔海外十三个工厂全线运营。

  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著名大公司之间也从竞争向多边竞合关系发展。2002年1月8日和2月20日分别与日本三洋公司和台湾声宝集团建立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换市场、资源共享、双赢发展。

  2002年3月4日,海尔买下纽约中城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海尔在北美的总部,表明海尔品牌已初步得到了美国消费者的认可,海尔要在美国扎下根去。

  2002年海尔实现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海尔十八年来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靠创新。海尔的创新三原则即创新的目标、本质和途径分别是:创新的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创新的途径就是创造性的借鉴和模仿。

  在海尔的创新体系中,战略创新起着关键作用。

  ――在1984年到1991年名牌战略期间,别的企业上产量,而海尔扑下身子抓质量,7年时间只做一个冰箱产品,磨出了一套海尔管理之剑:“OEC管理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在1992年到1998年的多元化战略期间,别的企业搞“独生子”,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

  ――在1998年至今的国际化战略阶段,别的企业认为海尔走出去是“不在国内吃肉,偏要到国外喝汤”;而海尔坚持“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的战略,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化企业的框架。

  2002年,海尔通过在产业领域创出的品牌的信誉进入金融业,在金融领域迅速启动,发展顺利,海尔控股的青岛商业银行进入良性发展,2002年成立的保险代理公司,海尔纽约人寿保险合资公司,财务公司,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奠定基础,为集团日后的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

  18年前,海尔名不见经传;18年后,海尔美誉飘香:美国《家电》杂志统计显示海尔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家电企业;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亚太地区声望最佳企业”,海尔名列第七;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也将海尔评为“全球最佳运营企业”。同时,张瑞敏也获得了中国企业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高美誉,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张瑞敏荣居第26位。2002年12月26日出版的美国《远东经济评论》公布亚太最佳企业排名,海尔位居中国最佳企业第一名。2003年1月,著名的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2002年全球最受尊敬企业名单,海尔雄居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第一名。2003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分别选出“美国及美国以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在“美国以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中,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排在第19位。

  近年来,海尔已经有十几个成功的案例进入哈佛大学、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案例库,成为全球商学院的通用教材,这在中国企业界是唯一的。这标志着海尔已经从18年前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方法发展到以自己的创新管理进入国际管理界的前沿。

  1999年,江泽民同志视察海尔集团后,对海尔的发展成果和创新精神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张瑞敏向江泽民同志汇报:“我们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振兴民族工业!”江泽民同志说:“我看完全行!”

  
 
崛起于改革大潮成长于市场风雨之中的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位于黄河之滨、中原腹地,是中国冰箱、冷柜等白色家电的领军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绿色环保冰箱生产基地。

  从9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中国日用家电行业十强"之列,并荣获"中国明星企业"称号。在"1995年度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00家"排行榜中,新飞公司综合得分名列全国第17位、电冰箱行业第一位;1997年新飞品牌价值已高达31.84亿元,并跻身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十强之列;1999年,"新飞"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新飞公司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为"全国质量效益先进企业";2001年,新飞公司再度被中国质量协会认定为"全国质量效益先进企业"。

  自1986年投产电冰箱以来,新飞已从投产之初的一个系列、三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30大系列3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涵盖直冷、风冷、风直混合制冷、无氟制冷、半导体制冷等多个领域,各项性能指标均居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目前,新飞已形成冰箱、冷柜、家用空调器等白色家电多元化产品体系。"新飞"牌系列电冰箱继荣获省优、部优、国家A级产品和国家金奖等多项殊荣之后,1992年被定为国礼产品;1993年以来新飞连年被中国消费者协会选定为"推荐产品"; 2001年2月,新飞冰箱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为首批国家免检产品;2001年9月,新飞冰箱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为首批"中国名牌产品"。2002年9月,新飞冷柜又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成为全国屈指可数、中原唯一的拥有两个"中国名牌产品"的家电企业。

  新飞公司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消除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与国际安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接轨,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双保"(质保+环保)企业之一。新飞还先后通过美国UL、德国GS、欧共体CE、加拿大CSA、日本JET、澳大利亚QAS等一系列国际认证,成为世界级合格商品供应商。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新飞,勉励新飞不断腾飞。1991年2月6日,江泽民同志亲临新飞视察,对新飞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新飞公司拥有雄厚的研发能力,现有16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中、高级技术职称的300余人,并拥有一批引自美国、德国、意大利、丹麦、日本等居世界先进水平的冰箱、冷柜、空调制造设备。1998年,新飞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1999年,新飞公司以全国第30位的明显优势跨入中国1000家最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新飞公司发展势头强劲,综合经济指标连年迅猛递增。1996年以来连续7年产销电冰箱突破一百万台,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居中国电冰箱行业前三位,2002年,新飞冰箱的产销总量达180万台,同比增长12.5%,并跃居中国冰箱行业前两强,扣除出口因素,仅国内市场占有率就高达18%以上,目前全国用户已突破1200万,新飞冷柜稳踞行业前三强,新上市的新飞空调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企业盈利能力继续保持了在全国同行业的领先水平,新飞已成为2002年度全国同行业业绩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2003年第一季度,新飞共产销冰箱近60万台,产量、销量、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有大幅度的增长,谱写了"新飞冰箱跃入行业第二"之后的又一壮丽诗篇。

  为应对"入世"的挑战,新飞公司还十分注重与国际市场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1999年,新飞与排名世界500强前茅的跨国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实现了强强联合,为新飞产品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1998年以来,新飞冰箱出口量以每年30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2年,新飞冰箱出口量同比增长约50%、出口创汇同比增长75%,创历史最高水平。目前,新飞冰箱已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双优外商投资企业、河南省外商投资与外贸出口双十佳企业。

  进入新的世纪,在以总经理李根为首的领导团队带领下,新飞公司积极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在高度专业化的基础上,稳步迈向多元化经营。

  为了推动企业由专业化快速进入多元化,新飞首先在企业内部进行了三个整合。其一是内部管理架构的整合。在企业组织结构上,成立冰箱、冷柜、空调三个事业部,实行两端资源共享,即采购、销售一个体系,尽快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由"垂直式"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过渡,目的是为了转变经营思想,使企业运作灵活高效,更加贴近市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其次是市场营销架构的整合。随着销售团队、销售网络、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的改造和健全,新飞将完善一个多种家电产品共享的营销服务平台,营销队伍也将由过去的高度集权管理向适度放权管理转变,由存量销售向订单销售转变。其三是品牌经营架构的整合。品牌形象的整合以新飞切入空调业为标志,2001年11月,新飞年产100万台空调生产线建成投产,五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的新款空调器大举投放市场,此举标志着一贯恪守专业化经营的新飞正式迈向多元化。以新飞品牌向相关多元化扩张与步入高科技信息产业为重要内容,着力点在于加强品牌的支撑度、厚度与强度,努力增加品牌的内涵与外延。同时,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通过境外设厂及利用全球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加快国际化步伐,打造新飞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并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今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2002年新飞在冰箱、冷柜、空调三大白色家电主业取得不俗业绩的同时,高科技信息产业也渐入佳境,新飞可视电话已在全国各大城市上市,2003年更是好戏连台:新飞汽车GPS卫星定位系统已在市场上取得突破;总投资超过14亿元的"新飞工业园与新飞花园"也在2003年启动……新飞,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迎来历史上的第二次高速发展期。

  智者存高远,高者出云天!面对"入世"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新飞作为绿色环保家电的领航者,将孜孜以求,与时俱进,沿着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阔步前进,把新飞建成以冰箱、冷柜、空调等白色家电为主导,以高科技信息产业为依托的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的企业集团,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再创辉煌的未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