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ulei
干部。干是一种美德。
- 注册
- 2018-01-06
- 消息
- 6,866
- 荣誉分数
- 1,325
- 声望点数
- 223
德语媒体:选择中国是被逼无奈
欧盟被中国挑拨离间,是否与德国此前力推的紧缩节约政策有关?中国推动经济改革,其动机又是什么?这些都是周五德语报刊评论版所关注的话题。
的里雅斯特港货物吞吐量增长迅猛,同时也急需大量投资来升级其基础设施。
(德国之声中文网) 习近平访问意大利、中意两国有望签署"一带一路"意向协议继续引发德语报刊的关注。弗赖堡出版的《巴登报》以"中国正在贯彻'分而治之'"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免费的礼物其实都在暗中标注好了价格,中国在全球发放优惠贷款,期待的是受援国的政治回报,这一企图在欧洲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的目的其实大家都知道。问题的关键其实更在于欧盟的软弱,欧盟并不是强大的联盟,而是心甘情愿地成为被中国人猎取的牺牲品。面对中国,欧盟没能用同一个声音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反而暴露出了许多薄弱环节。习近平如今在搞'分而治之'。被拉拢到中国一边的欧盟国家,体量越来越大,这使得欧盟形成统一抗衡中国共识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DW.COM
一带一路扩版图 习访欧后有暗涌?
习近平开始意大利之旅,把“一带一路”的版图进一步向西欧推进,被视为打开G7的缺口。但下一站跟法德首脑正面交手,到底怎么跟欧盟大佬周旋恐怕才是高手过招之时。 (22.03.2019)
意大利拥抱“一带一路” 中国赢了一步棋?
意大利:把欧洲标准带进一带一路
意大利要加入"一带一路" 欧盟提醒别"低估中国"
"造成这一问题,其实也和德国的政策有关。但是,可以采取的反制措施,却不会在德国受欢迎。欧盟核心国家本应该向较弱的成员国投入大量资金,而不是逼着对方节省到垮掉。这本可以是一笔不错的投资。但是,和正在拉美、非洲、欧洲积极拓展影响力的中国不同,德国人即便在自己参与缔造的欧盟内都显得软弱。德国总是扮出一副可怜相。可是,我们谈论的并不是新殖民主义的'阳光下的地盘',而是如何拯救欧盟这一捍卫和平与经济繁荣的大项目。德国经济部长已经通过颁布产业战略来抵御中国,难道我们不应试试地缘政治导向的财政政策?为什么中国人可以收购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为什么中国人可以不顾欧洲交通总体规划、修建雅典通往布达佩斯的高速铁路?
"匈牙利等国,一手拿着欧盟的钱,一手拿着中国人的贷款,这确实很过分。但是这也与没有人真正把欧盟当作团结的经济联盟有关。而德国本应该发出这样的讯号。现在,习近平在幸灾乐祸地窃笑:欧盟的边缘正在分崩离析,看看英国脱欧就能知道这一点,而中国正在一天天强大起来。"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应当为剩余的成员国找到一个共同的方向,这一点现在越发重要。德法两国面对中国力推的'市场准入对等原则'就是正确的做法。中国人无法指责欧洲人对公平的诉求。德法两国的这一计划并不咄咄逼人,但是却有助于加强欧盟对华谈判地位。这是因为,北京对于据理力争的伙伴会更加重视。英国首相梅、意大利总理孔蒂可能以为,采取亲华路线就可以获得大国的保护。但是他们也许忘了,尽管欧盟有着各种软弱,却依然要比中国近得多。"
瑞士《新苏黎世报》则注意到中国当局在不久前闭幕的人大会议上出台了减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外国企业投资等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社论以"北京承诺更美好的未来"为题,指出北京除了经济改革,别无他选。
"西方国家在看待中国面临的问题时,也不应太过嘲讽。变革有多艰难、改革有多痛苦,看看欧洲就能明白。许多欧洲国家宁可拘泥于现状,也不愿意抓住实现更美好未来的机遇。"
"中国通过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许诺实现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中国的当权者其实也别无选择,他们今后必须继续不断提高民众的收入,而这只有在经济继续增长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为此迫切需要改革。西方国家也许觉得中国的这些改革措施还不够迅速,但是,通过出台新的《外商投资法》、加强支持私营经济,中国共产党发出了正确的讯号。要是北京又失去了改革的勇气、偏离了已经开启的改革路线,当权者很快就会听到民众日益明显的不满。"
欧盟被中国挑拨离间,是否与德国此前力推的紧缩节约政策有关?中国推动经济改革,其动机又是什么?这些都是周五德语报刊评论版所关注的话题。
的里雅斯特港货物吞吐量增长迅猛,同时也急需大量投资来升级其基础设施。
(德国之声中文网) 习近平访问意大利、中意两国有望签署"一带一路"意向协议继续引发德语报刊的关注。弗赖堡出版的《巴登报》以"中国正在贯彻'分而治之'"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免费的礼物其实都在暗中标注好了价格,中国在全球发放优惠贷款,期待的是受援国的政治回报,这一企图在欧洲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的目的其实大家都知道。问题的关键其实更在于欧盟的软弱,欧盟并不是强大的联盟,而是心甘情愿地成为被中国人猎取的牺牲品。面对中国,欧盟没能用同一个声音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反而暴露出了许多薄弱环节。习近平如今在搞'分而治之'。被拉拢到中国一边的欧盟国家,体量越来越大,这使得欧盟形成统一抗衡中国共识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DW.COM
一带一路扩版图 习访欧后有暗涌?
习近平开始意大利之旅,把“一带一路”的版图进一步向西欧推进,被视为打开G7的缺口。但下一站跟法德首脑正面交手,到底怎么跟欧盟大佬周旋恐怕才是高手过招之时。 (22.03.2019)
意大利拥抱“一带一路” 中国赢了一步棋?
意大利:把欧洲标准带进一带一路
意大利要加入"一带一路" 欧盟提醒别"低估中国"
"造成这一问题,其实也和德国的政策有关。但是,可以采取的反制措施,却不会在德国受欢迎。欧盟核心国家本应该向较弱的成员国投入大量资金,而不是逼着对方节省到垮掉。这本可以是一笔不错的投资。但是,和正在拉美、非洲、欧洲积极拓展影响力的中国不同,德国人即便在自己参与缔造的欧盟内都显得软弱。德国总是扮出一副可怜相。可是,我们谈论的并不是新殖民主义的'阳光下的地盘',而是如何拯救欧盟这一捍卫和平与经济繁荣的大项目。德国经济部长已经通过颁布产业战略来抵御中国,难道我们不应试试地缘政治导向的财政政策?为什么中国人可以收购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为什么中国人可以不顾欧洲交通总体规划、修建雅典通往布达佩斯的高速铁路?
"匈牙利等国,一手拿着欧盟的钱,一手拿着中国人的贷款,这确实很过分。但是这也与没有人真正把欧盟当作团结的经济联盟有关。而德国本应该发出这样的讯号。现在,习近平在幸灾乐祸地窃笑:欧盟的边缘正在分崩离析,看看英国脱欧就能知道这一点,而中国正在一天天强大起来。"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应当为剩余的成员国找到一个共同的方向,这一点现在越发重要。德法两国面对中国力推的'市场准入对等原则'就是正确的做法。中国人无法指责欧洲人对公平的诉求。德法两国的这一计划并不咄咄逼人,但是却有助于加强欧盟对华谈判地位。这是因为,北京对于据理力争的伙伴会更加重视。英国首相梅、意大利总理孔蒂可能以为,采取亲华路线就可以获得大国的保护。但是他们也许忘了,尽管欧盟有着各种软弱,却依然要比中国近得多。"
瑞士《新苏黎世报》则注意到中国当局在不久前闭幕的人大会议上出台了减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外国企业投资等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社论以"北京承诺更美好的未来"为题,指出北京除了经济改革,别无他选。
"西方国家在看待中国面临的问题时,也不应太过嘲讽。变革有多艰难、改革有多痛苦,看看欧洲就能明白。许多欧洲国家宁可拘泥于现状,也不愿意抓住实现更美好未来的机遇。"
"中国通过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许诺实现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中国的当权者其实也别无选择,他们今后必须继续不断提高民众的收入,而这只有在经济继续增长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为此迫切需要改革。西方国家也许觉得中国的这些改革措施还不够迅速,但是,通过出台新的《外商投资法》、加强支持私营经济,中国共产党发出了正确的讯号。要是北京又失去了改革的勇气、偏离了已经开启的改革路线,当权者很快就会听到民众日益明显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