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从中国唐宋古战场走向世界

精彩过客

至尊VIP
注册
2003-06-07
消息
5,902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0
中新社太原十月二十三日电题:走向世界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作者邓辉林孙自法

  这里曾是中国唐宋时期的古战场。

  如今,古战场难觅踪迹。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古战场已成为现代化的卫星发射场。

  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从这里冲天而起;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也从这里进入太空……

  这里就是中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正从黄土高原走向世界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艰苦创业

  一九六六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山西省组建一个新的卫星发射中心。

  一九六七年一月,正是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时节,数千名科技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的莘莘学子,纷纷从戈壁荒滩、从古都洛阳、从江南水乡奔赴山西省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开始了他们创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艰苦历程。

  “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家山沟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土豆白菜下干粮。”这段流传至今的顺口溜,便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初期,创业者们艰苦生活的生动写照。

  没有水喝,他们冬天刨冰化水,夏天挖塘存雨;没有办公场所,他们就坐在木箱上,趴在炕沿旁,借着蜡烛和煤油灯的光亮,书写着人生壮丽的诗篇;没有蔬菜,他们就用干菜、盐水下饭;没有房屋,他们住地窖、荆芭棚……

  有耕耘就有收获,创业者们的汗水和心血很快就得到了回报: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个已被载入中国航天史的日子,一个让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创业者们永远铭记和骄傲的日子。

  这一天,黄土高原上这个刚刚建成的卫星发射场上,大地震颤、巨龙腾飞,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枚中程火箭飞行试验在这里一举成功!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创造出一年组建、两年试验、首战告捷的奇迹。

  步入辉煌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开始步入辉煌,为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九八八年九月,“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一九九七年九月,“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在这里首次发射两颗铱星模拟星获得成功,此后六发六捷,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十二颗铱星。

  一九九九年五月,“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这里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同年十月,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一星和一颗巴西搭载卫星又从这里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发射升空。

  二000年九月,“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这里将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二00二年五月,“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和中国首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在这里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同年十月,中国第二颗“资源二号”卫星又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就在两天前,“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再次一箭双星,从这里把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二星和“创新一号”小卫星成功送上浩瀚太空。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称,该中心取得的这一系列辉煌成就,为中国航天发射在国际航天界树立起稳定可靠、成功率高的良好形象奠定了基础。

  走向世界

  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走过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历程。迄今为止,该中心已先后成功发射八十多枚运载火箭和二十余颗人造卫星,成为中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

  发射场区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变,通向发射场的公路和铁路贯通了,技术厂房和高高的发射架相继竣工,高精度的光、遥、雷测量设备找到了的坐标,通信、气象、供水供电形成网络……经过几代航天人三十多年的努力奋斗,崛起在黄土高原上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令世界瞩目,成为一座具有现代化测试发射水平和高精度测量能力的火箭、卫星发射中心。

  据介绍,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拥有现代化的卫星厂房、完善的火箭卫星专用特殊装备和各种先进检测系统。其自动控制、数据传输、数据处理、通信保障等各种新技术手段,可满足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和低轨道通信卫星装配测试的技术要求;卫星跟踪测量系统可与全国测控站联网,精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够承揽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

  “我们的目标是走向世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广大科技人员今后将坚持“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方针,同国内外航天界进行广泛合作,为人类发展航天技术、探索与和平利用空间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完
 
在太原住过几年,那里的空气质量实在是不行,被煤炭工业污染得一塌糊涂。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