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杜长篇移民小说《中国湖》

青草地

本站元老
VIP
注册
2004-03-10
消息
1,422
荣誉分数
1,083
声望点数
323
《中国湖》是我苦写五年完成的50万字上下部长篇移民小说。小说以渥太华的地理人文环境为参考背景创作而成,小说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此书j具有时代意义与历史价值,记录了海外中产移民几十年来的生存发展态势,涵括婚姻、信仰、参政议政、性、老中青三代移民心路历程等全方位多层面的内容。欢迎阅读与交流。

IMG_8006.jpeg

杜杜简介: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会员,加拿大中国笔会理事。为渥京周末、加华侨报等本地华文纸媒撰写“杜杜之窗”“杜杜笔廊”等文艺性专栏十余年。现为渥京周刊、Ottawazine期刊、多伦多星星周刊专栏作者。海内外平面纸媒发表文字逾两百万字。作品被收入多种作家文集。小说、散文、诗歌屡次荣获美国、中国、台湾、加拿大文学奖项,多次获得首奖。出版散文集、诗集,中长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英文诗集等12部。著作在Amazon.ca等国际网站上架销售。Amazon搜索词: Dudu Anthology

杜杜9部著作(包括《中国湖》上下部)Amazon.ca上架链接如下,英文搜索词:“Dudu Anthology”
https://www.amazon.ca/s?k=Dudu+Anthology&ref=nb_sb_noss
Amazon.com, Amazon.co.uk,Amazon.fr, Amazon.de等世界各国网站均有上架。


渥太华的乡亲们可以与我联络购买作者签名书,优于网络价格。
杜杜微信:butterflydudu

IMG_8927.PNG IMG_8930.PNG IMG_8931.PNG IMG_8932.PNG


《中国湖》概要


长篇小说《中国湖》分上下两部,作品篇幅宏大,人物繁多,共计五十万字。华裔移民社会的生活态势在作品中得到全方位展现。很多不同的叶片在各自的枝杈上展现风姿,构成了好大一棵树。

作品以写实手法描绘了华裔中产阶级移民在北美虚构城市“卧春城”落地生根的总体风貌。通过对多个家庭生活状态的交织描写,华裔移民安家立业、子女成长、夫妻关系、父母关系、信仰追求、参政议政等多层次生活境遇和思想进程得到展现。芸芸众生在异国他乡创建生活过程中所遭遇的心态变化、价值观念、人际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在肌理、矛盾冲突与协调进步在故事的背后缓缓流淌。人们在宗教、性等方面的深层困惑与无助,得到大胆触摸与揭示。上部着重描写中年知识分子移民生活的喜怒哀乐,下部除了描写中年主流移民的生活,也重笔描写了青年移民子女、老年移民父母等多层次移民生存状态。

极简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卧春城静湖区,由于环境优美,学校排名高,受到华裔移民青睐,华裔聚居,此地被人称作“中国湖”。“中国湖”的主要居民成分是就职于高科技公司和政府部门的中产阶级。作品围绕旭蓉蓉、梁星、冰儿、陆西安、小唐等几个核心家庭的故事展开叙述,秦封雨、黎群群、徐美美、周锡银、尤曼殊、辛迪等其他家庭的故事也在小说中担任重要角色。“中国湖”的生活画卷借着这些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和诸多事件的发生发展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

小说从旭蓉蓉、梁星等人排队购买静湖区房产开始,上部集中笔墨描写中产知识分子移民们在工作、信仰、人际关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日常生活状态与喜怒哀乐,以“中国湖”初具规模后,居民们夏季野营聚会为结尾,预示华裔移民欣欣向荣的群体生活态势。下部从金齐欣隐瞒自己癌症病情,带领全家游轮度假开始,逐渐引入中年移民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诸如婚外情、信仰求索、参政议政、子女成长、父母赡养等现实问题。二代子女们在海外的成长状态与老年移民的喜怒哀乐得到充分表现。未婚堕胎、车祸身亡、静湖浮尸、夕阳晚恋、癌症致死、中年出家等故事情节,把主要人物的人生走向逐一给出交代。“中国湖”的宏观发展状态与个体微观生存状态得到均衡而细致的呈现。最后,以卧春城大型赈灾文艺汇演为结尾,突出移民们落地生根,在第二故乡积极参与社会的总体风貌。

《中国湖》宏观走向积极乐观,整体风貌积极向上,对未来生活心怀憧憬。个体走向则因金齐欣的去世、冰儿的出家、梁星和陆西安的彷徨等诸人的结局,表现出与地域无关的人性之困惑无奈,以及人生求索中执着坦然但永远无法完美的客观状态。人类生活辛劳孤苦无法解脱的悲观精神倾向,袒露无疑。

《中国湖》自序

多伦多星星生活周刊刊登链接:

http://newstar.superlife.ca/2018/08/30/杜杜:《中国湖》自序/
 
最后编辑:
为什么是《中国湖》?
文/一尘
2019-05-21


渥太华华裔女作家杜杜的《中国湖》,洋洋五十万字,是一部描写大陆移民在加拿大落地生根,一部富有历史意义和时代回声的长篇小说。杜杜饱含深情的文字一行行刻画了众多人物的命运,他们在静湖畔安家立业,经历着谋生、工作、立业、抚育子女和内心成长的故事。 掩卷重忆里面的人物、故事和比外在生活更为壮阔的人物内心的波澜,有万般感慨。《中国湖》,一个“小中国”,在渥太华,似乎也在奥克兰,在悉尼,在多伦多,在洛杉矶,在纽约,在海外我到过的每一座有中国移民的城市。中国移民那步履匆匆的脚步,那仰望蓝天,当心脚下,再回眸岁月的泪光和笑脸深深地刻在时光的屏幕上。 这千千万万个华侨,似乎悄然把地球的板块移动了,把小小的故乡用心灵包裹好,带进异乡的新家。

历史的流光在昼与夜里蔓延,我们不知不觉被浸在这流光中。 一部分已经与远去的时代凝成一体,分不清彼此。看着昨天的山,有自己;看着昨天的河,也有自己。1977年,当文革的藩篱被拆除的时候,成千上万个莘莘学子如春天田野里的麦苗,换发着拥抱未来与梦想的生机和热情。 此后,这绿色的麦田就年年葱绿,一茬又一茬笑在春夏,笑在有阳光的每一个角落。 正是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在寻觅心中的橄榄树,走出国门,来到新天地。 生活的艰辛和他们内心的梦想时刻撞击着,他们感性,知性。或许移民更唤起他们记忆深层、留在心底灵魂的火焰,让它燃烧得更加明亮。

千千万万个移民,漂洋过海。他们在打拼,在抗争,在奋斗,寻找生活的根基,在寻求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和升华。他们跌倒了,再爬起来,他们融东西方于合璧,如冉冉升起的朝霞。中国人,成为这个移民国家最踏实、最勤奋,被西方社会高度认同和赞许的组成部分。这个历史要有人来记录啊——我们那荒野上旅行者的辙履和足迹,这份责任杜杜用她羸弱的肩膀勇敢地扛起来了。 历时五年,这部厚重的小说不但记录了移民生活的变化,也记录了高科技在加拿大的兴起、发展和它带来的变化。那个参与时代变迁的信息时代,有无数个中国人在这股浪潮中书写着时代的章句。

邂逅杜杜,走进这片镜湖,也走进移民生活的大千万象。
静湖映着朝霞,也映着月色。荡漾着春天的绿,也泛着秋天的寒霜。春柳和枫林,野菊和枯草,都见证了《中国湖》里经历的风风雨雨。
走近杜杜的静湖,草木有灵魂深处的声音, 在风中徜徉。杜杜优美的笔墨时时把那些声音咏诵出来。
中国湖,随着高科技的兴起,同时竖起一座座新房子。因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一座新城随之诞生了,一群跨越太平洋的黄皮肤中国人来了。

杜杜以一个成熟作家宽阔的视角和细腻笔墨刻画了众多人物,第一代移民,第二代子女和随之而来的移民父母。新生活强烈地冲击每一个人,孤独,寂寞,失落,盲目,比照,反思…… 都让人牵肠挂肚。人物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展现多面性和脆弱的人性。 小说象一部纪录片围绕着生存、工作、子女教育、信仰、政治、疾病、死亡展示了宽广的画面,记录了这个时代特殊人群的生活光点。这些场景陌生又熟悉,宏大的画面连成一片, 有一种似曾从中穿越的感觉。文字抓住了身边流逝中的瞬间,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穿透力再现了他们的生活。 作者还以博大的人文情怀,撇开一切束缚,打开这幅纷繁时代的画卷,呈现出原汁原味本色的“中国湖”。

作品中的人物充分展示了各种人性,当灵魂在黑暗的隧道里爬行,任何一个回声都有让人忘乎所以的引力,而朝他奔去。孤独里的需要,似乎是饥饿对粮食的需要。作品描写了人性在新生活探索适应中的孤独,被孤独碾压的人性的卑微和无助。这些文学里的素颜是作者大胆的笔墨,更是匠心独具,留给读者去感受去体味。贾易生和旭蓉蓉、冰儿就在这条隧道的最窄处经历过。

而信仰给人的影响也在作者的全视角里,给与充分而严谨的描写。 基督教和佛教对人性的影响,同时出现在作品中。 这是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最深处的冲撞。作者没有回避,有基督徒的虔诚笃信,也有无神论者铿锵的质疑。它如山洪强势地滚滚而来,又在接受者的自我空间里,翻滚、荡涤, 被自我的小石块翻覆、扣击,让这回响无数次被叩问,被过滤。 每个人都用不同的心怀去经历这番洗炼,或许留在神的怀抱,或许继续流浪在探索中。梁星和陆西安就在这浊浪中一次次沉浮,挣扎。 金齐欣则是那苦旅中勇敢的大声叩问者。质疑者不正是在努力理解吗?

政治的本是什么? 根是什么? 热血沸腾,不惜一切的赌筹为什么会在政党的天平上舍得用一切做代价? 骨子里,不是哪个人,哪个政党,而是为历史巨轮明天的方向定位,对真理和群体命运的坚持和守护。有的人关心利益,有的人关心秩序,有的人关心未来,有的人关心人性的充分自由。从十八岁到八十岁,任何一个正常思维的人都有对自己所关心的未来有诉求。杜杜笔下一场血雨腥风在一个家庭里刮到了十级,草地上出现的两个政党的牌子,几乎把这个家庭撕碎。在安静的渥太华,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里,政治风浪把人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惊心动魄。 我不由对作者敬佩至致。

信仰不等于盲目,不等于尊贵,不等于苟且,亦不等于完美。 当丫丫这个听话、懂事、要强的中国孩子在高中怀孕的时候,作者再一次展现了嘈杂宏大的思想撞击力和人性的巨大宽怀。如果,这不发生在丫丫身上,而是发生在一个顽劣成性的孩子身上,它引不起我们的惊叹和对自身的反省思考,也感受不到信仰给人的改变和西方人性的温暖光辉。西方社会的容纳、包容、宽厚和对人性的尊重,让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回到原点,做一个自己希望的人。 杜杜用极冷静的笔墨精细地描写了第二代移民的精神风貌,入情入心入微。

阿尔伯塔省的一场山火,焚毁了题目的家园。《麦克默里堡,你是我伤心和心痛的故乡》 一场慈善义演,凝聚了华人整体对社会的关注与融合。 作为移民社会的主人,华人以庄严的主人翁姿态热忱地投入到兴家兴国的忧患和行动中。

二十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众多人物命运的改变,中国湖的移民不但改变了物质生活状况, 也获得精神生活的提升。路漫漫兮修远兮,他们,在继续探索着……

黑发,这岸边的青柳
吴侬软语,这红枫叶下的清流
黄皮肤,这永不褪色的胭脂
房子里的音乐剧, 用英语歌唱,用汉语周游

静湖,长出一个新名字欲说还休 —— 中国湖
盛着西方的水
泛着东方的涟漪
守着年复一年的春与秋

——作者 杜杜

杜杜的鸿篇巨制《中国湖》,带着东方人的魂,必然会被列入时代的优秀作品中。
仅以此文献给挚友杜杜。
***************
这是我们原来的对话。 我希望更深地理解《中国湖》。

@一尘 亲你写的这段评价太好了,完完全全体会了我写《中国湖》的良苦用心,比我自己总结的好。在我的意识领域和作品里我不想去区分好人坏人,人性的善恶自古以来都是相对而言,参照物不同,标准转换,恶能变成善,善也能变成恶。小说语境,用内容说话,用情节说话,用人物的举止言行说话,不需要带有高大上或低丑恶的裁判观点,那是文学评论家的事儿。而读者的解读则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差万别。我认为一个成熟的作家,一定要撇开读者甚至文学评论家对你评价的束缚,开放头脑和心胸自由地写你想写的东西、写你所看到的世界、写你所感受的时代、写人类重复的无休止的对人生意义的寻找探索、写人性深层无解的困惑迷茫甚至扭曲等等问题。撇开功利目的,诚实地面对你的灵魂,才能真正写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一个好作家一定是悲天悯人的,一定是不忍忽略眼中的一花一木,一定是经常会泛起感情波澜和永无休止在思考的人。
 
这文章中的中国湖肯定不是渥村的中国湖。 小留小中不要再往这渥村的中国湖拥了。好学校很多,LISGAR, JOHN MCCRAE, WEST CARLETON, LDH, NEPEAN, 都不错。。。。。。。 请多考虑这些好学校。
 
且佛晓了,都啥内容啊。

“老人的投湖自尽、尤曼殊的夕阳晚恋、冰儿的出家为尼等故事情节”:mad::mad::(:mad:

“继续揭示中年移民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诸如婚外情、信仰挣扎。。。" :buttrock::mad::(


这,这,这是干啥???

咱卡湖哪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作家不能这样抓人眼球吧, 能否给来点正能量的?:buttrock::buttrock:
 
最后编辑:
卡湖老人真开心呀,要活动有活动中心,要学英语,旁边就是老年人英语学校,要跳舞,有舞蹈队,还有广场舞。要打麻将,一条街上的邻居就可以凑一桌。要种菜,不仅有种菜课,还有后院施展才华。要解闷聊天,加入卡湖老人群。很多老人自己买房子,住在子女家附近,两代人可以互相照顾。还有很多很多……
 
卡湖老人真开心呀,要活动有活动中心,要学英语,旁边就是老年人英语学校,要跳舞,有舞蹈队,还有广场舞。要打麻将,一条街上的邻居就可以凑一桌。要种菜,不仅有种菜课,还有后院施展才华。要解闷聊天,加入卡湖老人群。很多老人自己买房子,住在子女家附近,两代人可以互相照顾。还有很多很多……

这书是卡黑啊。我已经气不打一处来了。咱村的卡湖能淹死人吗?:mad::mad::mad::ma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