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中国湖》?(推荐杜杜的新作长篇小说《中国湖》)

一尘

一曲晨歌
VIP
注册
2014-04-15
消息
6,048
荣誉分数
11,373
声望点数
1,323
为什么是《中国湖》?

文/一尘

2019-05-21

渥太华华裔女作家杜杜的《中国湖》,洋洋五十万字,是一部描写大陆移民在加拿大落地生根,一部富有历史意义和时代回声的长篇小说。杜杜饱含深情的文字一行行刻画了众多人物的命运,他们在静湖畔安家立业,经历着谋生、工作、立业、抚育子女和内心成长的故事。 掩卷重忆里面的人物、故事和比外在生活更为壮阔的人物内心的波澜,有万般感慨。《中国湖》,一个“小中国”,在渥太华,似乎也在奥克兰,在悉尼,在多伦多,在洛杉矶,在纽约,在海外我到过的每一座有中国移民的城市。中国移民那步履匆匆的脚步,那仰望蓝天,当心脚下,再回眸岁月的泪光和笑脸深深地刻在时光的屏幕上。 这千千万万个华侨,似乎悄然把地球的板块移动了,把小小的故乡用心灵包裹好,带进异乡的新家。

历史的流光在昼与夜里蔓延,我们不知不觉被浸在这流光中。 一部分已经与远去的时代凝成一体,分不清彼此。看着昨天的山,有自己;看着昨天的河,也有自己。1977年,当文革的藩篱被拆除的时候,成千上万个莘莘学子如春天田野里的麦苗,换发着拥抱未来与梦想的生机和热情。 此后,这绿色的麦田就年年葱绿,一茬又一茬笑在春夏,笑在有阳光的每一个角落。 正是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在寻觅心中的橄榄树,走出国门,来到新天地。 生活的艰辛和他们内心的梦想时刻撞击着,他们感性,知性。或许移民更唤起他们记忆深层、留在心底灵魂的火焰,让它燃烧得更加明亮。

千千万万个移民,漂洋过海。他们在打拼,在抗争,在奋斗,寻找生活的根基,在寻求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和升华。他们跌倒了,再爬起来,他们融东西方于合璧,如冉冉升起的朝霞。中国人,成为这个移民国家最踏实、最勤奋,被西方社会高度认同和赞许的组成部分。这个历史要有人来记录啊——我们那荒野上旅行者的辙履和足迹,这份责任杜杜用她羸弱的肩膀勇敢地扛起来了。 历时五年,这部厚重的小说不但记录了移民生活的变化,也记录了高科技在加拿大的兴起、发展和它带来的变化。那个参与时代变迁的信息时代,有无数个中国人在这股浪潮中书写着时代的章句。

邂逅杜杜,走进这片镜湖,也走进移民生活的大千万象。



静湖映着朝霞,也映着月色。荡漾着春天的绿,也泛着秋天的寒霜。春柳和枫林,野菊和枯草,都见证了《中国湖》里经历的风风雨雨。

走近杜杜的静湖,草木有灵魂深处的声音, 在风中徜徉。杜杜优美的笔墨时时把那些声音咏诵出来。

中国湖,随着高科技的兴起,同时竖起一座座新房子。因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一座新城随之诞生了,一群跨越太平洋的黄皮肤中国人来了。

杜杜以一个成熟作家宽阔的视角和细腻笔墨刻画了众多人物,第一代移民,第二代子女和随之而来的移民父母。新生活强烈地冲击每一个人,孤独,寂寞,失落,盲目,比照,反思…… 都让人牵肠挂肚。人物在瞬息万变的生活中展现多面性和脆弱的人性。 小说象一部纪录片围绕着生存、工作、子女教育、信仰、政治、疾病、死亡展示了宽广的画面,记录了这个时代特殊人群的生活光点。这些场景陌生又熟悉,宏大的画面连成一片, 有一种似曾从中穿越的感觉。文字抓住了身边流逝中的瞬间,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穿透力再现了他们的生活。 作者还以博大的人文情怀,撇开一切束缚,打开这幅纷繁时代的画卷,呈现出原汁原味本色的“中国湖”。

作品中的人物充分展示了各种人性,当灵魂在黑暗的隧道里爬行,任何一个回声都有让人忘乎所以的引力,而朝他奔去。孤独里的需要,似乎是饥饿对粮食的需要。作品描写了人性在新生活探索适应中的孤独,被孤独碾压的人性的卑微和无助。这些文学里的素颜是作者大胆的笔墨,更是匠心独具,留给读者去感受去体味。贾易生和旭蓉蓉、冰儿就在这条隧道的最窄处经历过。

而信仰给人的影响也在作者的全视角里,给与充分而严谨的描写。 基督教和佛教对人性的影响,同时出现在作品中。 这是东方思想和西方思想最深处的冲撞。作者没有回避,有基督徒的虔诚笃信,也有无神论者铿锵的质疑。它如山洪强势地滚滚而来,又在接受者的自我空间里,翻滚、荡涤, 被自我的小石块翻覆、扣击,让这回响无数次被叩问,被过滤。 每个人都用不同的心怀去经历这番洗炼,或许留在神的怀抱,或许继续流浪在探索中。梁星和陆西安就在这浊浪中一次次沉浮,挣扎。 金齐欣则是那苦旅中勇敢的大声叩问者。质疑者不正是在努力理解吗?

政治的本是什么? 根是什么? 热血沸腾,不惜一切的赌筹为什么会在政党的天平上舍得用一切做代价? 骨子里,不是哪个人,哪个政党,而是为历史巨轮明天的方向定位,对真理和群体命运的坚持和守护。有的人关心利益,有的人关心秩序,有的人关心未来,有的人关心人性的充分自由。从十八岁到八十岁,任何一个正常思维的人都有对自己所关心的未来有诉求。杜杜笔下一场血雨腥风在一个家庭里刮到了十级,草地上出现的两个政党的牌子,几乎把这个家庭撕碎。在安静的渥太华,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里,政治风浪把人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惊心动魄。 我不由对作者敬佩至致。

信仰不等于盲目,不等于尊贵,不等于苟且,亦不等于完美。 当丫丫这个听话、懂事、要强的中国孩子在高中怀孕的时候,作者再一次展现了嘈杂宏大的思想撞击力和人性的巨大宽怀。如果,这不发生在丫丫身上,而是发生在一个顽劣成性的孩子身上,它引不起我们的惊叹和对自身的反省思考,也感受不到信仰给人的改变和西方人性的温暖光辉。西方社会的容纳、包容、宽厚和对人性的尊重,让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回到原点,做一个自己希望的人。 杜杜用极冷静的笔墨精细地描写了第二代移民的精神风貌,入情入心入微。

阿尔伯塔省的一场山火,焚毁了题目的家园。《麦克默里堡,你是我伤心和心痛的故乡》, 一场慈善义演,凝聚了华人整体对社会的关注与融合。 作为移民社会的主人,华人以庄严的主人翁姿态热忱地投入到兴家兴国的忧患和行动中。

二十年,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众多人物命运的改变,中国湖的移民不但改变了物质生活状况, 也获得精神生活的提升。路漫漫兮修远兮,他们,在继续探索着……

黑发,这岸边的青柳
吴侬软语,这红枫叶下的清流
黄皮肤,这永不褪色的胭脂
房子里的音乐剧, 用英语歌唱,用汉语周游
静湖,长出一个新名字欲说还休 —— 中国湖
盛着西方的水
泛着东方的涟漪
守着年复一年的春与秋


——作者 杜杜

杜杜的鸿篇巨制《中国湖》,带着东方人的魂, 必然会被列入时代的优秀作品中。

仅以此文献给挚友杜杜。
 
最后编辑:
多谢一尘姐厚爱!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见到你的仁义、真诚、善良和智慧,是上天赐我的最珍贵礼物。有幸结缘,一切源自我们对文学共同的热爱和希望用文字承载生命的渴望。感谢的话重复了很多遍,就不再赘述了。

我希望提醒读者的是,一尘姐这篇文字本身的美好。她对移民群体的了解、她对文学所要承载内容的理解、她个人读书时的宏观和微观视角,都是非常值得关注和学习的。老实说,读过《中国湖》的相亲们不少了,反馈我也收到很多,令我欣慰!但全面总结并撰写读后评论的人,一尘姐是唯一。这需要时间去思考、提炼和总结,写的如此到位,令我唏嘘。再次向一尘姐致敬!向一尘姐学习!:jiayou:
 
多谢一尘姐厚爱!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见到你的仁义、真诚、善良和智慧,是上天赐我的最珍贵礼物。有幸结缘,一切源自我们对文学共同的热爱和希望用文字承载生命的渴望。感谢的话重复了很多遍,就不再赘述了。

我希望提醒读者的是,一尘姐这篇文字本身的美好。她对移民群体的了解、她对文学所要承载内容的理解、她个人读书时的宏观和微观视角,都是非常值得关注和学习的。老实说,读过《中国湖》的相亲们不少了,反馈我也收到很多,令我欣慰!但全面总结并撰写读后评论的人,一尘姐是唯一。这需要时间去思考、提炼和总结,写的如此到位,令我唏嘘。再次向一尘姐致敬!向一尘姐学习!:jiayou:
感谢杜杜在此留下珍贵的脚印! 作者的留言让我感动,非常荣幸!

有幸与你相识, 得以拜读大作。 我自己二十多年的移民经历,都似曾在你的小说中读到。 虽然你的故事写的很多移民的迷茫,他们内心精神世界里思想的挣扎和斗争,都似曾发生过,只是没有付诸笔墨。 你用洋洋50万字的篇幅展示这宏阔的画面。让我非常敬佩! 和读者们分享一点自己的一点体会,希望把自己读这篇作品的思想整理一下。能支持好友,也是我非常欣慰的。 我也非常荣幸,文学之路上有你那么多无私的帮助和引导,有你时刻毫无保留的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本身的讲解和体会,有你百忙中的支持和热情鼓励, 非感谢二字所能涵盖。 感谢杜杜! 你无私的助人精神更加感动我。
能彼此因为对文学的热爱而了解,理解,并经常交流,真是可遇不可求。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刻,直接进入文学探讨或者思想、哲学的讨论,真是难能可贵。 感谢你的作品带给我的感动! 感谢你的刻苦为我竖立了榜样! 感谢你的关爱带给我的温暖! 感谢你的善良和大气带给我大森林一样美好的生活感受!
愿你的博爱,你厚重的积累,你宝贵的创作经历能让你以后写出更多的作品! 祝杜杜妹妹笔畅!
:jiayou: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