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次于美国日本 中国研发支出跃居全球第三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swc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swc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06-23
消息
95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最新出炉的2003版各成员科学、技术和产业排行榜的统计数据,中国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支出高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超过德国。

  统计显示,2001年,中国用于研发的支出达到600亿美元,美国和日本的研发支出分别为2820亿美元和1040亿美元,排名第四的德国则为540亿美元。总部位于巴黎的OECD每两年对各成员科学、技术和产业实力进行统计和排名,这是该组织第一次将中国的研发支出列入其中。

  OECD这份报告显示,中国近年来研发支出增长迅猛。1996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占GDP的0.6%,现在这个数字增长到1.1%。在所有研发支出中,60%的支出来自公司,其中包括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余40%来自政府。

  报告还显示,从OECD的30个成员总体情况看,研发支出总共在GDP中占了2.3%,比例最高的国家是瑞典,为4.3%,美国为2.8%,英国则为1.9%。

  研发支出通常被当作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和发展“知识型”经济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OECD认为,尽管中国的研发还集中在生产活动的末端,比如专注于开发新的汽车零部件,却不愿改进老的工艺,但近年来中国在此项支出的大幅增加显然表明,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把中国当作世界制造中心,在中国兴建厂房的同时,也越来越把它当作一个科技创新的基地。

  OECD的此项统计是以购买力平价来计算的,OECD表示,这样能比较客观而公平地在各国之间进行比较。由于以前数据搜集上的难度,这也是国际性组织第一次对中国的研发支出进行统计,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

  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在研发上的支出以每年10%到15%的速度增加,远远超过大多数OECD成员。与此同时,美国通用电气、微软这样的全球一流公司都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德国西门子、瑞士ABB也都在中国加大了投资和扩张的步伐。分析人士认为,是中国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这些跨国公司将研发机构建在中国。但OECD的报告也显示,中国获得的专利发明数量不多,表明中国在重大创造发明能力上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距离。(国际金融报记者 苏蔓薏 综合报道)
 
但是还要看有多少的科研成果在近期内转成生产力才行,否则也是白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