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佛陀
资深人士
- 注册
- 2013-08-30
- 消息
- 4,516
- 荣誉分数
- 1,090
- 声望点数
- 223
མདོ་ལས། དོན་དམ་ལྷན་ཅིག་སྐྱེས་པའི་ཡེ་ཤེས་ནི། །ཚོགས་བསགས་སྒྲིབ་པ་དག་པའི་ལག་རྗེས་དང་། །རྟོགས་ལྡན་བླ་མའི་བྱིན་རླབས་ཁོ་ན་ལས། །ཐབས་གཞན་བསྟེན་པ་རྨོངས་པར་ཤེས་པར་བྱ། །ཞེས་གསུངས།
佛經:
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淨障力,乃與具證師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如果沒有圓滿福慧二種資糧,就無法獲得具備二種清淨的佛果。再者說,二種資糧沒有圓滿之前,自相續中不可能生起無倒空性實義,經中說:“乃至殊勝二資未圓滿,期間不能證悟勝空性。”此外還有“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淨障力,乃與具證師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的教言。就算是已經現量證悟了空性,然而在沒有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之前,還必須要使修道日益增上,所以仍然需要勤勤懇懇地積累福慧二種資糧。
---------------------------------------------------------------
敬錄自《大圓滿前行廣釋》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s://www.zhibeifw.com/jx/kt/qx/dymqxjj/
經中說:“乃至殊勝二資未圓滿,期間不能證悟勝空性。”這和上面是一個道理。有些人特別著急:“您給我傳個大圓滿吧,就給講最高最高的境界,我實在來不及啦!沒時間修加行……”給你傳一百遍也沒有用!以前不也傳過嘛?但你不積累資糧,不淨除罪障,證悟是不可能現前的。證悟也要靠因緣啊!
靠什麼因緣呢?經云:“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淨障力,乃與具證師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想通達勝義空性的俱生智慧,一定要依靠兩種因緣:
第一、積累資糧和淨除罪障。供修曼茶羅,是積累資糧;修金剛薩埵,是淨除罪障。
第二、具證悟上師之加持。
這是最殊勝的兩種方法。捨棄它們而尋找其他途徑,實在是愚癡。
這個教證特別重要!會修行的人,受一兩個教證啟發,就上路了。像禪宗裡的大德,以及大圓滿的傳承祖師,很多都是如此。有些人也有這種善根,一旦與法相應、相契合了,像這樣短短一句教言,修行就有了方向:在我以後的修行中,絕不捨棄積資淨障,一定要祈禱上師!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教言,它說:“如果你常常祈禱上師,心會越來越滋潤,越來越調柔,越來越堪能。”這一點我也有感受。上師不同於老師,老師對學生,除了理論上的講解以外,沒有心對心的傳遞,而上師是從內心將智慧傳遞給弟子,這就是佛教中所謂的“意傳加持”。得到這種加持的弟子,他們對自己傳承上師的那種信心與感恩之心,可以說無以言表。
我們都想解脫,也都想證悟空性,但要證悟空性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它有它的因緣。誰對這種因緣具有善巧的智慧,誰才有機會。
因此,一定要記住這兩點:積資淨障,祈禱上師。
佛經:
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淨障力,乃與具證師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藏文化微博
http://weibo.com/sdjzwh
---------------------------------------------------------------
敬錄自《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
如果沒有圓滿福慧二種資糧,就無法獲得具備二種清淨的佛果。再者說,二種資糧沒有圓滿之前,自相續中不可能生起無倒空性實義,經中說:“乃至殊勝二資未圓滿,期間不能證悟勝空性。”此外還有“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淨障力,乃與具證師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的教言。就算是已經現量證悟了空性,然而在沒有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之前,還必須要使修道日益增上,所以仍然需要勤勤懇懇地積累福慧二種資糧。
---------------------------------------------------------------
敬錄自《大圓滿前行廣釋》 華智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s://www.zhibeifw.com/jx/kt/qx/dymqxjj/
經中說:“乃至殊勝二資未圓滿,期間不能證悟勝空性。”這和上面是一個道理。有些人特別著急:“您給我傳個大圓滿吧,就給講最高最高的境界,我實在來不及啦!沒時間修加行……”給你傳一百遍也沒有用!以前不也傳過嘛?但你不積累資糧,不淨除罪障,證悟是不可能現前的。證悟也要靠因緣啊!
靠什麼因緣呢?經云:“當知勝義俱生智,唯依積資淨障力,乃與具證師加持,依止他法誠愚癡。”想通達勝義空性的俱生智慧,一定要依靠兩種因緣:
第一、積累資糧和淨除罪障。供修曼茶羅,是積累資糧;修金剛薩埵,是淨除罪障。
第二、具證悟上師之加持。
這是最殊勝的兩種方法。捨棄它們而尋找其他途徑,實在是愚癡。
這個教證特別重要!會修行的人,受一兩個教證啟發,就上路了。像禪宗裡的大德,以及大圓滿的傳承祖師,很多都是如此。有些人也有這種善根,一旦與法相應、相契合了,像這樣短短一句教言,修行就有了方向:在我以後的修行中,絕不捨棄積資淨障,一定要祈禱上師!
前段時間我看到一個教言,它說:“如果你常常祈禱上師,心會越來越滋潤,越來越調柔,越來越堪能。”這一點我也有感受。上師不同於老師,老師對學生,除了理論上的講解以外,沒有心對心的傳遞,而上師是從內心將智慧傳遞給弟子,這就是佛教中所謂的“意傳加持”。得到這種加持的弟子,他們對自己傳承上師的那種信心與感恩之心,可以說無以言表。
我們都想解脫,也都想證悟空性,但要證悟空性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它有它的因緣。誰對這種因緣具有善巧的智慧,誰才有機會。
因此,一定要記住這兩點:積資淨障,祈禱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