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气候变化?中国是急先锋。欧美那些碳税啥的相形之下弱爆了

zhangulei

干部。干是一种美德。
注册
2018-01-06
消息
6,866
荣誉分数
1,325
声望点数
223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被认为在推广人造肉上潜力巨大。

传统的中国国画包装、看上去可口的酥皮裹着紧实的“肉馅”,你一定很难将眼前的中秋月饼和新兴科技联系起来。

这实际是一款由中国食品公司推出的“人造肉”月饼,它一经出现便在中国社交网络上引发讨论热潮。商家称,上线的三分钟内便销售了数千份。

“人造肉”正在备受非洲猪瘟困扰的中国成为特别关注的话题。不久前,美国主要的两家人造肉公司“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和“超越肉类”(Beyond Meat)宣布了进军中国的计划。

广告
人造肉是什么?它未来是否能在中国成为日常食品?

“人造肉”风潮
俗称为“人造肉”的仿生肉有两种,利用大豆蛋白制作而成的植物肉,和通过动物干细胞培育而成的试管肉。但由于后者成本高昂,目前市场上所指的人造肉主要是前者。

在植物“人造肉”受到中国市场关注之前,它已经成为美国和欧洲等多国市场的“香饽饽”,多个知名品牌纷纷加入其中。

_108834482_1457388.jpg
图片版权CNA
Image caption消费者在今年9月的杭州淘宝造物节上尝试人造肉。
今年8月底,快餐品牌肯德基(KFC)开始在亚特兰大门店试点提供由植物材料制作的鸡块和无骨鸡翅,开售5个小时,店内的存货被一扫而光。而瑞士食品巨头雀巢(Nestlé)目前则开始在德国、荷兰和瑞典等国销售植物肉汉堡,并计划年底前登陆美国。

更早加入“人造肉”竞赛的,是美国快餐品牌汉堡王(Burger King),其今年4月开始销售人造肉巨无霸汉堡,并宣布今年8月起在全美7000多个门市推广。据称,相比原先正宗的牛肉汉堡,一份人造肉汉堡的成本高出1美元,但减少了15%的脂肪和90%的胆固醇。

在众多餐饮大亨纷纷拥抱“人造肉”背后,是两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人造肉厂商“不可能食品”和“超越肉类”,它们与这些知名餐饮品牌合作,提供外观和质感都类似肉类的植物肉原料。

_108834564_screenshot2019-09-17at11.47.55.png
图片版权WEIBO
今年5月,“超越肉类”在纳斯达克上市,随即将“人造肉”的火爆延伸到太平洋的另一侧。在上市后几天里,中国A股里几乎所有与植物蛋白质有关的股票都大涨,甚至连生产宠物食品的佩蒂股份也不得不澄清,其生产宠物食品的植物蛋白制备技术和“人造肉”无关。

“不可能食品”和“超越肉类”目前都已在香港展开生意,并谋划在短期内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而它们也不可避免将与中国本土企业激烈竞争。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基本上每两个星期,都有1到2家新的人造肉公司出现,还有大型企业在往植物肉方面转型。

代替肉类?
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食品公司“齐善”是目前中国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之一。公司产品部经理周启宇对BBC中文说,虽然人造肉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但素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在植物肉研制上“有良好的基础”。

“我们曾花了四年,在实验室里模仿一块熟的牛腱肉的质感,它有机膜,有纤维和纤维素,蛋白质可以达到30%,在口感类似的情况下,营养方案上更优秀,”周启宇说。

_108834490_gettyimages-1093074764.jpg
图片版权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人造肉汉堡已进入全球多个连锁快餐品牌的菜单。
周启宇表示,目前植物肉产品的消费人群主体是宗教群体,和一些患有糖尿病等营养缺陷的患者,但他对人造肉的大众化充满信心。

和很多国外竞争者一样,周启宇的信心可能来自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肉类消费市场。据统计,中国人平均每年要吃掉7亿头猪,猪肉产量达到5500万吨,中国人相当于吃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猪。而在牛肉上,中国亦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牛肉消费市场。

2016年,中国卫生部发布居民膳食指南,号召中国人到2030年将肉类消费减少一半。一旦遵循该指南,那么到2030年,中国畜牧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10亿吨。

但周启宇说,和西方消费者相比,中国消费者对人造肉的兴趣更多来自健康层面,而非气候变化。“中国人越来越注意自己的营养状况,但营养干预是普通肉类做不到的。而且,植物肉还能避免动物病毒。”

国际东方营养药膳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理事郑育龙表示,如果摄入大量的动物蛋白,的确会增加肝病等各种慢性病的风险,这是很多人转向植物肉的原因。

此外,近期非洲猪瘟在中国的流行,所带来的猪肉紧缺和猪肉价格暴涨,也让“人造肉”的出现被一些人认为有助于保障国家的食物安全。

_107728538_gettyimages-1147878777.jpg
图片版权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非洲猪瘟肆虐亚洲多国,在中国直接导致猪肉紧缺和猪肉价格暴涨。
《金融时报》曾报道,中国副总理胡春华表示,非洲猪瘟引起的猪肉荒可能破坏经济稳定和即将到来的建国70周年庆祝活动,增加猪肉产量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不过,植物人造肉的成本目前普遍高于真正的肉类。

无肉未来?
在中国之外,“人造肉”也被认为有着广阔的前景。据英国完全素食协会(The Vegan Society)数据,美国纯素食者的数量在三年间增长了600%,而在东南亚国家,2012年至2016年,新推出的素食和纯素食产品数量分别增长了140%和440%。

美国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今年7月的一份报告称,到2040年,全球有60%的肉类将来自植物肉和试管肉。

_108834504_gettyimages-1093155250.jpg
图片版权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中国每年消费的猪肉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尽管前景看似光明,但对外国人造肉公司来说,政策因素是其在中国发展所必须的突破口。

“不可能食品”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布朗(Patrick O. Brown)曾表示,目前最紧要的是寻求合作企业帮助该公司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进程,并获得中国监管部门批准。

今年9月,一位参与2019年财富全球可持续论坛的嘉宾在会上代表云南政府,向不可能食品抛出橄榄枝,表示认可肉类替代品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贡献,欢迎它到云南设厂。

另一个问题是,人造肉能在多大程度复制真肉的口感?

为了让人造肉达到和真实牛肉相同的口感,“不可能食品”从大豆根部提取血红素代替动物中的血红素分子,试图让植物肉也有肉味,同时具备相近的纤维结构。

_108834568_untitled.png
图片版权CNA
Image caption"无惧猪瘟"成为一些植物肉厂商的卖点。
郑育龙对BBC中文说,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西方人造肉公司的这种模拟技术比中国国内的公司要好,包括血红素的技术暂时没有中国公司使用。

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微博上,很多人对“人造肉”的口感依然持质疑态度。在官方媒体“央视财经”9月发起的在线投票中,有超过一半(55.6%)的人选择“只吃真肉”。

“我尝了一下确定是资本在发烧,因为人造肉真的非常难吃,而且贼贵,”一名微博网友吐槽道。

“饮食习惯的改变是最困难的,人类吃动物的肉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短期来看,大部分人从认知也好,从口感也罢,首选的还会是真正动物的肉。”郑育龙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