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18-02-12
- 消息
- 123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26
初学佛人, 断恶修善, 修五戒十善。戒除各种坏习气。这些都很好。 不过,持五戒得人身。 修十善得生天。 这些都是人天福报,不出生死。 如果想要出离生死,下一步就需要收摄六根。 不放纵六根。 六根本来是臣。为心王服务的。
如果我们听六根的命令,到处看,到处听,到处想,那就是把主人的位置给了它们。 例如,马不停蹄地看电影,就如被恐怖分子劫持了。 马不停蹄地看新闻,就如同本来大巴士司机的位置被几个贼人抢去了。 究竟开往何方? 危险啊。
如果真想修行了生死,就不要看电视剧,电影。不要随便看新闻,现在的网络新闻就是无底洞,看完一篇又一篇。 也不要听世俗音乐。 佛经咒无妨。 如此修行,才算开始走上了生脱死的路。
五根中最厉害的应该是眼睛了。 眼睛对应色欲。 四十二章经说色欲是最厉害的,如果还有第二个跟色欲一样厉害的欲,那就没有人能修行了。 色欲中要慎防的就是淫心。 在家人有夫妻的,要看对方感受, 在这方面可以参考一下。 可是有了子女,就不要再想那些事情了。 具体行为上,与异性说话,要特别小心,别生欲念,如果容易生欲念,下次就要小心了,可以把眼睛焦点拉远,模糊现前的景物,或者集中注意力在某个点,而不看整个脸。 遇到年纪大的还好,如果遇到年纪轻轻的异性,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不管男女,都会受到青春气息的吸引,淫欲情欲习气很容易生起。 华严菩萨清凉大师发了一个愿:脚不踏尼寺的尘土。 这多清凉啊。净土祖师善道大师不看女人。这些行为是真修行。如果能:当幼者如儿女,长者如姐(哥),老者如母(父)对待,那就很好。 可是,我们可以觉察到的欲念是很粗大,细微的变化是我们无法觉察到的。 所以大修行人,跟异性保持很大的距离,因为不想造下生死因了。 佛一次前世曾作五通仙人。怎样才成就五通仙人的? 那就是断欲爱,得到: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还差漏尽通,所以只是仙人,还没成阿罗汉。 一天,他不小心看到美丽王妃的身体,生起了欲爱的烦恼,五通马上消失了。后来又发心断欲,又重新得到五通。 四十二章经:“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 是的。 当欲念减少了,会慢慢知道一些过去未来的事情,完全断除欲念,就会得到宿命通了。 欲念最大的是男女的欲。其次,还有食欲,财欲,房子欲等各种物欲。 四十二章经:第三章:割爱去贪: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当然在家人不可以做出家人的样子,但可以从心地上学习。 如财方面,哦,有车有房了,就不需要再换更贵的车,更大的房子。本来可以开公司,赚个数千万的,不开公司,只打工,赚100万,足够了。这就是慎勿再矣。在家人,如果懂得少欲知足,好好修行,说不定可以生到知足天(兜率天)。 那里的天人男女,对视笑笑就是行淫欲了。欲念很轻的。 那里有兜率内院,有佛菩萨在讲法呢。 不过,最好还是生西方净土,到那里得不退位。 西方人礼仪喜欢互相抱抱,可以看出,他们很多是天上下降生人间的,所以还保留那些习气。他们以为是礼貌,其实是欲念的习气。
四王忉利欲交抱 夜摩执手兜率笑
化乐熟视他暂视 此是六天之欲乐
天主教的天主据说就是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天主。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五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楞严经: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佛遗教经: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墬于坑陷。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达摩 破相论: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智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之果。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即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沈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少泉源。涓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苦海。
......
问。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何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答。欲修六度。当净六根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放逸。名为持戒。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舌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如果我们听六根的命令,到处看,到处听,到处想,那就是把主人的位置给了它们。 例如,马不停蹄地看电影,就如被恐怖分子劫持了。 马不停蹄地看新闻,就如同本来大巴士司机的位置被几个贼人抢去了。 究竟开往何方? 危险啊。
如果真想修行了生死,就不要看电视剧,电影。不要随便看新闻,现在的网络新闻就是无底洞,看完一篇又一篇。 也不要听世俗音乐。 佛经咒无妨。 如此修行,才算开始走上了生脱死的路。
五根中最厉害的应该是眼睛了。 眼睛对应色欲。 四十二章经说色欲是最厉害的,如果还有第二个跟色欲一样厉害的欲,那就没有人能修行了。 色欲中要慎防的就是淫心。 在家人有夫妻的,要看对方感受, 在这方面可以参考一下。 可是有了子女,就不要再想那些事情了。 具体行为上,与异性说话,要特别小心,别生欲念,如果容易生欲念,下次就要小心了,可以把眼睛焦点拉远,模糊现前的景物,或者集中注意力在某个点,而不看整个脸。 遇到年纪大的还好,如果遇到年纪轻轻的异性,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不管男女,都会受到青春气息的吸引,淫欲情欲习气很容易生起。 华严菩萨清凉大师发了一个愿:脚不踏尼寺的尘土。 这多清凉啊。净土祖师善道大师不看女人。这些行为是真修行。如果能:当幼者如儿女,长者如姐(哥),老者如母(父)对待,那就很好。 可是,我们可以觉察到的欲念是很粗大,细微的变化是我们无法觉察到的。 所以大修行人,跟异性保持很大的距离,因为不想造下生死因了。 佛一次前世曾作五通仙人。怎样才成就五通仙人的? 那就是断欲爱,得到: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还差漏尽通,所以只是仙人,还没成阿罗汉。 一天,他不小心看到美丽王妃的身体,生起了欲爱的烦恼,五通马上消失了。后来又发心断欲,又重新得到五通。 四十二章经:“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 是的。 当欲念减少了,会慢慢知道一些过去未来的事情,完全断除欲念,就会得到宿命通了。 欲念最大的是男女的欲。其次,还有食欲,财欲,房子欲等各种物欲。 四十二章经:第三章:割爱去贪: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当然在家人不可以做出家人的样子,但可以从心地上学习。 如财方面,哦,有车有房了,就不需要再换更贵的车,更大的房子。本来可以开公司,赚个数千万的,不开公司,只打工,赚100万,足够了。这就是慎勿再矣。在家人,如果懂得少欲知足,好好修行,说不定可以生到知足天(兜率天)。 那里的天人男女,对视笑笑就是行淫欲了。欲念很轻的。 那里有兜率内院,有佛菩萨在讲法呢。 不过,最好还是生西方净土,到那里得不退位。 西方人礼仪喜欢互相抱抱,可以看出,他们很多是天上下降生人间的,所以还保留那些习气。他们以为是礼貌,其实是欲念的习气。
四王忉利欲交抱 夜摩执手兜率笑
化乐熟视他暂视 此是六天之欲乐
天主教的天主据说就是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天主。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五阴: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
楞严经: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佛遗教经: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墬于坑陷。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达摩 破相论:
"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又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无明覆故。不得解脱。佛性者即觉性也。但自觉觉他。觉智明了。则名解脱。故知一切诸善以觉为根。因其觉根。遂能显现诸功德树。涅槃之果。因此而成。如是观心。可名为了。问。上说真如佛性一切功德因觉为根。未审无明之心以何为根。答。无明之心。虽有八万四千烦恼情欲及恒河沙众恶。皆因三毒。以为根本。其三毒者。即贪嗔痴是也。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诸恶。犹如大树。根虽是一。所生枝叶其数无边。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诸恶业百千万亿。倍过于前。不可为喻。如是三毒心。于本体中。应现六根。亦名六贼。即六识也。由此六识出入诸根。贪著万境。能成恶业。障真如体。故名六贼。众生由此三毒六贼。惑乱身心。沈没生死。轮回六趣。受诸苦恼。犹如江河。因少泉源。涓流不绝。乃能弥漫。波涛万里。若复有人断其本源。即众流皆息。求解脱者。能转三毒为三聚净戒。转六贼为六波罗蜜。自然永离一切苦海。
......
问。如经所说。六波罗蜜者。亦名六度。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言六根清净。名波罗蜜者。何为通会。又六度者。其义如何。答。欲修六度。当净六根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放逸。名为持戒。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舌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