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5-11-23
- 消息
- 30,365
- 荣誉分数
- 7,477
- 声望点数
- 373
张文宏:明年春天可能有小高峰 持续一两年也正常
文章来源: 界面新闻 于 2020-03-22 08:55:42
近期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国呈现多点暴发和扩散态势。为帮助领区同胞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更好地同当地民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在上海市外办协助下,特别邀请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张文宏教授于3月17日以视频连线方式举办专题讲座。
在谈到这些病例什么时候能得到大幅度的控制?张文宏表示:过了夏天以后病人会减少,但是一直会有散发的零星病人出现,延续到今年冬天,然后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个小的高峰,然后慢慢再下来。这当中还不排除和对面的南半球进行交流,因为北半球夏天病例变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会相互输送病例。来来回回,就算持续一两年也是正常的。
讲座内容全文如下:
问:新冠肺炎属于什么样一个病呢?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人类对疾病的控制经验是慢慢积累的。到今天为止,我们这对这个疾病总结的经验是,请大家记住,这个病毒没有SARS厉害,如果我们给予病人最好的治疗。SARS的病死率是多少呢?10%左右,也就是说10个人当中有1个人死亡,100个人当中有10个人死亡。
那么新冠病毒病死率是多少?按照德国现在的数据,100个人当中不足1人。这是德国今天的数据,但是你说意大利好像不是这样的,我今天先不谈意大利,意大利的情况和德国不一样。
现在中国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上海病死率也是这个数据,中国的病死率现在基本上达到这个水平,100人当中最多1至2人死亡(湖北以外)。
日本100个人当中死亡病例多少呢?1.5个。新加坡、马来西亚无死亡病例。马来西亚现在400多例确诊病例,你可以说是因为那边天气炎热。上海有350多例,死亡3例,而且这三个的病人年龄有多大?第1个89岁,第2个78岁,第3个病人是重度肥胖合并心脏病。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什么问题呢?跟SARS比起来,这个病的级别真的很小。
问:新冠肺炎病毒的危害在哪里?
答:因为它没有SARS厉害,所以在早期根本无法识别。有可能症状很轻微,你根本感觉不到,所以你会在你的周边看到一些人可能没有症状,或者有很轻微的症状,比如低烧,用体温计可能都不一定量的清楚。这会导致什么情况?
因为症状不明显,所以患者会四处走动,比如刚才说到的在德国前段时间一个室内的活动,参与人数达1000多,当中就混有了这样的病例。可能他当天去的时候,已经稍感不适,但是他觉得症状不明显仍然坚持去参加了,继而传染给更多人,因为这个时候它的传播性仍然是非常大的。
但如果是SARS情况就完全不是这样。因为2至3天内即会出现较为严重症状,从生病到重症的时间很短,因此一患病基本就无法出门行动,还怎么传染?
所以特别厉害的病毒反而传播性没有这么快、没有这么广。新冠病毒的特点在于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厉害,但是它的传播性极强,强到什么程度呢?
2009年爆发的美国和墨西哥的大流感,当时也波及到欧洲。美国几千万人感染,但病死率很低,是新冠肺炎病死率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至 0.2%。当时全球一开始也是十分恐惧,采取了非常积极的防控措施,后来觉得病死率不高,很快就放弃积极的防控措施了。当时很多人感染,但是感染了以后大部分都没事。这样你就能理解这次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自相矛盾的看法。有些国家觉得很凶猛,有些国家觉得还可以,更多的国家一开始觉得没什么,但是现在觉得不行,于是就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防控措施了。
问:这些病例什么时候能得到大幅度的控制?
答:预计今年夏天大多数病例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疫情会经历一个低谷。但是过了夏天,到下一个冬天是不是再复发,现在不好说。过了夏天以后病人会减少,但是一直会有散发的零星病人出现,延续到今年冬天,然后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个小的高峰,然后慢慢再下来。这当中还不排除和对面的南半球进行交流,因为北半球夏天病例变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会相互输送病例。来来回回,就算持续一两年也是正常的。但我们要相信这么多年这么多次,我们都过来了。所以这一次一定也会挺过来的,肯定的。
问:还有就是如果我生病了以后,我的风险有多高,我怎么办?
答:这是今天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你不生病。不生病的可能性有多大?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我们其实完全可以尽量做到不生病。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正确地做好了自身的防护,我认为感染的风险是极低的。新冠肺炎的感染风险只出现在密切接触时,不接触就没有风险。请大家自问:在这个时间节点,你能不能避免掉所有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如果你说你不能避免社交活动,那你又谈什么回国呢?回国不是更和德国的社会关系和交往都断掉了吗?因此减少接触频度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风险.
问:怎样理解德国的防疫政策?
答:在网络上我们也看到很多关于疾病的防控,大家看到英国好像开始启用群体免疫。德国的总理说,最终有60-70%的人会感染。
这样理解德国和英国的防疫政策并不恰当,特别是德国,德国是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今天德国做出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今天在这里,就说不同的国家采取的不同策略,是怎么考虑的?在这种考虑的前提下,我们怎么样才能采取对我们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这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问题。现在正在德国学习的学生,还有大量的中资企业人员,这个群体属于知识水平非常高的,而且都是基于事实能够做判断的人。
今天在这里我先简单回顾一下中国这次疫情防控的情况,再简单回顾一下各个国家做的工作有什么区别,还要简单回顾一下欧洲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并对将来的疫情做一个大概的预估。
将来的疫情其实一直在动态的变化过程当中,谁的预估都有可能会出错,疫情发展不是今天这个时间节点能够做出精确预判的,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每个国家所采取的策略每天都在变,但是有个比较好的趋势是大家都是变得越来越积极。只要各个国家的策略都变得越来越积极,那么国际上的疫情最终得到有效的防控事实上只是个时间问题。是今年夏天结束,还是年底结束,是明年的夏天结束,还是明年的年底结束,事实上这些问题都跟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采取的疫情防控策略有关!
此次疫情爆发以后,我国的科研机构是从1月1日开始,事实上只花了5至7天的时间,把这个疾病给弄清楚了,这个速度在历史上是非常快的。2003年SARS爆发时我们没有这么快,这一次在1月1号至7号之间,国家就把该病毒序列拿出来,并于1月10日向全世界公布。
有些一开始就认为疫情很凶猛的国家,防控非常积极,以新加坡为例,一开始采取的就是严格的管理措施。哪怕是现在它都比德国以及大多数欧洲国家做得更严格。新加坡有接近800个可以处理这些发热病人的门诊并为其提供帮助,只要有病人出现,会立刻去追踪这些病人,传染了哪些人,跟哪些人接触,做得很到位。这一点它同我们中国的城市,比如上海和北京做法大部分相似。
我在前面提到,这个病毒没有SARS厉害,传播性跟流感差不多,一开始大家认为病死率1%没问题,但是很快问题来了。问题在哪里呢?
这么多人生病一定会有很多重症的,所以重症的比例就会达20%左右。其实这些重症病人,按照今天的上海和德国的情况,哪怕重症病人,大多数经过治疗会痊愈。但当城市有几万人同时生病时,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新加坡一直把自己的发烧病人数量控制在几百个,出现一个即处理一个。
当一个城市有大量病人同时出现的时候,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床位被占满,造成重症病人住不进去滞留在外,这是造成病死率特别高的一个原因。很多重症病人需要建立非常好的氧气治疗,这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轻症的病人只要一个鼻导管就可以了,重症病人可能要用呼吸机,特别重的病人可能还要用人工肺。德国采购了1万台呼吸机,这是什么概念?
一般来讲,需要用呼吸机的病人大概是病人总数的5%。比如说上海350个病患中最终用呼吸机的可能也就是20多个。假设采购了1万台呼吸机,这还不包括德国现有的呼吸机,如果10%的人需要用呼吸机,那么至少可以满足10万个病人中极重症患者的需要。德国现在采购呼吸机的规模相当于至少为10万个以上发病人数级别而准备的。
德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学校关闭等。德国的病死率不到0.5%,这跟医生的水平关联不大,主要取决于疾病管理以及医疗资源管理。如果疫情进一步扩散,德国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是地球上最好的临床微生物的实验室之一,拥有100多年的历史。再过几天是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日。结核分枝杆菌是由罗伯特·科赫发现的。如果该研究所同德国政府一起来制定防控策略,一定会根据疫情走向来做相应的调整。
在中国武汉这种情况是国家在病人大量出现以后采取的当时最为正确的做法。再看上海和北京,现在已经开始恢复上班都有一段时间了,如果当时不是春节,像上海这样输入病人一开始还不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采取停工停产,关闭学校等措施呢?其实现在也不好断定。当时遇到一个最好的机会是春节。赶上春节这个时间,当时我就告诉大家在家里闷两周,因为这个病基本上两周如果不发病,就证明你不是病人,如果发病则到医院就诊。中国大多数城市就采取这一措施,两周不够,就再闷两周,这个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今天中国很多城市没有病例了,这个数据有没有错,完全不需要怀疑,我们都闷在家四周了。我了解上海所有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检测情况,这几周下来确无新增病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赶上了春节,我们成功地闷掉了这个疾病。那么现在呢,我们现在在抓紧复工。
现在除了部分州以外,德国大多数城市病例数都是个位数的。你说德国是采取中国在春节时候我们停止所有活动的策略呢,还是采取今天新加坡维持正常商业运转的策略呢?其实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也是学欧洲与美国的,只不过这个国家凝聚了亚洲和欧洲的智慧,就等于欧洲的医疗体系,加上亚洲人的城市管理和亚洲人民的配合,把这些东西方智慧完美地整合了。德国是否要采取中国的做法?第一,目前德国没有达到中国的严重程度。第二,没有遇到春节这样的时间节点,这都同疫情处在什么阶段有关系。
按德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北威州病例数比较多,德国境内南部几个州稍微多一点外,大多数城市病例数并不是非常多,且采取有症状出来一个治疗一个的管控策略,到目前阶段是符合科学的。
如果这个阶段德国完全采取中国的措施,马上会面临问题。柳叶刀杂志上面发了一篇文章,讲的是有道理的,如果要做这样的事,得全世界同步。如果北威州这么做了,汉堡、柏林没有采取同样措施,努力就会白费。
疫情现在在德国等国家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散发态势。如果全世界都呈散发态势,那么疫情就会延长。因为如果这个疾病要在非常短期的要把它搞定,就一定要采取极为激烈的手段。中国一开始就采取最为积极的措施,这跟德国所处的疫情阶段不同是有关系的。中国采取的措施是负责任的做法,我们当时想法非常美好,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民的特点是善良,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我们就是日子不过了,也要把疫情给控制好。而且我们也做到了,至少我们的责任尽到了。
但是今天德国也好,其他国家也好,就算德国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手段,如果周边别的国家没有采取,德国也仍然会面临输入的风险。中国现在也是面临这样的输入性风险,跟德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不要觉得现在德国形势很差,中国形势很好,中国每天也都在面临输入性风险,各国都是。
现在北威州已经采取了学校停课,娱乐场所关闭,取消非必要性的聚集,非必要的采购等措施来放慢大家的生活节奏。这个思路我很久以前就提出来过。放慢民众生活节奏后,有些已经感染的病人会一个个冒出来,这些冒出来的全是散发病例。以现在德国的医疗体系,对于散发病例是有能力处理的。
问:德国疫情到底向何处发展?
答:我现在基本上可以告诉大家,你现在就可以断了这次疫情在欧洲短期内会结束这个念头。
我们中国采取了把城市所有的活动都停下来,后来控制住了。如果全世界都说好了,我们现在大家都不动,都全世界停下来,一起停4个礼拜,那么全世界也能控制住。我前面给大家讲了,你要全世界同时停下来,我不能想象。你要德国和整个欧洲停下来的话也很难。如果欧洲其他国家不停下来,只有德国停下来了,你就算一个病人都没有,你后面日子也是很难过的,会不断有输入性病例。
所以现在的一个策略,整个欧洲的策略其实是一致的,第一点,要极大程度地提高社区的医疗力量的布控。第二点,提高对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第三点,控制城市内的各种活动。
我今天特地把英国、德国的数据都拿过来。最近它们都有一个上升的趋势,德国现在数据还比英国稍微高一点。德国已经采取措施了,我们后面就等待它的高峰什么时候出现?如果高峰不过去,疫情不断的蔓延,德国一定会出台更高级别的防控措施。最近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我们最坏的结果,可能有60-70%的德国人会感染。我认为她这句话是一定要讲的,为什么呢?她如果不讲这句话,现在的措施是无法出台的,各种场所是关不掉的,各类活动是取消不掉的。所以默克尔总理是直接把最坏的结果现在就告诉你,最坏的结果就是有60-70%的人会感染,但是这种最坏的结果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全欧洲不采取任何措施,以后也没有疫苗与特效药,而且是在后面几年的时间跨度内都没有药物和疫苗。
所以60-70%在人类的传染病史里面是什么个概念?就是说你不采取任何措施,我们的感染率就一定会达到这个水平。达到这个水平以后,你不采取任何措施,传染率也会下降。比如说,假设我现在跟冯总领事当中隔开了10个人,你说我有什么办法把我的病毒传到你身上呢?如果我传到第2个人的时候,第2个人是没有抵抗力的,第2个人就获得这个病了,然后他跟第3个人接触,第3个人也是没有抵抗力的,他又传给4个人,但是如果第4个人他是有抵抗力的,他就传不下去了。接下去他就往旁边传,旁边看到一个没有抵抗力的它就传下去,好,按我们传染病的一个数学模型,按这次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基本上人群当中达到60-70%感染的时候,也就是10个人当中有6个到7个,你这个病毒传播的速度一下子就会慢下来。
又比如我跟你之间相隔了100米,但是如果放了60个障碍物,我要到达你那里去,那得多慢的速度。传播的速度只要一慢下来,传染病自动就会得到控制,所以默克尔总理她是在做科普,你懂吧?
说全国有可能最终会有60-70%人感染,在传染病学里面这就是最坏的结局,她把最坏的结果告诉大家,最后的结果肯定比这个好。按德国今天采取的这些措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问:今后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无休止的长期的存在下去?
答:这个问题事实上是没办法预测的。包括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科学家也预测不了。为什么这么讲?跟你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关系。如果采取像中国这样的措施,两个月这个病就没了。这个病的潜伏期是两个礼拜,一般来讲你如果采取坚决的措施,经过4个潜伏期,大多数感染病就完全可以控制住了。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像中国这次应对新冠疫情一样的措施。
现在北威州的州长给大家讲思路,第一个措施就是三个字,慢下来。
第二个措施,给医院添加设备,对病人进行筛检,有轻症的病人居家隔离,然后看下一步疫情的发展,如果疫情没有大的变化,我们就保持,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就得随时进行调整。
今天德国采取的措施,已经跟两个礼拜之前不一样了,德国政府更加积极了。
疫情的发展取决于病毒与采取的措施之间的较量,德国现在是刚刚开始启动,如何采取措施,是要根据形势判断的。
问:疫情高峰何时到来?
答:我判断疫情高峰会出现在4月份到5、6月份!在夏天会得到比较好的控制,但是控制好以后这个病是不是就没了?从今天我们对这个疾病的了解来讲,这个比较困难。因为跟每个地方采取的措施有关,跟国际疫情的走势走向有关,这是我可以提供给大家的一些参考。
问:我们何去何从?
答:现在大家也看到网络信息非常的矛盾。就是说你如果今天打开互联网去看微博,会看到很多信息非常的嘈杂,所以我觉得大家能够过好日子就不能纠结于互联网。
所以,必须要对事情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预判,我们才好决定后面怎么做。我相信对同学们来说现在就是个围城:在外面的想回家,但是如果回家久了以后,发觉在外面也没啥事儿,然后再回去,又发现在原来的地方已经耽搁了很多重要的事情,这时候又开始后悔。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你回来了觉得没劲,留在那里又觉得很慌张。
所以,到底做什么样的决定,什么样的决定是对的,我们得从科学预判。我今天坐在这里,我假设我今天就是家长,我假设我的孩子就在德国读书。我就这样设身处地,同大家探讨一下,判断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办?
继续在那里完成学业,在那里工作,在那里做自己该做的事,还是先回来再说?到底应该做怎么样的判断才是正确的?
事实上今天通过我跟大家的对话,我估计我不会给你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你是否应该马上去买一张票,或者是经过第三国周转再回到自己的母国,这些都不是我今天要回答的问题。
我今天要回答的问题是,要基于哪些事实,我们才能作出判断。所以判断最后不是我做的,判断必须是你自己做的。
我今天只告诉你事实。基于这些事实,你做的判断才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最符合你的利益。
这个病最主要的感染风险在哪里?就是在接触上面。接触的等级有很多。如果你已经回国了,那非常好。但如果你今天买不到票,我告诉你在德国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感染。
在这种情况下,在德国我们有两种可能,一种你回来了,但不代表留下的人就不行了。比如还有同学没有订到票还留在德国,暂时没有回来的,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好绝望的。因为在德国现在不上课,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交。
在德国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是什么意思呢?尽量少去公众场合、聚集性场合。跟华裔的小朋友、铁哥们在一起是不是有风险呢?我可以告诉你,在一起一定会有风险。但如果按我说的去做,可以消除风险。
问:我们具体要怎么去做?
答:第一,吃饭要分餐,各吃各的。第二,聚会要戴口罩,两个人非常近距离接触,互相戴口罩是有价值的。一个人闷在宿舍里不出来是会疯掉的,小范围接触并佩戴口罩是没有问题的。第三,要尽量减少社交。在德国认真读书的同学很多,期末考试压力也很大,大家要好好利用时间多读点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交。现在大量娱乐场所停止营业,如果外出去餐馆吃饭是可以的,但我建议戴口罩去华裔餐馆并分餐。外出回去后的第一件事情是洗手。只要少社交、戴口罩、洗手,就可以基本上避免感染。
这个病要防止密切接触带来的风险。如果你不能特别确信你的女朋友是不是感染了,你就要坚持戴口罩。你如果买机票回家了,你不也见不到你女朋友吗。所以现在至少还能见面,虽然见面热聊时戴着口罩。所以一定要佩戴口罩的。避免密切接触、洗手、戴口罩、少社交,你在德国是安全的。
问:如果疫情进一步发展,医疗资源不够用的情况下,如果中国人和德国本地人同时去看病,会不会优先德国本国人看病?
答:在目前情况下,德国现在医疗资源极为充沛的时候,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可能为时过早。你想到这个问题,说明你对生病怀有恐惧,既然害怕生病,你对自己的行为就要有所节制。
所有的无畏无惧都是背后有人在支撑你。但是在国外你是独自一人,在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心怀恐惧,那就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根据我今天对这个疾病的介绍,我个人认为你只要有所节制,这个病是可以预防的,这是第一点。
问:年轻人是不是更安全一些?
答:根据我们上海的数据来讲,在医疗资源没有发生挤兑的情况下,年轻人发展到重症的风险是非常低的。最近我院收了十几个从欧洲回来的年轻人,这些人都是一起挤飞机回来的,90%病症都是非常轻的,有个别比较重的,我们给他吸氧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基本上也能够解决。
所以年纪轻的人,如果你想去医院,首先你要打当地的新冠热线,如果热线不通,给你的家庭医生打电话,如果实在不通的话,还可以向我们总领馆求助!你不要不管不顾就去医院急诊,这没有意义的,为什么?
你的症状如果很轻,甚至没有发烧,他不会给你按照新冠来处理,到最后给你两片感冒药。你觉得到医院里排队几个小时,拿两片感冒片回来,有意思吗?
要记住,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呼吸困难!这个是极为重要的症状,也是你去医院急诊室的一个最主要的指标。你说我怎么知道我自己有没有呼吸困难,我建议你去走两层楼梯,比如说你家住在20楼,你先从楼梯给我走到3楼,再乘电梯,你觉得自己走到3楼一点问题都没有,你的肺好的不得了,那你去医院毫无意义。
如果你走到2楼3楼,就有点气透不过来的感觉,你这个时候就要到医院急诊室去,这个属于什么呢?呼吸功能受限。
现在这个季节是感冒、流感的多发季,有症状也不一定是新冠,那万一是新冠呢?那就在家里隔离,然后戴口罩,还要避免跟你周边的人接触。我觉得这一点都应该做得到。做到以后,我觉得你不会传染给你身边的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有可能:不戴口罩,密切接触还不洗手。
问:德国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急剧爆发,有没有这种可能?
答:这种可能就是要取决于德国的城市是否落实德国目前采取的措施。比如,现在德国采取的措施是关闭娱乐场所,停止聚会,中小学停课,如果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就避免了爆发点。北威州疫情的发端也是上千人的室内聚会,如果这些社交活动都取消了,就没有爆发点。
现在病人会来自哪里?病人可能来自于某些工作场所,但是这些就不会出现像北威州的第一阶段的爆发的病人。这个阶段居家隔离轻症病人的做法跟美国、新加坡一致。我们现在不能预判的是德国现在到底有多少没有症状的病人。可能已经散布在各个家庭,各个企业,这一点是不能预估的,所以我们就要开始看,这些病人到底来自于哪里?我认为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后出现大面积的爆发的概率比较小,但是现在病例数仍在增加。当后面的传播的人数越来越多,我相信德国还会采取更加严格的隔离措施。
问:目前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北威州采取的这种防控措施,从我们的医学原理上讲,它是否科学、是否有效,或者是否真的是在对症下药?
答: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查一下北威州的疫情,截至昨天(16日)确诊数是2744,而且最近还在增加。它的增幅都是每天同比大幅攀升。这个增幅比较快的原因,就是第一次爆发点以后,病人现在散落在各个地方。这个时候最关键的一个节点就是要采取隔离的措施,如果没有隔离措施,如果不采取任何的隔离措施,后面日子会非常难过。
但是现在的隔离措施,北威州跟当时上海对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们还在上班。就是人口之间的流动还存在,这是唯一的一个风险点。但是因为默克尔总理说了60%-70%的人都会感染这句话,事实上她把最坏的情况告诉了大家,整个德国已经引起了重视,也是因为讲了这句话以后,现在采取的措施才能落地。
接下来,你是不是有潜在的病人,现在还分布在各个地方,就取决于第一,我们在工作的环节当中,我们是不是真正的贯彻隔离措施,比如说德国或者英国,年轻人下班以后,有没有跟往常一样到酒吧去喝几杯,聚会。第二,上班的时候,大家的社交距离,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后,社交活动也会有所减少接触。那么这种情况下面,我认为这种隔离是有效果的。
现在发病的这些病人都是前面感染的,这两天增加的病人都是在措施采取之前已经感染的。所以要看采取措施14天以后,它的增速,传播速度。按照现在感染的人数,你不能去预测今天采取的措施有没有效,采取的措施对发病率的影响是滞后的,滞后的时间点就是14天。如果14天以后效果不好,德国得提高对应的等级。如果应对等级不加大,你接下去德国也会面临一个问题,重症病人会增加,重症病人再增加以后,医院可能就应付不了。它的极限是什么?像呼吸机资源的配置可能也会受到影响。但是我就相信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每天都在做监测,如果监测到的数据与防控等级不对应的话,他们一定会采取更为积极的手段。
问:德国目前的医疗卫生系统能够应付新冠肺炎的这种蔓延的趋势吗?按照目前的这种防控方略和增长幅度看,会不会出现超载?
答:来这里之前,我做了一些对重症病人的救治医疗数据的初步收集,重症病人的数量跟床位数的相关性。就是说德国现在是不是有足够的病床数提供给重症的病人,也就是前面提到,80%的人事实上根本不需要住院,在家里隔离。我们最担心的是重症病人不能住院。我这里比较了一些相关数据。就目前患病人数,德国的床位冗余度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做出调整?如果病例数大量增加,预计冗余可能会被消耗掉,这时就得采取更加强势的防控策略。
问:德国现在对检测采取了非常严格谨慎的方式,为什么在检测问题上采取目前的这种做法?会不会因为控制检测范围,或者没有放开检测的力度而使更多的潜在的病患依然在水下?
答:关于新冠肺炎的检测,国内也不是一发烧,到医院就给你检测新冠肺炎,不是这样的,除非是来自疫区的人,或者有聚集性发病的患者。上海也只对特殊人群测,即高危的人群,我们定义为疑似人群。我们在上海只对疫区过来的人,比如对现在国外发病率特别高的地区来的航班进行检测。原来武汉病人很多的时候,我们只对武汉过来的人进行检测,并不是对所有的发烧的人进行检测。对所有发烧的人进行检测,在医疗资源上是个巨大的浪费,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检测有时候会产生假阳性,你认为是的,但是可能不是的。假阳性对人也是一个伤害。第三点,在国内我们是应收尽收,早在检测阳性之前就开始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了,所以在国内只是对疑似病例做检测。任何一个人跑到医院说,我发烧了,我要做新冠肺炎的检测,实际上是没有的。
所以中国也不是每个人都过来检测的。问题在哪里呢?如果对想做的人都进行检测,费用是很贵的。如果所有人有事没事都去测一次,就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1万个人去检测当中有100个人是重症的,这100个人就可能看不上病。所以我阐明两点,第一点,在中国不是说发烧就给检测,这是不实信息。中国只对有病例高发区来的人检测。如果是跟病人有密切接触的,直接就隔离观察了。德国的隔离跟中国的隔离也不一样。中国的隔离是集中隔离,德国的隔离是居家隔离。如果每个人大家有一点点伤风感冒就去检测,挂号、预约、看门诊,或者到急诊直接去排队,急诊间就已经要排4个小时了。
北威州现在有约1791万人,到今天确诊病例约为万分之一。但这个季节发烧的人是很多的,所以就意味着大量的检测是没有意义的。你叫医保怎么给你支付?这个钱很贵的。大量的人去医院咨询排队,然后真正重病的人检测不到了。重症病人检测不到,病情又很重,势必要滞留在急诊间,然后会造成什么呢?急诊间内的传播、医务人员的传播,那就不得了了。
问:德国目前采取的方式是确诊的轻症患者居家隔离,北威州不少留学人员都是合租,所以对此问题特别关注。请问德国的这种居家隔离方式科学、合理吗?会不会带来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蔓延和扩散?
答:这个得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样的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疗?我明确地告诉你,这种轻症病人,早期的治疗价值不大的,因为在现有药物中并没有一个药物能一吃就好。事实上大多数(80%)的轻症的病人是自己康复,可以在家隔离,那么空出来的床位留给谁?留给重症的病人!
轻症患者是居家隔离,还是在医院隔离,这是一个分歧点。有一个问题,如果都在医院隔离,医院有这么多床位吗?没有!
没有这么多床位,那居家隔离会不会引发更大的疫情呢?
那就看居家隔离做得好还是不好;如果是非常有效的居家隔离,就是有效果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很多跟患者住在一起的人,等到确诊的时候,那些人事实上已经跟他接触了,甚至已经感染上了,那他在家多待一天、少待一天,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为什么不居家隔离?如果采取居家隔离,我就明确告诉你,有些居家隔离如果不成功的,后面就会出来新的病人。出了新的病人,如果是轻症的,问题还不大;如果重症的就要送到医院去救治了。所以只要居家隔离的成功率能够到达一定的程度,才可以作为必然之选。中国人口多,人均住的地方太小,居家隔离,造成中国家庭内的传播人数就会非常大,这个人数不下来,中国的疫情就不能按所希望地那样在2至4个月内结束。
所以这种情况居家隔离方案在德国可能是合理的,德国政府也可能会随之改变,比如说采取建设集中隔离点的方法等。
问:合租的留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有效的防控,包括共用厨房、公用卫生间等等?如果一旦有疑似症状,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下我们说没有最好的办法,只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说没有最好的办法?因为条件所限,所以说没有更好的办法。
说到合租,自然是有条件单独居住,风险会小很多,如果做不到,那就要降低跟他人的社交距离,不在一起吃饭就可以降低风险;合租是否有风险,与共用厨房没有关系,共用卫生间也没有关系。你只要保持好个人的卫生,手经常洗,错开使用厨房,衣服洗好了有烘干,就没有问题了。烘干是最好的灭菌方式。
问:最近听说一些中药是有疗效的,德国能不能特事特办,在非常时期允许进口中药?
答:事实上关于中药在德国的广泛使用,一般是要遵循一个对等的原则。今天德国对我们的中药,就像我们对进口它的西药一样。在欧洲,包括德国对中药进口是有严格的管制的,就是要对药品进行严格的检测。截止目前很多中药都不在它允许进口的范围。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大批量的中药进到德国来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问:为什么目前德国没有倡议普通人戴口罩?
答:普通人戴口罩到底有没有效?肯定是有效。如果没有效,为什么医生要戴口罩呢?
第一就是感染风险的问题。感染是与我们所有人都相关的事情,做不做防护与你的感染风险有直接关系。如果感染风险大,我们都要做防护、戴口罩;如果感染风险小,就需要评估戴与不戴口罩的利弊有哪些。
欧洲人平时从来不戴口罩,但在日本和中国香港,即使平时不生病,街头也有很多人经常戴口罩,这是习惯。如果今天在德国,满大街的人都戴口罩,会让人觉得好像是世界末日一样,对普通人的精神会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决定民众是否戴口罩,就需要判断戴与不戴口罩的利弊。好处足够大,才需要戴口罩;好处不够大,就如我前面所讲,戴口罩是为了防止别人传染给你,而别人传染给你的概率极小,让整个城市的人都戴口罩,无非就是防止病毒传染给你的这一点概率,那么还是否需要戴口罩呢?
如果有感染症状了,应该马上戴口罩,在家里也应戴口罩,因为呼出的唾液中有可能存在病毒。此时戴口罩,防护效率就很高,戴口罩可以预防自己将病毒传染给别人。
第二就是医生为什么戴口罩?如果我今天在欧洲接诊的不是新冠肺炎患者,戴普通口罩和N95口罩的防护效率是同样的,就不需要戴N95口罩。但是面对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需要戴N95口罩,因为风险增加。比如你走在马路上,接触一万人当中可能只有一位新冠肺炎的患者,这么低的概率,即使你接触了这一万人,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说话的几率还是较小。对于这样防护效率极低的措施,代价是让整个城市的人都戴口罩,欧洲人就无法接受了。
为什么中国人就可以接受呢?
原因之一就是亚洲人,比如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民众本来就习惯戴口罩。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佩戴口罩就不会传染给别人,防护效率很高。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什么呢?
中国希望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如果大家戴口罩没有觉得不舒服,此时就戴口罩,没什么病人之时,就摘口罩。新加坡就不戴口罩,因为新加坡认为相较于全国700万人口,感染者只有几百人,发病率与德国一样,因此新加坡不戴口罩。进行评估之后,才决定戴与不戴。
无论是防护他人传染给自己还是防止自己外传,可以肯定的是戴口罩还是有效的,无非是防护的效率和习惯问题。
问:那我们中国人在这里要戴口罩吗?
答:我认为戴口罩有作用,但在低发病率地区,它的保护作用是被大家高估的。戴口罩能够解决的事,还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解决。第一,如果疫情发展很快,感染人数增多,此时戴口罩的防护效率就会提高。第二,按照目前德国的情况,一定要保持社交距离。如果上下学可以错峰搭乘公交,或骑车上学;在工作环境中,讲话保持一定间隔距离,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问题就不当面接触。第三,德国民众本来也没有佩戴口罩的习惯,建议大家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的观念。第四,我们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积极预防。比如华人圈内有人群体活动不戴口罩,吃饭的时候距离较近,还要抱怨德国人不戴口罩。与其去说服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让大家戴口罩,还不如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开始,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德国人民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是有他们的道理的。在德国按照德国的做法去做,如果不认同德国的做法,可以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做起,比如减少社交,增加交往距离,错峰采购等等。
文章来源: 界面新闻 于 2020-03-22 08:55:42
近期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德国呈现多点暴发和扩散态势。为帮助领区同胞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更好地同当地民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在上海市外办协助下,特别邀请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张文宏教授于3月17日以视频连线方式举办专题讲座。
在谈到这些病例什么时候能得到大幅度的控制?张文宏表示:过了夏天以后病人会减少,但是一直会有散发的零星病人出现,延续到今年冬天,然后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个小的高峰,然后慢慢再下来。这当中还不排除和对面的南半球进行交流,因为北半球夏天病例变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会相互输送病例。来来回回,就算持续一两年也是正常的。
讲座内容全文如下:
问:新冠肺炎属于什么样一个病呢?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人类对疾病的控制经验是慢慢积累的。到今天为止,我们这对这个疾病总结的经验是,请大家记住,这个病毒没有SARS厉害,如果我们给予病人最好的治疗。SARS的病死率是多少呢?10%左右,也就是说10个人当中有1个人死亡,100个人当中有10个人死亡。
那么新冠病毒病死率是多少?按照德国现在的数据,100个人当中不足1人。这是德国今天的数据,但是你说意大利好像不是这样的,我今天先不谈意大利,意大利的情况和德国不一样。
现在中国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上海病死率也是这个数据,中国的病死率现在基本上达到这个水平,100人当中最多1至2人死亡(湖北以外)。
日本100个人当中死亡病例多少呢?1.5个。新加坡、马来西亚无死亡病例。马来西亚现在400多例确诊病例,你可以说是因为那边天气炎热。上海有350多例,死亡3例,而且这三个的病人年龄有多大?第1个89岁,第2个78岁,第3个病人是重度肥胖合并心脏病。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什么问题呢?跟SARS比起来,这个病的级别真的很小。
问:新冠肺炎病毒的危害在哪里?
答:因为它没有SARS厉害,所以在早期根本无法识别。有可能症状很轻微,你根本感觉不到,所以你会在你的周边看到一些人可能没有症状,或者有很轻微的症状,比如低烧,用体温计可能都不一定量的清楚。这会导致什么情况?
因为症状不明显,所以患者会四处走动,比如刚才说到的在德国前段时间一个室内的活动,参与人数达1000多,当中就混有了这样的病例。可能他当天去的时候,已经稍感不适,但是他觉得症状不明显仍然坚持去参加了,继而传染给更多人,因为这个时候它的传播性仍然是非常大的。
但如果是SARS情况就完全不是这样。因为2至3天内即会出现较为严重症状,从生病到重症的时间很短,因此一患病基本就无法出门行动,还怎么传染?
所以特别厉害的病毒反而传播性没有这么快、没有这么广。新冠病毒的特点在于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厉害,但是它的传播性极强,强到什么程度呢?
2009年爆发的美国和墨西哥的大流感,当时也波及到欧洲。美国几千万人感染,但病死率很低,是新冠肺炎病死率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至 0.2%。当时全球一开始也是十分恐惧,采取了非常积极的防控措施,后来觉得病死率不高,很快就放弃积极的防控措施了。当时很多人感染,但是感染了以后大部分都没事。这样你就能理解这次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自相矛盾的看法。有些国家觉得很凶猛,有些国家觉得还可以,更多的国家一开始觉得没什么,但是现在觉得不行,于是就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防控措施了。
问:这些病例什么时候能得到大幅度的控制?
答:预计今年夏天大多数病例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疫情会经历一个低谷。但是过了夏天,到下一个冬天是不是再复发,现在不好说。过了夏天以后病人会减少,但是一直会有散发的零星病人出现,延续到今年冬天,然后到了明年春天,又有可能有一个小的高峰,然后慢慢再下来。这当中还不排除和对面的南半球进行交流,因为北半球夏天病例变少,但是南半球是冬天,也会相互输送病例。来来回回,就算持续一两年也是正常的。但我们要相信这么多年这么多次,我们都过来了。所以这一次一定也会挺过来的,肯定的。
问:还有就是如果我生病了以后,我的风险有多高,我怎么办?
答:这是今天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你不生病。不生病的可能性有多大?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我们其实完全可以尽量做到不生病。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正确地做好了自身的防护,我认为感染的风险是极低的。新冠肺炎的感染风险只出现在密切接触时,不接触就没有风险。请大家自问:在这个时间节点,你能不能避免掉所有不必要的社交活动?如果你说你不能避免社交活动,那你又谈什么回国呢?回国不是更和德国的社会关系和交往都断掉了吗?因此减少接触频度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风险.
问:怎样理解德国的防疫政策?
答:在网络上我们也看到很多关于疾病的防控,大家看到英国好像开始启用群体免疫。德国的总理说,最终有60-70%的人会感染。
这样理解德国和英国的防疫政策并不恰当,特别是德国,德国是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今天德国做出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今天在这里,就说不同的国家采取的不同策略,是怎么考虑的?在这种考虑的前提下,我们怎么样才能采取对我们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这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问题。现在正在德国学习的学生,还有大量的中资企业人员,这个群体属于知识水平非常高的,而且都是基于事实能够做判断的人。
今天在这里我先简单回顾一下中国这次疫情防控的情况,再简单回顾一下各个国家做的工作有什么区别,还要简单回顾一下欧洲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并对将来的疫情做一个大概的预估。
将来的疫情其实一直在动态的变化过程当中,谁的预估都有可能会出错,疫情发展不是今天这个时间节点能够做出精确预判的,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每个国家所采取的策略每天都在变,但是有个比较好的趋势是大家都是变得越来越积极。只要各个国家的策略都变得越来越积极,那么国际上的疫情最终得到有效的防控事实上只是个时间问题。是今年夏天结束,还是年底结束,是明年的夏天结束,还是明年的年底结束,事实上这些问题都跟我们在全球范围内采取的疫情防控策略有关!
此次疫情爆发以后,我国的科研机构是从1月1日开始,事实上只花了5至7天的时间,把这个疾病给弄清楚了,这个速度在历史上是非常快的。2003年SARS爆发时我们没有这么快,这一次在1月1号至7号之间,国家就把该病毒序列拿出来,并于1月10日向全世界公布。
有些一开始就认为疫情很凶猛的国家,防控非常积极,以新加坡为例,一开始采取的就是严格的管理措施。哪怕是现在它都比德国以及大多数欧洲国家做得更严格。新加坡有接近800个可以处理这些发热病人的门诊并为其提供帮助,只要有病人出现,会立刻去追踪这些病人,传染了哪些人,跟哪些人接触,做得很到位。这一点它同我们中国的城市,比如上海和北京做法大部分相似。
我在前面提到,这个病毒没有SARS厉害,传播性跟流感差不多,一开始大家认为病死率1%没问题,但是很快问题来了。问题在哪里呢?
这么多人生病一定会有很多重症的,所以重症的比例就会达20%左右。其实这些重症病人,按照今天的上海和德国的情况,哪怕重症病人,大多数经过治疗会痊愈。但当城市有几万人同时生病时,城市的容量是有限的。新加坡一直把自己的发烧病人数量控制在几百个,出现一个即处理一个。
当一个城市有大量病人同时出现的时候,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床位被占满,造成重症病人住不进去滞留在外,这是造成病死率特别高的一个原因。很多重症病人需要建立非常好的氧气治疗,这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轻症的病人只要一个鼻导管就可以了,重症病人可能要用呼吸机,特别重的病人可能还要用人工肺。德国采购了1万台呼吸机,这是什么概念?
一般来讲,需要用呼吸机的病人大概是病人总数的5%。比如说上海350个病患中最终用呼吸机的可能也就是20多个。假设采购了1万台呼吸机,这还不包括德国现有的呼吸机,如果10%的人需要用呼吸机,那么至少可以满足10万个病人中极重症患者的需要。德国现在采购呼吸机的规模相当于至少为10万个以上发病人数级别而准备的。
德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学校关闭等。德国的病死率不到0.5%,这跟医生的水平关联不大,主要取决于疾病管理以及医疗资源管理。如果疫情进一步扩散,德国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是地球上最好的临床微生物的实验室之一,拥有100多年的历史。再过几天是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日。结核分枝杆菌是由罗伯特·科赫发现的。如果该研究所同德国政府一起来制定防控策略,一定会根据疫情走向来做相应的调整。
在中国武汉这种情况是国家在病人大量出现以后采取的当时最为正确的做法。再看上海和北京,现在已经开始恢复上班都有一段时间了,如果当时不是春节,像上海这样输入病人一开始还不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采取停工停产,关闭学校等措施呢?其实现在也不好断定。当时遇到一个最好的机会是春节。赶上春节这个时间,当时我就告诉大家在家里闷两周,因为这个病基本上两周如果不发病,就证明你不是病人,如果发病则到医院就诊。中国大多数城市就采取这一措施,两周不够,就再闷两周,这个问题就完全解决了。
今天中国很多城市没有病例了,这个数据有没有错,完全不需要怀疑,我们都闷在家四周了。我了解上海所有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检测情况,这几周下来确无新增病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赶上了春节,我们成功地闷掉了这个疾病。那么现在呢,我们现在在抓紧复工。
现在除了部分州以外,德国大多数城市病例数都是个位数的。你说德国是采取中国在春节时候我们停止所有活动的策略呢,还是采取今天新加坡维持正常商业运转的策略呢?其实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也是学欧洲与美国的,只不过这个国家凝聚了亚洲和欧洲的智慧,就等于欧洲的医疗体系,加上亚洲人的城市管理和亚洲人民的配合,把这些东西方智慧完美地整合了。德国是否要采取中国的做法?第一,目前德国没有达到中国的严重程度。第二,没有遇到春节这样的时间节点,这都同疫情处在什么阶段有关系。
按德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北威州病例数比较多,德国境内南部几个州稍微多一点外,大多数城市病例数并不是非常多,且采取有症状出来一个治疗一个的管控策略,到目前阶段是符合科学的。
如果这个阶段德国完全采取中国的措施,马上会面临问题。柳叶刀杂志上面发了一篇文章,讲的是有道理的,如果要做这样的事,得全世界同步。如果北威州这么做了,汉堡、柏林没有采取同样措施,努力就会白费。
疫情现在在德国等国家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散发态势。如果全世界都呈散发态势,那么疫情就会延长。因为如果这个疾病要在非常短期的要把它搞定,就一定要采取极为激烈的手段。中国一开始就采取最为积极的措施,这跟德国所处的疫情阶段不同是有关系的。中国采取的措施是负责任的做法,我们当时想法非常美好,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民的特点是善良,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我们就是日子不过了,也要把疫情给控制好。而且我们也做到了,至少我们的责任尽到了。
但是今天德国也好,其他国家也好,就算德国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手段,如果周边别的国家没有采取,德国也仍然会面临输入的风险。中国现在也是面临这样的输入性风险,跟德国是一样的。所以大家不要觉得现在德国形势很差,中国形势很好,中国每天也都在面临输入性风险,各国都是。
现在北威州已经采取了学校停课,娱乐场所关闭,取消非必要性的聚集,非必要的采购等措施来放慢大家的生活节奏。这个思路我很久以前就提出来过。放慢民众生活节奏后,有些已经感染的病人会一个个冒出来,这些冒出来的全是散发病例。以现在德国的医疗体系,对于散发病例是有能力处理的。
问:德国疫情到底向何处发展?
答:我现在基本上可以告诉大家,你现在就可以断了这次疫情在欧洲短期内会结束这个念头。
我们中国采取了把城市所有的活动都停下来,后来控制住了。如果全世界都说好了,我们现在大家都不动,都全世界停下来,一起停4个礼拜,那么全世界也能控制住。我前面给大家讲了,你要全世界同时停下来,我不能想象。你要德国和整个欧洲停下来的话也很难。如果欧洲其他国家不停下来,只有德国停下来了,你就算一个病人都没有,你后面日子也是很难过的,会不断有输入性病例。
所以现在的一个策略,整个欧洲的策略其实是一致的,第一点,要极大程度地提高社区的医疗力量的布控。第二点,提高对重症病人的救治能力。第三点,控制城市内的各种活动。
我今天特地把英国、德国的数据都拿过来。最近它们都有一个上升的趋势,德国现在数据还比英国稍微高一点。德国已经采取措施了,我们后面就等待它的高峰什么时候出现?如果高峰不过去,疫情不断的蔓延,德国一定会出台更高级别的防控措施。最近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我们最坏的结果,可能有60-70%的德国人会感染。我认为她这句话是一定要讲的,为什么呢?她如果不讲这句话,现在的措施是无法出台的,各种场所是关不掉的,各类活动是取消不掉的。所以默克尔总理是直接把最坏的结果现在就告诉你,最坏的结果就是有60-70%的人会感染,但是这种最坏的结果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全欧洲不采取任何措施,以后也没有疫苗与特效药,而且是在后面几年的时间跨度内都没有药物和疫苗。
所以60-70%在人类的传染病史里面是什么个概念?就是说你不采取任何措施,我们的感染率就一定会达到这个水平。达到这个水平以后,你不采取任何措施,传染率也会下降。比如说,假设我现在跟冯总领事当中隔开了10个人,你说我有什么办法把我的病毒传到你身上呢?如果我传到第2个人的时候,第2个人是没有抵抗力的,第2个人就获得这个病了,然后他跟第3个人接触,第3个人也是没有抵抗力的,他又传给4个人,但是如果第4个人他是有抵抗力的,他就传不下去了。接下去他就往旁边传,旁边看到一个没有抵抗力的它就传下去,好,按我们传染病的一个数学模型,按这次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基本上人群当中达到60-70%感染的时候,也就是10个人当中有6个到7个,你这个病毒传播的速度一下子就会慢下来。
又比如我跟你之间相隔了100米,但是如果放了60个障碍物,我要到达你那里去,那得多慢的速度。传播的速度只要一慢下来,传染病自动就会得到控制,所以默克尔总理她是在做科普,你懂吧?
说全国有可能最终会有60-70%人感染,在传染病学里面这就是最坏的结局,她把最坏的结果告诉大家,最后的结果肯定比这个好。按德国今天采取的这些措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问:今后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无休止的长期的存在下去?
答:这个问题事实上是没办法预测的。包括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科学家也预测不了。为什么这么讲?跟你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关系。如果采取像中国这样的措施,两个月这个病就没了。这个病的潜伏期是两个礼拜,一般来讲你如果采取坚决的措施,经过4个潜伏期,大多数感染病就完全可以控制住了。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像中国这次应对新冠疫情一样的措施。
现在北威州的州长给大家讲思路,第一个措施就是三个字,慢下来。
第二个措施,给医院添加设备,对病人进行筛检,有轻症的病人居家隔离,然后看下一步疫情的发展,如果疫情没有大的变化,我们就保持,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就得随时进行调整。
今天德国采取的措施,已经跟两个礼拜之前不一样了,德国政府更加积极了。
疫情的发展取决于病毒与采取的措施之间的较量,德国现在是刚刚开始启动,如何采取措施,是要根据形势判断的。
问:疫情高峰何时到来?
答:我判断疫情高峰会出现在4月份到5、6月份!在夏天会得到比较好的控制,但是控制好以后这个病是不是就没了?从今天我们对这个疾病的了解来讲,这个比较困难。因为跟每个地方采取的措施有关,跟国际疫情的走势走向有关,这是我可以提供给大家的一些参考。
问:我们何去何从?
答:现在大家也看到网络信息非常的矛盾。就是说你如果今天打开互联网去看微博,会看到很多信息非常的嘈杂,所以我觉得大家能够过好日子就不能纠结于互联网。
所以,必须要对事情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预判,我们才好决定后面怎么做。我相信对同学们来说现在就是个围城:在外面的想回家,但是如果回家久了以后,发觉在外面也没啥事儿,然后再回去,又发现在原来的地方已经耽搁了很多重要的事情,这时候又开始后悔。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个样子,你回来了觉得没劲,留在那里又觉得很慌张。
所以,到底做什么样的决定,什么样的决定是对的,我们得从科学预判。我今天坐在这里,我假设我今天就是家长,我假设我的孩子就在德国读书。我就这样设身处地,同大家探讨一下,判断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办?
继续在那里完成学业,在那里工作,在那里做自己该做的事,还是先回来再说?到底应该做怎么样的判断才是正确的?
事实上今天通过我跟大家的对话,我估计我不会给你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你是否应该马上去买一张票,或者是经过第三国周转再回到自己的母国,这些都不是我今天要回答的问题。
我今天要回答的问题是,要基于哪些事实,我们才能作出判断。所以判断最后不是我做的,判断必须是你自己做的。
我今天只告诉你事实。基于这些事实,你做的判断才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最符合你的利益。
这个病最主要的感染风险在哪里?就是在接触上面。接触的等级有很多。如果你已经回国了,那非常好。但如果你今天买不到票,我告诉你在德国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感染。
在这种情况下,在德国我们有两种可能,一种你回来了,但不代表留下的人就不行了。比如还有同学没有订到票还留在德国,暂时没有回来的,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好绝望的。因为在德国现在不上课,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交。
在德国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是什么意思呢?尽量少去公众场合、聚集性场合。跟华裔的小朋友、铁哥们在一起是不是有风险呢?我可以告诉你,在一起一定会有风险。但如果按我说的去做,可以消除风险。
问:我们具体要怎么去做?
答:第一,吃饭要分餐,各吃各的。第二,聚会要戴口罩,两个人非常近距离接触,互相戴口罩是有价值的。一个人闷在宿舍里不出来是会疯掉的,小范围接触并佩戴口罩是没有问题的。第三,要尽量减少社交。在德国认真读书的同学很多,期末考试压力也很大,大家要好好利用时间多读点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交。现在大量娱乐场所停止营业,如果外出去餐馆吃饭是可以的,但我建议戴口罩去华裔餐馆并分餐。外出回去后的第一件事情是洗手。只要少社交、戴口罩、洗手,就可以基本上避免感染。
这个病要防止密切接触带来的风险。如果你不能特别确信你的女朋友是不是感染了,你就要坚持戴口罩。你如果买机票回家了,你不也见不到你女朋友吗。所以现在至少还能见面,虽然见面热聊时戴着口罩。所以一定要佩戴口罩的。避免密切接触、洗手、戴口罩、少社交,你在德国是安全的。
问:如果疫情进一步发展,医疗资源不够用的情况下,如果中国人和德国本地人同时去看病,会不会优先德国本国人看病?
答:在目前情况下,德国现在医疗资源极为充沛的时候,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可能为时过早。你想到这个问题,说明你对生病怀有恐惧,既然害怕生病,你对自己的行为就要有所节制。
所有的无畏无惧都是背后有人在支撑你。但是在国外你是独自一人,在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心怀恐惧,那就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根据我今天对这个疾病的介绍,我个人认为你只要有所节制,这个病是可以预防的,这是第一点。
问:年轻人是不是更安全一些?
答:根据我们上海的数据来讲,在医疗资源没有发生挤兑的情况下,年轻人发展到重症的风险是非常低的。最近我院收了十几个从欧洲回来的年轻人,这些人都是一起挤飞机回来的,90%病症都是非常轻的,有个别比较重的,我们给他吸氧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基本上也能够解决。
所以年纪轻的人,如果你想去医院,首先你要打当地的新冠热线,如果热线不通,给你的家庭医生打电话,如果实在不通的话,还可以向我们总领馆求助!你不要不管不顾就去医院急诊,这没有意义的,为什么?
你的症状如果很轻,甚至没有发烧,他不会给你按照新冠来处理,到最后给你两片感冒药。你觉得到医院里排队几个小时,拿两片感冒片回来,有意思吗?
要记住,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呼吸困难!这个是极为重要的症状,也是你去医院急诊室的一个最主要的指标。你说我怎么知道我自己有没有呼吸困难,我建议你去走两层楼梯,比如说你家住在20楼,你先从楼梯给我走到3楼,再乘电梯,你觉得自己走到3楼一点问题都没有,你的肺好的不得了,那你去医院毫无意义。
如果你走到2楼3楼,就有点气透不过来的感觉,你这个时候就要到医院急诊室去,这个属于什么呢?呼吸功能受限。
现在这个季节是感冒、流感的多发季,有症状也不一定是新冠,那万一是新冠呢?那就在家里隔离,然后戴口罩,还要避免跟你周边的人接触。我觉得这一点都应该做得到。做到以后,我觉得你不会传染给你身边的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有可能:不戴口罩,密切接触还不洗手。
问:德国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急剧爆发,有没有这种可能?
答:这种可能就是要取决于德国的城市是否落实德国目前采取的措施。比如,现在德国采取的措施是关闭娱乐场所,停止聚会,中小学停课,如果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就避免了爆发点。北威州疫情的发端也是上千人的室内聚会,如果这些社交活动都取消了,就没有爆发点。
现在病人会来自哪里?病人可能来自于某些工作场所,但是这些就不会出现像北威州的第一阶段的爆发的病人。这个阶段居家隔离轻症病人的做法跟美国、新加坡一致。我们现在不能预判的是德国现在到底有多少没有症状的病人。可能已经散布在各个家庭,各个企业,这一点是不能预估的,所以我们就要开始看,这些病人到底来自于哪里?我认为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后出现大面积的爆发的概率比较小,但是现在病例数仍在增加。当后面的传播的人数越来越多,我相信德国还会采取更加严格的隔离措施。
问:目前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北威州采取的这种防控措施,从我们的医学原理上讲,它是否科学、是否有效,或者是否真的是在对症下药?
答: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查一下北威州的疫情,截至昨天(16日)确诊数是2744,而且最近还在增加。它的增幅都是每天同比大幅攀升。这个增幅比较快的原因,就是第一次爆发点以后,病人现在散落在各个地方。这个时候最关键的一个节点就是要采取隔离的措施,如果没有隔离措施,如果不采取任何的隔离措施,后面日子会非常难过。
但是现在的隔离措施,北威州跟当时上海对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们还在上班。就是人口之间的流动还存在,这是唯一的一个风险点。但是因为默克尔总理说了60%-70%的人都会感染这句话,事实上她把最坏的情况告诉了大家,整个德国已经引起了重视,也是因为讲了这句话以后,现在采取的措施才能落地。
接下来,你是不是有潜在的病人,现在还分布在各个地方,就取决于第一,我们在工作的环节当中,我们是不是真正的贯彻隔离措施,比如说德国或者英国,年轻人下班以后,有没有跟往常一样到酒吧去喝几杯,聚会。第二,上班的时候,大家的社交距离,大家都知道这件事后,社交活动也会有所减少接触。那么这种情况下面,我认为这种隔离是有效果的。
现在发病的这些病人都是前面感染的,这两天增加的病人都是在措施采取之前已经感染的。所以要看采取措施14天以后,它的增速,传播速度。按照现在感染的人数,你不能去预测今天采取的措施有没有效,采取的措施对发病率的影响是滞后的,滞后的时间点就是14天。如果14天以后效果不好,德国得提高对应的等级。如果应对等级不加大,你接下去德国也会面临一个问题,重症病人会增加,重症病人再增加以后,医院可能就应付不了。它的极限是什么?像呼吸机资源的配置可能也会受到影响。但是我就相信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每天都在做监测,如果监测到的数据与防控等级不对应的话,他们一定会采取更为积极的手段。
问:德国目前的医疗卫生系统能够应付新冠肺炎的这种蔓延的趋势吗?按照目前的这种防控方略和增长幅度看,会不会出现超载?
答:来这里之前,我做了一些对重症病人的救治医疗数据的初步收集,重症病人的数量跟床位数的相关性。就是说德国现在是不是有足够的病床数提供给重症的病人,也就是前面提到,80%的人事实上根本不需要住院,在家里隔离。我们最担心的是重症病人不能住院。我这里比较了一些相关数据。就目前患病人数,德国的床位冗余度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做出调整?如果病例数大量增加,预计冗余可能会被消耗掉,这时就得采取更加强势的防控策略。
问:德国现在对检测采取了非常严格谨慎的方式,为什么在检测问题上采取目前的这种做法?会不会因为控制检测范围,或者没有放开检测的力度而使更多的潜在的病患依然在水下?
答:关于新冠肺炎的检测,国内也不是一发烧,到医院就给你检测新冠肺炎,不是这样的,除非是来自疫区的人,或者有聚集性发病的患者。上海也只对特殊人群测,即高危的人群,我们定义为疑似人群。我们在上海只对疫区过来的人,比如对现在国外发病率特别高的地区来的航班进行检测。原来武汉病人很多的时候,我们只对武汉过来的人进行检测,并不是对所有的发烧的人进行检测。对所有发烧的人进行检测,在医疗资源上是个巨大的浪费,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检测有时候会产生假阳性,你认为是的,但是可能不是的。假阳性对人也是一个伤害。第三点,在国内我们是应收尽收,早在检测阳性之前就开始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了,所以在国内只是对疑似病例做检测。任何一个人跑到医院说,我发烧了,我要做新冠肺炎的检测,实际上是没有的。
所以中国也不是每个人都过来检测的。问题在哪里呢?如果对想做的人都进行检测,费用是很贵的。如果所有人有事没事都去测一次,就会发生医疗资源挤兑。1万个人去检测当中有100个人是重症的,这100个人就可能看不上病。所以我阐明两点,第一点,在中国不是说发烧就给检测,这是不实信息。中国只对有病例高发区来的人检测。如果是跟病人有密切接触的,直接就隔离观察了。德国的隔离跟中国的隔离也不一样。中国的隔离是集中隔离,德国的隔离是居家隔离。如果每个人大家有一点点伤风感冒就去检测,挂号、预约、看门诊,或者到急诊直接去排队,急诊间就已经要排4个小时了。
北威州现在有约1791万人,到今天确诊病例约为万分之一。但这个季节发烧的人是很多的,所以就意味着大量的检测是没有意义的。你叫医保怎么给你支付?这个钱很贵的。大量的人去医院咨询排队,然后真正重病的人检测不到了。重症病人检测不到,病情又很重,势必要滞留在急诊间,然后会造成什么呢?急诊间内的传播、医务人员的传播,那就不得了了。
问:德国目前采取的方式是确诊的轻症患者居家隔离,北威州不少留学人员都是合租,所以对此问题特别关注。请问德国的这种居家隔离方式科学、合理吗?会不会带来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蔓延和扩散?
答:这个得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样的病人是不是需要治疗?我明确地告诉你,这种轻症病人,早期的治疗价值不大的,因为在现有药物中并没有一个药物能一吃就好。事实上大多数(80%)的轻症的病人是自己康复,可以在家隔离,那么空出来的床位留给谁?留给重症的病人!
轻症患者是居家隔离,还是在医院隔离,这是一个分歧点。有一个问题,如果都在医院隔离,医院有这么多床位吗?没有!
没有这么多床位,那居家隔离会不会引发更大的疫情呢?
那就看居家隔离做得好还是不好;如果是非常有效的居家隔离,就是有效果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很多跟患者住在一起的人,等到确诊的时候,那些人事实上已经跟他接触了,甚至已经感染上了,那他在家多待一天、少待一天,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为什么不居家隔离?如果采取居家隔离,我就明确告诉你,有些居家隔离如果不成功的,后面就会出来新的病人。出了新的病人,如果是轻症的,问题还不大;如果重症的就要送到医院去救治了。所以只要居家隔离的成功率能够到达一定的程度,才可以作为必然之选。中国人口多,人均住的地方太小,居家隔离,造成中国家庭内的传播人数就会非常大,这个人数不下来,中国的疫情就不能按所希望地那样在2至4个月内结束。
所以这种情况居家隔离方案在德国可能是合理的,德国政府也可能会随之改变,比如说采取建设集中隔离点的方法等。
问:合租的留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有效的防控,包括共用厨房、公用卫生间等等?如果一旦有疑似症状,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下我们说没有最好的办法,只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说没有最好的办法?因为条件所限,所以说没有更好的办法。
说到合租,自然是有条件单独居住,风险会小很多,如果做不到,那就要降低跟他人的社交距离,不在一起吃饭就可以降低风险;合租是否有风险,与共用厨房没有关系,共用卫生间也没有关系。你只要保持好个人的卫生,手经常洗,错开使用厨房,衣服洗好了有烘干,就没有问题了。烘干是最好的灭菌方式。
问:最近听说一些中药是有疗效的,德国能不能特事特办,在非常时期允许进口中药?
答:事实上关于中药在德国的广泛使用,一般是要遵循一个对等的原则。今天德国对我们的中药,就像我们对进口它的西药一样。在欧洲,包括德国对中药进口是有严格的管制的,就是要对药品进行严格的检测。截止目前很多中药都不在它允许进口的范围。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大批量的中药进到德国来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问:为什么目前德国没有倡议普通人戴口罩?
答:普通人戴口罩到底有没有效?肯定是有效。如果没有效,为什么医生要戴口罩呢?
第一就是感染风险的问题。感染是与我们所有人都相关的事情,做不做防护与你的感染风险有直接关系。如果感染风险大,我们都要做防护、戴口罩;如果感染风险小,就需要评估戴与不戴口罩的利弊有哪些。
欧洲人平时从来不戴口罩,但在日本和中国香港,即使平时不生病,街头也有很多人经常戴口罩,这是习惯。如果今天在德国,满大街的人都戴口罩,会让人觉得好像是世界末日一样,对普通人的精神会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决定民众是否戴口罩,就需要判断戴与不戴口罩的利弊。好处足够大,才需要戴口罩;好处不够大,就如我前面所讲,戴口罩是为了防止别人传染给你,而别人传染给你的概率极小,让整个城市的人都戴口罩,无非就是防止病毒传染给你的这一点概率,那么还是否需要戴口罩呢?
如果有感染症状了,应该马上戴口罩,在家里也应戴口罩,因为呼出的唾液中有可能存在病毒。此时戴口罩,防护效率就很高,戴口罩可以预防自己将病毒传染给别人。
第二就是医生为什么戴口罩?如果我今天在欧洲接诊的不是新冠肺炎患者,戴普通口罩和N95口罩的防护效率是同样的,就不需要戴N95口罩。但是面对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的病人,需要戴N95口罩,因为风险增加。比如你走在马路上,接触一万人当中可能只有一位新冠肺炎的患者,这么低的概率,即使你接触了这一万人,与新冠肺炎患者面对面说话的几率还是较小。对于这样防护效率极低的措施,代价是让整个城市的人都戴口罩,欧洲人就无法接受了。
为什么中国人就可以接受呢?
原因之一就是亚洲人,比如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民众本来就习惯戴口罩。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佩戴口罩就不会传染给别人,防护效率很高。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什么呢?
中国希望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如果大家戴口罩没有觉得不舒服,此时就戴口罩,没什么病人之时,就摘口罩。新加坡就不戴口罩,因为新加坡认为相较于全国700万人口,感染者只有几百人,发病率与德国一样,因此新加坡不戴口罩。进行评估之后,才决定戴与不戴。
无论是防护他人传染给自己还是防止自己外传,可以肯定的是戴口罩还是有效的,无非是防护的效率和习惯问题。
问:那我们中国人在这里要戴口罩吗?
答:我认为戴口罩有作用,但在低发病率地区,它的保护作用是被大家高估的。戴口罩能够解决的事,还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解决。第一,如果疫情发展很快,感染人数增多,此时戴口罩的防护效率就会提高。第二,按照目前德国的情况,一定要保持社交距离。如果上下学可以错峰搭乘公交,或骑车上学;在工作环境中,讲话保持一定间隔距离,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问题就不当面接触。第三,德国民众本来也没有佩戴口罩的习惯,建议大家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的观念。第四,我们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积极预防。比如华人圈内有人群体活动不戴口罩,吃饭的时候距离较近,还要抱怨德国人不戴口罩。与其去说服罗伯特·科赫研究所,让大家戴口罩,还不如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开始,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德国人民的想法,他们的想法是有他们的道理的。在德国按照德国的做法去做,如果不认同德国的做法,可以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做起,比如减少社交,增加交往距离,错峰采购等等。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