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61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在邓小平逝世5周年的日子,凤凰卫视特别推出了专题片《永远的小平》。该
节目以邓小平的家人、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主要采访对象,讲述了他们心目中的邓
小平,和他夫人卓琳之间风云激荡而又平和可亲的往事往情。
鲜为人知的两次婚姻悲剧
邓小平24岁时与前苏联中山大学的同学张锡瑗结婚。张锡瑗1907年生于河北
省房山县良乡镇,活泼、爽快、性情温和,对人很好,长相则是"少有的漂亮"。
1927年,邓小平在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张锡瑗也到了上海,在邓小平下属的
秘书处工作。当时曾去吃过邓张二人喜酒的郑超麟老人回忆:"张锡瑗长得很漂亮,
个子不高,是保定第二女子师范的学生,和李培之(王若飞的夫人)一道闹过学潮,
在武汉也做过秘密工作。张锡瑗的朋友很多,当时也有其它人追求她,可她和邓
小平结了婚。"两年后张锡瑗死于难产。关于她去世的时间有不同的说法,邓小平
对自己的私生活一直保持沉默,他从不对外人谈他的感情,在他的官方传记里甚
至没有提及到这次婚姻。
据中央特科人员李强回忆,邓小平曾委托他代为埋葬妻子。1949年上海解放
后,邓小平一进城就去寻找张锡瑗的坟墓。因为战乱,日本人又在公墓那里动土
修机场,公墓已面目全非。邓小平把她的遗骨重新放置在一个小棺木中,安葬在
上海烈士陵园。她的墓碑上镶嵌着她惟一一张保存下来的照片。1932年夏天,邓
小平第二次结婚。他的新婚妻子金维映也是共产党员,是30名参加长征的妇女中
的一位,但长征也损坏了她的健康。1933年,邓小平贬任江西会昌县委书记,金
维映在遭到打击、身处厄运的时候离邓而去,倒向当时负责审查邓小平的组织部
长李维汉的怀抱。长征到达延安后,金维映的精神病况愈来愈严重,后被送往莫
斯科治疗,1941年莫斯科被德军飞机轰炸时下落不明。
1939年7月邓小平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不久,他第三次结婚。新婚
妻子浦琼英(后来改名卓琳)是云南火腿大王的女儿,其父亲从一个贫寒的马帮
青年奋斗成为全国闻名的巨商。卓琳是20世纪30年代云南女孩里第一个考入北京
读书的,1937年她作为北平的一名学生从北平来到延安。她和邓小平都属龙,比
邓小12岁。从当年的照片上看,卓琳有着一张瓜子脸,身材苗条,相当美丽。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婚姻中,他俩的婚姻比其它人的时间要长,而且是最幸福的
婚姻之一。
几次追求卓琳被拒绝
卓琳从陕北公学毕业后分配在公安部工作。邓小平当时是八路军129师政委,
回延安开会时两人相遇相识。60多年后,从来没把邓小平当成伟人的卓琳回忆说,
因为公安部女同志多,邓小平经常到公安部来玩。"他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对我有意
了,找我的女朋友来跟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问我同意不同意。我说我年纪还
轻,不想那么早结婚,拒绝了。"
实际上,卓琳身为富商之女,心底里很怕跟一个工农干部结婚,因为"他们没
有知识,跟他说话说不到一块儿。延安有个笑话,一个工农干部和一个知识分子
结婚了,两个人晚上沿着延河看月亮。那个女的说,哎呀,你看这个月亮多漂亮
呀。他的丈夫就说,有什么漂亮的,我看不出来。我想,我结婚不能找长征的干
部,我要找知识分子。"
邓小平在婚姻上也表现出了他的顽强,卓琳婉拒之后,他这个师政委居然放
下架子亲自出马去找卓琳,两人以八路军速战速决的方式谈了两次之后,邓小平
就成功地获得了爱情。卓琳说"我觉得这个人还可以。第一,他是有点知识,是知
识分子。第二呢,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结婚。我那时候已经23岁了,我说算了吧,
凑合吧。同意了结婚。"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前,被卓琳称为"老干部"的
35岁的邓小平与卓琳举行了婚礼。
邓小平不苟言笑,毛泽东评价他是少年老成,绵里藏针,许多人见他都有点
怯。但是卓琳因为是"少妻",邓小平也得让她三分。卓琳说:"我跟他说,我说话
你得听。我这人好说话,没人听,我跟谁说呀。听了以后呢,你有意见你就给我
提,对的地方你也告诉我。他就不吭气。我说,我说话你不说话,我们这样相处
下去不行啊,你得说点话呀。他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脾气,你愿意说话你就
说,我有意见我就提,没有意见就这么算了。我想,这个老干部,你要老让他说
话也不行。算了,慢慢相处吧。就这样,慢慢互相之间就了解了。"
"结婚以后,他就带着我回前方去了,他在师部,我在后方,开会才能见个面。
后来我就说,我们这样也不行呀,你是不是给我写个信啊。他说,我写什么啊。
我说,你就写写你怎么生活、有什么感想……他说,好,我以后叫秘书给我写一
个,我印几十份,一个月给你发一份。我一听,说,算了算了,你别这样搞了,
我也不要你写信了"从此,卓琳就一直跟随着丈夫,并相继生下了五个孩子。三个
大的--邓林、邓朴方、邓楠因为生在战争年代,都曾寄养在老乡家里。进军西南
时,邓小平下令不准任何人带家属。卓琳不干了,她说:"你老是把我们丢了不管,
这次我一定要跟着你去,你砍我的头我都得跟着你去。他没办法了,只好带着我
们。"
西南多土匪,为了安全,一般是有侦察兵看好路了,军政首长在前边,卓琳
带着孩子在后头。一次,他们遇到了土匪袭击,但那一天恰好邓小平卫队的车坏
了,落在了后头,土匪按照惯例思维,与卫队的车打了起来,使卓琳一家躲过一
劫。
领导人中最幸福的婚姻
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中,曾三次被"打倒"。第一次是1933年的红军时期,第二
次是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第二号走资派"。第三次是1976年"反击右倾翻
案风"时。三次厄运中,后两次最为惨烈、最为让人绝望。但由于有卓琳温情与坚
贞的支撑,终于使邓小平顽强地摆脱了厄运,步入了世界级伟人的殿堂。
1969年10月卓琳和邓小平一起发配江西,被软禁在南昌附近新建县原步兵学
校校长的一所小院里。他们在那里幽居了3年零4个月。每天上午劳动,在拖拉机
修配厂拆洗线圈,下午和晚上关在那个小院里,每日上下班都有人持枪押送,在
工厂也不许乱说乱动。
卓琳回忆说,当时"一个月只给我们20块钱的生活费。邓小平说,我们要节约
一点,给孩子们当路费。因为孩子们都被分配到四面八方,有时候来看看我们。
为了补贴生活,他说,咱们来种地吧。因为我们住的那个楼前头有一块空地。他
挖地,我就拿个小板凳坐那里拣石头,弄成一亩地,我们就跟老百姓要种子,种
些茄子、辣椒啊容易种的东西。"
1975年,在周恩来的斡旋下,毛泽东似乎原谅了邓小平,让他出来工作。邓
一出山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全面整顿,使中国的经济有了生机,但是,这个整顿
将导致对毛泽东晚年的否定,毛当然不能容忍,很快邓就又被打倒。天安门事件
后,江青一伙说他是中国的"纳吉",是天安门事件的总后台,并在当天下午将他
带走软禁。邓小平被突然带走之际,女儿邓琳哭了。卓琳说:"别哭!哭有什么用!
"她决心与邓小平同生死共存亡。
在三女儿邓榕眼里,父母性格差别是很大的,但实际上他们有非常多的共同
之处:"他们两个人都是非常真诚、非常纯粹的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心计,对生
活的要求也比较简单。所以他们的爱我觉得是很纯的。他们俩有很多内在的东西,
都是非常相通的,都是很融和的。
而大女儿邓琳则说:"我呀,没见过我爸爸妈妈吵架,几乎没有红过脸。他们
两个互相特别信任,我爸爸做的事情,包括文革后来被打倒,我妈妈绝对没有二
心。从来没有说要跟他离婚,或者要跟他划清界限,一直跟着我爸爸,相濡以沫。
"曾为儿女婚事给毛泽东写信
邓小平脸上威严,内心却极喜欢孩子。文革期间,眼瞅着大女儿年过而立还
是独身,他忍不住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邓榕说:"我各方面条件不是太好,人又
比较老实,我父亲可能担心我的婚姻问题。所以他在这个问题上给毛主席写过信。
"
邓榕谈朋友时邓小平更是坐立不安。邓榕说:"当时父亲非常担心,因为我们
家太'黑'了。当时除了刘少奇以外就是邓小平,我们是全国最'黑'的'黑帮子弟',
别人不敢轻易接触我们。我父亲很担心我们的婚姻问题将来解决起来困难。所以,
我当时因为朋友介绍,认识了我爱人贺平以后,父亲非常高兴,是由衷地高兴。
当时我和贺平只是通了两封信,贺平是路过我们家去看他自己的父母,在我们家
住了两天。实际上我们还只是一般的朋友,谈不上定终身。但是我父亲就觉得他
一定能够成为我们家的女婿,所以他当时非常高兴,很郑重其事地搬了几个凳子,
跟我妈妈和我奶奶坐在后院里。我回来以后,他就一拍大腿,跟我说,好,这门
亲事就这么定了。我说我们还没有定呢,你怎么就定了呢。可见他当时那种欣喜
的心情。"
节目以邓小平的家人、身边工作人员作为主要采访对象,讲述了他们心目中的邓
小平,和他夫人卓琳之间风云激荡而又平和可亲的往事往情。
鲜为人知的两次婚姻悲剧
邓小平24岁时与前苏联中山大学的同学张锡瑗结婚。张锡瑗1907年生于河北
省房山县良乡镇,活泼、爽快、性情温和,对人很好,长相则是"少有的漂亮"。
1927年,邓小平在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张锡瑗也到了上海,在邓小平下属的
秘书处工作。当时曾去吃过邓张二人喜酒的郑超麟老人回忆:"张锡瑗长得很漂亮,
个子不高,是保定第二女子师范的学生,和李培之(王若飞的夫人)一道闹过学潮,
在武汉也做过秘密工作。张锡瑗的朋友很多,当时也有其它人追求她,可她和邓
小平结了婚。"两年后张锡瑗死于难产。关于她去世的时间有不同的说法,邓小平
对自己的私生活一直保持沉默,他从不对外人谈他的感情,在他的官方传记里甚
至没有提及到这次婚姻。
据中央特科人员李强回忆,邓小平曾委托他代为埋葬妻子。1949年上海解放
后,邓小平一进城就去寻找张锡瑗的坟墓。因为战乱,日本人又在公墓那里动土
修机场,公墓已面目全非。邓小平把她的遗骨重新放置在一个小棺木中,安葬在
上海烈士陵园。她的墓碑上镶嵌着她惟一一张保存下来的照片。1932年夏天,邓
小平第二次结婚。他的新婚妻子金维映也是共产党员,是30名参加长征的妇女中
的一位,但长征也损坏了她的健康。1933年,邓小平贬任江西会昌县委书记,金
维映在遭到打击、身处厄运的时候离邓而去,倒向当时负责审查邓小平的组织部
长李维汉的怀抱。长征到达延安后,金维映的精神病况愈来愈严重,后被送往莫
斯科治疗,1941年莫斯科被德军飞机轰炸时下落不明。
1939年7月邓小平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不久,他第三次结婚。新婚
妻子浦琼英(后来改名卓琳)是云南火腿大王的女儿,其父亲从一个贫寒的马帮
青年奋斗成为全国闻名的巨商。卓琳是20世纪30年代云南女孩里第一个考入北京
读书的,1937年她作为北平的一名学生从北平来到延安。她和邓小平都属龙,比
邓小12岁。从当年的照片上看,卓琳有着一张瓜子脸,身材苗条,相当美丽。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婚姻中,他俩的婚姻比其它人的时间要长,而且是最幸福的
婚姻之一。
几次追求卓琳被拒绝
卓琳从陕北公学毕业后分配在公安部工作。邓小平当时是八路军129师政委,
回延安开会时两人相遇相识。60多年后,从来没把邓小平当成伟人的卓琳回忆说,
因为公安部女同志多,邓小平经常到公安部来玩。"他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对我有意
了,找我的女朋友来跟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问我同意不同意。我说我年纪还
轻,不想那么早结婚,拒绝了。"
实际上,卓琳身为富商之女,心底里很怕跟一个工农干部结婚,因为"他们没
有知识,跟他说话说不到一块儿。延安有个笑话,一个工农干部和一个知识分子
结婚了,两个人晚上沿着延河看月亮。那个女的说,哎呀,你看这个月亮多漂亮
呀。他的丈夫就说,有什么漂亮的,我看不出来。我想,我结婚不能找长征的干
部,我要找知识分子。"
邓小平在婚姻上也表现出了他的顽强,卓琳婉拒之后,他这个师政委居然放
下架子亲自出马去找卓琳,两人以八路军速战速决的方式谈了两次之后,邓小平
就成功地获得了爱情。卓琳说"我觉得这个人还可以。第一,他是有点知识,是知
识分子。第二呢,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结婚。我那时候已经23岁了,我说算了吧,
凑合吧。同意了结婚。"在延安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前,被卓琳称为"老干部"的
35岁的邓小平与卓琳举行了婚礼。
邓小平不苟言笑,毛泽东评价他是少年老成,绵里藏针,许多人见他都有点
怯。但是卓琳因为是"少妻",邓小平也得让她三分。卓琳说:"我跟他说,我说话
你得听。我这人好说话,没人听,我跟谁说呀。听了以后呢,你有意见你就给我
提,对的地方你也告诉我。他就不吭气。我说,我说话你不说话,我们这样相处
下去不行啊,你得说点话呀。他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脾气,你愿意说话你就
说,我有意见我就提,没有意见就这么算了。我想,这个老干部,你要老让他说
话也不行。算了,慢慢相处吧。就这样,慢慢互相之间就了解了。"
"结婚以后,他就带着我回前方去了,他在师部,我在后方,开会才能见个面。
后来我就说,我们这样也不行呀,你是不是给我写个信啊。他说,我写什么啊。
我说,你就写写你怎么生活、有什么感想……他说,好,我以后叫秘书给我写一
个,我印几十份,一个月给你发一份。我一听,说,算了算了,你别这样搞了,
我也不要你写信了"从此,卓琳就一直跟随着丈夫,并相继生下了五个孩子。三个
大的--邓林、邓朴方、邓楠因为生在战争年代,都曾寄养在老乡家里。进军西南
时,邓小平下令不准任何人带家属。卓琳不干了,她说:"你老是把我们丢了不管,
这次我一定要跟着你去,你砍我的头我都得跟着你去。他没办法了,只好带着我
们。"
西南多土匪,为了安全,一般是有侦察兵看好路了,军政首长在前边,卓琳
带着孩子在后头。一次,他们遇到了土匪袭击,但那一天恰好邓小平卫队的车坏
了,落在了后头,土匪按照惯例思维,与卫队的车打了起来,使卓琳一家躲过一
劫。
领导人中最幸福的婚姻
邓小平的政治生涯中,曾三次被"打倒"。第一次是1933年的红军时期,第二
次是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第二号走资派"。第三次是1976年"反击右倾翻
案风"时。三次厄运中,后两次最为惨烈、最为让人绝望。但由于有卓琳温情与坚
贞的支撑,终于使邓小平顽强地摆脱了厄运,步入了世界级伟人的殿堂。
1969年10月卓琳和邓小平一起发配江西,被软禁在南昌附近新建县原步兵学
校校长的一所小院里。他们在那里幽居了3年零4个月。每天上午劳动,在拖拉机
修配厂拆洗线圈,下午和晚上关在那个小院里,每日上下班都有人持枪押送,在
工厂也不许乱说乱动。
卓琳回忆说,当时"一个月只给我们20块钱的生活费。邓小平说,我们要节约
一点,给孩子们当路费。因为孩子们都被分配到四面八方,有时候来看看我们。
为了补贴生活,他说,咱们来种地吧。因为我们住的那个楼前头有一块空地。他
挖地,我就拿个小板凳坐那里拣石头,弄成一亩地,我们就跟老百姓要种子,种
些茄子、辣椒啊容易种的东西。"
1975年,在周恩来的斡旋下,毛泽东似乎原谅了邓小平,让他出来工作。邓
一出山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全面整顿,使中国的经济有了生机,但是,这个整顿
将导致对毛泽东晚年的否定,毛当然不能容忍,很快邓就又被打倒。天安门事件
后,江青一伙说他是中国的"纳吉",是天安门事件的总后台,并在当天下午将他
带走软禁。邓小平被突然带走之际,女儿邓琳哭了。卓琳说:"别哭!哭有什么用!
"她决心与邓小平同生死共存亡。
在三女儿邓榕眼里,父母性格差别是很大的,但实际上他们有非常多的共同
之处:"他们两个人都是非常真诚、非常纯粹的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心计,对生
活的要求也比较简单。所以他们的爱我觉得是很纯的。他们俩有很多内在的东西,
都是非常相通的,都是很融和的。
而大女儿邓琳则说:"我呀,没见过我爸爸妈妈吵架,几乎没有红过脸。他们
两个互相特别信任,我爸爸做的事情,包括文革后来被打倒,我妈妈绝对没有二
心。从来没有说要跟他离婚,或者要跟他划清界限,一直跟着我爸爸,相濡以沫。
"曾为儿女婚事给毛泽东写信
邓小平脸上威严,内心却极喜欢孩子。文革期间,眼瞅着大女儿年过而立还
是独身,他忍不住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邓榕说:"我各方面条件不是太好,人又
比较老实,我父亲可能担心我的婚姻问题。所以他在这个问题上给毛主席写过信。
"
邓榕谈朋友时邓小平更是坐立不安。邓榕说:"当时父亲非常担心,因为我们
家太'黑'了。当时除了刘少奇以外就是邓小平,我们是全国最'黑'的'黑帮子弟',
别人不敢轻易接触我们。我父亲很担心我们的婚姻问题将来解决起来困难。所以,
我当时因为朋友介绍,认识了我爱人贺平以后,父亲非常高兴,是由衷地高兴。
当时我和贺平只是通了两封信,贺平是路过我们家去看他自己的父母,在我们家
住了两天。实际上我们还只是一般的朋友,谈不上定终身。但是我父亲就觉得他
一定能够成为我们家的女婿,所以他当时非常高兴,很郑重其事地搬了几个凳子,
跟我妈妈和我奶奶坐在后院里。我回来以后,他就一拍大腿,跟我说,好,这门
亲事就这么定了。我说我们还没有定呢,你怎么就定了呢。可见他当时那种欣喜
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