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晚报姜宝虎:“秀秀寻亲”报道体现人文关怀
个人简历:男,29岁,1999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同年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工作,现为集团下属青岛晚报新闻部记者。为人正直善良,对待新闻工作满怀激情。文风扎实而富有感染力,所写报道字里行间充满人文关怀,人情味浓厚,是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年轻记者。
推荐理由:在短短4年的新闻生涯中,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抗洪前线、毒气泄漏现场、风暴潮肆虐地等进行实地采访,出色地完成了采访任务。2001年秋季,带着“记录历史”的使命感,姜宝虎开始策划组织“中国二战赴日劳工对日索赔案”的追踪和报道,历时一年时间,走遍青岛12区市36个村镇,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寻访,终于寻访到13名年近古稀的健在当年赴日劳工,并成立了“对日索赔法律援助团”,关于赴日劳工的追踪报道在国内外、尤其是日本引起强烈关注,日本律师三次抵达青岛,义务取证后为中国劳工诉讼,将日本企业推上了被告席。时至今日,对日索赔案仍在上诉中。
影响最大的报道:关于“秀秀寻亲”的系列。秀秀真名黄秀,2002年3月从福建莆田到青岛打工,根据自己模糊的记忆,她怀疑自己三四岁时被人贩子从湖南某个地方拐卖到福建莆田做“童养媳”。2002年4月中旬,23岁的秀秀找到报社,向记者姜宝虎求助,要求记者帮助她揭开身世之谜,寻找到自己20年前失散的亲生父母。在没有任何明确线索的情况下,为了帮秀秀圆梦,记者姜宝虎排除种种压力,带着秀秀踏上了一条谁也无法预料的寻亲路。到今年4月,秀秀亲生父母最终找到,在历时一年整的时间里,姜宝虎始终带着秀秀北上南下,先后二上北京,七下湖南,三下福建,寻亲范围牵涉到山东、湖南、福建、四川、山西、青海、广东、浙江、湖北、河北等10余个省份,行程超过3万公里,报道文字长达10万字之多。无论从报道时间,地域跨度,报道稿件和版面安排,还是在影响上,在国内同类媒体中都是罕见的。
背景资料:2002年10月,姜宝虎的“秀秀寻亲”系列报道在中央电视台10节目《讲述》播出后,引起国家公安部白景富副部长的高度重视,在此后短短半年的时间里,白副部长先后五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湖南和福建警方和记者姜宝虎一起,全力以赴帮助秀秀寻找亲人。在经历了近20次的DNA检测之后,秀秀的亲生父母还是无法找到。2002年12月,在警方的直接干预下,当年拐卖秀秀的两名人贩子蔡德玉和邓珍英夫妇在福建厦门落网。2003年3月中旬,经过多方寻找,秀秀的亲生父母终于找到。经过公安部DNA确定,秀秀与亲生父母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唐素清、潘玉珍夫妇相认,这个3岁时在湖南耒阳被人贩子拐卖到福建的瑶族小姑娘,在与父母离散了18年之后,终于回到了亲生父母的身边。在寻找亲人的过程中,记者姜宝虎始终陪伴在秀秀身边,让寻亲无望的秀秀一次又一次走出了绝望。在亲人相认的仪式上,秀秀与年轻的记者姜宝虎相拥而泣。
“秀秀寻亲”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栏目,以姜宝虎和秀秀的寻亲经历制作推出了5级专题片〈漫漫寻亲路〉,中央电视台10套〈讲述〉栏目先后三次以专题片的形式播出“秀秀寻亲”,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公安报等全国120多家国家级和省市级重要媒体,都对姜宝虎和秀秀的寻亲事件以专版和专题的形式予以多方报道。“秀秀寻亲”同样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英国〈每日电讯报〉派出首席记者专门赶到青岛,采访秀秀和姜宝虎,他们要让这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在国外流传。
“秀秀寻亲”在秀秀的家乡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更是反响强烈,“秀秀寻亲”的故事被编成瑶族歌曲在瑶乡四处传唱。 受公安部委托,目前记者姜宝虎正在搜集和整理“秀秀寻亲”相关资料,公安部将以“秀秀寻亲”为典型案例,提交世界妇女儿童保护组织,“秀秀寻亲”的影响还将在世界范围内延伸。
大瑶山见证寻女泪秀秀的爸爸妈妈夜谈18年苦寻路
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最大的瑶族聚居区,20年前,瑶族人唐素清和妻子潘玉珍带着女儿,走出大山打工。山外的世界很精彩,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这个幸福家庭的轨道--他们4岁的女儿被人贩子拐卖了。在寻找女儿时,夫妻俩曾沿街乞讨,妻子还曾患上精神病。后来随着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的降生,为了保全这个家,唐素清又回到了山区。然而令唐素清夫妇做梦也不敢想的是,18年后,丢失的女儿找到了,她就是“秀秀”。
3月13日夜,52岁的唐素清和潘玉珍向记者讲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窗外春雨淅沥,屋内泪水飘洒,沉默不语的大瑶山也在静静地听着。父母盼她好运
秀秀原来还有一个文雅秀气的名字--- 唐晓婷。1981年农历六月初二,天刚破晓,她降生在这个温暖的家庭。爸爸说,女儿的名字里一定要有一个“晓”字,他们期望着这个属于黎明的名字,能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好运。当时是镇上惟一一名教师的妈妈潘玉珍说,从怀孕开始,她就从书本上寻找适合孩子的名字,她给女儿取了乳名“婷婷”。她希望女儿长得亭亭玉立,成为大瑶山“一朵最漂亮的花儿”。“我帮妈妈挣钱” 。
潘玉珍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女儿经常说过的那些话。“妈妈,我也要帮你挣钱,帮你做藤椅,挣钱后我们也去买个小电影,放在家里和爸爸一起看!”这是婷婷第一次在耒阳见到电视机时向妈妈透露的小秘密。多少年了,女儿天真的话语总伴着妈妈的泪水,清晰地印在妈妈的脑海里。午饭时她丢了 。
潘玉珍告诉记者,1985年5月26日,厂里的一位女工做的藤椅不合格,中午12时下班后,热心的潘玉珍留下来,帮着同事返工。10分钟后,当潘玉珍匆匆地赶到厂食堂去找等在那里吃饭的婷婷时,女儿不见了……夫妻乞讨寻女
说起夫妻俩爬火车、睡大街、沿路乞讨寻找孩子的那段日子,唐素清满脸抽搐,眼里滚动着泪水,泪水里喷射着怒火。
听说柳州的一个司机了解一个孩子被拐卖的消息,夫妻俩连夜赶到了柳州,找遍了柳州市内大大小小的7个汽车运输公司。为了能够等到那个司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夫妻俩白天连着黑夜,蹲在运输队的大门口,一辆车一辆车地辨认。为了省下钱以便更长时间地寻找孩子,夫妻俩每天只花3角钱吃饭;困了就在车站、广场、草地上躺一夜。一个月下来,婷婷仍然音信全无。那些天里,潘玉珍就像疯了一般,在柳州碰到卡车司机就上前拽住人家,可怜巴巴地问“你见过我的女儿婷婷吗”。在柳州一无所获后,夫妻俩又踏上去郴州、广州的路,在这些城市里,夫妻俩每天也都是风餐露宿,流落街头。妈妈疯找女儿 。
唐素清告诉记者,失去婷婷对潘玉珍的打击太大了,一度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一次,趁唐素清外出,疯疯癫癫的潘玉珍离家出走了,在三个多月时间里,披头散发的她喊着女儿的名字,在长沙、益阳和耒阳之间到处游荡。还没有从失去爱女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唐素清,又踏上了四处寻找妻子的艰难路程。他没想到,已怀有身孕的潘玉珍分别住过长沙、衡阳和江华的收容所。
三个月后,经治疗痊愈的潘玉珍回到了家。“照这样下去,我就要家破人散了!”为了这个家,为了妻子和就要分娩的孩子,唐素清决定暂不寻找婷婷。爸爸再上路。
女儿丢失一周年时,潘玉珍再次说起了婷婷,她不顾丈夫的阻拦和刚刚生下的孩子,要再次上路寻找。唐素清说服了妻子,自己一人上了路。他沿着京广线南下。露宿时身上的钱被偷走了,他只好爬上火车,钻进煤箱子。一次从火车上跳下来时,脑袋重重地摔到地上,整整昏迷了5个小时。每年过四关 ,潘玉珍说:“我最怕的是春节、5月26日、农历六月初二和八月十五这四个日子!春节和八月十五是个全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我们家因为婷婷的丢失,就从来没有团圆过!5月26日是婷婷被人拐走的日子,农历六月初二是婷婷的生日,我怎么会不去想,我怎么会不难过呢?我难过得死去活来!”
妈妈的手头上,至今保留着婷婷的一张照片,那是她过百岁的时候,妈妈、爸爸和她一起拍下的全家福。但这张珍贵的“全家福”并没有给唐素清和潘玉珍带来丝毫的幸福,女儿丢失后,这张照片不知见证了妈妈多少辛酸的泪水。妈妈有个心愿。
夜深了,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3时,但面对送来好消息的记者,唐素清一家仍然睡意全无,记者的一本青岛早报有关秀秀找妈妈的报道剪贴本,成了全家争抢的对象。当看到秀秀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亲生妈妈能够出现在自己的婚礼上时,脸上刚刚有了些笑容的潘玉珍又禁不住泪如泉涌。这次,潘玉珍的泪花里涌动着的更多的是幸福!
“姜记者,等和婷婷见面的时候,我想送她一个礼物,我都想好了。”凌晨记者即将离去的时候,沉浸在幸福中的潘玉珍突然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秘密:她要送给秀秀一件洁白的婚纱。 记者 姜宝虎 /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