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化蝶
学佛是离苦 不学佛是吃苦
- 注册
- 2016-10-27
- 消息
- 3,511
- 荣誉分数
- 6
- 声望点数
- 48
大慧宗杲禅师:行住坐卧处,勿令间断;喜怒哀乐处,莫生分别
举话时,都不用作许多伎俩,但行住坐卧处,勿令间断,喜怒哀乐处,莫生分别。举来举去,看来看去,觉得没理路、没滋味、心头热闷时,便是当人放身命处也,记取!记取!莫见如此境界便退心;如此境界正是成佛作祖底消息也。
而今默照邪师辈,只以无言无说为极则,唤作“威音那畔事”,亦唤作“空劫已前事”,不信有悟门,以悟为诳,以悟为第二头,以悟为方便语,以悟为接引之辞。如此之徒,谩人自谩,误人自误。
亦不可不知,日用四威仪中,涉差别境界,觉得省力时,便是得力处也。得力处极省力,若用一毫毛气力支撑,定是邪法,非佛法也。
但办取长远心,与“狗子无佛性”话厮崖,崖来崖去,心无所之,忽然如睡梦觉,如莲华开,如披云见日,到恁么时,自然成一片矣。但日用七颠八倒处,只看个“无”字,莫管悟不悟、彻不彻。三世诸佛只是个无事人,诸代祖师亦只是个无事人。古德云:“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又古德云:“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于一切处无心,则种种差别境界自无矣。
而今士大夫多是急性,便要会禅,于经教上及祖师言句中抟量,要说得分晓,殊不知分晓处却是不分晓底事。若透得个“无”字,分晓不分晓,不着问人矣。老汉教士大夫放教钝,便是这个道理也。作钝榜状元亦不恶,只怕拖白耳。一笑。
资料来源:云居法汇 第六册
举话时,都不用作许多伎俩,但行住坐卧处,勿令间断,喜怒哀乐处,莫生分别。举来举去,看来看去,觉得没理路、没滋味、心头热闷时,便是当人放身命处也,记取!记取!莫见如此境界便退心;如此境界正是成佛作祖底消息也。
而今默照邪师辈,只以无言无说为极则,唤作“威音那畔事”,亦唤作“空劫已前事”,不信有悟门,以悟为诳,以悟为第二头,以悟为方便语,以悟为接引之辞。如此之徒,谩人自谩,误人自误。
亦不可不知,日用四威仪中,涉差别境界,觉得省力时,便是得力处也。得力处极省力,若用一毫毛气力支撑,定是邪法,非佛法也。
但办取长远心,与“狗子无佛性”话厮崖,崖来崖去,心无所之,忽然如睡梦觉,如莲华开,如披云见日,到恁么时,自然成一片矣。但日用七颠八倒处,只看个“无”字,莫管悟不悟、彻不彻。三世诸佛只是个无事人,诸代祖师亦只是个无事人。古德云:“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又古德云:“愚人除境不忘心,智者忘心不除境。”于一切处无心,则种种差别境界自无矣。
而今士大夫多是急性,便要会禅,于经教上及祖师言句中抟量,要说得分晓,殊不知分晓处却是不分晓底事。若透得个“无”字,分晓不分晓,不着问人矣。老汉教士大夫放教钝,便是这个道理也。作钝榜状元亦不恶,只怕拖白耳。一笑。
资料来源:云居法汇 第六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