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狱开始的故事―中国人在加拿大的历史

五月独秀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11-02
消息
47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紧邻太平洋的BC省,是华人密度最大的省份。在西岸重要城市温哥华,每5个市民中就有一位是中国人。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吸引了大批习惯温暖气候的香港人,Vancouver因此被戏称为Honcouver.。


BC省也是中国人最早踏足加拿大的地方,然而,1858年来到这里的中国人并不是为了这里温暖的气候,优美的景致。对于他们来说,生存远比其他一切来的重要,当时的中国正是乱世,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在[金山]找到金子,远在中国的家人就可以吃饱饭,穿暖衣。

(1)
1858年4月25日,一艘名为“海军上将号”的轮船载着400多矿工从美国加里福尼亚州进入菲沙河,其中包括从三藩市来的30多名中国人。随后,一大批直接来自中国广东的年轻未婚男子接踵而来。


19世纪60年代初, BC省境内的中国人已达6000多人,大部分在金矿打工。

从那时候起,白人社会就种下了仇恨华人的祸根,他们认为,中国人到这里只是为了把钱带走,而且,所有白人不愿意做的苦活累活,华人即便以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薪水都愿意做,白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1875年,BC省通过法案否决了华人的选举权,华人不得从事会计师、律师或药剂师等职业。三年后,省议会更立法禁止在公共事务上雇佣华人。这时,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淘金全盛期渐渐衰退,失业的华人只能到锯木厂、餐馆、洗衣店干粗活谋生。

(2)
如果说早期华人在加拿大受到的冷遇是个序幕,19世纪末,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华工们的命运就正像是一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剧。

严冬季节,太平洋铁路的客运列车因为洛基山脉的风雪而停开。然而,如果不亲自走一走从BC省到阿尔伯达省的铁路沿线,我们没有资格讲述这段华人的血泪史。


因为风雪严寒,多数导游和司机不愿意和我们一起进山,经过一番周折,才找到跑过8年洛基山脉的导游JOHN.

穿越整个美洲的洛基山脉阻隔了BC省和加拿大东部的交通,1859年,美国建成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后,BC省和加拿大政府进行了谈判,如果加拿大不修建一条同样横贯东西的铁路,BC省将脱离加拿大,加盟美国。

迫于这种政治压力,1881年,加拿大总理麦当劳决定效仿美国修建一条连接东西的太平洋铁路。

全长4800公里的太平洋铁路中,穿越落基山脉的路段是其中最难修的部分,这里雪峰密布,重峦叠嶂。11月底,正午的气温已经是零下十几度。而据JOHN说,今年是反常气候,通常这时候已经是风雪弥漫,几步之外就已经不辨方向。


落基山脉集中了加拿大的4个国家公园,雪山湖水相应,一路景色优美。然而,当我们沿铁路前行,却始终无法放松心情。

当年修筑这条铁路的17000名华工,有4000多人葬身此地,多数被就地草草掩埋,因此有人说,每一公里铁路下,都埋葬了一个中国人的尸骨。


当时也是冬天,从中国广东省招募来的几千名华工经过6个月的海上漂流来到这里,迎接他们的是一生中从未经历过的严寒。

不仅仅是恶略的天气,华工当时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始终处于最底层。

[华人劳工受到的对待根本是不人道的,住的情况也很差. 因为在高山之上, 冬天那么冷的天气 零下三四十度, 只是住在棚帐里. 那吃的东西也是很简单, 所以营养不足而死亡的也不少, 意外死亡的 用火药炸开山 发生意外死亡的, 或者因为不满工头的虐待, 敢讲几句话或反抗一下 被打死的也有, 所以那种情况讲起来是令人伤心的]

因为首相答应盖一条铁路贯穿加拿大,所以BC省也决定在1871年加入加拿大联邦,所以这条铁路的落成能够带动西部的繁荣,对于加拿大而言是一个很重大的突破.

1985年,加拿大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一个纪念碑,纪念100年前这条铁路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使得加拿大的10个省2个地区成为一个完整的联邦国家。


但是碑文上没有提及中国人。


这张照片记录了铁路修成时的一个小型的庆典,其中没有一个中国人的面孔。


延太平洋铁路沿线的很多城镇,山峰,河谷都以当时修建铁路的功臣命名,其中也没有任何和中国人有关的名字。

唯一留存的是铁路沿线的中国人墓地和1892年一位无名诗人的诗句。

"漂泊者终于被他的同伴放在此安息
没刻下一行字也未见洒一滴泪
在十字架上只简单的记着
“为修路而死”"


(3)
时间过去整整一个世纪,1989年,一位华工的后代,盘占元先生奔走呼吁,在多伦多市中心紧靠中心车站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华工纪念碑。

对于盘先生这样的老华侨来说,这座纪念碑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加拿大政府终于正视了华人在加拿大历史上的贡献。在此之前,华人筑路的功绩不但被视而不见,而且还在长达几十年中遭受被歧视的命运。

雇用华工修铁路,曾被当时的加拿大总理麦当劳称为[两祸取其轻]。廉价的华工,被当地报章成为[必需的祸民]。

铁路已经修成,加拿大政府就开始了驱逐[祸民]的行动。


1885年,加拿大政府将原本向华人征收的10元人头税提高到50元, 1903年更提高到500元,相当于一个人两年的收入,在当时可以买200亩土地。

华人缴纳的人头税一度成为加拿大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从1885年到1947年,华人共缴纳人头税2600多万加元,相当于13亿港币。

这笔钱可以再修一条加拿大太平洋铁路。

购买3个阿拉斯加。

现在的BC省省会维多利亚的办公大厦就是用当时华人缴纳的人头税建成的。


1923年7月1日加拿大国庆节,渥太华又通过一项新的移民法,全面禁止中国移民入境。这是1885年实行人头税政策后加拿大政府的另一项重大排华政策。

其后数年,华人一直将加拿大国庆节视为“受耻日”。


新移民法规定,只有中国使馆人员、在加拿大出生的孩、商人和大学留学生等才能进入加拿大,此外,华人离开加拿大时必须向移民局登记,只准离境两年,否则将被取消入境资格。新移民法导致大部分已婚华人不能与妻儿团聚,无法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当年20多岁来加拿大的华人,只能回中国老家娶妻,然后留下妻子再回加拿大谋生。在他们的一生中,也许只能回家乡一、两次,以求传宗接代。


这是华人加拿大移民上最黑暗的时期,1923年至1947年间入境的仅有8个华人。

整个2、30年代,华人社区的男女比例为10:1,直到1981年这种畸形比例才趋平衡。




虽然加拿大政府对华人征收人头税和限制华人入境的歧视性政策在1947年取消,但是留在华人心头的阴影至今仍然存在。

几十年来,一些华人社团和华裔一直在不懈努力,要求加拿大政府为这个历史错误作出道歉和赔偿。全加华联就是这样一个组织。

直到今天,加拿大政府是否对当年的人头税政策提出正式道歉尚未可知.

(4)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却成为加国华人移民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战后的加拿大终于废除了对于华人的歧视性政策,从1947年开始承认华裔的公民权。而直接导致这种变革的,是为国家浴血奋战的600多名华裔军人。


二战爆发时,加拿大作为盟军一员参战。因为害怕华人由此取得公民权,华裔青年没有被应召服兵役。但华人以德报怨,自觉购买了20万政府发行的战时公债。尽管不能合法应召入伍,很多华人青年仍想尽办法, 自愿从军。


正因为这些华裔军人在战时的突出贡献,1947年,加拿大政府废除了歧视华裔的移民法案,给予华裔公民权。而当时参战的军人就成为历史上第一批拿到公民身份的华裔。
 
顶~~当年可歌可泣的华人阿
 
- 如果一个族裔的大部分人都在从事低层工作,他们就注定要被歧视。
- 现在大部分的加拿大华人的处境也并不乐观!低级工程师,低级会计师,牙医,护士等等都是华人的首选。其实这种工作某种程度上类似修铁路的工人。
- 我们不奢望第一代移民能改变什么,可是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下一代往高处发展,律师,警察,从军,规模化商业,这都是进入政治圈的途径。
- 还有,教育他们有自己是华人(而非中国人)的意识!从小让他们知道“我是加拿大人,我是华人”,知道自己属于某个特定群体,否则他们长大后会象我们一样一盘散沙!
 
去多伦多下了CN Tower在Skydome旁瞎转了一圈,很偶然的看到了曾在电视上瞧见过一眼的华人铁路建造者的塑像。从照相机的取景框里正好看到CN Tower的雄姿。这座塑像就象是一个基座。
 
希望说加拿大"宽容"和"包容性"的人好好看看华人在加拿大的历史.
 
re

最初由 badman 发布
希望说加拿大"宽容"和"包容性"的人好好看看华人在加拿大的历史.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