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flowers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11-11-16
- 消息
- 92
- 荣誉分数
- 3
- 声望点数
- 128
先民奋斗多重奏
一个庶民家族的故事 (4) 你来牵罟 只有得没有失
作者:农本木
人们合力拉绳 牵罟。(Yuriy kosygin/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续前文)
先民们为了谋得更好的生活,还开发一种“牵罟(音谷)”的活动,这是一种群体拉网捕鱼的方式。它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产生更好的群体性社会关系。
“牵罟”的操作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很有特色。工具也一样,看似简易其实都是先民的智慧结晶。工具部分除了小船之外,整体共分三种:前端是单一的绳缆,先民们用月桃的茎部纤维做成。中段是约5尺宽的大目网,网的两侧分别串着重铅块和轻浮筒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这样,网在水中能自然直立,能像墙壁般有效地拦住被圈的鱼儿。最后是用密网做成长漏斗状的鱼篓,渔获多寡就看这儿。
另外,“牵罟”时,参与的人要配带一样东西,叫做“腰操”,它是用竹藤编成的像宽腰带一样的东西,不同的是,它前端有一条绳子,绳子的末稍固定着一个像大姆指一般粗的小铁环,“牵罟”时,用绳子的甩动之势把小铁环紧扣到大绳缆上,然后利用腰及双脚的力量随着绳缆“倒退噜(走)”,最后和所有人马同心协力,将鱼网拉上岸。没有腰操的人,就用双手拔,像拔河一般拉拔。
借着这个“腰操”,参与“牵罟”的人很容易感受到人与群体的关系。个人配合着整体,会产生一种“融入”与“被融入”的放松感,那是一个极特殊又奇妙的感受。你的加入让整体多了一股力道,而这整体力道又会反过来融容你。也就是说,在牵罟的过程中,人在精神上,能感受到自我身心的协调以及和他人合作无间的谐和感;而在物质上,又可以得到一分劳力付出所得--最新鲜的鱼获。换句话说,你来“牵罟”,只有得没有失。
民众体验牵罟活动之乐趣。(许享富/大纪元)“ㄇ字形”的捕鱼行动
“牵罟”的工作流程和路线都由小船主导,可称之为“ㄇ字形”捕鱼法。首先观察鱼汛。把少许绳缆留在岸上,其它的照顺序堆上船,船划出去时一边放绳缆,划了二到三百公尺左右,看到鱼群时就开始撒大目网。(没看见就继续找),船要转弯开始圈鱼,要绕大圈一点,把鱼群圈住后,接着就绕回来,一路打直回岸边,并陆续下网,下绳缆,最后把绳头交给岸上的罟脚,这时,找鱼撒网的程序才算完成,牵罟的活动也才正式开始。“ㄇ字形”的两侧直线由两组人力同时拉,把网绳全拉上岸时,也顺便把鱼群给拢上岸了,完成圈鱼、捕鱼的动作。
“牵罟”的人数不拘,有时高达三四十人,不管来多少人,都分成两行,依绳缆站着,或用腰操扣住主绳,或用双手握主绳,面朝大海,默默地倒退走,直到撞到收绳的人,才起身再往前行,重复一遍又一遍。身体可以不打湿,心也可以不打乱,不抢鱼不追鱼,给人的感觉是无比的平和与安详,这样打上来的鱼获应该是最鲜美的吧!
我们小村的罟舟共有九艘,木制渔船看起来十分精美,船身共有红白黑三种颜色,黑色是船体,白红两色是两道宽宽的线,顺着船舷的弧度走,简洁有神。船头画有眼睛,船尾写有船名,独特的美感,让人难忘。
我祖父的罟舟属“六罟”。他生性严谨,话不多,留有两撇胡子,看起来很有威严。牵罟时,如有人偷懒,不用力拉,速度不快的话,鱼就可能跑掉,这时他就会高喊,叫大家用力拉,每当这个时候,他的两撇胡子都会翘起来,大家看了都很怕,私下称他为“翘须”。
牵罟当天的渔获,除了好鱼要出售外,剩下来的就由大伙均分,看当天罟脚(没有参与股分的人)的人数,在沙滩上一小堆、一小堆地一字排开,让罟脚排着队领取,一人一份。每次来牵罟的名单要记录清楚。
渔获出售后要算总账,当累积到一季时,便按股东、头桨、二桨、三桨、尾桨、账务等比例分别算好,再通知大家到家里来领取。大家都到了时,气氛往往非常热络,每个人都笑眯眯地,很是温馨。我祖母、母亲忙着准备点心,招呼大家享用,大家吃得很开心,手里也拿了一份辛苦牵罟钱,结束了一季的牵罟作业,期待下一季更丰收。
我祖父也会利用农事的空档,海水正涨潮时,与家人在海边浅滩处网鱼苗。利用特制的鱼苗网,一人在前面拉,虱目鱼苗、鳗鱼苗会被迫进入尾端的网漕内,后面一人拿瓢子在漕内舀水查看,有虱目鱼苗、鳗鱼苗时,就倒入水桶中。岸边有商人等着收购鱼苗。此种牵网捕鱼苗的工作很辛苦,长时间泡在海水中,全身湿淋淋的,很难受,如果收获不错,那辛苦还算值得,但有时也会空手而归。
一个庶民家族的故事 (4) 你来牵罟 只有得没有失
作者:农本木
人们合力拉绳 牵罟。(Yuriy kosygin/Wikimedia Commons提供)
(续前文)
先民们为了谋得更好的生活,还开发一种“牵罟(音谷)”的活动,这是一种群体拉网捕鱼的方式。它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产生更好的群体性社会关系。
“牵罟”的操作方法看似简单,其实很有特色。工具也一样,看似简易其实都是先民的智慧结晶。工具部分除了小船之外,整体共分三种:前端是单一的绳缆,先民们用月桃的茎部纤维做成。中段是约5尺宽的大目网,网的两侧分别串着重铅块和轻浮筒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这样,网在水中能自然直立,能像墙壁般有效地拦住被圈的鱼儿。最后是用密网做成长漏斗状的鱼篓,渔获多寡就看这儿。
另外,“牵罟”时,参与的人要配带一样东西,叫做“腰操”,它是用竹藤编成的像宽腰带一样的东西,不同的是,它前端有一条绳子,绳子的末稍固定着一个像大姆指一般粗的小铁环,“牵罟”时,用绳子的甩动之势把小铁环紧扣到大绳缆上,然后利用腰及双脚的力量随着绳缆“倒退噜(走)”,最后和所有人马同心协力,将鱼网拉上岸。没有腰操的人,就用双手拔,像拔河一般拉拔。
借着这个“腰操”,参与“牵罟”的人很容易感受到人与群体的关系。个人配合着整体,会产生一种“融入”与“被融入”的放松感,那是一个极特殊又奇妙的感受。你的加入让整体多了一股力道,而这整体力道又会反过来融容你。也就是说,在牵罟的过程中,人在精神上,能感受到自我身心的协调以及和他人合作无间的谐和感;而在物质上,又可以得到一分劳力付出所得--最新鲜的鱼获。换句话说,你来“牵罟”,只有得没有失。
民众体验牵罟活动之乐趣。(许享富/大纪元)“ㄇ字形”的捕鱼行动
“牵罟”的工作流程和路线都由小船主导,可称之为“ㄇ字形”捕鱼法。首先观察鱼汛。把少许绳缆留在岸上,其它的照顺序堆上船,船划出去时一边放绳缆,划了二到三百公尺左右,看到鱼群时就开始撒大目网。(没看见就继续找),船要转弯开始圈鱼,要绕大圈一点,把鱼群圈住后,接着就绕回来,一路打直回岸边,并陆续下网,下绳缆,最后把绳头交给岸上的罟脚,这时,找鱼撒网的程序才算完成,牵罟的活动也才正式开始。“ㄇ字形”的两侧直线由两组人力同时拉,把网绳全拉上岸时,也顺便把鱼群给拢上岸了,完成圈鱼、捕鱼的动作。
“牵罟”的人数不拘,有时高达三四十人,不管来多少人,都分成两行,依绳缆站着,或用腰操扣住主绳,或用双手握主绳,面朝大海,默默地倒退走,直到撞到收绳的人,才起身再往前行,重复一遍又一遍。身体可以不打湿,心也可以不打乱,不抢鱼不追鱼,给人的感觉是无比的平和与安详,这样打上来的鱼获应该是最鲜美的吧!
我们小村的罟舟共有九艘,木制渔船看起来十分精美,船身共有红白黑三种颜色,黑色是船体,白红两色是两道宽宽的线,顺着船舷的弧度走,简洁有神。船头画有眼睛,船尾写有船名,独特的美感,让人难忘。
我祖父的罟舟属“六罟”。他生性严谨,话不多,留有两撇胡子,看起来很有威严。牵罟时,如有人偷懒,不用力拉,速度不快的话,鱼就可能跑掉,这时他就会高喊,叫大家用力拉,每当这个时候,他的两撇胡子都会翘起来,大家看了都很怕,私下称他为“翘须”。
牵罟当天的渔获,除了好鱼要出售外,剩下来的就由大伙均分,看当天罟脚(没有参与股分的人)的人数,在沙滩上一小堆、一小堆地一字排开,让罟脚排着队领取,一人一份。每次来牵罟的名单要记录清楚。
渔获出售后要算总账,当累积到一季时,便按股东、头桨、二桨、三桨、尾桨、账务等比例分别算好,再通知大家到家里来领取。大家都到了时,气氛往往非常热络,每个人都笑眯眯地,很是温馨。我祖母、母亲忙着准备点心,招呼大家享用,大家吃得很开心,手里也拿了一份辛苦牵罟钱,结束了一季的牵罟作业,期待下一季更丰收。
我祖父也会利用农事的空档,海水正涨潮时,与家人在海边浅滩处网鱼苗。利用特制的鱼苗网,一人在前面拉,虱目鱼苗、鳗鱼苗会被迫进入尾端的网漕内,后面一人拿瓢子在漕内舀水查看,有虱目鱼苗、鳗鱼苗时,就倒入水桶中。岸边有商人等着收购鱼苗。此种牵网捕鱼苗的工作很辛苦,长时间泡在海水中,全身湿淋淋的,很难受,如果收获不错,那辛苦还算值得,但有时也会空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