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中国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背后
撰写:刘言
最后更新日期:2020-10-30 17:40
一则“中国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消息近日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中传开,有网友发文称,中国已经收到了27个国家参与空间站项目的申请,经过评核后批准了18个国家进驻中国天宫空间站的资格,“而美国已被直接拒绝”。
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等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国际空间站,迄今为止,已有来自多个国家的航天员登上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据传在筹划建设国际空间站时,中国曾表达过参与建设的意向,但因美国出于政治原因反对,以及中方资金、技术不足等诸多障碍,中国最终未能加入国际空站建设。
这件事,一度成了很多中国人的心结。有大陆网友日前在“中国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评论中调侃,“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称此举报了当年“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被美国拒绝”的仇。
探索外太空是一场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竞争,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出炉了太空战略规划,争夺太空话语权已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重要方面。登上热搜的这则新闻其实并不“新”,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即已与联合国外空司签署了《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
2019年6月,一则重磅消息从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传出:中国空间站第一批空间科学实验国际合作项目入选结果正式发布,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通过联合国进行的大规模国际合作。
从公开资料来看,中国空间站选项目有一套严格遴选标准的,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首先,要符合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基本原则;第二,项目的科学意义要突出,能够大幅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或能有效促进项目申请国家的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第三,技术方案要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实施性,不对空间站构成威胁;最后,能够自行承担项目研发经费。
从公布的结果来看,入选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批科学实验项目内容涵盖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物理、应用新技术等诸多前沿科学领域;项目主体包括政府,学术或私营实体,有的来自发达国家,也有的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空间站将为项目申请方提供免费的上行发射和空间站运行机会,以及测控、回收等保障性服务支持,研发经费则需要由项目申请方自行承担。
在被问及“选项目时是否有排斥来自美国的项目”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回复称,“我们没有排斥任何国家,也没有限定任何范围,有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从科学价值和技术考量来讲,美国的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作为太空竞赛的后来者,中国出发时间晚了数十年。50年前,中共在建政21年之后,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50年后,中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于2020年5月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首飞任务取得成功,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实现航天员天地往返,神舟一号至六号已实现;第二步全面突破发展空间站的核心技术,如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空间实验室、货运补给、多人中长期生存,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已完成;如今已走到第三步,也就是终极目标,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预计从2021年到2022年,中国将通过11次飞行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第一批将陆续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在空间站建成后,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中国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在国际空间站面临“退役阴影”之际,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出于多种原因,如果国际空间站不延长使用寿命,很可能在2024年退役,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空间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2019年对外发布中国空间站“合作项目入选结果”时,前面还有三个重要的字“第一批”,这就意味着未来不排除有第二批、第三批乃至更多合作项目。在谈及中美航天领域合作前景时,中方表示,“中国愿意与世界上所有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目的的国家和地区,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
撰写:刘言
最后更新日期:2020-10-30 17:40
一则“中国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消息近日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中传开,有网友发文称,中国已经收到了27个国家参与空间站项目的申请,经过评核后批准了18个国家进驻中国天宫空间站的资格,“而美国已被直接拒绝”。
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等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国际空间站,迄今为止,已有来自多个国家的航天员登上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据传在筹划建设国际空间站时,中国曾表达过参与建设的意向,但因美国出于政治原因反对,以及中方资金、技术不足等诸多障碍,中国最终未能加入国际空站建设。
这件事,一度成了很多中国人的心结。有大陆网友日前在“中国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评论中调侃,“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称此举报了当年“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被美国拒绝”的仇。
探索外太空是一场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竞争,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出炉了太空战略规划,争夺太空话语权已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重要方面。登上热搜的这则新闻其实并不“新”,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即已与联合国外空司签署了《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商定利用中国空间站为各国提供科学实验机会,并在未来为他国航天员或载荷专家提供在轨飞行机会。
2019年6月,一则重磅消息从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传出:中国空间站第一批空间科学实验国际合作项目入选结果正式发布,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通过联合国进行的大规模国际合作。
从公开资料来看,中国空间站选项目有一套严格遴选标准的,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首先,要符合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基本原则;第二,项目的科学意义要突出,能够大幅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或能有效促进项目申请国家的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第三,技术方案要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实施性,不对空间站构成威胁;最后,能够自行承担项目研发经费。
从公布的结果来看,入选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批科学实验项目内容涵盖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物理、应用新技术等诸多前沿科学领域;项目主体包括政府,学术或私营实体,有的来自发达国家,也有的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空间站将为项目申请方提供免费的上行发射和空间站运行机会,以及测控、回收等保障性服务支持,研发经费则需要由项目申请方自行承担。
在被问及“选项目时是否有排斥来自美国的项目”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回复称,“我们没有排斥任何国家,也没有限定任何范围,有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从科学价值和技术考量来讲,美国的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作为太空竞赛的后来者,中国出发时间晚了数十年。50年前,中共在建政21年之后,发射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50年后,中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于2020年5月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首飞任务取得成功,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启动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实现航天员天地往返,神舟一号至六号已实现;第二步全面突破发展空间站的核心技术,如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空间实验室、货运补给、多人中长期生存,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已完成;如今已走到第三步,也就是终极目标,即“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预计从2021年到2022年,中国将通过11次飞行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第一批将陆续发射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在空间站建成后,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中国空间站,开展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在国际空间站面临“退役阴影”之际,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出于多种原因,如果国际空间站不延长使用寿命,很可能在2024年退役,这也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空间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2019年对外发布中国空间站“合作项目入选结果”时,前面还有三个重要的字“第一批”,这就意味着未来不排除有第二批、第三批乃至更多合作项目。在谈及中美航天领域合作前景时,中方表示,“中国愿意与世界上所有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目的的国家和地区,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
香港01|hk01.com 倡議型媒體
香港01是一家互聯網企業,核心業務為倡議型媒體,主要傳播平台是手機應用程式和網站。企業研發各種互動數碼平台,開發由知識與科技帶動的多元化生活。
www.d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