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孩子玩贝波力,忽然想起儿时的玩具。那是一个用木头镟出来的陀螺,尖头处嵌上一枚钢珠。不同于贝波力,它旋转不是靠抽拉齿条,而是先用手把它转起来,再拿鞭子抽。我们那儿叫它ga儿。看电视剧‘走向共和’了么?就是李鸿章晚年和小婢女玩的那玩艺儿。其实,ga儿最好在冰上玩,转得快,还可用来竟技。几个孩子各用各的,彼此攻击,谓之‘碰碰ga儿’。也并非大的就一定胜,因为还取决于转速。太大了,转速上不去,太小了,一鞭子就抽飞了。这就给竟技带来了空间,也就有了参与的兴致。那时的玩具就这么少,也这么简单,可也没少带来欢乐。
每每看着孩子拿到新玩具,丢掉旧玩具后一次次的新欢喜,发现喜悦的程度并未随之而增加。原来,欢乐的程度跟怎样产生的没关系。
有了这些个想法,就来了个念头。各位朋友何不在酒足饭饱之余将自己个儿小时候的玩艺儿掏出来显巴儿显巴儿?山南海北的,小子丫头的,只要不是商店里卖的,都行。
意下如何?

每每看着孩子拿到新玩具,丢掉旧玩具后一次次的新欢喜,发现喜悦的程度并未随之而增加。原来,欢乐的程度跟怎样产生的没关系。
有了这些个想法,就来了个念头。各位朋友何不在酒足饭饱之余将自己个儿小时候的玩艺儿掏出来显巴儿显巴儿?山南海北的,小子丫头的,只要不是商店里卖的,都行。
意下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