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公会这是要反啊!不知道这个公众号是什么背景,居然还没被查封

茶马盐铁

我想看看自定义头衔到底能有多少字。继续加,看系统什么时候把这个字符串截断。呃,居然还有?那就继续吧。
注册
2015-08-14
消息
30,471
荣誉分数
7,651
声望点数
273
不要被「中医是几千年经验的积累」所惑丨大象公会
言九林 大象公会 4月17日


中医药有所谓几千年经验的累积,为什么验药的成绩总是这么惨淡?



文丨谌旭彬



作者注:本文所有「中医」,其涵义均是指「中国传统医学」,与之对应的概念,是「西方传统医学」,以及不存在中、西分野的「现代医学」。



关于「中国传统医学」,亦即中医,中文知识界有一种相当常见的说辞,大意如下:

阴阳五行理论已经过时,但中医是经验的医学,从神农尝百草至今,中医积累了几千年的实践成果,中医药是内容丰富、价值无可估量的宝库。



进而,很多人主张「废医验药」。



「废医验药」是很好的主张。遗憾的是,验药的结果,却让「几千年经验的积累」有些措手不及。



中药验药惨淡史



当代医学史上,有过两次针对中医的大规模「验药」。



第一次始于1958年。



到了1961年,在「中国生理科学会药理专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上,参与验药的中医界人士无奈承认:

阴性结果较多,肯定结果较少。不少(宣称)临床报告有效的方药,在动物实验中得不到证实」,「我们单位所做的中药筛选工作多数为阴性结果(注:不能证明有效),少数为阳性结果」,「用观察血管脆性、血凝时间等方法来研究止血的中药,结果很难得出肯定的结论……



当然,与会的中医界人士拒绝将「得不到实验的证实」等同于「中药本身无效」。



在会上,他们集中抨击了现代医学的「验药」方式不适合中药,理由是「中医理论很多是西医难以理解的,……目前的一些实验方法很难反映出中药的真实药理作用。」



他们强烈主张,用「临床疗效」取代「动物实验」和「双盲实验」,作为判定中医药方是否有效的依据——众所周知,无法通过「动物实验」和「双盲实验」的所谓「临床疗效」,往往属于幻像(比如患者自愈)。



第二次全国范围的「验药」,始于1971年。



据吴新生《共和国领袖首席保健专家》一书披露,此番验药运动的缘起是:「毛泽东晚年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当年(1970)11月份,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由卫生部牵头向全国医疗系统发出号召,展开攻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科研攻关活动。」



如此,自不难想象其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75年,全国共派出医务人员近30万名,临床验药治疗440多万病例。



但结果同样令人遗憾。中医陆广莘无奈承认:

1971年全国范围的筛选慢性气管炎中药,针对『咳、喘、痰、炎』,筛选出止咳、定喘、化痰、消炎的18种草药,却又经不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百余年来,从麻黄素开始,能从中药里成功提取分离成为化学药的不到60种。



为什么明明有「几千年经验的累积」,到了「验药」环节,成绩却如此惨淡?



问题出在哪里?







低效的「累积」



原因其实很简单:「几千年」这个漫长的时间跨度,容易给人一种最终「累积」一定特别厉害的错觉。殊不知,「经验累积」有两个重要前提:



(1)「经验」的真实性可以被检验。

(2)「经验累积」的渠道非常通畅。



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几千年」里,这两个前提并不具备。这直接导致中国传统医学的经验累积,长期处于一种非常低效的状态。



具体而言:



(1)一种「治疗经验」,要被证明有效,首先需要大量的临床病例;然后还需要通过「双盲实验」一类的办法,排除掉其他因素的干扰,尤其是排除主观偏差。



比如,《三国志》记载,华佗曾凭借用手摸孕妇腹部,「(胎儿)在左则男,在右则女」的经验,准确诊断出孕妇怀了男孩——这是典型的以偶然为必然、存在主观偏差的「伪经验」。



《三国志》还记载,张角、张修用「符水」给人治病,治好了就是「符水」的效果,治不好就说病人的心不虔诚,「不信道」——这也是典型的未排除自愈因素干扰、存在主观偏差的「伪经验」。



(2)一种「有效的治疗经验」,要被有效积累,首先需要作为知识沉淀下来,在刀笔时代,沉淀的方式自然是写成文字载入典籍;然后这些文字典籍,还需要有传播渠道,在传播渠道的末端,必须经得起重复验证。这些,必须依赖「学术共同体」才能做到。



很遗憾,在近代大学和学术期刊制度建立之前,中国传统医学不存在「学术共同体」。



所以,在中国古代,某位民间医生发现了针对某种疾病有效的药物——事实上很难做到,民间医生既无法获得足量的临床机会,也没有进行双盲实验的意识,自然也就无力确认药物的有效性,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对绝大多数前人留下的药方,他只能抄录,无法甄别,以至于上吊绳治癫狂、吃白云治哑症这样的药方比比皆是。——然后将之写成文字,变成知识有效传承下来,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史实也可以证明了这一点。那些站在最顶端的民间医生,比如华佗,都没有能够将他们的有效药方传承下来,留在史书中的,只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传说,比如断言某某与妻子行房必死、某某五日必死、某某阳寿只有十年……普通民间医生,情况自然更糟。



在民间不存在任何「学术共同体」的古代中国,稍稍能够做到「有效积累」的,其实只有官办医疗机构。



比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写成后即面临失传的困境,是晋代太医令王叔和收集了一些残章,将之部分保存了下来;今天所见的通行本,则是宋代官办的「校正医书局」校订整理的版本。



但官办医疗机构本质上属于衙门,不是「学术共同体」,他们对医疗经验的「有效积累」,也很低效。一个人所皆知的典型案例是: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已记载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以治「寒热诸疟」。《肘后备急方》是历代官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必备典籍,但自东晋至晚清,这种治疗疟疾的有效经验,并未获得真正的重视(主要原因是未获得重复验证,而不能得到重复验证的原因,又在于官办医疗机构不是研究机构),它留存在典籍中,却没有能够变成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才成为青蒿素被发现的契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但中国传统医学「几千年经验的积累」非常低效,西方传统医学「几千年的积累」也同样如此。



比如,「十七世纪德国药典有五、六千种药物,今天继承下来的只有少数。」(药理学家金荫昌语)



再比如,在「产褥热」这个问题上,中国与欧洲的传统医学,都长期深陷在错误的「恶露抑制」理论当中,认为孕妇之所以在产后出现发热症状、进而导致死亡,是因为她们在怀孕期间,血液中积累了大量污物毒素,需借助排出恶露来清除,冷空气进入子宫、身体受冷、饮用冷水、受到恐惧惊吓等,都会导致子宫内血管出口关闭,使恶露难以排出。进而,古代中国与古代欧洲,产生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坐月子禁忌」——房间必须被关得密不透风、产妇不能下地必须卧床、多少天内不能碰凉水、不能洗澡……



直到19世纪中叶,欧洲的近代医院走向正规,维也纳总医院的产科医生、匈牙利人塞麦尔维斯(Ignaz Philip Semmelweis)才获得机会发现,「感染」(具体感染了什么,他当时还不清楚)才是产妇患上产褥热的根源;稍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和德国医生科霍(Rober koch)相继发现细菌,塞麦尔维斯关于产褥热的发现,才被欧洲的「医学共同体」所承认,变成一种被有效传承下来的「医疗经验」。



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归结起来,也不过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问题:



当我们不假思索地说出「××是几千年经验的积累」这类话时,我们要心存警惕,注意逻辑链条的完整,再多问自己一句:这「积累」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是有效积累,还是无效积累?是高效积累,还是低效积累?



但也正因为是很简单的逻辑问题,这问题才尤其使人痛心。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史料搬运工」(shiliaobanyungong)授权转载。
 
楼主最近反华气焰很盛啊!是不是因为过年不能微信抢红包给憋的? :buttrock: :jiayou:
 
都是微信微博上搬来的。

要说反华, 那得去找北京和深圳的头头脑脑们。
 
中医无法证实双盲实验的效果,中药不能证实有效成分,与现代医学发展前的西方原始医术一样。

所以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40岁,而应用现代医学以后,平均寿命迅速达到了76岁
 
不要被「中医是几千年经验的积累」所惑丨大象公会
言九林 大象公会 4月17日


中医药有所谓几千年经验的累积,为什么验药的成绩总是这么惨淡?



文丨谌旭彬



作者注:本文所有「中医」,其涵义均是指「中国传统医学」,与之对应的概念,是「西方传统医学」,以及不存在中、西分野的「现代医学」。



关于「中国传统医学」,亦即中医,中文知识界有一种相当常见的说辞,大意如下:

阴阳五行理论已经过时,但中医是经验的医学,从神农尝百草至今,中医积累了几千年的实践成果,中医药是内容丰富、价值无可估量的宝库。



进而,很多人主张「废医验药」。



「废医验药」是很好的主张。遗憾的是,验药的结果,却让「几千年经验的积累」有些措手不及。



中药验药惨淡史



当代医学史上,有过两次针对中医的大规模「验药」。



第一次始于1958年。



到了1961年,在「中国生理科学会药理专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上,参与验药的中医界人士无奈承认:

阴性结果较多,肯定结果较少。不少(宣称)临床报告有效的方药,在动物实验中得不到证实」,「我们单位所做的中药筛选工作多数为阴性结果(注:不能证明有效),少数为阳性结果」,「用观察血管脆性、血凝时间等方法来研究止血的中药,结果很难得出肯定的结论……



当然,与会的中医界人士拒绝将「得不到实验的证实」等同于「中药本身无效」。



在会上,他们集中抨击了现代医学的「验药」方式不适合中药,理由是「中医理论很多是西医难以理解的,……目前的一些实验方法很难反映出中药的真实药理作用。」



他们强烈主张,用「临床疗效」取代「动物实验」和「双盲实验」,作为判定中医药方是否有效的依据——众所周知,无法通过「动物实验」和「双盲实验」的所谓「临床疗效」,往往属于幻像(比如患者自愈)。



第二次全国范围的「验药」,始于1971年。



据吴新生《共和国领袖首席保健专家》一书披露,此番验药运动的缘起是:「毛泽东晚年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当年(1970)11月份,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由卫生部牵头向全国医疗系统发出号召,展开攻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科研攻关活动。」



如此,自不难想象其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75年,全国共派出医务人员近30万名,临床验药治疗440多万病例。



但结果同样令人遗憾。中医陆广莘无奈承认:

1971年全国范围的筛选慢性气管炎中药,针对『咳、喘、痰、炎』,筛选出止咳、定喘、化痰、消炎的18种草药,却又经不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百余年来,从麻黄素开始,能从中药里成功提取分离成为化学药的不到60种。



为什么明明有「几千年经验的累积」,到了「验药」环节,成绩却如此惨淡?



问题出在哪里?







低效的「累积」



原因其实很简单:「几千年」这个漫长的时间跨度,容易给人一种最终「累积」一定特别厉害的错觉。殊不知,「经验累积」有两个重要前提:



(1)「经验」的真实性可以被检验。

(2)「经验累积」的渠道非常通畅。



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几千年」里,这两个前提并不具备。这直接导致中国传统医学的经验累积,长期处于一种非常低效的状态。



具体而言:



(1)一种「治疗经验」,要被证明有效,首先需要大量的临床病例;然后还需要通过「双盲实验」一类的办法,排除掉其他因素的干扰,尤其是排除主观偏差。



比如,《三国志》记载,华佗曾凭借用手摸孕妇腹部,「(胎儿)在左则男,在右则女」的经验,准确诊断出孕妇怀了男孩——这是典型的以偶然为必然、存在主观偏差的「伪经验」。



《三国志》还记载,张角、张修用「符水」给人治病,治好了就是「符水」的效果,治不好就说病人的心不虔诚,「不信道」——这也是典型的未排除自愈因素干扰、存在主观偏差的「伪经验」。



(2)一种「有效的治疗经验」,要被有效积累,首先需要作为知识沉淀下来,在刀笔时代,沉淀的方式自然是写成文字载入典籍;然后这些文字典籍,还需要有传播渠道,在传播渠道的末端,必须经得起重复验证。这些,必须依赖「学术共同体」才能做到。



很遗憾,在近代大学和学术期刊制度建立之前,中国传统医学不存在「学术共同体」。



所以,在中国古代,某位民间医生发现了针对某种疾病有效的药物——事实上很难做到,民间医生既无法获得足量的临床机会,也没有进行双盲实验的意识,自然也就无力确认药物的有效性,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对绝大多数前人留下的药方,他只能抄录,无法甄别,以至于上吊绳治癫狂、吃白云治哑症这样的药方比比皆是。——然后将之写成文字,变成知识有效传承下来,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史实也可以证明了这一点。那些站在最顶端的民间医生,比如华佗,都没有能够将他们的有效药方传承下来,留在史书中的,只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传说,比如断言某某与妻子行房必死、某某五日必死、某某阳寿只有十年……普通民间医生,情况自然更糟。



在民间不存在任何「学术共同体」的古代中国,稍稍能够做到「有效积累」的,其实只有官办医疗机构。



比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写成后即面临失传的困境,是晋代太医令王叔和收集了一些残章,将之部分保存了下来;今天所见的通行本,则是宋代官办的「校正医书局」校订整理的版本。



但官办医疗机构本质上属于衙门,不是「学术共同体」,他们对医疗经验的「有效积累」,也很低效。一个人所皆知的典型案例是: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已记载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以治「寒热诸疟」。《肘后备急方》是历代官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必备典籍,但自东晋至晚清,这种治疗疟疾的有效经验,并未获得真正的重视(主要原因是未获得重复验证,而不能得到重复验证的原因,又在于官办医疗机构不是研究机构),它留存在典籍中,却没有能够变成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才成为青蒿素被发现的契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但中国传统医学「几千年经验的积累」非常低效,西方传统医学「几千年的积累」也同样如此。



比如,「十七世纪德国药典有五、六千种药物,今天继承下来的只有少数。」(药理学家金荫昌语)



再比如,在「产褥热」这个问题上,中国与欧洲的传统医学,都长期深陷在错误的「恶露抑制」理论当中,认为孕妇之所以在产后出现发热症状、进而导致死亡,是因为她们在怀孕期间,血液中积累了大量污物毒素,需借助排出恶露来清除,冷空气进入子宫、身体受冷、饮用冷水、受到恐惧惊吓等,都会导致子宫内血管出口关闭,使恶露难以排出。进而,古代中国与古代欧洲,产生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坐月子禁忌」——房间必须被关得密不透风、产妇不能下地必须卧床、多少天内不能碰凉水、不能洗澡……



直到19世纪中叶,欧洲的近代医院走向正规,维也纳总医院的产科医生、匈牙利人塞麦尔维斯(Ignaz Philip Semmelweis)才获得机会发现,「感染」(具体感染了什么,他当时还不清楚)才是产妇患上产褥热的根源;稍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和德国医生科霍(Rober koch)相继发现细菌,塞麦尔维斯关于产褥热的发现,才被欧洲的「医学共同体」所承认,变成一种被有效传承下来的「医疗经验」。



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归结起来,也不过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问题:



当我们不假思索地说出「××是几千年经验的积累」这类话时,我们要心存警惕,注意逻辑链条的完整,再多问自己一句:这「积累」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是有效积累,还是无效积累?是高效积累,还是低效积累?



但也正因为是很简单的逻辑问题,这问题才尤其使人痛心。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史料搬运工」(shiliaobanyungong)授权转载。
很好的文章,为什么会被删?中医不舍去伪求真,只能止步不前,诊断,治疗,药物尽是些似是而非的内容。

比如华神医预测胎儿性别的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地证伪,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几千年的瑰宝中充斥着这么多垃圾,如何进步?有效治疗?
 
最后编辑:

那些不为人知的中药秘“屎”​

太医说

来自: 太医说 2016-06-03 14:03:41​

不要以为“屎”都是废弃物,都给本大人听好了,许多动物“屎”的药用价值甚高。不相信,就来探探吧!

1. 五灵脂:鼯鼠屎
p48551835.webp



五灵脂是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因为长得像凝结的猪油(凝脂),又受五行之气熏陶,所以叫五灵脂。

功效:治疗经期不调、血崩、痛经等。

炒炒碾成粉末,配着温酒喝下去。

2. 夜明砂:蝙蝠屎
p48551871.webp



蝙蝠吃昆虫为生,在它们的粪便里经常看到昆虫头、眼睛小翅膀等。好在夜明砂没有气味,吃起来苦中带甜没有砂感。

功效:清火明目,治小孩儿拉肚子。

3. 望月砂:兔子屎
p48551975.webp



因为是兔子,所以屎都要和月亮嫦娥扯上关系,叫望月砂。不过能做药的一般是野兔子屎,家兔是不行的,因为它们吃的东西过于精细,屎中没有草等成份。

功效:杀虫、解毒、明目。

4. 白丁香:麻雀屎
p48551989.webp



白丁香是干燥的麻雀屎,有时候呈现出灰白色,闻起来腥臭吃起来苦,可吃可涂。

功效:吃了治疝气;涂了治化脓的痘痘。

5. 蚕砂:蚕屎
p48552004.webp



蚕的屎是黑色小粒,像小时候吃的华华丹,甜甜的。

功效:炒热后包进布袋里,趁热敷可以缓解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用蚕砂填充枕头,可以明目;它还可以用来洗头治疗头皮屑,或者碾成末吃下去治疗经期血崩。


6. 鸡矢白:鸡屎
p48552013.webp



家鸡粪便上白色的部分,那层白色很少很薄很难收集,味道又苦又咸。

功效:治疗黄疸、淋病、跌打损伤和破伤风。

7. 左盘龙:鸽子屎
p48552027.webp



鸽子的屎大多向左边盘旋,所以叫左盘龙。左盘龙中,野生鸽子的屎是最好的。

功效:内服可以解毒打蛔虫,外敷可以治疗疥疮和白癜风。

一般把屎炒至焦黄,然后配着其他的药材温酒服下。

8. 白马通:马屎
p48552050.webp



“通”就是屎的讳名。

功效:马屎可以用来止血,不管是吐血还是七窍流血,喝一升马粪熬的汤就好了,药效也包括治小孩儿肚子痛(古代小孩大概不敢装肚痛不上学)。同时还能治牙疼,像含漱口水那样含上三口白马屎的汁水,牙痛就好了。如果鼻子不通气,就拿新鲜的马屎汁含上一大口,仰着头再往鼻子里灌上一点儿,立马就通。

9. 龙涎香:鲸鱼屎
p48552063.webp



抹香鲸肠阻梗后排泄出来的屎就是龙涎香,刚开始是臭的,日积月累在空气中干燥氧化后,就会变成有香味的至宝。

功效:龙涎香除了可以做香水,可以行气活血,治心痛、肚子痛、咳嗽气喘,口干舌燥的时候含在嘴里还能生津润喉。

10. 金汁:人屎
p48552080.webp



有人说人中黄是人屎,其实不然,那只是用人屎浸泡过的甘草,本质还是天然草药。真正的人屎是金汁:用身体健康的十一二岁男童的粪便,配以上好的地下泉水,用瓦罐装着红土封存,加上好几道特殊工序,在地下至少埋上二三十年(越久越好),就酿成了这一味珍贵的药材。金汁的价值很高,效用也很强大。

功效:高烧不退的小孩喝上一点立马退烧。据说除了红土本身就有降热作用,这几十年的发酵过程中也产生了抗生素。
 
About 11,900,000 results (0.49 seconds)






Search Results​

Web results​


人尿的用法用量_A+医学百科​

www.a-hospital.com › ... › 药品百科

Translate this page
A+医学百科人尿条目介绍什么是人尿人尿有什么功效和作用,人尿的分布和形态,如何服用人尿等。目录“人尿”在《中药大辞典》“人尿”在《中华本草》 《中药大 ...
药性:
功效作用: 滋阴降火;止血散瘀。主虚劳咳血;骨...
别名: 溲、小便、人溺、轮回酒、还元汤

人尿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 › item › 人尿

Translate this page
人尿中药名。为人科健康人之小便,去头尾,用中间段。一般以10岁以下健康儿童小便为佳,称“童便”。遍及全国。具有滋阴降火,止血散瘀之功效。常用于虚劳 ...

人尿_中药材_中医世家​

www.zysj.com.cn › yaocai_r › renniao

Translate this page
中药大辞典》:人尿. 拼音Rén Niào. 出处《别录》. 来源取健康人的小便,去头尾,用中间一段。一般以10岁以下儿童的小便为佳,名为"童便"。 性味咸,凉。

人尿【中药】【中医百科】​

zhongyibaike.com › wiki › 人尿

Translate this page
Sep. 23, 2016 — 人尿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人科健康人之小便,去头尾,用中间段。一般以10岁以下健康儿童小便为佳,称童便。

中医:人体里的中药——人尿 - 360doc个人图书馆​

www.360doc.com › content

Translate this page
Jan. 8, 2014 — 人尿,就是小便时人体尿出的液体,也叫小便。中医认为,人尿和人乳、人发一样,也是一味中药,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相关记载。合理取用 ...

人尿_人部_《本草纲目》完整版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 中医宝典​

zhongyibaodian.com › ... › 人部

Translate this page
人尿. (奴吊切,亦作溺。《别录》). 【释名】溲(《素问》)、小便(《素问》)、轮回酒(《纲目》)、还元汤。时珍曰︰尿,从尸从水,会意也。方家谓之 ...

李時珍嘗過的人體十大中藥材,人尿已不稀奇- 每日頭條​

kknews.cc › 健康


Mar. 12, 2016 — 人尿中藥名,為人科健康人之小便,去頭尾,用中間段。一般以10歲以下健康兒童小便為佳,稱「童便」。本品為淡黃色溶液。有尿臭,味咸。

人尿人尿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材- 保安堂​

www.baoantang.com › renniao

Translate this page
④《日华子本草》:"止劳渴,嗽,润心肺,疗血闷热狂,扑损瘀血运绝及困乏。揩洒皮肤治皲裂,能润泽人。蛇犬等咬,以热尿淋患处。难产及胞衣不下,即取一升 ...
 

人中白_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 › item › 人中白

Translate this page
人中白中药名。为人科健康人尿自然沉淀的固体物。遍及全国。具有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肺痿劳热,吐血,衄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诸湿 ...
别 名: 溺白垽、溺垽
相关配伍 · ‎炮制方法


人中白的用法用量_A+医学百科​

www.a-hospital.com › ... › 药品百科

Translate this page
Jump to 中药化学成分 — 色灰黑,有砖屑杂质者不堪入药。 中药化学成分. 人尿长时间放置,因尿中酸碱度变化而产生沉淀物。人尿多为酸性, ...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用于咽喉肿痛,...
药性:
英文名: Sediment of human urine
别名: 溺垽、溺白垽、白秋霜、秋白霜、粪霜、尿壶...
人中白.版本一 · ‎性味归经 · ‎用法用量 · ‎生药材鉴定


醫砭» 常用中藥(636味) » 人中白​

yibian.hopto.org › yao

Translate this page
【品種來源】. 本品為年久尿壺中,人尿自然沉結的固體物,白色經久而乾者。大陸各地均產,以江蘇較多。以乾燥,色灰白,質堅,無雜質者為佳。色灰黑,有磚屑 ...



人中白_中药材_中医世家​

www.zysj.com.cn › renzhongbai

Translate this page
中药大辞典》:人中白. 拼音Rén Zhōnɡ Bái. 别名溺垽(《本草经集注》),溺白垽(《别录》 ...

人中白是什么?和人中黄的区别! - 土流网​

www.tuliu.com › read-96886

Translate this page
Mar. 7, 2019 — 2、人中白是一种中药,味咸,性凉,归肺、心、膀胱经,可以研末内服,用量3-6g,也可以研末吹、掺或调敷外用,具有清热降火,止血化瘀之 ...

【妙药在身边】人尿做的人中白 - 360doc个人图书馆​

www.360doc.com › content

Translate this page
Sep. 2, 2010 — 中药. 分类: 中医养生 · 【妙药在身边】人尿做的人中白. 人尿 ..
 
去年大象公会被封了好长一段时间,刚解封。说真话,不容易

不要被「中医是几千年经验的积累」所惑丨大象公会
言九林 大象公会 4月17日


中医药有所谓几千年经验的累积,为什么验药的成绩总是这么惨淡?



文丨谌旭彬



作者注:本文所有「中医」,其涵义均是指「中国传统医学」,与之对应的概念,是「西方传统医学」,以及不存在中、西分野的「现代医学」。



关于「中国传统医学」,亦即中医,中文知识界有一种相当常见的说辞,大意如下:

阴阳五行理论已经过时,但中医是经验的医学,从神农尝百草至今,中医积累了几千年的实践成果,中医药是内容丰富、价值无可估量的宝库。



进而,很多人主张「废医验药」。



「废医验药」是很好的主张。遗憾的是,验药的结果,却让「几千年经验的积累」有些措手不及。



中药验药惨淡史



当代医学史上,有过两次针对中医的大规模「验药」。



第一次始于1958年。



到了1961年,在「中国生理科学会药理专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上,参与验药的中医界人士无奈承认:

阴性结果较多,肯定结果较少。不少(宣称)临床报告有效的方药,在动物实验中得不到证实」,「我们单位所做的中药筛选工作多数为阴性结果(注:不能证明有效),少数为阳性结果」,「用观察血管脆性、血凝时间等方法来研究止血的中药,结果很难得出肯定的结论……



当然,与会的中医界人士拒绝将「得不到实验的证实」等同于「中药本身无效」。



在会上,他们集中抨击了现代医学的「验药」方式不适合中药,理由是「中医理论很多是西医难以理解的,……目前的一些实验方法很难反映出中药的真实药理作用。」



他们强烈主张,用「临床疗效」取代「动物实验」和「双盲实验」,作为判定中医药方是否有效的依据——众所周知,无法通过「动物实验」和「双盲实验」的所谓「临床疗效」,往往属于幻像(比如患者自愈)。



第二次全国范围的「验药」,始于1971年。



据吴新生《共和国领袖首席保健专家》一书披露,此番验药运动的缘起是:「毛泽东晚年患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当年(1970)11月份,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安排下,由卫生部牵头向全国医疗系统发出号召,展开攻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科研攻关活动。」



如此,自不难想象其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75年,全国共派出医务人员近30万名,临床验药治疗440多万病例。



但结果同样令人遗憾。中医陆广莘无奈承认:

1971年全国范围的筛选慢性气管炎中药,针对『咳、喘、痰、炎』,筛选出止咳、定喘、化痰、消炎的18种草药,却又经不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百余年来,从麻黄素开始,能从中药里成功提取分离成为化学药的不到60种。



为什么明明有「几千年经验的累积」,到了「验药」环节,成绩却如此惨淡?



问题出在哪里?







低效的「累积」



原因其实很简单:「几千年」这个漫长的时间跨度,容易给人一种最终「累积」一定特别厉害的错觉。殊不知,「经验累积」有两个重要前提:



(1)「经验」的真实性可以被检验。

(2)「经验累积」的渠道非常通畅。



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几千年」里,这两个前提并不具备。这直接导致中国传统医学的经验累积,长期处于一种非常低效的状态。



具体而言:



(1)一种「治疗经验」,要被证明有效,首先需要大量的临床病例;然后还需要通过「双盲实验」一类的办法,排除掉其他因素的干扰,尤其是排除主观偏差。



比如,《三国志》记载,华佗曾凭借用手摸孕妇腹部,「(胎儿)在左则男,在右则女」的经验,准确诊断出孕妇怀了男孩——这是典型的以偶然为必然、存在主观偏差的「伪经验」。



《三国志》还记载,张角、张修用「符水」给人治病,治好了就是「符水」的效果,治不好就说病人的心不虔诚,「不信道」——这也是典型的未排除自愈因素干扰、存在主观偏差的「伪经验」。



(2)一种「有效的治疗经验」,要被有效积累,首先需要作为知识沉淀下来,在刀笔时代,沉淀的方式自然是写成文字载入典籍;然后这些文字典籍,还需要有传播渠道,在传播渠道的末端,必须经得起重复验证。这些,必须依赖「学术共同体」才能做到。



很遗憾,在近代大学和学术期刊制度建立之前,中国传统医学不存在「学术共同体」。



所以,在中国古代,某位民间医生发现了针对某种疾病有效的药物——事实上很难做到,民间医生既无法获得足量的临床机会,也没有进行双盲实验的意识,自然也就无力确认药物的有效性,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对绝大多数前人留下的药方,他只能抄录,无法甄别,以至于上吊绳治癫狂、吃白云治哑症这样的药方比比皆是。——然后将之写成文字,变成知识有效传承下来,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史实也可以证明了这一点。那些站在最顶端的民间医生,比如华佗,都没有能够将他们的有效药方传承下来,留在史书中的,只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传说,比如断言某某与妻子行房必死、某某五日必死、某某阳寿只有十年……普通民间医生,情况自然更糟。



在民间不存在任何「学术共同体」的古代中国,稍稍能够做到「有效积累」的,其实只有官办医疗机构。



比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写成后即面临失传的困境,是晋代太医令王叔和收集了一些残章,将之部分保存了下来;今天所见的通行本,则是宋代官办的「校正医书局」校订整理的版本。



但官办医疗机构本质上属于衙门,不是「学术共同体」,他们对医疗经验的「有效积累」,也很低效。一个人所皆知的典型案例是: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已记载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以治「寒热诸疟」。《肘后备急方》是历代官办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必备典籍,但自东晋至晚清,这种治疗疟疾的有效经验,并未获得真正的重视(主要原因是未获得重复验证,而不能得到重复验证的原因,又在于官办医疗机构不是研究机构),它留存在典籍中,却没有能够变成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才成为青蒿素被发现的契机。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但中国传统医学「几千年经验的积累」非常低效,西方传统医学「几千年的积累」也同样如此。



比如,「十七世纪德国药典有五、六千种药物,今天继承下来的只有少数。」(药理学家金荫昌语)



再比如,在「产褥热」这个问题上,中国与欧洲的传统医学,都长期深陷在错误的「恶露抑制」理论当中,认为孕妇之所以在产后出现发热症状、进而导致死亡,是因为她们在怀孕期间,血液中积累了大量污物毒素,需借助排出恶露来清除,冷空气进入子宫、身体受冷、饮用冷水、受到恐惧惊吓等,都会导致子宫内血管出口关闭,使恶露难以排出。进而,古代中国与古代欧洲,产生了几乎一模一样的「坐月子禁忌」——房间必须被关得密不透风、产妇不能下地必须卧床、多少天内不能碰凉水、不能洗澡……



直到19世纪中叶,欧洲的近代医院走向正规,维也纳总医院的产科医生、匈牙利人塞麦尔维斯(Ignaz Philip Semmelweis)才获得机会发现,「感染」(具体感染了什么,他当时还不清楚)才是产妇患上产褥热的根源;稍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和德国医生科霍(Rober koch)相继发现细菌,塞麦尔维斯关于产褥热的发现,才被欧洲的「医学共同体」所承认,变成一种被有效传承下来的「医疗经验」。



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归结起来,也不过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问题:



当我们不假思索地说出「××是几千年经验的积累」这类话时,我们要心存警惕,注意逻辑链条的完整,再多问自己一句:这「积累」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是有效积累,还是无效积累?是高效积累,还是低效积累?



但也正因为是很简单的逻辑问题,这问题才尤其使人痛心。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史料搬运工」(shiliaobanyungong)授权转载。
 

那些不为人知的中药秘“屎”​

太医说

来自: 太医说 2016-06-03 14:03:41​

不要以为“屎”都是废弃物,都给本大人听好了,许多动物“屎”的药用价值甚高。不相信,就来探探吧!

1. 五灵脂:鼯鼠屎
p48551835.webp



五灵脂是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因为长得像凝结的猪油(凝脂),又受五行之气熏陶,所以叫五灵脂。

功效:治疗经期不调、血崩、痛经等。

炒炒碾成粉末,配着温酒喝下去。

2. 夜明砂:蝙蝠屎
p48551871.webp



蝙蝠吃昆虫为生,在它们的粪便里经常看到昆虫头、眼睛小翅膀等。好在夜明砂没有气味,吃起来苦中带甜没有砂感。

功效:清火明目,治小孩儿拉肚子。

3. 望月砂:兔子屎
p48551975.webp



因为是兔子,所以屎都要和月亮嫦娥扯上关系,叫望月砂。不过能做药的一般是野兔子屎,家兔是不行的,因为它们吃的东西过于精细,屎中没有草等成份。

功效:杀虫、解毒、明目。

4. 白丁香:麻雀屎
p48551989.webp



白丁香是干燥的麻雀屎,有时候呈现出灰白色,闻起来腥臭吃起来苦,可吃可涂。

功效:吃了治疝气;涂了治化脓的痘痘。

5. 蚕砂:蚕屎
p48552004.webp



蚕的屎是黑色小粒,像小时候吃的华华丹,甜甜的。

功效:炒热后包进布袋里,趁热敷可以缓解风湿关节痛、半身不遂;用蚕砂填充枕头,可以明目;它还可以用来洗头治疗头皮屑,或者碾成末吃下去治疗经期血崩。


6. 鸡矢白:鸡屎
p48552013.webp



家鸡粪便上白色的部分,那层白色很少很薄很难收集,味道又苦又咸。

功效:治疗黄疸、淋病、跌打损伤和破伤风。

7. 左盘龙:鸽子屎
p48552027.webp



鸽子的屎大多向左边盘旋,所以叫左盘龙。左盘龙中,野生鸽子的屎是最好的。

功效:内服可以解毒打蛔虫,外敷可以治疗疥疮和白癜风。

一般把屎炒至焦黄,然后配着其他的药材温酒服下。

8. 白马通:马屎
p48552050.webp



“通”就是屎的讳名。

功效:马屎可以用来止血,不管是吐血还是七窍流血,喝一升马粪熬的汤就好了,药效也包括治小孩儿肚子痛(古代小孩大概不敢装肚痛不上学)。同时还能治牙疼,像含漱口水那样含上三口白马屎的汁水,牙痛就好了。如果鼻子不通气,就拿新鲜的马屎汁含上一大口,仰着头再往鼻子里灌上一点儿,立马就通。

9. 龙涎香:鲸鱼屎
p48552063.webp



抹香鲸肠阻梗后排泄出来的屎就是龙涎香,刚开始是臭的,日积月累在空气中干燥氧化后,就会变成有香味的至宝。

功效:龙涎香除了可以做香水,可以行气活血,治心痛、肚子痛、咳嗽气喘,口干舌燥的时候含在嘴里还能生津润喉。

10. 金汁:人屎
p48552080.webp



有人说人中黄是人屎,其实不然,那只是用人屎浸泡过的甘草,本质还是天然草药。真正的人屎是金汁:用身体健康的十一二岁男童的粪便,配以上好的地下泉水,用瓦罐装着红土封存,加上好几道特殊工序,在地下至少埋上二三十年(越久越好),就酿成了这一味珍贵的药材。金汁的价值很高,效用也很强大。

功效:高烧不退的小孩喝上一点立马退烧。据说除了红土本身就有降热作用,这几十年的发酵过程中也产生了抗生素。
你这些药方很好啊,老向肯定很喜欢。
 
很好的文章,为什么会被删?中医不舍去伪求真,只能止步不前,诊断,治疗,药物尽是些似是而非的内容。

比如华神医预测胎儿性别的方法,可以轻而易举地证伪,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几千年的瑰宝中充斥着这么多垃圾,如何进步?有效治疗?

难道你不知道土共最喜欢用垃圾打鸡血? LOL
 
难道你不知道土共最喜欢用垃圾打鸡血? LOL
又离不开水了?

李时珍那书里就有不少垃圾。

你天天盯着那些垃圾鸡血,我不了解,也不关心。
 
又离不开水了?

李时珍那书里就有不少垃圾。

你天天盯着那些垃圾鸡血,我不了解,也不关心。
你这不是装睡嘛。

打鸡血这东西连我都知道。而且当年还是政府出面,全国推广
 
你这不是装睡嘛。

打鸡血这东西连我都知道。而且当年还是政府出面,全国推广
听说过,没见过,不了解。

这些愚昧疗法与党和政府有多大关系?用得着使劲往上扯吗?
 
听说过,没见过,不了解。

这些愚昧疗法与党和政府有多大关系?用得着使劲往上扯吗?
哈哈哈哈, 你这就不讲理了。

不过, 看在你年老糊涂的份上, 就不跟你计较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