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9-04
- 消息
- 63,383
- 荣誉分数
- 11,409
- 声望点数
- 1,373
Today
2019年6月12日的晚上,弗罗里达出了一起留学生失踪案,传得沸沸扬扬。
事件的主角叫陈慧祥,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弗罗里达大学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
6月13日,陈同学被发现在学校办公室内上吊自杀。
他去世后,一封已经定好时的遗嘱发到了他父母、女友以及博士生导师李某的电子邮箱里。
这封遗嘱让人冷汗直冒:竟然……真是这个原因?
他以“亲爱的实验室同僚们”为称呼吐露道,2018年12月,他写了一篇论文,靠导师李某走关系,顺利通过审查,即将发表。
但是,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认证,他却发现自己的论文存在很大问题,很多理论完全说不通,导致整篇论文相当于废纸,没有任何价值,除非重头写。
他找到导师李某,希望能撤掉论文。
但导师不肯,执意要如期发表,威胁“不许破坏我的名誉,否则要弄死你”,言语不堪入目。
在陈慧祥的坚持下,导师还丢出一句话:“如果撤销论文,你的6年博士生涯将全部荒废,被开除。”
这简直是对一个博士生最大的威胁了……
陈慧祥深知自己走投无路。
一方面,毕业遥遥无期;另一方面,虽然做着喜欢的学术,却活在造假的阴影里,忍受导师的暴力,了无生趣。
一旦造假论文发表,他将臭名昭著——同行将向他投来侮辱的目光,学术界将对他嗤之以鼻,工作将对他永远关上大门……
命运将游离在他的控制之外。
这种压力下,他崩溃了。
他说:“我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希望你们能吸取我的教训:论文写不出来不要硬搞!”
围观者纳闷:真有导师因为一篇论文,就把学生逼上死路?
知情者则纷纷表示理解。陈慧祥是冲动了点,但导师行为出格,难辞其咎。
在陈慧祥的电脑里,人们发现了很多“如何自杀”的记录,还有一句揪心的“杀不死你的,将会使你更强大”。
恐怖的是,这句话很可能演变为“让你更强大的,也会杀死你”。
他偷偷承受了多少痛苦,找不到解决办法,只能自己和自己对话。
这些消沉的想法日积月累,最终吞噬了他活着的气息。
然而,最令人吃惊的,还属接下来发生事:陈慧祥的导师和学校极度轻描淡写他的死,甚至大嚼特嚼人血馒头!
学校和导师踏在他未寒的尸骨上…
根据为陈同学发声的网站“慧祥之声”的爆料,弗罗里达大学没有回应自杀事件,反而为慧祥实验室(IDEAL实验室)办了一场娱乐活动,在推特上发文:“ 我们的学生今天玩得很开心!”
在慧祥自杀之前,计算机部门从未举行过类似活动。
大家气愤不已:自己的学生自杀了,校方竟有闲心娱乐,充分暴露出有毒的文化,畸形的心术,情感上的缺失。
再看这位李博导的行为,更令人发指。
就在陈慧祥自杀的一周后,李博导就大摇大摆拿着他的错误论文,到一场影响力巨大的国际会议上宣讲去了。
这场会议名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6月22日-26日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举行。该会议展示计算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水平顶尖。
时间线颇具玩味:大会的报名截止日期是2019年4月份。也就是说,从陈慧祥发现论文出错到崩溃自杀的时间里,导师完全有时间撤销论文,取消会议。
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如他所说,最重要的是“声誉”。为此,他可以不顾人的死活,双手端着沾满鲜血的论文,大行其道。
至于“陈慧祥”的名字,李某没有过多提及,只是在午餐时间默哀了一下。
其实,陈慧祥在论文中犯的错误,不是什么天大的问题,如果导师肯心平气和沟通,重新修改就行了。
错误再小,对搞学术的人来说,也不容忽视,会衍变成大bug。
导师制造出的那不诚实的0.01%,足以杀死单纯的学生。
更何况陈慧祥科研能力强,荣誉加身,更不会容忍这种本能避免的小错被美化后到处吹,直至酿成毁灭性大错。
而李导师有过前科,学术不正,多次抄袭,还和原作者现场开撕过。
很多人在陈慧祥死后都保持沉默,称“不想跟这个组有任何联系”。
但这么做却让李涛的资源很多,海量发表发表论文给他镀上了光鲜色彩。他的简历表明,他是计算机领域的大牛,业界精英,所以依然有很多PHD前仆后继,想进他的组。
外面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出来的人变哑巴……
李涛获得的荣誉
自杀发生后,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和电器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展开了调查。
有人想提供线索,却遭ACM的警告,说此举可能会被起诉,到时没人能帮忙。
这位同学就放弃了。
有人发文怀疑,ACM 和IEEE内部存在着大规模的欺诈行为,使得审核论文钻漏洞,致使悲剧的发生。
调查浮出水面:导师造假成实锤!
经历了漫长坎坷的调查,2021年2月初,ACM和IEEE联合调查委员会得出了两项重要结论:
陈慧祥的论文审阅过程确实作假,大多数审稿人是李某的朋友;审阅过程被打乱,被其朋友控制,导致学术欺诈;
在认识到论文存在严重问题后,尽管陈慧祥一再表示担忧,但被李涛博士逼迫提交了论文。陈慧祥遭到强烈的良心谴责而自杀。
按照陈慧祥的遗愿,他的论文被撤回,李涛和违法同僚将受到15年的出版禁令,期间还不得参加ACM的研讨会。
这是ACM历史上最严重的处分!
ACM总裁亲自写信给慧祥的父母,告知判决。
弗罗里达大学竟默许这种事的发生,从未解决过,也没向陈慧祥的家人表态过,把自己的学生赶入绝境,只扔给两个选择:
要么屈服于良心但无法毕业,要么为了追求学术诚信而放弃自己的生命。
悲剧发生后,弗罗里达大学威胁全校人员,让他们不要讲话;
2020年11月,李涛仍然代表弗罗里达大学到湖南大学发表演讲,主题依然是陈慧祥的论文。
直至2021年2月20日,李涛的名字依然挂在弗州大学的网站上,是名誉教授。
调查公事公办地完成了,但当事人对此呈现出的麻痹,冷漠,神经大条,让人不禁发问:这样的学校,会改正一丝一毫吗?就算拿了录取,敢去上学吗?
PhD倒在无法掌控的“科研游戏”中
因导师压力而自杀的留学生,数量不少。
2017年,北大女生唐某到犹他大学读博,搞生物物理方面的研究。
她人一样,先是失踪,后被发现溺水身亡。
她的同学认为,死因和导师脱不了干系:她7年发表了6篇论文,导师也不让她毕业;经常半夜守着实验室;对朋友频频透露“导师对中国人不友好”……
她去世后,导师第一时间删除了她在科研团队里的资料,还把另外一位中国女生的资料也一并抹掉了。
这是准备好了一箭双雕?
为了弄清唐某为什么自杀,犹他大学严肃地开展调查,前后有40多个人参与,最终坐实:物理系博士生导师的态度极其恶劣,经常在实验室大吵大叫,故意推迟博士生课程。
唐某毕业遥遥无期。一切努力都化为了泡影,直至生命也肥皂泡一样破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的恶性学术环境,不是现代才有的,上个世纪就开始了。
1988年,哈佛大学26岁医学系博士生Jason Altom 被人发现在卧室自杀,吸入了实验室拿来的氰化钾,并在遗书上警告:不要人工呼吸,危险!
他在遗书中提到,自己的死和“虐待狂的导师”有关系。
哈佛大学在校园内为他建了墓碑
美国的论坛Reddit上很多网友在讨论读博的话题。一些人动用阿Q精神,进行艺术创作来转移注意力;有人退学,说“学校拒绝给予他心理治疗”,TA曾“在实验室大哭”。
博士生走上自杀的路,原因除了科研压力大,更多的是他们无法掌控的“行业游戏”:和导师的畸形关系,学术的纯洁性遭破坏,学校环境对权威的纵容,热情被现实碾碎。
这个剑拔弩张的点上,再来点种族歧视,堪称史前酷刑了……
2017年,一名马来西亚的临床女博士生因遭同学种族歧视而自杀,家人起诉学校:他们多次收到她的求救,却无动于衷。特别是她的教授,竟然对她避而远之,也有伙同歧视的嫌疑。
这些主观产生的无解之谜,玩弄人的感情,比学术本身的困难致命得多。
不要忘了陈慧祥自杀前写下的那句话:
“希望我的案子能改变这个世界,能让世界保持简单和诚实。”
简单?诚实?
如此基础的事情,在学校里却难以找到。
人际关系商业化,利益熏心,急于求成,搞面子活……学术以外的任何东西,都比学术更流行。
这些无辜的孩子什么也没做错!
在最好的年龄,他们以最诚恳的态度探索着世界,没想到世上却已经没有他们的位置。留下来的,是已经贪图了太多太多的人,披着“教育者”的皮,坑害一代代,搁着韭菜,只为自己谋利。
高校的深宅大院,到底藏着多少“李导师”?
还有多少年轻人会倒在他们永远完不成的科研路上?
我们为此深深担忧,同时呼吁父母要更关注留学孩子的内心,和孩子一同开拓内心,解开心结,一起面对新的困境。千万不要带给孩子更多的打击,嘲笑和旁观。
在那个关键的时刻,也许多一份问候,多一份注意力的转移,就能把他们从深渊里拉出来!
对此您怎么看?下方留言区可评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