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中印两国海军舰艇11月14日在上海外海的东海海域举行首次联合演习。据称,这次中印两国海军的联合演习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继与巴基斯坦海上联合演习之後第二次与外军联合演习,不同的是,这完全是一次为平衡南亚地区力量和对正在崛起的印度海军担下的一次军演。
新华社报导披露,此次中印联合军事演习将不设假想敌,届时将有“失事船只”发出求救信号,双方海军联合展开搜索和救援行动,双方参演官兵将有1500人左右。印方原提出双方联合进行反海盗演习,但由於该内容不属於中国人民解放军职责范围,后经协调确定为目前的科目。虽然从军事角度看此次演习的规模不大,覆盖内容也比较单一,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意义。
同时,尽管目前印度有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5个邦地方选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印度当地媒体还是给予此次演习以相当关注。印度官方通讯社、印度主要报纸均发布了有关消息,积极关注两军首次联合军事行动。
据报导,此次以印度海军东部地区司令班索尔中将为首的印度海军编队包括“兰吉特”号导弹驱逐舰、“库里什”号导弹护卫舰以及“乔蒂”号综合补给舰。虽然其中没有印度自行研制的“德里”级驱逐舰以及从俄罗斯引进的“克里瓦克”护卫舰的身影,整个编队基本反映了印度海军世界排名第七的综合实力。
“兰吉特”号在印度5艘“拉杰普特”级驱逐舰中位列第三,是在前苏联“卡欣”级驱逐舰基础上为印度专门改建的,开始服役於1983年9月。虽然“兰吉特”在印海军中属“元老级”,但对其改进工作不断进行,仍保持了较好的主动和被动抗干扰电子战能力。该舰曾多次参加出访及联合军事演习等对外交往活动,还被确定为印俄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实验平台。
只有1500吨排水量的“库里什”号导弹护卫舰虽然是“小个子”,但舰载16枚舰对舰“乌兰”导弹,1门射速为每分钟6000发的防空炮和IGLA防空导弹等,均属印度最先进技术,是印度国产军舰中的佼佼者。“乔蒂”号补给舰排水量35900吨,是印度海军最大的一艘补给舰,甲板可停靠中型直升飞机。
此次中印联合海军演习格外引人注目有两个主要背景。首先,中国同巴基斯坦刚刚於10月22日在上海附近海域举行了代号为“海豚0301”的海上联合搜救演习,这也是随后不久的这次中印海军联合演习格外引人关注的原因之一。战略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同南亚二国先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次序显然反映了中国外交的优先目标。
在1998年印度核试验致使中印双边关系跌入低谷以后,近几年来,随着中印两国高层交往不断,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各层面的交往逐渐加深,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也从政治层面展开,中印关系呈现出全面积极发展的势头。此次两军的联合演习则从军事领域呼应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势头,将使未来的中印关系朝着更加健康稳定全面的方向发展。
但中国表示演习必须顾及同南亚国家平行发展关系,不针对第三国,同巴基斯坦与印度先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同时重视与印度与巴基斯坦发展关系。巴基斯坦智库人士对军演表示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称,中印联合演习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表明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更重视南亚地区。
印度地缘政治专家纳拉帕特表示:“中印进行海军联合演练对亚洲两个巨人未来关系是一个极其健康的信号,因为几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曾经由於担心巴基斯坦不高兴而拒绝了印度海军邀请其出席在孟买举行的舰队展示活动。而中印海军演练表明,在中印关系中,以往存在的担心激怒巴基斯坦的‘疙瘩’正在被解开。正因为如此,我对中印关系前景十分乐观。”
其次,两国联合军事演习折射出中国对日益崛起的印度军事力量的担心和试探。自90年代开始,印度进一步加强对印度洋的控制,印度海军制定一项为期25年(1990至2015年)的持久现代化的计划,以便保持一种“强有力的军事态势”,确保有效地“慑制任何其他大国进入印度洋”。
前不久,印度宣布要自行建造一艘航空母舰,如果未来这艘航空母舰完工,印度航母数目将增加到三艘,到时印度海军不仅将改变东南亚地区海军力量的均衡局势,而且将使印度的有利害关系区得到进一步扩展,印度国防部长费南德斯所说的:印度将调整与他“有利害关系”的海上活动区域,而这些“有利害关系”的地区将从阿拉伯海北部扩大到南中国海海域,从阿拉伯海到南中国海都有它的战略利益。印度这些军事动作,将一个海上军事大国的地位活生生地展示在世介面前。
印度始终把南亚次大陆看作一个战略实体,强调次大陆的稳定与安全对於印度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在区内防止对印度的“离心倾向”。印度提出要建立一支具有“足够威慑能力”的快速反应部队,提高机动能力特别是战略空运能力,以便对周边小国实施威慑,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触犯印度的利益。对区外印度推行“南亚是南亚人的南亚”,决不允许本地区以外的国家,在印度周边任何一个小国建立军事基地,或对印度施加不利的政治影响。
印度洋是国际经贸的生命线,也是印度海路贸易和能源供应的战略水道。在那印度连同其海岛共有海岸线7500公里,有大的港口11个,中小港口200多,每年透过印度洋的约6.2万艘船中一半以上进入印度港口,印度97%的对外贸易亦透过海路进行。
印度洋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海湾国家和中亚国家更有“世界能源的钥匙”之称,是“西方国家必争之地”,也是印度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的地方,对印度在21世纪的命运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据印度塔塔能源研究所估算,2011年印度的石油消耗量约为1.5亿吨,而本国最多只能生产6500-7000万吨,每天需进口150万桶。
印度所担心的海上威慑主要是针对在印度洋保持军事存在的美国;其次是其他区外大国如日本、德国、法国及中国的海军进入印度洋;最後是保持对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绝对优势,慑制其可能对印度进行的任何军事冒险。这种威慑,并非要战胜超级大国的海军,而是要与之相抗衡。为此,印度不断加强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发展航空母舰、核潜艇、新式常规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远程反潜侦察机等攻击型武器装备。
印度海军目前是印度洋周边国家中最大的海上力量,舰种齐全,有一定外海和远洋作战能力,在确保国土、海岸线和领海的安全,有效控制200海专属经济区的同时,印度将其势力向马六甲海峡到好望角之间的广阔海域拓展,力求控制霍尔木兹海峡、保克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印度洋重要的海上通道,把印度洋纳入印度的势力范围。
自1986年以来,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仅在80年代的10年中,印度就购买了价值180亿美元(约合3000亿卢比)的武器、潜水艇和先进飞机及高尖电子产品。目前,印度的兵力是南亚七国兵力总和的两倍,它生产的武器占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全部武器的31%。印度前总理拉・甘地执政後,就确立了“立足南亚,面向印度洋,面向未来,争取在21世纪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国防发展新战略。
与此同时,印度历届政府都强调以2l世纪初成为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第一军事强国”、“世界中等军事强国”为目标的20年国防现代化计划。目前的印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突破性发展,有些装备的现代化程度之高,令人瞠目,其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
60年代至70年代,印度的国防建设主要依靠前苏联援助,得到前苏联提供的10亿美元(约合l10亿卢比),购置坦克数百辆、大炮几百门、导弹上千枚、军用飞机数百架。同时修建了三个米格飞机工厂,生产米格2l型战斗机。另有军舰数十艘并把孟加拉湾的维沙卡帕特南港和安达罗群岛改建成海军基地,用於海军舰只停泊、加油和维修。
1980年以来,印度在军事研究与发展上的开支预算逐年上升。印度政府在1990年制订新的五年国防开支计划时,将国防经费提升到9250亿卢比(约合9l0亿美元),比前五年的国防总开支增加了ll.38%。印度国防经费持续增长,使其国防实力明显增加。目前,印度的国防力量已仅次於美国、独联体和中国居世界第四位。
就领土面积、地理位置以及战略利益而言,中国和印度都在海洋拥有很深的利益,两国对保障印度洋特别是沿马六甲海峡一带海上航线的安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尽管中国和印度双方在演习前都十分强调这次联合军演是“交流”和“互信”。印度官员最近在新德里表示,两军联合演习“是双方增进互信的措施之一”,希望通过一些列其他措施改善同中国的双边关系。但无可怀疑,面对印度军事上的崛起,中国不能不保有十分的警惕和戒备。同时中国军事上的任何风吹草动也让新德里担心。据悉,11月13日新德里当地报纸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在缅甸的行动令德里担忧”的文章。
新华社报导披露,此次中印联合军事演习将不设假想敌,届时将有“失事船只”发出求救信号,双方海军联合展开搜索和救援行动,双方参演官兵将有1500人左右。印方原提出双方联合进行反海盗演习,但由於该内容不属於中国人民解放军职责范围,后经协调确定为目前的科目。虽然从军事角度看此次演习的规模不大,覆盖内容也比较单一,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意义。
同时,尽管目前印度有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5个邦地方选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印度当地媒体还是给予此次演习以相当关注。印度官方通讯社、印度主要报纸均发布了有关消息,积极关注两军首次联合军事行动。
据报导,此次以印度海军东部地区司令班索尔中将为首的印度海军编队包括“兰吉特”号导弹驱逐舰、“库里什”号导弹护卫舰以及“乔蒂”号综合补给舰。虽然其中没有印度自行研制的“德里”级驱逐舰以及从俄罗斯引进的“克里瓦克”护卫舰的身影,整个编队基本反映了印度海军世界排名第七的综合实力。
“兰吉特”号在印度5艘“拉杰普特”级驱逐舰中位列第三,是在前苏联“卡欣”级驱逐舰基础上为印度专门改建的,开始服役於1983年9月。虽然“兰吉特”在印海军中属“元老级”,但对其改进工作不断进行,仍保持了较好的主动和被动抗干扰电子战能力。该舰曾多次参加出访及联合军事演习等对外交往活动,还被确定为印俄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实验平台。
只有1500吨排水量的“库里什”号导弹护卫舰虽然是“小个子”,但舰载16枚舰对舰“乌兰”导弹,1门射速为每分钟6000发的防空炮和IGLA防空导弹等,均属印度最先进技术,是印度国产军舰中的佼佼者。“乔蒂”号补给舰排水量35900吨,是印度海军最大的一艘补给舰,甲板可停靠中型直升飞机。
此次中印联合海军演习格外引人注目有两个主要背景。首先,中国同巴基斯坦刚刚於10月22日在上海附近海域举行了代号为“海豚0301”的海上联合搜救演习,这也是随后不久的这次中印海军联合演习格外引人关注的原因之一。战略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同南亚二国先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次序显然反映了中国外交的优先目标。
在1998年印度核试验致使中印双边关系跌入低谷以后,近几年来,随着中印两国高层交往不断,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各层面的交往逐渐加深,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也从政治层面展开,中印关系呈现出全面积极发展的势头。此次两军的联合演习则从军事领域呼应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势头,将使未来的中印关系朝着更加健康稳定全面的方向发展。
但中国表示演习必须顾及同南亚国家平行发展关系,不针对第三国,同巴基斯坦与印度先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同时重视与印度与巴基斯坦发展关系。巴基斯坦智库人士对军演表示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称,中印联合演习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表明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更重视南亚地区。
印度地缘政治专家纳拉帕特表示:“中印进行海军联合演练对亚洲两个巨人未来关系是一个极其健康的信号,因为几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曾经由於担心巴基斯坦不高兴而拒绝了印度海军邀请其出席在孟买举行的舰队展示活动。而中印海军演练表明,在中印关系中,以往存在的担心激怒巴基斯坦的‘疙瘩’正在被解开。正因为如此,我对中印关系前景十分乐观。”
其次,两国联合军事演习折射出中国对日益崛起的印度军事力量的担心和试探。自90年代开始,印度进一步加强对印度洋的控制,印度海军制定一项为期25年(1990至2015年)的持久现代化的计划,以便保持一种“强有力的军事态势”,确保有效地“慑制任何其他大国进入印度洋”。
前不久,印度宣布要自行建造一艘航空母舰,如果未来这艘航空母舰完工,印度航母数目将增加到三艘,到时印度海军不仅将改变东南亚地区海军力量的均衡局势,而且将使印度的有利害关系区得到进一步扩展,印度国防部长费南德斯所说的:印度将调整与他“有利害关系”的海上活动区域,而这些“有利害关系”的地区将从阿拉伯海北部扩大到南中国海海域,从阿拉伯海到南中国海都有它的战略利益。印度这些军事动作,将一个海上军事大国的地位活生生地展示在世介面前。
印度始终把南亚次大陆看作一个战略实体,强调次大陆的稳定与安全对於印度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在区内防止对印度的“离心倾向”。印度提出要建立一支具有“足够威慑能力”的快速反应部队,提高机动能力特别是战略空运能力,以便对周边小国实施威慑,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触犯印度的利益。对区外印度推行“南亚是南亚人的南亚”,决不允许本地区以外的国家,在印度周边任何一个小国建立军事基地,或对印度施加不利的政治影响。
印度洋是国际经贸的生命线,也是印度海路贸易和能源供应的战略水道。在那印度连同其海岛共有海岸线7500公里,有大的港口11个,中小港口200多,每年透过印度洋的约6.2万艘船中一半以上进入印度港口,印度97%的对外贸易亦透过海路进行。
印度洋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海湾国家和中亚国家更有“世界能源的钥匙”之称,是“西方国家必争之地”,也是印度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的地方,对印度在21世纪的命运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据印度塔塔能源研究所估算,2011年印度的石油消耗量约为1.5亿吨,而本国最多只能生产6500-7000万吨,每天需进口150万桶。
印度所担心的海上威慑主要是针对在印度洋保持军事存在的美国;其次是其他区外大国如日本、德国、法国及中国的海军进入印度洋;最後是保持对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绝对优势,慑制其可能对印度进行的任何军事冒险。这种威慑,并非要战胜超级大国的海军,而是要与之相抗衡。为此,印度不断加强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发展航空母舰、核潜艇、新式常规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远程反潜侦察机等攻击型武器装备。
印度海军目前是印度洋周边国家中最大的海上力量,舰种齐全,有一定外海和远洋作战能力,在确保国土、海岸线和领海的安全,有效控制200海专属经济区的同时,印度将其势力向马六甲海峡到好望角之间的广阔海域拓展,力求控制霍尔木兹海峡、保克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印度洋重要的海上通道,把印度洋纳入印度的势力范围。
自1986年以来,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仅在80年代的10年中,印度就购买了价值180亿美元(约合3000亿卢比)的武器、潜水艇和先进飞机及高尖电子产品。目前,印度的兵力是南亚七国兵力总和的两倍,它生产的武器占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全部武器的31%。印度前总理拉・甘地执政後,就确立了“立足南亚,面向印度洋,面向未来,争取在21世纪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国防发展新战略。
与此同时,印度历届政府都强调以2l世纪初成为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第一军事强国”、“世界中等军事强国”为目标的20年国防现代化计划。目前的印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突破性发展,有些装备的现代化程度之高,令人瞠目,其军事实力已今非昔比。
60年代至70年代,印度的国防建设主要依靠前苏联援助,得到前苏联提供的10亿美元(约合l10亿卢比),购置坦克数百辆、大炮几百门、导弹上千枚、军用飞机数百架。同时修建了三个米格飞机工厂,生产米格2l型战斗机。另有军舰数十艘并把孟加拉湾的维沙卡帕特南港和安达罗群岛改建成海军基地,用於海军舰只停泊、加油和维修。
1980年以来,印度在军事研究与发展上的开支预算逐年上升。印度政府在1990年制订新的五年国防开支计划时,将国防经费提升到9250亿卢比(约合9l0亿美元),比前五年的国防总开支增加了ll.38%。印度国防经费持续增长,使其国防实力明显增加。目前,印度的国防力量已仅次於美国、独联体和中国居世界第四位。
就领土面积、地理位置以及战略利益而言,中国和印度都在海洋拥有很深的利益,两国对保障印度洋特别是沿马六甲海峡一带海上航线的安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尽管中国和印度双方在演习前都十分强调这次联合军演是“交流”和“互信”。印度官员最近在新德里表示,两军联合演习“是双方增进互信的措施之一”,希望通过一些列其他措施改善同中国的双边关系。但无可怀疑,面对印度军事上的崛起,中国不能不保有十分的警惕和戒备。同时中国军事上的任何风吹草动也让新德里担心。据悉,11月13日新德里当地报纸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在缅甸的行动令德里担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