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11月18日消息:美欧著名大学与中国的交流越来越热络,美国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已抢先与中国的大学进行机构合作,包括合办研究中心、分校等。
据新华社报道,在上海访问的耶鲁大学校长莱文表示,耶鲁已不满足于单纯成为中国留学生的培训机构。日前耶鲁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共同成立了“复旦―耶鲁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生物医学科研机构的中心。
此前耶鲁大学已与北京大学合作建立了“植物分子遗传学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莱文校长说,中美之间大量的留学生交流已经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建立真正的世界性大学创造了条件。
目前,耶鲁大学的17个系或二级学院已经与中国的45家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领域覆盖了从上海股市研究到清朝历史等众多方面。
至今已有7位耶鲁的研究生先后留学复旦。莱文校长还主张更多的耶鲁学生到中国留学。
而目前在耶鲁大学则有300多名中国留学生,占该校留学生的17%。1854年,“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就是从耶鲁毕业。
莱文说,如果问到哪一个国家最具有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潜力,答案一定是中国。
而不让耶鲁专美,“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分校”项目也即将启动。
斯坦福大学这个分校项目最早在2004年2月、最晚则在同年9月启动。40名左右斯坦福大学本科生将到北京大学学习3至4个月,两校教师将首次共同授课。
据北大介绍,这些学生取得的北大教师授课的学分,将被斯坦福大学承认。今后每年都将有三四十名斯坦福大学学生到北大学习。
在此之前,北大就已不停接待到访的外国名校校长。英国剑桥、美国哈佛的校长去年中访问了北大刚刚离去,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校长又接踵而至。北大成了世界知名校长的“交流中心”。
今年也是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作出向发达国家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战略决策的25周年。据报道,从1978年至今,已经有58万多中国学生留学海外,其中15万人已经学成归国。
前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时期留学人员使命与发展机遇”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留学生给中国带来了更加理性与开放的心态,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文明的脚步。
据报道说,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两弹一星”的23名功臣中,有21名是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中国科学院629名院士中,留学人员占81%;中国工程院423名院士中,留学人员占54%。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知识创新工程”等项目中,入选的人才一半是归国留学人员。高度赞扬早期留学归国人才:竺可桢,中国气象科学奠基人;胡明复,中国现代数学奠基人;赵元任,中国现代“汉语言学之父”……。而近年来大批回国创业的留学生则把尖端科技带回国。
由留学生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款嵌入式32位微处理器“方舟”芯片和成功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星光”系列影像芯片,被誉为改变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格局最耀眼的双“芯”。
中国留学生还把“现代经济元素”――企业的管理模式带回国,而且,重实效、人性化管理。正是这些看似细节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据新华社报道,在上海访问的耶鲁大学校长莱文表示,耶鲁已不满足于单纯成为中国留学生的培训机构。日前耶鲁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共同成立了“复旦―耶鲁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生物医学科研机构的中心。
此前耶鲁大学已与北京大学合作建立了“植物分子遗传学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莱文校长说,中美之间大量的留学生交流已经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石,为建立真正的世界性大学创造了条件。
目前,耶鲁大学的17个系或二级学院已经与中国的45家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领域覆盖了从上海股市研究到清朝历史等众多方面。
至今已有7位耶鲁的研究生先后留学复旦。莱文校长还主张更多的耶鲁学生到中国留学。
而目前在耶鲁大学则有300多名中国留学生,占该校留学生的17%。1854年,“中国留学第一人”容闳就是从耶鲁毕业。
莱文说,如果问到哪一个国家最具有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潜力,答案一定是中国。
而不让耶鲁专美,“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分校”项目也即将启动。
斯坦福大学这个分校项目最早在2004年2月、最晚则在同年9月启动。40名左右斯坦福大学本科生将到北京大学学习3至4个月,两校教师将首次共同授课。
据北大介绍,这些学生取得的北大教师授课的学分,将被斯坦福大学承认。今后每年都将有三四十名斯坦福大学学生到北大学习。
在此之前,北大就已不停接待到访的外国名校校长。英国剑桥、美国哈佛的校长去年中访问了北大刚刚离去,英国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校长又接踵而至。北大成了世界知名校长的“交流中心”。
今年也是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作出向发达国家大规模派遣留学人员的战略决策的25周年。据报道,从1978年至今,已经有58万多中国学生留学海外,其中15万人已经学成归国。
前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时期留学人员使命与发展机遇”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留学生给中国带来了更加理性与开放的心态,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一股重要力量,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文明的脚步。
据报道说,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两弹一星”的23名功臣中,有21名是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中国科学院629名院士中,留学人员占81%;中国工程院423名院士中,留学人员占54%。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知识创新工程”等项目中,入选的人才一半是归国留学人员。高度赞扬早期留学归国人才:竺可桢,中国气象科学奠基人;胡明复,中国现代数学奠基人;赵元任,中国现代“汉语言学之父”……。而近年来大批回国创业的留学生则把尖端科技带回国。
由留学生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款嵌入式32位微处理器“方舟”芯片和成功打入国际主流市场的“星光”系列影像芯片,被誉为改变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格局最耀眼的双“芯”。
中国留学生还把“现代经济元素”――企业的管理模式带回国,而且,重实效、人性化管理。正是这些看似细节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