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 梁永安:在单身的年代我们如何面对爱情?

joe_xj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7-06-11
消息
2,854
荣誉分数
495
声望点数
243

 
最后编辑:
美国纽约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写了本书,叫《单身社会》

一:我们敢不敢和A女比翼齐飞?

英国著名作家伍尔芙和丈夫伦纳德

法国著名的女勇士大卫·妮尔
大卫·妮尔的丈夫在巴黎,妻子在外面几十年,默默无闻地支持她,特别不容易。大卫·妮尔的藏学研究在全世界特别有影响力,这背后有一个默默付出的丈夫。
她是第一个进入拉萨的西方女性,竟然比洛克资历还深


二:我们能不能克服爱情中的肌无力?

川端康成的《雪国》 如何评价川端康成的《雪国》? - 知乎

杜拉斯写的《琴声如诉》 杜拉斯琴声如诉:没有什么绝对的爱情需要以生命为代价


三:我们还相不相信一见钟情?在这背后能不能拿出自己的全部

《洛丽塔》 为什么我看了洛丽塔会感到不适? - 知乎


四:你会不会杀死回家的浪子?

小泉八云写过一个《怪谈,黑发》

余华写《活着》




五: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面,堕落是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堕落中有没有爱情?

太宰治写的《维荣的妻子》




六:能不能生活到别处?

吉尔吉斯作家艾特玛托夫写的《查密莉雅》
查密莉雅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zh.wikipedia.org
 
最后编辑:
【一席·万象】梁永安的爱情课01: 初恋 分手


01 有时候你会舍不得把自己的全部决定放在这么一个初见上

02 很多人把初恋当作一种训练,人生因初恋而美好


03 像这种初恋真是让一个人完全改变了,初恋改变命运





04 不被理解的初恋其实是最深情的。


05 初恋可能不是托付终身的家




06 从“感觉”出发,在“理智”结束





07 知道了自己的极限,内心深处也就甘心了,在分手中体会自己人生的极限


08 就因为有这么一个不爱,她跟原来的生活做了一个告别,在初恋放下中看到新世界

 

【一席·万象】梁永安的爱情课02:等待 错爱​


等待本身听起来很优美,但可能也是我们生命中一个巨大的陷阱




01 不等待的人其实没有真正的幸福,能够等待的人拥有真正的幸福







02 不期待就是最好的等待





03 等待使人变得可笑,但又使人在单纯中成长


德国作家黑塞有一篇不太被人注意到的小说,但也是他的一个名作,《婚约》。

《婚约》里面一个布店的伙计叫翁格尔特,个子长得高,但没什么其他特长,他爱上了来店里的16岁少女迪尔兰姆。

迪尔兰姆根本就不喜欢他,但是她享受他对她的爱,翁格尔特就被她鼓舞,觉得她好像不拒绝,所以就报名参加教堂的唱诗班。人家都是小孩子,但是翁格尔特自己也跑去。那些小孩子也知道他的来路,都开始让他发生各种搞笑的场景。比如说合唱的时候给他一个箱子垫着,让他变更高,像个电线杆子一样的,显得特别突出,看着很可笑。

翁格尔特对这次郊游早就寄托了很大希望。这次他甚至有勇气询问迪尔兰姆小姐是否也去,并且问话时居然没有口吃。“是的,我当然去。”漂亮姑娘平静地回答,然后又添了一句:“刚才您不难受吗?”说着忍不住想笑,于是不待他答话就急忙走了。
结局的时候,他们唱诗班郊游,一帮孩子就故意地恶作剧,让翁格尔特跳起来抓着那个树干,离地好远。翁格尔特胆子不算大,但是一看迪尔兰姆在这里,一下子来了劲儿,被大家举着到了树上,抓着树枝,高高地悬着,底下的人高兴得不得了。

一会儿悬不动了,但底下越发高兴。摔下来的话会很疼,又不敢摔下来,一开始假装笑,最后慢慢地哀求大家把他接下来,大家都不理他,都在笑。

这时候翁格尔特才发现,笑得最开心的就是那个迪尔兰姆,心里一下子知道了,手一松,掉下来了,浑身摔得酸疼。

本来这是一个很悲剧的结局,但是另外有个姑娘过来把他扶起来了。这个姑娘叫波拉,平时翁格尔特根本就不注意她。波拉扶着他,非常地同情他,心里也心疼他,觉得他被大家戏弄。

这时翁格尔特才深深地感觉到,原来这样的女孩子才是自己应该一起生活的人。



04 等待本身听起来很优美,但实际上可能也有很残酷的一面,等待中往往隐藏着最大的错爱


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写的《曾经沧海》,艾丽斯,很单纯的女孩子,结果跟内德这么一个人爱上了。这个男孩子后来跑到芝加哥打工,两个人约定以后一定要回来,一定要在一起。艾丽斯就在等他,脑子里想象内德天天怎么思念她。

内德到了芝加哥以后,一开始还写些信,后来就没音信了。艾丽斯总是自我设定,她总是想我是一个好女孩,我一定要等他,我要做个好女孩——这已经不是对对方的期待,而是对自我的认定。

到她二十几岁的时候,遇到一个中年绅士,三十多岁,这个绅士就请她去喝咖啡。她想我是一个现代女孩,去喝咖啡不要紧的。

后来喝了一天又一天,喝着喝着,就忽然发现自己有点依赖性了,她觉得这样下去的话就会发展出另外一种关系来,她忽然想起来我是一个好女孩,我不应该这样做,然后就断然不跟他喝咖啡了,天天晚上在家里看书、干活,一直到了二十七八岁。

有一天电闪雷鸣、暴雨如泻,一下子人产生一个庞大的欲望,在房子里面把自己的衣服全脱光,然后冲入狂风暴雨,沿着那个城市的街道狂奔,看到那边有一个男人走过来,大声地喊“你要等待我”。

艾丽斯开始奔跑起来。一种狂野和绝望的感觉抓住了她。“我才不管他是谁。他也是一个人,我要靠近他。”她想。也没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疯狂举动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她就轻声开口了。“等等!”她喊道,“别走开。不管你是谁,请你一定等等。”


05 错爱往往就来自你的想象,来自你对爱人的那种设计




06 不怕错爱,就看你能不能在这个过程里让自己更坚定,让自己不抱怨这个世界,错爱中发现最坚强的自我

 

【一席·万象】梁永安的爱情课03: (前任 现任)

为什么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那么多的前任?



01 前任这么一个命题之下其实概括的是生活。城市化的社会流动 前任是普遍的存在。


02 一个人如何接纳自己的前任。对前任的接纳 是对生命的又一次扩大。


我前几年,回我原来在云南插队的傣族的那个村。回去以后,一切都很新鲜,变化很大,其中有一个当地农民跟我说的一个事情,我就特别感慨。就是原来一起,在傣族寨子里面,有一对昆明来的知识青年,他们年龄比我们大,后来他们就结婚了。这个女的是昆明,哪个学校的校花,,这个男的很会说话,然后两个人成了一对夫妻。但是后来矛盾就越来越多,两个人经常吵架,然后还不断地在互相控诉,如何如何,最后就离了婚。到后来,我前几年回到这个村寨的时候,他们就告诉我说每年的火把节,和每年的春节,总是有三个人一起来到这个村寨。

这三个人是什么人呢,一个就是当年那对夫妻,离了婚的夫妻,还有一个人就是,那个女的后来结婚了,就是她后来的丈夫,就这样一个三人行。每年来,看着他们特别地和谐,看着他们特别地融洽。但是我自己就想,这种事情我是做不到的,如果我是那个前夫的话。但是他们作为一个普通工人,后来回到城里,做了普通工人,对于生活的接受承担,对生活的最后的那种修复,可能就更貝有一种朴素性,就不那么苛刻。

我们就深深地感到,我们跟他们还是有不可比的部分,或者说是比不上的部分。你能容纳这样的话,你的生命就比较完整。你就会对以前的走过,已经有一个非常有温度的这样是个保持,要么就变成一团糟的一个过去。






03 前任如果再变成现任。好马不吃回头草是爱情的大敌。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古代社会,或者我们的民俗、我们的惯性里面,说好马不吃回头草。这是很害人的一个东西。

很多情感,一回头其实是非常好的,因为两个人都有教训,两个人都有对事情的一个深度体会了,再在一起就会比以前爱得深得多,相互的理解也好得多,但是我们就很难接受。

今天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在后面的生活里面,人需要一次往复,甚至是好几次往复,然后才能有一个更深切的互相理解,更好的互相珍惜。如果我们永远是从零开始,可能你的错误是不断不断地重复。有时候前任如果再变成现任,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珍惜的过程。


04 对前任的评价,衡量着每个人自身的善恶。


05 为什么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那么多的前任?蘑菇阶段 是现任变为前任的艰难得时期。





06 这是一个人生命不断向上发展的一个必然。珍惜前任才会遇到更好的现任。

 

【一席·万象】梁老师的爱情课04:(孤独 创伤)​


孤独就是你的隧道,就看你能不能把它走通



01 失恋在我们当代社会里面是最苍茫的孤独





02 从爱里转换出来的恨,如果不加控制,会蜕变出巨大的罪恶




03 很多人根本的爱的来源是创伤,这个时候爱情就被扭曲了,创伤不能靠爱情来治愈





04 孤独本身有时候会让人滑向爱情,孤独中获得承受生命的重量





05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总是被剪掉,被鄙视是下层最大的创伤









06 什么都没有了,但是她有生命了,这就是人生的一个境界,用劳动去超越孤独与悲伤

 
【一席·万象】梁老师的爱情课05:(边缘 发现)

边缘,或者一种不合理的存在,它往往能爆发出一种特别强烈的感情。因为在这个场景里面,它跟生死放在一起,到底爱不爱?绝境就是人的生死抉择,而这个时候能把爱放在前面,这种爱情,比一般的我们说的那种温暖的、道德的、善良的爱还要厉害。



01 社会边缘也有真爱






02 在生死绝境面前,爆发出了那种不顾一切的坚决,爱在绝境中最有爆发力






03 边缘有时是文化的中心







04 到底是顺着前面30年一路惯性下去,还是重新打开一个人生,30岁,两个边缘中的女性





05 其实真正体会下来,我们现代人都在边缘中


 

【一席·万象】梁老师的爱情课06:(青春 探索)​


01 青春很短 但可以变得很长,在这么一个过程里,把一种心事拉得很长




02 青春也很残酷,青春的爱情很残酷





03 青春是风中的蒲公英




04 青春转瞬即逝,你一生中有时候可能只有这一次相遇


05 青春中总是拒绝最好的给予


06 让青春的爱如信仰坚定

 

梁老师的爱情课(07有关爱情的那些“疑难杂症”与解答)1​


问:之前听了您的演讲,讲到怎样对待一个回头的浪子。因为初恋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是,你隔了很多年,好像对方回过神来,他突然觉得可能这辈子只有这么一个人值得付出。后回过头来找你,可能已经是面目全非了。或者是说你又想起来,回过头去找那个人,但是对方,又不知道怎么接受你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去选择这个。我不是很清楚。因为现在来看,很多人是因为这个东西会困扰他去做下一步选择的,总觉得我在上一份感情里面已经付出这么多了,我还有必要重新开始再来一遍吗。如果你跟原来的那个人在一块,有的时候会造成一个反复,就是又重新伤害一遍,然后你又想起来“原来是因为这个跟她分手的”。又分手,然后回来,再隔上一年两年,不行,我再试一遍吧。就是有这种情况。


答:这种情况它有多大的普遍性,这也是一个挺重要的问题。因为哲学上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所以重新来一遍,其实不是同样的。从表面上说有时候没变化,其实在内心深处,经历时光之后,其实都有变化。但是为什么有时候有这么一个原来的初恋,后来又有一种内心深处的温情呢。这个原因其实是相当复杂的。一方面,其实我觉得一个人的初恋,我刚才说它比较单纯。一个人拥有这份单纯的时间是很短的,因为你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在长大在变化,所以那个时候代表了你的生命里面特别纯净的一段,所以不是那个人,而是那个时光,是那个阶段,对你来说是特别珍惜。从这个意义上说呢,你再回头一遍是根本不可能的。两个人都已经不是那个时间段的人了。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在哪里呢,你在后来的生活里面可能又遇到别的人,在这个新的情感里面,有些东西往往是你原来那个初恋里面稀缺的东西,就是说缺少的东西。比如说这个女孩子原来的男朋友,人比较自由,人比较开阔,人比较浪漫,可能他也不是很会挣钱,生活也不是很有那种行动力,或者不能创造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理想标准之下的那些东西。可能会这样。


你最后遇到另外一个人了,这个人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白领,他有很好的专业性,他有非常好的收入。你从之前的那种稀缺里面走出来,你看到这个,突然就觉得这个很满意,很好很好。


但是,你真正转过来之后,你才发现。因为前面那个人会形成你生命内在的某种潜质,形成你的某种特点。他会塑造你的生活。


比如你的前任是个喜欢音乐的,你原来不懂音乐,结果这个家伙天天领着你去音乐会,逐渐你身上也有音乐性了,也知道一些作曲家或者音乐。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你渴望的东西,你是渴望一个人既有前面这个特点,又有后面这个特点,然后身上全了,根本就不会有这种人。所以你后面跟这个人在一起,开始很好,后面也觉得很窄。他只有这些,他没有那些。


所以这时候你就会反过来,跟牛一样,反刍。原来的日子还不错,觉得还可以,所以就会有这种怀念。


而且另外一部分,我觉得女性也有这样一个特点,女性在告别的时候,扔掉一个初恋的时候,有时候是毫无道理的,把他一概地否定掉了,然后去寻找一个新的爱情,这是女性爱情的一个特点。她不适合藕断丝连,因为女性的心理特点是百分百的。我们日常说女性比较情绪化,归根到底就是她是一种全心的,爱这个就一股脑地投入。这个时候就会把原来那个全部顶替掉。


其实人家没那么坏,人家还挺好,就把那个黑得一塌糊涂,这样才能打开自己新的,才能百分百地爱这个。


男性相反,他会不一样,男性往往是一个怜惜者爱护者的角色。他往往就是跟前任分手了,他心里有时候对那个还蛮好的,过年过节慰问一下。所以他就会有这样一个通道,所以两个人都会有可能退回去。这个男性跟这个女性也不是对她深恶痛绝,心里面对她还是很温情的。


我的学生分手了,那个男生经常还发微信来问候,所以有时候如果后任不是很好,可能这个男孩子就觉得前任更加贴心了,可能会倒回来。而女性往往会觉得后面这个一开始很好很不错,到最后忽然发现这家伙不行,不行的时候才发现对原来那个人的否定是错的,其实人挺好的,是自己太作了。这时候那种回头率也就来了。


但有时候就会出现一个误区,特别是在女生身上会出现误区。她就觉得这个男生对她还很好,这一任不行了,想一想我可以跑回去。其实人家那个男生是跟你客气,他是那种角色限定,他经常还问候你,其实心里面已经开始喜欢别人去了。然后那个女生以为还可以再跑回去,结果搞了半天,人家其实已经早就变了方向了。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形。


分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候它是积累起来的。那个分手的事情根本就不是分手的原因,它在里面早就已经酝酿了,那个分手点跟说出来的那个点是不一致的。那个分手点发生在某一个地方,他只不过没有把它显性化。后面有一个持续,最后才分开。


所以这样的话,在这个朦胧阶段,一般来说,复合率只有在分手的第一个月,那是复合的高发阶段。过了这一段,实际上回来的概率就低得多了。它有这么一个状态,所以往往就是活得特别不好,然后复合的概率就比较高。凡是活得还可以,一般就不大会去复合,一般是这样。
 

梁老师的爱情课(07有关爱情的那些“疑难杂症”与解答)2​


问:之前也有一些朋友跟我讲过,可能会喜欢一个人喜欢很多年,然后突然在某一刻就不喜欢了。或者是那个人他可能向你表白的时候,你不喜欢,或者是他也没干吗,然后你突然发现你不喜欢他了。但其实你之前用了很长时间去喜欢一个人,或者是有时候可能跟一个人谈恋爱谈得好好的,然后突然之间就不喜欢他了。这种现象您是怎么看的。我之前特别喜欢一本小说,是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那里面描述这种现象就很极致。男女主人公本来是非常疯狂地相爱,突然之间,女主人公就不爱那个男主人公了。但是那个男主人公还特别爱她,用一生去爱她。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答:确实是这样,爱情有时候很容易断电。看着还明亮得很,突然一下就没有了。我以前写过一篇东西,叫《一瞬间关上所有的窗》,就是一下子就没有了,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它这样一种突然的中断,它确实是很复杂,情况是非常多的。



一个非常硬性的中断是来自于对真相的发现。



就像亨利·芒姆斯写的长篇小说,非常有名的《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是美国女孩子,意外地继承了5万美元的遗产,当时是特别人的一笔钱。她给自己设定的爱情是一定要去欧洲找一个没落的贵族,因为没落的贵族没钱,被时代所冲刷,冲刷到一个弱势里面去,但是他们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修养,懂艺术,懂文学。所以她觉得美国的钱跟欧洲的人文结合起来,就是非常好的一个生活。所以伊莎贝尔跑到欧洲之后,一个大工厂主那么有钱,其实人特别好,爱她,但她拒绝了人家。因为那个家伙太有钱了,不符合她的标准。她最后找了个奥斯蒙德,奥斯蒙德就是一个完全符合她想象的人。诙谐,懂很多艺术之类的。所以她跟他结婚了。



其实他们结婚是一种诱骗,是梅尔夫人——奥斯蒙德的地下情人给她安排,故意给她勾引上来的。伊莎贝尔她完全不知道一个问题。这种没落贵族,他内心是多么地自我:自我保护,自我封闭,自我欣赏,自我迷恋的那种心情。所以伊莎贝尔跟他一结婚就发现跟原来不太一样,但是她还是觉得他还是可以被她点燃的。



所以伊莎贝尔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误区,她以为通过爱情可以改变一个人。其实这个世界上,爱情观里面很大一个误区就是:我们以为爱情可以把一个人改变,其实一点也改变不了,只能改变一些具体的部分,不可能改变他根本的部分。



伊莎贝尔跟他结婚以后,有一天她意外地进人会客厅的时候,发现她的丈夫奥斯蒙德坐在那个椅子上,旁边站着梅尔夫人。这个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在欧洲的传统,无论是什么情况下,都是女的坐着。如果只有一张椅子的话,男的站在旁边,只有在情人的关系里面才会打破这些规矩。所以奥斯蒙德坐着,梅尔夫人站着。伊莎贝尔一下子明白了。所有的情都没有了。这个小说的伟大之处就是,这个伊莎贝尔身上有一种神圣情结,朋友都劝她离开奥斯蒙德,到伦敦去。最后她毅然地还是回到奥斯蒙德身边。她的理念就是,我选择了他,这就是我一生的坚持。这种消失是很自然的。



还有一种,我觉得是属于两个人的性情生命特质确实不一样。



在某种环境下看不出来,某种状态下就能看出来。就像你跑到西藏去,在5500米以上的雪线,那就属于植物的敏区。很多植物的脆弱,很多植物的特性,就在这个海拔上可以表现出来。所以那个地区为什么敏感,就是气候稍微变暖一点点,这个区域就会出现一些新植物,很微小的植物。原来不变暖,温度没有那一点点提升,它就长不出来。



所以我们说,很多人的性情就像这种草。它是到了一定的环境下,一定的条件下,它会出现了,它会出来了。而这个出来的部分正好是你不能接受的。



比如说你看着一个孩子,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敢找农村出来的青年,其实这是一个歧视。但这里面确实是也埋藏着一些问题,因为城里人有城里人的缺陷,乡村也有乡村的缺陷。缺陷在哪里呢,比如说种田的孩子长大了,他身上有一个特别宝贵的品质,就是勤劳能吃苦,所以很多人很欣赏这一点。然后考入大学,然后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都让人非常钦佩。但是也会埋藏一个东西,弄得不好的话,什么东西呢,就是原来童年就开始缺失的东西,金钱权力。在人生价值观的选择上,到底选择做一个专业的人,还是做一个追逐权力和金钱的人。有时候在关键时刻,比如说这个人硕士毕业了,或者博士毕业了,去到一个研究所,收入少一些。还是去到一个公司,收入高一些。或者去一个权力机关,准备从低往上爬这样的选择。



如果你作为一个女性,你本来喜欢他的勤劳,喜欢他身上这种气质,你可能心里希望他是一直去做学术,做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但是他身上的另外一面出来了,原来没有任何可能的时候你根本看不出来,有这个可能了,他一下子选择另外一个方向了。这个时候你心里面就失望了,你才知道原来根本上的判断有问题。所以这时候当然情感就没有了。



在变化地社会里,在可能性里面,会打开人的一种你平时看不见的东西。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当然就是成长也是个正常的东西。一个人总是在社会里面不断地在成长,不断地在发展。这个过程里面,人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变化,速度不一样,社会位置也不一样,然后逐渐地变得各个方面都互相共振不起来了。这个情况太多了。太多,如果勉强在一起就会很累。所以这个时候也会选择放弃。



比如说在我们大学里面经常会出现的。本来在学校里面很好,突然一毕业,一个要出国,一个不出去。这个在人品上没有任何问题,人都很好。但是人就是不一样,有的人能忍受异地恋异国恋,他觉得坚持里面是有一种幸福的。有的人就是一天也不能分离,他的特性就是不能分离,一分开就不行,他就这个特性,所以就选择分开了。这种情况也是非常多的。尤其在我们今天这么一个精神准备很单薄,社会变化又特别丰富的一个时代。后一种我说的最后这种分手其实是蛮多的,特别多,也是不可避免的。
 

梁老师的爱情课(07有关爱情的那些“疑难杂症”与解答)3​


问:梁老师我提一个问题,刚才您举的这些小说其实很多都是国外的。换句话说,其实中国的问题可能比较特殊。比如您说到等待和错爱的问题,比如说两个人在一块很久了,发现不太合适。但是可能国外,大家很放得开,就好聚好散。中国可能会涉及到家庭房子,很多时候不能当断则断。所以这个时候您觉得人应该像西方那样去做一个了断,还是说就做一个佛系青年,自己进行心理调试。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答:这个倒是一个挺普遍的事情。在中国社会来说,我们今天已经进入到一个没有定势的阶段了。一个人绝对无法通过外部的一个标准来给自己建立一个判断,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这个社会里面,那种多元的过程,碎裂的过程,任何外部都不可以作为自己的依据。



依据在哪里,依据是自己对自己内心的这样一种体认,这个体认也许是虚无的,也许过了两年你不这样体认了。但是我们再也没有别的根据了。你连这个根据都不根据的话,那你的生活完全就是一个人造的了,就是浮离的了。



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在转换,起码还要经历七八十年百把年的过程,我们才能形成新的社会共识和社会新价值基础。



今天完全是一个在变化转化流动的阶段。我们唯一能建立起来的,就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心愿。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的话,和一个人在一起。你会从两个向度上做选择一个选择,你要获得一种道德的满足感,你会选择和这个人一直在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善。也就是说不是尽自己最大的爱了,我们在这个阶段已经不谈爱了。就是你已经跟他无法再用爱的逻辑来进行。但是我可以用善的逻辑来进行,就是把我所有能够做的付出,我都可以来付出,做到自己问心无愧。这样的话,你的生活里面也建构出一种伦理上的,道德上的那样一种自足性。



当然这也是很艰难的。这也是一个过程,然后在这个过程里,如果对方还是使你很痛苦很失望,这时候你可能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分离,因为这时候你已经是无愧了,已经把这个坚持做到底了,这是一种选择。



另外一种选择,就是一种现代性的,那就是一种分离。而这个分离了之后,有一个巨大的问题,你要证明你分离之后的生命确实是更自由,在更自由的状态下,它更丰满更积极更有创意。这个时候,你心里面才能够说明你这个选择是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今天总的来说,就在这两个方向上。你在两难之中可以做出的选择。基本上是处于这么一个状态。当然,最不好的就是心里又不愿意,然后又勉勉强强,为了家庭,为了父母。那就是一锅粥的。然后自己不发力,也不努力,也不能输送热度。这种生活是最消极的,但大致上大多数人又是这样一个状态。
 

梁老师的爱情课(07有关爱情的那些“疑难杂症”与解答)4​


问:我有一个问题,他们常说两个人,一开始是因为爱情走到一起的。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之后,就变成亲情了。您怎么解释这种由爱情变为亲情的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吗。



答:我觉得,变成亲情就不正常了。因为我接触过的人,有的人准备离婚了,离婚之前,在过渡时期里面经常会说,我们俩就像朋友一样,就不像谈恋爱的时候那种感觉了。其实没这个感觉也是就说明你这个里面,爱情本身已经像一潭水了。我们说,爱情像河流,不要像一个湖。亲情像一个湖水,很安静,很可靠很温馨。而爱情像河流一样。



所以我觉得,可能是我们的生活里面,经常会出现什么呢:就是人变得循环了。你生活里面就变成一种依赖了,什么都是可知的。所以这时候两个人都在这个点上,构成了一个所谓的亲情的这么一个亲密关系。



但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就有一个新的问题。比如说你们俩如果一起去国际旅行去普罗旺斯,跑到那以后。你会焕发出来很多东西。你看到那个,那么新鲜的索纳河,看到那个断桥,它那个断桥里面,当年也是充满了那种情爱故事。你看到梵高,当年那些热烈的绘画。两个人的生命都在噌噌噌地打开。而这个时候彼此之间也就有很强烈的一种初恋感觉,就是有一种新的生命的滋生感。



所以我觉得人生永远像初恋,但是不像以前那么不懂事,是越来越有种丰满,还是有一种生命不断地有一种互相之间的惊讶。我觉得这个是特别好的一种能力,但是这个很难实现,



有的人一建立恋爱关系之后,他是从稀缺出发的。



我比较内向一些,我比较不好动。这个男生很热情很外放,可以带动我一起。然后自己就变成一个车厢挂上去跟着走。结果那个男生越拖越累,然后也不想多说了。就在模式里面也不改变了,反正就这样了。



如果说农业社会不同,农业社会变亲情是很合理的。因为生活,没有什么生活到别处的问题,别处也是田地。所以那就没得说。大家就是亲情,男耕女织。



但是现代社会,它是有另外一个生活的新的时代环境。所以我觉得爱情是需要永远努力的事情。
 

梁老师的爱情课(07有关爱情的那些“疑难杂症”与解答)5​



问:有一个问题,有时候觉得自己还蛮好的,不能这么说,就是还挺自信的吧。但是喜欢一个人的话,就会突然变得极度的自卑。但是我反而有一个朋友,她就觉得她自己很完美,去哪里能找到一个跟她一样好的人,可以跟她度过将来的日子。我就想问一下两种极端,极度自卑和特别自信,您怎么看,然后应该怎么办。



答:因为自信的前提是自己也过得很好 对方好 才值得你去爱 而不是说你把对方当成一种救赎 当成一种你内心的缺失的渴望



我的观念上我觉得,相遇一个人以后,应该觉得自己特别好。因为特别好,才值得对方爱。所以我看到张爱玲说:爱一个人爱得一直低到尘埃里。我就觉得特别地不理解,因为你的才华,你的那创作的境界,都是非常非常稀有的。所以我们说爱情里面,有时候两个人之间存在的那种自信,我觉得是特别特别重要的。



为什么呢,因为,你看到一个特别好的人。他能爱你,你也能爱他。那个爱不是敬仰,不是说对一个人的仰望。它很大一个程度上是生命之间获得感觉了,获得呼应了,也就是说自己有能量出去,然后你也能吸收对方的能量,这才是一种爱情。



有时候觉得这个爱情可能就有点抽象,觉得对方是一个非常完美,自己对照起来好像是有太多的缺失。所以这个时候,就在对自己的那种投入进去的感情,可能对这种投入情感的那种体会,还是不是太清楚。



所以我觉得,你能够把这个情感投入出去,它已经是一个特别大的一种内心力量了。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爱的能力是特别重要的。



我们在世界上是''我''''你""他"三者关系。你跟所有的人,在没有建立恋爱关系的时候,这个世界是''我"和''他''的关系,所有的人都是他,都是第三人称。只有爱上一个人以后,才会出现一个''你''。''我''''你"关系它确实是一种情感的,亲人的关系。



常常一个人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就是他跟这个世界只能建立''我""他"关系,建立不起来我"''你''关系。因为他内心的世界要打开,如果打不开,他只会在现实的,抽象的那些标准里面,那些功利里面,去跟世界打交道。



他表面上觉得好像爱上一个人,实际上不是的,他只是爱那些标准。所以真正地你去深深爱上一个人,这时候''我"''你"关系开始出现。



社会关系是等级制的,金字塔一样,所以你才会产生你在低他在高,或者各种各样的等级关系。“我”“你”关系最大的特点是:"我""你''关系是平等的,是对流的。



就像《简·爱》里边,精神和精神的对话。其实有一个规律的,特别有能力的,特别美好的人,往往在恋爱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不好。因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自己的精神发展,艺术发展,各个方面的发展,有一些完美主义的倾向。这样的话就会觉得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所以有时候有的女性要结婚的时候,心里就有恐慌,有一种恐慌:觉得他会不会真的喜欢我,但实际上其实自己是特别好的。
 

梁老师的爱情课(07有关爱情的那些“疑难杂症”与解答)6​



问:老师您好,我有一个朋友原来跟我说了一下他的爱情观,然后我一直都很耿耿于不这件事情。他说两个人不一定要有爱,如果要是三观合一就能产生爱,然后在以后的磨合中,可能会对彼此有依赖,然后就慢慢有爱。他说可能第一眼没看上的话,也不要紧,因为你各方面都合适,所以说结婚了以后就能在一块。我就很耿耿于怀什么叫三观合一能产生爱。我觉得是这样的吗,即使第一眼没看上,以后可能你的目标,共同向往的东西一样,那么就会会有爱情。



答:这个问题上我觉得,男女情感的产生一定要经历事情。有时候我们的学生也会有这个疑问:就是两个人觉得过得平淡。但我觉得你们可能就缺乏一个事情,这个事情一定是有难度的,有难度的事情共同去创造。然后这个过程里边,彼此的个性,彼此得意志品质,彼此的能力,彼此的情感特征,都会显示出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眼没看上,到后面两个人怎么样,它没有必然关系。



比如说我们看小说《活着》,《活着》里面福贵和家珍,他们两个什么时候才开始真正地依存在一起。实际上是福贵最落魄的时候。房子也没了,钱也没了,最后已经变成一个破落户,流浪在街头。这个时候福贵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凋零的人。家珍带着已经养得大一点的孩子回来了。福贵问她,孩子起什么名字。后来家珍说起名叫"不赌',因为他是赌博赌输的。两个人经历这么一次大的变化以后,原来那个生活的基础,土地钱大小姐大少爷,通通没了。这个时候两个人再重新去打造一个生活,这个是真情。



我觉得同样的题材,如果交给贾平凹来写,能就好得多。



余华所有的作品,我们开讨论会,当面也跟他说,余华的创作里面最大的一个间题,就是不善于写女性。他的所有作品里面,就很少看到真正的有血有肉很有生命感的女性,包括《活着》里面的家珍也太伦理化。



当然这个地方也许跟余华的生死观有关系。余华这个人容易把一切归于自然,归于平淡。因为他父亲是海盐的一个医生,海盐县城的一个外科医生。所以他放学回去,他们家就在医院里面,他经常回去的时候,看到他父亲双手血淋淋的,戴着手术的手套,然后拿着人切下来的一个肉块或者一个肝什么的就出来了。所以余华对于人的生死看得很透。他后来上小学的时候,海盐天气很炎热,他自己夏天复习功课都是在停尸房。因为停尸房很阴凉,没有尸体的时候在那里复习。是这么一个人,这样一个人的话,他去写爱情的时候,他不会去写那种寻常油盐、柴米里面的爱。他写得是在大生大死里面,在大起大落里面,才会出现那一丁点,萌生出来的那种爱情。



像鲁迅和朱安一辈子没什么爱情,被母亲安排的。但是真正两个人有那么一点点温情,那就是在鲁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被打翻掉了,鲁迅离开了八道湾,到砖塔胡同的时候。这个时候朱安照顾他,夫妻两个结婚的时候都没有这样在一起。现在好多专家在研究,结婚那一夜,他们怎么过的,后来基本上认为鲁迅在那里看书,朱安靠在床头等待,什么也没有。过了两天,鲁迅又跑回日本去了。



但就在那个时候,鲁迅那么凋零的时候,结果朱安来照顾他,所以两个人终于有一点温情。所以后来有人终于写信给鲁迅,说很想知道跟朱安这么一辈子,到底他们俩有没有一点夫妻之实。按我们以往的理解是根本就不会有,因为鲁迅的妈妈怪朱安,说怎么孩子也不会生,后来朱安就说,大先生理都不想理我,怎么能会生孩子呢。但是后来你看鲁迅回友人的信里面,有一句话特别重要。他说至于说夫妻,最多也就那么两三回吧。那个肯定不是结婚的时候,那就肯定是在砖塔胡同落难的时候会发生的。



所以即使像这么一对夫妻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很多夫妻是一辈子就像当了个假兵一样的。我们现在的军人一辈子都没打过仗,当了一回兵,升到将军。我的老同学当到将军,什么战争的影子也没见过。



所以们说,一个人生到这个世界上要谈恋爱的,但实际上什么事也没遇到,两个人遇到就是买房子买车,生孩子什么,其他什么事也没遇到。你说那个爱情怎么能体会到呢,所以有时候我就跟学生说,你们要去找点事,有难度,有艰苦,甚至有危险。然后你们俩看看在这个事情里面,会怎么样。但是太难了,现在硬去找这个事也不容易。



我觉得我们当代人的一个困境就在这里:你要谈爱情的时候,理论上,它缺这样燃的一个点在爱情里面。我们在观念中,在外在表现得多么深情多么深情啊,种种那种求婚方式,种种那种造出来的人造意境。但是我们终究在内心深处,有太多的东西,像北冰洋一样的,埋在里面的东西打不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