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11月18日消息:据报道,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学生为上名校,老师为赚钱,在职教师做家教滥成“灾”,补课“走穴”暗流冲击着学校讲坛。不过演员能走穴,医生能走穴,为何教室不能走穴?一些地方将在职教师是否有偿家教纳入师德考评。德育专家说:教师补课赚钱没有赢家。
新华社透露,南京许多初三、高一、高三学生都请在职教师做家教,其它学生也多半在上一些名师辅导班。“课内不足课外补”现象已渐成气候,不少学生在学校放了学,啃上几口面包就到老师家报到,有的干脆在老师家搭伙,而周末多半在外地名师的辅导班中“度假”。一些名师的“业余收入”直逼万元。
就是一些工作没几年的青年教师,也因戴上了名校教师的光环,做个几年家教就解决了一套房子。在职教师家教的滥甚至让一些学生分不清课内课外,把课后的“加餐”当成“主食”,造成了学习上的“营养不良”。
一种新出现的现象引人关注,由于一些重点高中大幅扩招,导致师资不够,不是用新教师来抵挡就是到县中去挖人,再不行就给现有的老师加课,有的老师课上得实在太累,就不愿布置作业,对学生也很难尽心。家长迫不得已只好另请教师为孩子补课。
南京某中学一位理科名师平常不带家教,可每年总有几个亲戚朋友的孩子正好上高中,抹不下面子,这位老师只得当起了无偿家教,不少有名的老师都有不带家教的原则,可在亲情、友情面前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也有不少教师是把做家教当成了赚钱的良机,在外面租套房子,专门带学生。一位省重点中学的老师带40个学生,20人一个班,一天开两班,一个学生一小时20元,一个晚上就能收到学费1600元。
更有教师为了让自己班上的学生到家上家教,故意在课堂上进行批评或是找家长谈话暗示,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都有在班上任课老师家上课的经历。
由于省内南通、苏州等地的高考连续在江苏名列前茅,于是一些名校、县中的老师也成了南京学生心目中的明星,这些老师周五晚上来,周日晚上走,带来了克隆的“某某模式”,让学生足不出南京就能感受一流学校的教学,成为南京家教辅导市场的宠儿。据称一些名师一个晚上的课时费甚至能达到近千元,老师们因此不顾车马劳顿,一趟趟两地奔波,学生们也是宁可学校的课开点小差,名师的课也不能迟到。有时外地名师的周末辅导安排在白天,学校的补课也在同时,学生就称病请假,赶来听名师讲课。
在贵阳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每当夜幕降临,一些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不是去学校上晚自习,而是直奔一些职业学校、高校、商用楼房甚至居民小区。贵阳市某中学初二学生赵莉(化名)告诉记者,她和同学们每周都要在合群路附近某技术学校内上几次课,分别上数学、外语、物理等科目,上课的全是班上的各科老师。
据了解,教师们像这样在校外开辟“地下课堂”经营“外快产业”,在各校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为避免闯校方红灯,老师们通常都在校外租借场地,并不准学生乱说。组织本班学生补课是老师们最为热衷的方式,各科老师可以单干,也可以合伙,每周分别补一至二次,轮流使用场地。
“给自己的学生补课,既不愁生源,又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某中学一位刚刚退休的校长坦言,“每个学生单科每月收费从70元至150元不等,一个老师在校至少任两个班的课,加起来学生就有100多人,一个月下来收入多的有几千元至上万元。而老师在校工资每月仅2000元左右,相比之下谁能不动心?”
除了丰厚的经济收入,班级间的恶性竞争对教师“走穴”也推波助澜。王涛(化名)是一名中学物理教师,认为补课违背教学规律,一直拒绝“走穴”。但其它老师私下都补得厉害,班主任担心本班成绩挂末,多次劝他效仿,他未听从。学校实行科任老师由班主任聘任,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干脆不再聘他了。为了保住岗位,他被迫“入乡随俗”,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现在每月补课可增收两三千元,心既高兴又惭愧,钱赚得太轻松了。”
如果说租借场地集中补课显得抢眼,那么化整为零在家分批分期补课就隐蔽多了。学生们一般三五人到十来人一组,轮流到老师家上课。遵义市一姓程的初中学生家长告诉记者,甚至有老师要求一些学生住到家去,包吃住,每人每月交500元。虽然手头并不宽裕,可老师的话谁敢不听,只得咬牙硬挺着。
一些老师透过补课,经济收入如股市“熊去牛来”,全线飘红,买电梯房,开轿车,有的甚至专门买上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当作“补课基地”,“课外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回圈。
多数学生家长对教师“走穴”十分反感,出于顾虑又不能不委曲求全。“这种大规模的集中补课,与平时上课有什么区别?可折算下来每堂补课每个孩子平白无故就要多掏几十元。”提起补课,家长们颇有看法,“这哪是补课,分明是在补老师的腰包。”
还有不少教师隐姓埋名跑场“走穴”。这些老师面向社会,利用课馀、晚上和周末时间往返于学生家,提供一对一的家教服务。由于这种补课耗时费力,通常以年轻教师居多。在贵阳,还出现了专门的“服务中介”,以帮助他们联系生源。贵阳市邮电大楼附近的某“中介”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师在此签约后只对“中介”负责,不必告诉家长自己所属学校,以免留给校方口实。正因如此,每天打电话来询问生源的老师还真不少。
由于部分在职教师兼职搞家教和组织班上学生有偿补课,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为此,一些地方针对这一现象率先采取措施加以管理和规范。南京将老师是否违规从事有偿家教、师生关系等内容纳入师德考核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学校和教师将给予重罚。
师德个人考核不合格者,由学校给予警告并限期改正,一年内不得评优,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扣发当年年终奖金;一年内由学校复评,仍未达到师德合格标准者,待聘学习,待聘期间30%的工资、职务岗位津贴和所有奖金停发,学习费用自理;两年内师德检查仍未达到合格标准者,解除聘用合同。
山东蓬莱规定凡从事有偿家教或利用工作之便诱导学生参加有偿家教的,一经调查核实,认定年度职业道德考核或年终考核不合格,情节严重的,给予解聘和相应的行政处分。同时,这个市设立举报电话,下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聘请50名义务监督员实施有效监控。开展“拒绝有偿家教、献身教育事业”活动,200多名在职教师已退出有偿家教,100多名退休教师在市教育部门组织下,持证上岗走进家教市场。
贵阳规定在职教师8小时以内不能在校外兼课;二是不能诱导学生到家补课,不能为自己的学生有偿补课,以学生和家长举报为据,一经查实,师德考核一票否决。违规者将不得参加年度考评,并对年度奖金、先进评选和提薪晋职等产生影响;三是从爱护教师身体出发,规定课馀对外补课每周不能超过三次,一经发现同样视为违规。
但有偿补课已呈越演越烈之势,许多学生和家长无奈涉身其中。学生们提高成绩的初衷可能是一样的,但是站在他们背后的家长们的心态却不尽相同。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家长们不会空喊口号,孩子考上大学才是正道。孩子成绩不好,遇到老师要求补课,家长自然正中下怀,反正家再紧巴也不缺这几个钱。既然学生、家长都愿意,老师谁不愿名利双收?
但是,一些老师为了吸引自己的学生参加补课,把应该在课堂上讲的内容留到补课时讲,补课班上讲过的,课堂上就不再重复了。没有补课的学生自然要吃亏。几次考试后,聪明的学生自己就明白个中缘由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花钱好歹能买个放心,于是乖乖交钱参加补课班。
为了让本班学生全部“自愿”参加补课,有些老师按学生成绩上、中、下的等次开设竞赛班、提高班、强化班等,或者点名要求学习差的学生必须参加补课。更有意思的是,为了保持“尊严”,同一个班的各科老师之间经常相互推荐、吹嘘。如果学生仍不愿参加补课,老师还会打电话给家长做工作。许多家长虽然怀疑补课效果,碍于情面又不得不把孩子送去补课,但是内心却叫苦不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呀。
德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之良教授认为,教师希望补课提高学生成绩,家长望子成龙夯实基础无可厚非,但长此下去效果与目的往往会背道而驰,因为补课本身违背了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教师补课赚钱弊大于利,给家庭增加了负担,苦了孩子,毁了师德,害了教育。如不及时纠正,社会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新华社透露,南京许多初三、高一、高三学生都请在职教师做家教,其它学生也多半在上一些名师辅导班。“课内不足课外补”现象已渐成气候,不少学生在学校放了学,啃上几口面包就到老师家报到,有的干脆在老师家搭伙,而周末多半在外地名师的辅导班中“度假”。一些名师的“业余收入”直逼万元。
就是一些工作没几年的青年教师,也因戴上了名校教师的光环,做个几年家教就解决了一套房子。在职教师家教的滥甚至让一些学生分不清课内课外,把课后的“加餐”当成“主食”,造成了学习上的“营养不良”。
一种新出现的现象引人关注,由于一些重点高中大幅扩招,导致师资不够,不是用新教师来抵挡就是到县中去挖人,再不行就给现有的老师加课,有的老师课上得实在太累,就不愿布置作业,对学生也很难尽心。家长迫不得已只好另请教师为孩子补课。
南京某中学一位理科名师平常不带家教,可每年总有几个亲戚朋友的孩子正好上高中,抹不下面子,这位老师只得当起了无偿家教,不少有名的老师都有不带家教的原则,可在亲情、友情面前不得不无条件投降。 也有不少教师是把做家教当成了赚钱的良机,在外面租套房子,专门带学生。一位省重点中学的老师带40个学生,20人一个班,一天开两班,一个学生一小时20元,一个晚上就能收到学费1600元。
更有教师为了让自己班上的学生到家上家教,故意在课堂上进行批评或是找家长谈话暗示,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都有在班上任课老师家上课的经历。
由于省内南通、苏州等地的高考连续在江苏名列前茅,于是一些名校、县中的老师也成了南京学生心目中的明星,这些老师周五晚上来,周日晚上走,带来了克隆的“某某模式”,让学生足不出南京就能感受一流学校的教学,成为南京家教辅导市场的宠儿。据称一些名师一个晚上的课时费甚至能达到近千元,老师们因此不顾车马劳顿,一趟趟两地奔波,学生们也是宁可学校的课开点小差,名师的课也不能迟到。有时外地名师的周末辅导安排在白天,学校的补课也在同时,学生就称病请假,赶来听名师讲课。
在贵阳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每当夜幕降临,一些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不是去学校上晚自习,而是直奔一些职业学校、高校、商用楼房甚至居民小区。贵阳市某中学初二学生赵莉(化名)告诉记者,她和同学们每周都要在合群路附近某技术学校内上几次课,分别上数学、外语、物理等科目,上课的全是班上的各科老师。
据了解,教师们像这样在校外开辟“地下课堂”经营“外快产业”,在各校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为避免闯校方红灯,老师们通常都在校外租借场地,并不准学生乱说。组织本班学生补课是老师们最为热衷的方式,各科老师可以单干,也可以合伙,每周分别补一至二次,轮流使用场地。
“给自己的学生补课,既不愁生源,又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某中学一位刚刚退休的校长坦言,“每个学生单科每月收费从70元至150元不等,一个老师在校至少任两个班的课,加起来学生就有100多人,一个月下来收入多的有几千元至上万元。而老师在校工资每月仅2000元左右,相比之下谁能不动心?”
除了丰厚的经济收入,班级间的恶性竞争对教师“走穴”也推波助澜。王涛(化名)是一名中学物理教师,认为补课违背教学规律,一直拒绝“走穴”。但其它老师私下都补得厉害,班主任担心本班成绩挂末,多次劝他效仿,他未听从。学校实行科任老师由班主任聘任,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干脆不再聘他了。为了保住岗位,他被迫“入乡随俗”,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现在每月补课可增收两三千元,心既高兴又惭愧,钱赚得太轻松了。”
如果说租借场地集中补课显得抢眼,那么化整为零在家分批分期补课就隐蔽多了。学生们一般三五人到十来人一组,轮流到老师家上课。遵义市一姓程的初中学生家长告诉记者,甚至有老师要求一些学生住到家去,包吃住,每人每月交500元。虽然手头并不宽裕,可老师的话谁敢不听,只得咬牙硬挺着。
一些老师透过补课,经济收入如股市“熊去牛来”,全线飘红,买电梯房,开轿车,有的甚至专门买上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当作“补课基地”,“课外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回圈。
多数学生家长对教师“走穴”十分反感,出于顾虑又不能不委曲求全。“这种大规模的集中补课,与平时上课有什么区别?可折算下来每堂补课每个孩子平白无故就要多掏几十元。”提起补课,家长们颇有看法,“这哪是补课,分明是在补老师的腰包。”
还有不少教师隐姓埋名跑场“走穴”。这些老师面向社会,利用课馀、晚上和周末时间往返于学生家,提供一对一的家教服务。由于这种补课耗时费力,通常以年轻教师居多。在贵阳,还出现了专门的“服务中介”,以帮助他们联系生源。贵阳市邮电大楼附近的某“中介”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师在此签约后只对“中介”负责,不必告诉家长自己所属学校,以免留给校方口实。正因如此,每天打电话来询问生源的老师还真不少。
由于部分在职教师兼职搞家教和组织班上学生有偿补课,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为此,一些地方针对这一现象率先采取措施加以管理和规范。南京将老师是否违规从事有偿家教、师生关系等内容纳入师德考核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学校和教师将给予重罚。
师德个人考核不合格者,由学校给予警告并限期改正,一年内不得评优,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扣发当年年终奖金;一年内由学校复评,仍未达到师德合格标准者,待聘学习,待聘期间30%的工资、职务岗位津贴和所有奖金停发,学习费用自理;两年内师德检查仍未达到合格标准者,解除聘用合同。
山东蓬莱规定凡从事有偿家教或利用工作之便诱导学生参加有偿家教的,一经调查核实,认定年度职业道德考核或年终考核不合格,情节严重的,给予解聘和相应的行政处分。同时,这个市设立举报电话,下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聘请50名义务监督员实施有效监控。开展“拒绝有偿家教、献身教育事业”活动,200多名在职教师已退出有偿家教,100多名退休教师在市教育部门组织下,持证上岗走进家教市场。
贵阳规定在职教师8小时以内不能在校外兼课;二是不能诱导学生到家补课,不能为自己的学生有偿补课,以学生和家长举报为据,一经查实,师德考核一票否决。违规者将不得参加年度考评,并对年度奖金、先进评选和提薪晋职等产生影响;三是从爱护教师身体出发,规定课馀对外补课每周不能超过三次,一经发现同样视为违规。
但有偿补课已呈越演越烈之势,许多学生和家长无奈涉身其中。学生们提高成绩的初衷可能是一样的,但是站在他们背后的家长们的心态却不尽相同。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家长们不会空喊口号,孩子考上大学才是正道。孩子成绩不好,遇到老师要求补课,家长自然正中下怀,反正家再紧巴也不缺这几个钱。既然学生、家长都愿意,老师谁不愿名利双收?
但是,一些老师为了吸引自己的学生参加补课,把应该在课堂上讲的内容留到补课时讲,补课班上讲过的,课堂上就不再重复了。没有补课的学生自然要吃亏。几次考试后,聪明的学生自己就明白个中缘由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花钱好歹能买个放心,于是乖乖交钱参加补课班。
为了让本班学生全部“自愿”参加补课,有些老师按学生成绩上、中、下的等次开设竞赛班、提高班、强化班等,或者点名要求学习差的学生必须参加补课。更有意思的是,为了保持“尊严”,同一个班的各科老师之间经常相互推荐、吹嘘。如果学生仍不愿参加补课,老师还会打电话给家长做工作。许多家长虽然怀疑补课效果,碍于情面又不得不把孩子送去补课,但是内心却叫苦不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呀。
德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之良教授认为,教师希望补课提高学生成绩,家长望子成龙夯实基础无可厚非,但长此下去效果与目的往往会背道而驰,因为补课本身违背了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教师补课赚钱弊大于利,给家庭增加了负担,苦了孩子,毁了师德,害了教育。如不及时纠正,社会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