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重组腺病毒技术,没前途。为什么加拿大要求第一针AZ,改打mRNA。

贵圈

政府都对党
注册
2014-10-21
消息
32,811
荣誉分数
6,153
声望点数
373
病毒重组的腺病毒疫苗,没有前途。

这类疫苗,如果有用,只能打一次

JJ就是只打一次。为什么JJ不试验纳鞋底子。

因为,这类疫苗,第二次打,腺病毒部分将SPIKE部分屏蔽掉了。身体只是在识别腺病毒,而不是集中精力抵抗spike。

所以腺病毒疫苗面对

COVID19这种绵延的疫情

注定是失败。


看看AZ

出现了哪些问题:DOSE多,不如DOSE少,打二针提高不明显,不敢言打三针。。。。

这就是解释。

科兴新的"第三针“重组病毒疫苗,走

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路线​


很好,不在重走灭活疫苗的错路, 不再重走陈薇AZJJ的错路。走了台湾高端疫苗,NOVAVAX的路数。很好!
 
灭活
AZ

改用mRNA虽好,


有代价,


据说感觉很痛苦。
 
病毒重组的腺病毒疫苗,没有前途。

这类疫苗,如果有用,只能打一次

JJ就是只打一次。为什么JJ不试验纳鞋底子。

因为,这类疫苗,第二次打,腺病毒部分将SPIKE部分屏蔽掉了。身体只是在识别腺病毒,而不是集中精力抵抗spike。

所以腺病毒疫苗面对

COVID19这种绵延的疫情

注定是失败。


看看AZ

出现了哪些问题:DOSE多,不如DOSE少,打二针提高不明显,不敢言打三针。。。。

这就是解释。

科兴新的"第三针“重组病毒疫苗,走

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路线​


很好,不在重走灭活疫苗的错路, 不再重走陈薇AZJJ的错路。走了台湾高端疫苗,NOVAVAX的路数。很好!
安徽那个三针新冠疫苗不就

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

 
科兴新的"第三针“重组病毒疫苗,走

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路线​

没看到相关报道科兴新的"第三针“重组病毒疫苗。

1.什么是CHO疫苗?

目前上市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是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公司联合研发的。其有效性高达97%,其原理是将有效的抗原成份在体外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体外细胞中来表达,最后制成疫苗。其技术原理和已经运用很成熟的乙肝CHO细胞疫苗是类似的。

整个生产过程是蛋白表达和纯化的过程,是没有活病毒的过程,所以生产过程是安全的,容易大规模生产。

灭活对老年人就是悲剧,抗体浓度太低,对年轻人还是比较好的,副作用也小。

新加坡《海峡时报》和《联合早报》报道,为了解不同新冠疫苗提供的免疫保护作用,新加坡卫生部将与国家传染病中心合作,邀请3600名对第一剂信使核糖核酸(mRNA)新冠疫苗过敏的人免费接种科兴疫苗,以研究混打疫苗的免疫反应。
新加坡卫生部透露,已联系约3600名对首剂mRNA疫苗过敏者,超过1400人表示有兴趣参与。卫生部将通知他们如何在这项计划下免费接种科兴疫苗。

报道称,这项“先信使、后科兴”(Sinovac After mRNA,简称SAM)研究计划,目前使用的是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这两种疫苗都使用mRNA技术,并已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管理局(HSA)的授权。科兴疫苗在新加坡没有注册,也没有得到HSA的授权,不属于新加坡的国家接种计划,只能安排在特别采用程序下接种。

卫生部周四表示,如果对mRNA疫苗有过敏反应的人希望接种科兴疫苗,政府已经为他们建立了一个在公立医院接种科兴疫苗的专门项目,以便更密切地监测任何副作用。

新加坡卫生部还表示,已接种1剂mRNA疫苗,但因过敏反应无法接种第二剂的,可选择等待卫生部计划引进的用于国家免疫规划的非mRNA疫苗。
新加坡数据:中国科兴灭活疫苗在新加坡已接种1.7万人,仅发生了2起轻微不适事件。
 
科兴三针应该就是就是这个CHO。

效果不如mRNA,但是也应该不错。当初就应该直接上这个。

疫苗竞赛,首先就是路线竞赛。其次才是科研能力,实验能力和生产能了。

选错了路线,就是白费。
 
科兴三针应该就是就是这个CHO。

效果不如mRNA,但是也应该不错。当初就应该直接上这个。

疫苗竞赛,首先就是路线竞赛。其次才是科研能力,实验能力和生产能了。

选错了路线,就是白费。
圈儿,你可真是个大能耐!

推荐你到中国当院士,妥妥的。就是千万别得罪书记哈。
 
随着科学界研究 AZ 疫苗引起 “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 的机制取得进展,将来腺病毒载体重组疫苗是有改进的空间的。

以下为引用:

新冠疫苗的安全性仍是重中之重,其中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ChAdOx1产生的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和血管等不良事件导致一些国家限制其使用。7月7日,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加快评审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在线发表了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麦克马斯特输血研究中心等团队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题为“Antibody epitopes in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426.jpg


该研究阐释了部分新冠疫苗诱导的抗体可能会如何导致“疫苗诱导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这一罕见症状。研究发现,接种过阿斯利康新冠疫苗(ChAdOx1)的5位VITT患者的抗体会与一个参与凝血的蛋白结合,且结合位点和抗凝血药物肝素与该蛋白结合的位点相同。

论文写道,VITT是在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后出现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临床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血小板减少以及动脉或静脉出现血液凝块。值得注意的是,VITT被认为有点像“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据推测,VITT与HIT具有相似的病理生理机制,一些研究人员已经证明VITT和HIT一样,检测样本中存在高水平的抗PF4抗体。PF4是一种能与血小板结合的蛋白,会参与凝血。

但是,这些抗体导致VITT的具体机制一直不太清楚。论文中写道,VITT是一种独特的综合征,因为它在没有肝素暴露的情况下发生,而且体外血小板反应模式不显示典型的肝素依赖。

427.jpg


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接种过一剂阿斯利康疫苗的5位VITT患者的血清,他们的平均年龄44岁(范围35-72岁)、女性占比40%。从首次接种阿斯利康疫苗到采集样本的时间为14-40天(平均28天)。

研究发现,从这些患者血清中获得的抗体与PF4结合的位点和肝素相同。将其与10位HIT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比较后,研究人员发现VITT抗体与PF4的结合反应更强烈。

研究人员认为,VITT抗体与PF4结合后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随后通过血小板表面的FcγRIIa受体激活血小板,这或许会引起凝血,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

但他们同时也指出,这或许不是导致VITT患者出现血栓形成事件的唯一因素,其他血清因子可能也参与了血小板活化。

428.jpg


实际上,除上述研究外,也有其他实验团队在关注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此前的北京时间6月9日晚间23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也在线发表了由英国团队完成的一项研究,题为“First-dose ChAdOx1 and BNT162b2 COVID-19 vaccines and thrombocytopenic, thromboembolic and hemorrhagic events in Scotland”。该研究对超过250万名接种过第一剂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ChAdOx1或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BNT162b2的苏格兰成年人进行了全国性调查。

调查表明,阿斯利康疫苗和一种自体免疫出血性疾病,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风险轻微升高有关。研究还发现,可能有证据表明,阿斯利康疫苗与其他出血及血管问题风险升高有关。据估计,每十万例第一剂注射中发生1.13例。

这支英国团队当时强调,公共卫生当局应将这些与阿斯利康疫苗相关的相对较小的风险升高告知其辖区。“如果新冠疫苗供应充足,为公众提供其他的替代疫苗可能是必要的。”

《自然-医学》当时还同期刊发了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ouglas B. Cines等人撰写的观点文章。Cines等人则强调,在解释这项最新发表的研究中的发现时,不仅要考虑研究本身的优势和局限性,“还要考虑更广泛的临床背景和疫苗接种风险和利益之间的平衡,这一点很重要。”

论文链接:Antibody epitopes in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圈儿,你可真是个大能耐!

推荐你到中国当院士,妥妥的。就是千万别得罪书记哈。
common sense

easy ;) :cool:

何书记手下有打手吗?
 
一个道理。既然身体会选择腺病毒作为主要目标防御,而不再选择spike。

那么,再灭活疫苗机制中,反复施打纳鞋底子,的作用也会很模糊低效。所以灭活纳鞋底子,意义也不大。可能比腺病毒疫苗强点不多。加上本来反应就弱(抗体滴度最低),灭活在机制上就是废品。所以中国CDC明说了,灭活不防感染。那是疫苗界的1+1=2.

所以美国曾经有大公司做减活,效果不好,直接放弃。而西方也没有任何公司做更差的灭活。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