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canoeing
本站元老
- 注册
- 2006-11-21
- 消息
- 14,934
- 荣誉分数
- 2,107
- 声望点数
- 373
金牌氣氛的代價?日本自宅療養令開始的「東奧過後」爛攤
「奧運的快樂總會過去,剩下的日子又該怎麼面對呢...?」日本在Delta疫情的擴散下,感染惡化的規模迅速擴大,過去一週日本全國的確診數字幾乎每天刷新紀錄,近期單日確診人數也突破1萬人以上,而以東京為主的首都圈,更是全國最為嚴重的高風險地區,光是東京在5日的單日確診人數,就打破歷史紀錄來到5,042人,照此趨勢下去推估會在奧運結束的兩週之內,單日確診者將突破1萬人。在醫療量能早已瀕臨崩潰之下,日本政府日前提出「自宅療養」的政策,讓非重症患者先留在家中療養,好減緩各地醫院病床數不足的收治壓力。但方案提出後,隨即引發社會輿論一片譁然:這是政府面臨疫情無可奈何之舉,卻看起來像是讓確診者在家中自生自滅?在當前奧運熱烈歡愉的氣氛中,民間矛盾而溫差極大的疫情生死關卡,正掀起日本的防疫對策之亂。
東京奧運開幕已超過一個星期,固然日本亮眼的賽事成績頗令民眾振奮,奪牌的氣氛也比預料來得更為歡愉熱烈——但開賽前擔憂的奧運疫情擴散,卻也是一語成讖——從7月27日以來全國單日確診的數字就急速攀升,7月29日確診1萬697人,是去年疫情以來首次單日突破1萬以上,截至8月4日單日確診又是破紀錄的1萬4,207人,之中又以東京都為中心的首都區最為嚴重,相比去年更慘烈的延燒趨勢,已讓政府和醫療單位焦頭爛額。
隨著確診者住院收治的人數增加,各地早已瀕臨量能崩潰的醫院,嚴重的病床數和人力不足等問題至今仍未有效緩解,一方面是奧運賽事分散了一部份的醫療資源,另一方面無論是從自衛隊借調的醫療補充人力、或是從其他疫情較緩和的縣市調派人員,都難以追上每日刷新的感染人數。
而在東京、大阪等疫情重災區,從去年以來到現在,也還是不時傳出高齡患者因為等不到病床,最後在家中或照護中心病死的悲劇。為了緩解醫院收治的壓力,日本政府在3日提出了因應方案——「自宅療養」——醫院改為優先收治重症患者、或是有可能轉為重症者,其他非重症的感染者原則上以留在自宅中療養為主,但如果自宅療養期間轉為重症的話,則必須立即送入醫院收治。
儘管政府的立意是緩解醫院的病床數壓力,讓高風險患者優先得到收治的機會,但這套「自宅療養」對策在發布時沒有配套措施的細節說明,也不確定具體實施的時程和適用地區,對照當前嚴峻的疫情、以及早就有人被迫自宅療養卻不幸逝世的新聞,輿論對於官方政策的直觀感受,就出現了一種「確診的國民,回家自生自滅」的反感。
「說好的安心安全呢?從去年疫情爆發以來都過多久了,政府現在卻只能拿出這種辦法?」
對於自宅療養對策的反彈聲浪,隨即攻佔日本各大網路社群,諷刺日本政府面對疫情的節奏「永遠都是慢了好幾步」,如今提出自宅療養的方案,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在主流媒體的民意調查中,也反映了絕大多數民眾的不安。
如果是獨居者確診,該怎麼進行自宅療養?又或是自宅療養的患者沒遵守防疫規定外出的話,可能會在社區又形成感染破口;同時住宅社區要是知道鄰居是自宅療養者,多少會造成鄰里居民的不安——尤其在注重群體關係、又是在敏感的疫情氛圍下,從去年就講過多次的疫情排擠和「Corona村八分」的社會現象,是不是也會跟著助長惡化?
不僅在野黨對中央猛烈批評、要求菅義偉政府收回政策,基層的反彈聲浪也讓執政的自民黨、公明黨聯盟壓力倍增,在隔天8月4日的內部會議中,黨內同志也有不少希望撤回自宅療養案的歧見,擔憂若是民意反感持續惡化下去,恐怕會衝擊今年10月的大選。
除了政府說詞的爭議之處,還有內閣與防疫政策單位事前欠缺溝通與共識。首相菅義偉提出自宅療養對策之後,傻眼的不只是日本社會大眾,連日本政府的疫情諮詢機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分科會(SNCDC) ——都對外表示事前完全不知情,會長尾身茂對媒體直言,
「我也是第一次聽到自宅療養,事前都沒有來商量過,我認為厚生勞動省有必要事先來討論才對。」
尾身茂做為防疫對策的諮詢機關會長,過去對於日本疫情的失控已頗多微詞,4日在面對國會質詢時,對於東奧開幕以來飆升的疫情,也不諱言「政府的防疫政策欠缺明確的訊息」,而長期的自肅疲乏早就讓民眾對於疫情失去的戒心,「反覆好幾次的緊急事態宣言,已經沒有嚇阻的衝擊力了」。
對於自宅療養方案,尾身茂也質疑其中的盲點——就算是在家療養的人並非重症高風險群,但無論是輕症還是中度症狀,COVID隨時都有可能重症化,「應該設想一套連結醫療單位、自宅、住宿設施三方面的對策,分散醫療量能的壓力。」
而在醫院的態度方面,根據《時事通信》的報導指出,自宅療養也是無可奈何、不得不然的方法,當前的病床數和人力確實吃緊,如果能有好的配套措施,自宅療養不是不能採納;實際上去年以來至今,就已有患者採取自宅療養(只是當中有許多是因為等不到病床的緣故),重點是自宅療養是否有足夠的藥物和生活資源?有無完善的整備體制來協助?
以疫情最嚴重的東京為例,目前已知的自宅療養患者,從今年7月15日的2,000多人,增加到8月4日統計的1萬4,783人,然而飛快的增長速度已讓東京都應接不暇,原本提供給在自宅醫療患者的24小時電話諮詢,近期已有電話滿線打爆的窘況。
而加重民眾不安感的,是《FNN》電視新聞報導,東京自宅療養者的死亡人數也隨之增加,8月還不到一週的時間,就傳出有8名自宅醫療者死亡的消息,死者從30歲到50歲以上都有。倘若未來感染者持續增加,自宅醫療人數勢必也會直線攀升。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才在5日的記者會上憂心地指出,按照目前東京的感染趨勢,兩個星期後東京就可能會突破單日確診超過1萬人的紀錄。但到底該如何因應中央說的自宅醫療、東京都的醫院又該採取怎樣的收治判斷基準,目前依然是爭議未解的難題。
面對輿論排山倒海的壓力,首相菅義偉在記者會上重申,不會撤回自宅療養的方案,同時也強調這個對策「並非全國一律採用,僅先以感染擴大的東京都為主」。然而被重砲猛批的厚勞省,回應卻也是不清不楚,厚勞相田村憲久一方面說判斷是否需要自宅醫療,標準由醫療現場的醫師來決定,一方面也坦承因應自宅療養所需的藥物其實並不充分,又說「中度症狀的話原則上要住院」,矛盾模糊的政策解釋,也被《東京新聞》批評準備不足,「把責任全都踢給地方政府。」
田村憲久在5日上午,還針對「政府事前沒有先跟SNCDC商量」回應,但也輕描淡寫地說:「沒有事前商量,會好好反省。」從菅義偉到田村憲久,一連串發言仍重複著相同的老問題:政府的防疫資訊和態度不明確,所謂的「原則上自宅療養」到底是否要強制?醫療單位又該如何拿捏處理?患者有哪些支援協助?通通莫衷一是。
因為深切明白醫院的負荷不堪,日本醫師會則沒有直接反對自宅療養的措施。但認為自宅療養同樣也會面臨醫護人力欠缺的問題(例如家庭醫師、看護師等),醫師會會長中川俊男指出,或可從「自宅」這個範圍再向外擴大,延伸到其他住宿設施,變成地區型的「宿泊療養」或許醫療效率更高,也能夠降低留在自宅反而重症死亡的機率。
「如果自宅療養是不得不面對的趨勢,那民眾又該準備哪些東西?」《NHK》的報導指出,已陸續有各地方政府著手準備製氧機(日本稱為「酸素濃縮裝置」),委託民間公司加速生產,患者只要有醫師處方即可購入在家使用。而東京都方面,《NHK》在5日掌握的數據,目前已確保有500台製氧機可供調配,後續仍會追加訂購,但同一天東京的確診人數又破紀錄來到5,000人,醫療前線的資源恐怕緩不濟急。
距離東京奧運的結束已進入倒數階段,綜觀日本的電視和報紙等主流媒體版面,卻也看到反差極大的氛圍,一面是奧運選手奪金的舉國歡騰,同一面又是奧運以來全國確診數字每日刷新、彷彿也像運動賽事破紀錄一般的直線攀升,在Twitter的日本社群討論裡,瀰漫著一股矛盾的氛圍。
特別是在日本拿下女子壘球金牌後,投手後藤希友回到故鄉愛知縣,接受名古屋市長的表揚,結果市長河村隆之突如其來脫下口罩、一口咬住金牌的畫面,立刻又讓輿論炎上,還有其他選手不假辭色批評:
「現在這種疫情時刻,這些官員到底有沒有搞清楚狀況?」
當奧運賽事結束之後,緊接著還有8月13日開始的盂蘭盆節返鄉潮、以及8月24日的帕運賽事,屆時疫情的熱度恐怕也在預期內會持續延燒,在新聞焦點鎖定之下,將又是日本今年面臨疫情的生死難關。
「奧運的快樂總會過去,剩下的日子又該怎麼面對呢...?」日本在Delta疫情的擴散下,感染惡化的規模迅速擴大,過去一週日本全國的確診數字幾乎每天刷新紀錄,近期單日確診人數也突破1萬人以上,而以東京為主的首都圈,更是全國最為嚴重的高風險地區,光是東京在5日的單日確診人數,就打破歷史紀錄來到5,042人,照此趨勢下去推估會在奧運結束的兩週之內,單日確診者將突破1萬人。在醫療量能早已瀕臨崩潰之下,日本政府日前提出「自宅療養」的政策,讓非重症患者先留在家中療養,好減緩各地醫院病床數不足的收治壓力。但方案提出後,隨即引發社會輿論一片譁然:這是政府面臨疫情無可奈何之舉,卻看起來像是讓確診者在家中自生自滅?在當前奧運熱烈歡愉的氣氛中,民間矛盾而溫差極大的疫情生死關卡,正掀起日本的防疫對策之亂。
東京奧運開幕已超過一個星期,固然日本亮眼的賽事成績頗令民眾振奮,奪牌的氣氛也比預料來得更為歡愉熱烈——但開賽前擔憂的奧運疫情擴散,卻也是一語成讖——從7月27日以來全國單日確診的數字就急速攀升,7月29日確診1萬697人,是去年疫情以來首次單日突破1萬以上,截至8月4日單日確診又是破紀錄的1萬4,207人,之中又以東京都為中心的首都區最為嚴重,相比去年更慘烈的延燒趨勢,已讓政府和醫療單位焦頭爛額。
隨著確診者住院收治的人數增加,各地早已瀕臨量能崩潰的醫院,嚴重的病床數和人力不足等問題至今仍未有效緩解,一方面是奧運賽事分散了一部份的醫療資源,另一方面無論是從自衛隊借調的醫療補充人力、或是從其他疫情較緩和的縣市調派人員,都難以追上每日刷新的感染人數。
而在東京、大阪等疫情重災區,從去年以來到現在,也還是不時傳出高齡患者因為等不到病床,最後在家中或照護中心病死的悲劇。為了緩解醫院收治的壓力,日本政府在3日提出了因應方案——「自宅療養」——醫院改為優先收治重症患者、或是有可能轉為重症者,其他非重症的感染者原則上以留在自宅中療養為主,但如果自宅療養期間轉為重症的話,則必須立即送入醫院收治。
儘管政府的立意是緩解醫院的病床數壓力,讓高風險患者優先得到收治的機會,但這套「自宅療養」對策在發布時沒有配套措施的細節說明,也不確定具體實施的時程和適用地區,對照當前嚴峻的疫情、以及早就有人被迫自宅療養卻不幸逝世的新聞,輿論對於官方政策的直觀感受,就出現了一種「確診的國民,回家自生自滅」的反感。
「說好的安心安全呢?從去年疫情爆發以來都過多久了,政府現在卻只能拿出這種辦法?」
對於自宅療養對策的反彈聲浪,隨即攻佔日本各大網路社群,諷刺日本政府面對疫情的節奏「永遠都是慢了好幾步」,如今提出自宅療養的方案,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在主流媒體的民意調查中,也反映了絕大多數民眾的不安。
如果是獨居者確診,該怎麼進行自宅療養?又或是自宅療養的患者沒遵守防疫規定外出的話,可能會在社區又形成感染破口;同時住宅社區要是知道鄰居是自宅療養者,多少會造成鄰里居民的不安——尤其在注重群體關係、又是在敏感的疫情氛圍下,從去年就講過多次的疫情排擠和「Corona村八分」的社會現象,是不是也會跟著助長惡化?
不僅在野黨對中央猛烈批評、要求菅義偉政府收回政策,基層的反彈聲浪也讓執政的自民黨、公明黨聯盟壓力倍增,在隔天8月4日的內部會議中,黨內同志也有不少希望撤回自宅療養案的歧見,擔憂若是民意反感持續惡化下去,恐怕會衝擊今年10月的大選。
除了政府說詞的爭議之處,還有內閣與防疫政策單位事前欠缺溝通與共識。首相菅義偉提出自宅療養對策之後,傻眼的不只是日本社會大眾,連日本政府的疫情諮詢機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分科會(SNCDC) ——都對外表示事前完全不知情,會長尾身茂對媒體直言,
「我也是第一次聽到自宅療養,事前都沒有來商量過,我認為厚生勞動省有必要事先來討論才對。」
尾身茂做為防疫對策的諮詢機關會長,過去對於日本疫情的失控已頗多微詞,4日在面對國會質詢時,對於東奧開幕以來飆升的疫情,也不諱言「政府的防疫政策欠缺明確的訊息」,而長期的自肅疲乏早就讓民眾對於疫情失去的戒心,「反覆好幾次的緊急事態宣言,已經沒有嚇阻的衝擊力了」。
對於自宅療養方案,尾身茂也質疑其中的盲點——就算是在家療養的人並非重症高風險群,但無論是輕症還是中度症狀,COVID隨時都有可能重症化,「應該設想一套連結醫療單位、自宅、住宿設施三方面的對策,分散醫療量能的壓力。」
而在醫院的態度方面,根據《時事通信》的報導指出,自宅療養也是無可奈何、不得不然的方法,當前的病床數和人力確實吃緊,如果能有好的配套措施,自宅療養不是不能採納;實際上去年以來至今,就已有患者採取自宅療養(只是當中有許多是因為等不到病床的緣故),重點是自宅療養是否有足夠的藥物和生活資源?有無完善的整備體制來協助?
以疫情最嚴重的東京為例,目前已知的自宅療養患者,從今年7月15日的2,000多人,增加到8月4日統計的1萬4,783人,然而飛快的增長速度已讓東京都應接不暇,原本提供給在自宅醫療患者的24小時電話諮詢,近期已有電話滿線打爆的窘況。
而加重民眾不安感的,是《FNN》電視新聞報導,東京自宅療養者的死亡人數也隨之增加,8月還不到一週的時間,就傳出有8名自宅醫療者死亡的消息,死者從30歲到50歲以上都有。倘若未來感染者持續增加,自宅醫療人數勢必也會直線攀升。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才在5日的記者會上憂心地指出,按照目前東京的感染趨勢,兩個星期後東京就可能會突破單日確診超過1萬人的紀錄。但到底該如何因應中央說的自宅醫療、東京都的醫院又該採取怎樣的收治判斷基準,目前依然是爭議未解的難題。
面對輿論排山倒海的壓力,首相菅義偉在記者會上重申,不會撤回自宅療養的方案,同時也強調這個對策「並非全國一律採用,僅先以感染擴大的東京都為主」。然而被重砲猛批的厚勞省,回應卻也是不清不楚,厚勞相田村憲久一方面說判斷是否需要自宅醫療,標準由醫療現場的醫師來決定,一方面也坦承因應自宅療養所需的藥物其實並不充分,又說「中度症狀的話原則上要住院」,矛盾模糊的政策解釋,也被《東京新聞》批評準備不足,「把責任全都踢給地方政府。」
田村憲久在5日上午,還針對「政府事前沒有先跟SNCDC商量」回應,但也輕描淡寫地說:「沒有事前商量,會好好反省。」從菅義偉到田村憲久,一連串發言仍重複著相同的老問題:政府的防疫資訊和態度不明確,所謂的「原則上自宅療養」到底是否要強制?醫療單位又該如何拿捏處理?患者有哪些支援協助?通通莫衷一是。
因為深切明白醫院的負荷不堪,日本醫師會則沒有直接反對自宅療養的措施。但認為自宅療養同樣也會面臨醫護人力欠缺的問題(例如家庭醫師、看護師等),醫師會會長中川俊男指出,或可從「自宅」這個範圍再向外擴大,延伸到其他住宿設施,變成地區型的「宿泊療養」或許醫療效率更高,也能夠降低留在自宅反而重症死亡的機率。
「如果自宅療養是不得不面對的趨勢,那民眾又該準備哪些東西?」《NHK》的報導指出,已陸續有各地方政府著手準備製氧機(日本稱為「酸素濃縮裝置」),委託民間公司加速生產,患者只要有醫師處方即可購入在家使用。而東京都方面,《NHK》在5日掌握的數據,目前已確保有500台製氧機可供調配,後續仍會追加訂購,但同一天東京的確診人數又破紀錄來到5,000人,醫療前線的資源恐怕緩不濟急。
距離東京奧運的結束已進入倒數階段,綜觀日本的電視和報紙等主流媒體版面,卻也看到反差極大的氛圍,一面是奧運選手奪金的舉國歡騰,同一面又是奧運以來全國確診數字每日刷新、彷彿也像運動賽事破紀錄一般的直線攀升,在Twitter的日本社群討論裡,瀰漫著一股矛盾的氛圍。
特別是在日本拿下女子壘球金牌後,投手後藤希友回到故鄉愛知縣,接受名古屋市長的表揚,結果市長河村隆之突如其來脫下口罩、一口咬住金牌的畫面,立刻又讓輿論炎上,還有其他選手不假辭色批評:
「現在這種疫情時刻,這些官員到底有沒有搞清楚狀況?」
當奧運賽事結束之後,緊接著還有8月13日開始的盂蘭盆節返鄉潮、以及8月24日的帕運賽事,屆時疫情的熱度恐怕也在預期內會持續延燒,在新聞焦點鎖定之下,將又是日本今年面臨疫情的生死難關。
金牌氣氛的代價?日本自宅療養令開始的「東奧過後」爛攤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日本在Delta疫情的擴散下,感染惡化的規模迅速擴大,過去一週日本全國的確診數字幾乎每天刷新紀錄,近期單日確診人數也突破1萬人以上,而以東京為主的首都圈,更是全國最為嚴重的高風險地區。在醫療量能早已瀕臨崩潰之下,日本政府日前提出「自宅療養」的政策,讓非重症患者先留在家中療養,好減緩各地醫院病床數不足的收治壓力。但方案提出後,隨即引發社會輿論一片譁然:這是政府面臨疫情無可奈何之舉,卻看起來像是讓確診者在家中自生自滅?在當前奧運熱烈歡愉的氣氛中,民間矛盾而溫差極大的疫情生死關卡,正掀起日本的防疫對策之亂。
global.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