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加薪激起千层浪
学者声音:建立合理科学的工资机制??
随着公务员第四次加薪时间步入最后读秒,此事在学界乃至全社会引发的争论正在急剧升温。
5月12日,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亚行年会闭幕后向媒体证实,公务员将于今年7月1日起再次增加工资。具体的增加幅度“将是一个合适的数目”。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国自1999年起至今,3年内将第四次对公务员加薪的消息顿时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主任吴江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总体上说,加薪是正确的决策。主要是稳定公务员队伍,留住优秀的公务员”。
资深经济学家戴园晨曾于今年3月明确提出,第一次给公务员加工资,我双手拥护;第二次给公务员加工资,我一个手拥护,一个手不拥护;2002年还要给公务员加工资,我举双手反对。”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钟伟的立场则更加鲜明,我不仅愿意举起双手,如有可能我也愿意举起双脚,必须反对对公务员的这次加薪!
一个新政策的产生,有多种声音存在是正常的。关键在于争论的出发点是否有利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顺利实施,争论的精神是否是理性的和建设性的。??
是“高薪养廉”还是“扩大内需”???
关于国家此次加薪的目的,社会上存在“高薪养廉”和“扩大内需”的激烈论争。
提到“高薪养廉”,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灰色收入”这一社会顽疾。
吴江教授认为,灰色收入已经不是个体行为,实际上它和体制问题是紧密结合的,尤其是在某一些行业,收入差距比较大。正因为整体收入偏低,因此出现了有的部门利用手中的权力去“搞创收”。国家公务员群体中即存在这一问题。适当增加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部门腐败的问题。
一项对“公务员新增工资主要用途”的调查显示,加薪的工资“最有可能用于衣食等日常消费、文化教育、特殊及大件消费”的分别占70.7%、57.5%和40.2%,其他用于“购买各类保险、储蓄存款、证券商业等投资、旅游休闲和其他”的比例分别占27.6%、24.1%、23%、14.3%和4.6%。有专家指出,“加薪”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扩大内需的作用。
这两种声音都显得言之凿凿,且互不相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公务员研究所所长李如海教授认为,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下,“高薪养廉”是不可能做到的。许多人把加薪看作反腐倡廉的手段本身就很离谱。普遍的腐败不一定是人的素质问题,而是制度问题,靠公务员自身的道德来谨慎地行使自身权利一定是靠不住的,而必须要依靠权力制衡机制。
至于加薪能否拉动内需,持“反腐倡廉”立场的钟伟博士指出,如果把加薪看作对抗通货紧缩,启动内需的手段是荒谬的。“不是收了税举了债来加薪就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应该反过来,只有经济增长了,政府税收和举债才有更大的余地,加薪也才顺理成章。”
也有第三种声音―――有不少专家干脆把“高薪养廉”与“拉动内需”结合在一起,认为出于保证公务员队伍素质,同时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等因素考虑,今后公务员继续加薪应是大趋势。??
全部加薪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都有了新的变化。但同时,各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以北京为例,2001年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155元,86个大类行业中,最高工资行业与最低工资行业相差6.6倍,二者间的差距比2000年加大了1.9倍。其中,金融、保险行业和商业经济、代理业工资水平最高,而公务员在收入层次中绝对居中下层。
站在支持对公务员加薪立场上的吴江教授认为,由于公务员的工资相对比较低,大陆政府公务员人才流失问题很严重,加薪可以稳定公务员队伍。中国人民大学李如海教授在接受采访中,也反复强调公务员加薪对保障公务员生活的作用和激励的作用。
他们认为,公务员工资是有一定的参照系数的。过去是全部企业全部员工的平均工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参照系数已经变成大中型企业管理阶层的平均工资,这符合国际惯例。也只有这样的工资水平“比较符合公务员的社会地位”。
但有专家认为,公务员是社会的管理与服务者,整个社会经济的好坏,就等于公务员队伍的整体业绩,其薪酬要与业绩挂钩。“大拨哄”地全部加薪,并不能达到奖勤罚懒、提高效率的目的。??
是否会加重农民负担???
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学界同样引起了广泛争论。在占国民总人数70%的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的情况下,而国家财政拿出上千亿元的资金给不足国民总人数4%的公务员增加工资,这是否有失公允,并会进一步加大农民负担?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过去5年中,农民的收入在很低的水平下仅提高了4%,而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幅度则为8%。有专家认为,对农村的义务教育加大投入要比公务员加薪迫切得多。
戴园晨提出:“这1000多亿用在解决农村教育方面,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有1000亿,农村义务教育都解决了。”
有关资料显示,到1996年底,中国财政供养人员3673万人,按国民人数13亿计算,30多个国民要供养1个公务员。按供养1个公务员年需1万元计,国民人均约300元。而加薪的财政来源主要是靠增加税收,因此,有关专家担心这样是否容易出现有些地方政府为应付加薪,会进一步加重对农民的税收,减少农民的收入,是否影响到农村费税改革。
李如海教授认为国家有能力拿出1000亿来给公务员加薪,而用于加薪的税收主要来自城市企业,正常情况下不会加重农民负担。??
加薪能否催生奖惩机制???
3年4次加薪,这种“小步快跑”的方式使人们不由得发问,公务员的工资还要加多少次,他们的工资水平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更重要的是,一次次的加薪是否真正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和敬业精神?
有关公务员工资水平的制定,吴江教授认为一个依据是由社会就业群体的平均收入以及增长幅度来决定的,整个社会增长多少,公务员相应也增长多少,但要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另一个依据是工龄工资。
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的一位副所长认为,公务员的工资不可能永远涨下去的,这几年采取的是小步快跑的办法。目前给公务员加薪只是在国家财政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稍微提高一点,还差得很远,只是象征性地体现一下政府的关怀和导向。
专家们指出,但像目前这样给公务员一次次地整体涨工资始终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本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从长远看,公务员的薪酬与业绩挂钩是必然的。
李如海教授一语中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工资机制。”
吴江教授也认为,以后不能靠政府来决定加不加薪,应该是该加薪的时候,自动就加了。只有建立科学的机制,通过工资来体现激励机制,就要奖勤罚懒。要实行功绩主义原则,谁做的好,谁的工资就高。这有赖于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改革来最终完成。
当然,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是这一切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