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文部分请录

信佛修行

新手上路
注册
2021-12-05
消息
92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16
南无地藏菩萨。
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
(#)注:本文中一些佛经经文有个人注解,个人注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网上可请以下大藏经。如果在互联网请大藏经chm文件,在搜索网站搜索大藏经chm文件时加上chm较易搜索到,例如在搜索网站搜索:乾隆大藏经 chm 。
(#)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 简体中文版v1.1.chm 大约180MB~185MB,chm电子书
(#)乾隆大藏经.chm,大约120MB~123MB,chm电子书
(#)《大正藏&续藏经》简体中文网页手机版.zip,大约235MB~240MB
(#)汉译南传大藏经.chm,大约10MB~12MB,chm电子书
(#)找到有调整字体大小、字体类型功能的chm文件调整调整字体大小、字体类型,其他没有调整字体大小功能的chm文件的字体大小、字体类型也随之而改变。金山词霸2003在有的较新的系统下主要功能,大部分功能依然可正常使用,内有高级汉语词典、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等词典。有的chm文件搜索时可以勾选只搜索标题。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可请佛经及佛经注解的网站:
在搜索网站搜索:搜佛说。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在线搜索大藏经的网站:搜佛说--大藏经搜索引擎
以前我曾经在网上请并下载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文件和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文件,不知道现在能否找到,同修、读者可以在搜索网站搜索:佛教大正新修大藏经.chm。或者搜索:乾隆大藏经简体版.chm。看能否下载得到。在其他网站搜索:中华佛典宝库。可以找到一个可以请并下载大藏经的网站:http://www.fodian.net/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卷第十二至卷第五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澄观大师著 卷第一(并序),卷第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 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大师讲述
(#)佛说木槵经一卷
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
而告王曰。莎斗比丘。诵三宝名。经历十岁。得成斯陀含果。渐次习行。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
(#)佛说决定义经
尔时佛告诸苾刍言。决定义者。所谓五蕴。五取蕴。十八界。十二处。十二缘生。四圣谛。二十二根。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禅定。四无色定。四无量行。四无碍智。四三摩地想。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如是等法。是名决定正义。

无明为缘乃有。生灭为缘者何。所谓先际不了。后际不了。中际不了。内法不了。外法不了。内外法俱不了。善业不了。不善业不了。善不善业俱不了。因不了。果不了。因果俱不了。已生缘法不了。未生缘法不了。现生缘法不了。于佛不了。于法不了。于僧不了。苦法不了。集法不了。灭法不了。道法不了。善法不了。不善法不了。罪法不了。福法不了。可行法不了。不可行法不了。高下法不了。有为无为法不了。如是不了。不能于黑白法等。起无相智。由此无明不能觉了而为过失。乃至障如实智。不能证得寂静涅盘。谓此无明体性迷闇纯一痴法。犹如盲者唯行闇道。集诸尘垢损减智慧。于诸障法不能出离。而此无明与明为障。无明为苦痛。无明为毒器。无明为绳缚。无明为毒根。无明为毒树。无明为根本烦恼。无明为随烦恼本。无明是颠倒处。无明为黑闇室。无明是痴闇。如是等义。名为无明。由此为缘。行法得起。行法者。行有三种。谓身行语行意行。身行者。谓出入息。依止于身。系属于身。由依身故。而出入息。得名身行。语行者。谓论难分别。即此分别论难言辞故名语行。意行者。谓贪嗔痴心所法等。依止于心。系属于心。由依心故。得名意行。复有三行。何等为三。谓福行罪行不动行。是名三行。由行为缘。识法得起。识法者。识有六种。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此名六识。由识为缘。名色得起。名色者。谓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者谓内五尘。皆四大所成。四大者。谓地水火风。地体坚重。水性流润。温暖为火。动转名风。如是四大所成五尘。名为色蕴。而此蕴法。四蕴名名。一蕴名色。如是五蕴。名为名色。名色为缘六处得起。六处者。谓内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此名六处。六处为缘。触法得起。触有六种谓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此等名触。由触为缘。受法得起。受有三种。谓苦受乐受舍受。如是眼触缘此三受。乃至意触。亦复如是。此名为受。由受为缘。爱法得起。爱有六种。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三卷
我于尔时。说四谛法。义无穷尽。所谓五蕴五取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支。四圣谛法。二十二根。五三摩地。四禅天定。四无色定。四三摩地。四念处。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十六心念。声闻四果。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相好。佛言。比丘如上所说。是名法乘决定之义。

云何名无明。世尊答言。所谓痴惑暗蔽。无他明慧故。前际无智。后际无智。现在际无智。内无智外无智内外无智。业无智果无智业果无智。善作业无智。恶作业无智。因无智果无智因果法无智。缘无智缘生无智缘生法无智。无佛智无法智无僧智。苦无智集无智灭无智道无智。有耻无智无耻无智有耻无耻无智。有耻无耻法无智。乃至爱支有耻无耻法无智。世无智出世无智世出世法无智。依止无智非依止无智依止非依止法无智。有为无智无为无智有为无为法无智。过去无智现在无智未来无智过去现在未来法无智。比丘是名无明。云何无明缘行。佛言。所谓身行语行意行。是名无明缘行。云何身行。动转所作。身为济渡。任持诸法。为依止处。是名身行。云何语行。能诠能显。分别校量诸法实性。是名语行。云何意行。心所爱乐。心所思惟。心所摄受。心所依止。是名意行。云何行缘识。佛言。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比丘。是名行缘识。云何识缘名色。佛言。名谓非色四蕴受想行识。色谓形质。体即四大。是名识缘名色。云何四大。佛言。所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云何四大体相差别。所谓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湿润为性。火以温热为性。风以轻动为性。比丘。是名四大体相差别。云何名色缘六入。佛言。所谓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比丘。是名名色缘六入。
(#)佛说处处经一卷
弥勒时人眼见四千里者。本行十因缘得。一者不掩人眼明。二者不舍人眼。三者不覆蔽人眼。四者不藏人善。五者不视杀。六者不视盗。七者不视淫。八者不视阴私及人短。九者诸恶事不视。十者然灯于佛寺。是为十事。
佛言。有比丘行道得一禅。自言我得道迹第一禅福。上生第七天上寿一劫。得二禅自计得斯陀含。第三禅福。上生十五天寿八劫。得四禅自计我得阿罗汉。今我何故不得生第十九天上寿十六劫。作是言已。便言。佛为两舌耳。即时从天堕地狱中。不觉失天上寿便受地狱罪。譬如世间人得珍宝。一日为火起尽烧之。人生恶意为横烧善意(斯陀含下诸本并脱生天寿劫及得三禅等文)。佛言。人善恶相随无有解以。唯得道乃离俗耳。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是故沙门道士知福不食。澡漱有三因缘。一者为恐爪下垢故。二者爬痒随可意。三者杀蚤蚊故。亦欲使意净无欲。复不污经此者。适可除外垢。心念恶不能除。为学人第一当净心为本心为法本。心正则行方行方则应道。
  佛言。昔有沙弥与师共行。见地有金便默取之。语师言。疾行是间。无人甚可畏。师言。但坐有金故令汝恐耳。弃金去便不复恐。弟子便为师作礼言。我愚痴无所知故。今已弃便不复懅。于是佛告诸弟子。学人贪道如沙弥贪金。何忧不得道。

(#)佛说五苦章句经一卷
三界五道众生。一切所有。皆是化生。故言一切如化如梦如影如响如水月形。无有作者。先了此意。乃可为道。道亦如化。一切无原无造无作无始无终。新学闻之。其意惊疑。诸惊疑者。有三因缘。一曰本功德少。二曰不得明师。三曰不勤于经学。自用意着于吾我。逐于名色。贪求利养。所行谀谄。无有至信。如是不能近深法忍。曰空无所有。无相无愿。是道之要。慧道以空为上。学以无为为先。此三句者。不可为新学人说之。闻无所有。便旷其意。不复修戒。无所挂碍。于六德中。事事懈废。言一切空。当何所作。口但说空。行在有中。堕四颠倒故言无功德。菩萨不应使闻无所从生法忍。夫善知识。欲教新学。稍稍以渐教。语魔事令护魔。因缘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语道。
世尊曰。三界五道。生死不绝。凡有五苦。何谓五苦。
二曰人道苦。有百千种。人实为疲劳。从奴婢下使乞儿贱人。中间富贵。上至帝王转轮圣王。皆有生老病死饥渴寒热苦痛愁恼忧患灾变。或有兵贼牢狱刑戮火烧水溺坠落堆廅塼石刀杖奔车逸马。怨家劫盗。更相伤害。其死万端。一切众生。未脱三界。皆共有之。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一卷
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佛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颜色妙好。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为人修习。无有懈怠。乐为福德。从精进中来。为人安详。言行审谛。从禅定中来。
(#)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获免恶道经一卷
是时有一天子。名嗟袜曩法。天报将尽。唯余七日。而乃先现五衰之相。身无威德。垢秽旋生。头上花鬘。咸悉萎萃。诸身分中。臭气而出。两腋之下。悉皆汗流。时嗟袜曩法。由是之故。不乐本座。宛转于地。悲哀啼泣。
若归依于佛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若归依于法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若归依于僧  彼不堕恶道
  弃舍人身已  当获得天身
(#)佛说出家功德经一卷
此毗罗羡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饥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恶生老病死患故。厌世出家。剃除须发故。身披法服。勤修精进。持四威仪。常行正念。观于五阴苦空无我。解法因缘。成辟支佛。名毗流帝。
皆由毁出家故。或成就无边功德。以破如是善因缘故。受无量罪。由障出家故。
(#)阴持入经二卷
佛经所行示教诫。皆在三部为合行。何等为三。一为五阴。二为六本。三为所入。五阴为何等。一为色。二为痛。三为想。四为行。五为识。是为五阴。色阴名为十现色入。十现色入为何等。一眼。二色。三耳。四声。五鼻。六香。七舌。八味。九身。十乐。是为十现色入。是名为色种。痛种为何等。痛种为身六痛。一眼知痛。二耳知痛。三鼻知痛。四舌知痛。五身知痛。六心知痛。是为身六痛。名为痛种。思想种为何等。思想种为身六思想。一色想。二声想三香想。四味想。五更想。六法想。是为身六思想。名为思想种。行种为何等。行种名为身六更。一色所更。二声所更。三香所更。四味所更。五触所更。六法所更。是为身六更。是名为行种。识种为何等。识种名为身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识。是为身六识。是名为识种。名为五阴种。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于第一义谛不了故名无明,所作业果是行,行依止初心是识,与识共生四取蕴为名色,名色增长为六处,根、境、识三事和合是触,触共生有受,于受染著是爱,爱增长是取,取所起有漏业为有,从业起蕴为生,蕴熟为老,蕴坏为死;死时离别,愚迷贪恋,心胸烦闷为愁,涕泗咨嗟为叹,在五根为苦,在意地为忧,忧苦转多为恼。如是但有苦树增长,无我、无我所,无作、无受者。’复作是念:‘若有作者,则有作事;若无作者,亦无作事,第一义中俱不可得。’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
阿难,我以是缘,知触由名色,缘名色有触。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
  答曰:“无也。”
  “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
  答曰:“无也。”
  “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
  答曰:“无也。”
  “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
  答曰:“无也。”
  “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阿难,缘名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无住处;若识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
  答曰:“无也。”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九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八
(#)佛说十号经一卷
云何正等觉。佛言。如来具一切智。于一切处无不了知。以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十二缘生。四谛法等如是之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令起智断惑证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具三明六通。复于大乘作意思求历修诸地。断尽结习成无上觉。此名正等正觉。
  云何明行足。佛言。明谓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行足者。为如来身口意业。善修满足正真清净。如有大衣钵等自在观照而无爱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修令满足。号明行足。

(#)佛说楼炭经卷第四
兜率天人男女。相牵手便成阴阳。无贡高天人男女。相视便成阴阳。他化自转天人。念淫欲便成阴阳。从是以上离于欲。其有人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从是人间命尽。堕泥犁中。受命及得名色。得六入。有人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从是人间命尽。堕畜生。受命及得名色。从名色得六入。其有人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从是人间命终。堕饿鬼中。受命得名色得六入。其有人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命尽。便生为人。受命得名色。从名色得六入。其有人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从是人间命尽。便生四王天上。受命得名色。从名色得六入。
(#)佛说四十二章经一卷
佛告沙门。慎无信汝意。意终不可信。慎无与色会。与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耳。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佛遗教经)一卷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殖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嫚。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苞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稸积。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犯。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之所住处。

(#)大藏经搜索:不昧因果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  第八则百丈野狐
  示众云。记个元字脚。在心入地狱如箭射。一点野狐涎。咽下三十年。吐不出。不是西天令严。只为呆郎业重。曾有误犯者么。
  举。百丈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众散去。(闹中取静)一日不去(从来疑着这汉)丈乃问立者何人(事不解交客来须待)老人云。某甲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元是当家人)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对他道不落因果(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堕野狐身五百生(尔道不落因果)今请和尚代一转语(着甚来由)丈云。不昧因果(一坑埋却)老人于言下大悟(狐涎犹在)。
  师云。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每至升座。常有一老人。听法迦叶佛时曾住此山。错对学人一转语。至今堕野狐身。良由自己倚墙贴壁。送人堕坑落堑。见大智有抽钉拔楔手段。便舍已从他。请大智代一转语。大智施无畏辩。轻轻拨转道。不昧因果老人言下大悟。据实而论。不落因果是拨无断见。不昧因果。是随流得妙。稍解教乘者。举着便见。要且虽脱毛衣。犹披鳞甲。不见道圆禅师。在南禅师会中。闻二僧举此话。一僧曰。只如不昧因果。也未脱得野狐身。一僧应声曰。便是不落因果。亦何曾堕野狐身耶。师悚然异其语。急上黄檗积翠庵头。过?忽大悟。见南公叙其事。未终涕交颐。南公令就侍者榻热??。忽起作偈曰。不落不昧。僧俗本无忌讳。丈夫气宇如王。争受囊藏被盖。一条楖栗任纵横。野狐跳入金毛队。南公大笑。恁么看来。当初见道今请和尚代一转语。只乐道不落因果。免使初心堕在解阱。百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答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
(#)
有一公案:百丈禅师讲经时;常有一个白胡子的老翁来听经。有一天,其他的人都走了,单留下那位老人。百丈禅师便问他:老伯,你贵姓?”那老翁道:“我姓狐,是山后一头狐狸。从前也是个出家人,有一次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落因果否?”那时我答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因为说错一句话,便失去人身,五百世受狐报,现请大师指我迷津。”
野狐遂问:“大修行人,落因果否?”
师曰:“不昧因果”。
言下老人恍然大悟,随即作礼道别:“我今既明白,便可以往生去。明日请法师到山后,处理亡僧事。”
次日,百丈禅师领众至山后,果然在石崖下,发现一头死狐狸,遂用亡僧仪式把它火葬了。

(#)贤愚因缘经卷第十一
贫女难陀缘品第五十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中。有一女人名曰难陀。贫穷孤独。乞丐自活。见诸国王臣民大小。各各供养佛及众僧。心自思惟。我之宿罪。生处贫贱。虽遭福田。无有种子。酸切感伤。深自咎悔。便行乞丐。以俟微供。竟日不休。唯得一钱。持诣油家。欲用买油。油家问曰。一钱买油。少无所逮。用作何等。难陀具以所怀语之。油主怜愍。增倍与油。得已欢喜。足作一灯。担向精舍。奉上世尊。置于佛前众灯之中。自立誓愿。我今贫穷。用是小灯。供养于佛。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照。灭除一切众生垢闇。作是誓已。礼佛而去。乃至夜竟。诸灯尽灭。唯此独燃。是时目连。次当日直。察天已晓。收灯摒挡。见此一灯。独燃明好
难陀女人。复来诣佛头面作礼。于时世尊。即授其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号具足。



(#)佛说佛名经十二卷
(#)佛说阿弥陀经一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 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大正藏第 13 册 No. 0418 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大正藏第 13 册 No. 0417 佛说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三卷 宋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一卷 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畺良耶舍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 门人法海等集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宣化上人大师讲述
(#)大藏经搜索:佛名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一卷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八卷

(#)佛说百佛名经一卷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一卷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一卷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一卷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佛说八佛名号经一卷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于法不颠倒,如实而现证,离诸和合相,是名无上觉。
   现在非和合,去来亦复然,一切法无相,是则佛真体。
   若能如是观,诸法甚深义,则见一切佛,法身真实相。
(#)佛说佛名经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汝当谛听。我为汝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名字。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诸佛名者。是人现世安隐远离诸难。及消灭诸罪。未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百佛名经
时尊者舍利弗。即从坐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合十指掌。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演说十方现在世界诸佛名号。所以者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现在诸佛名者。生大功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亦当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
若善男子善女人犯四波罗夷。是人罪重。假使如阎浮利地变为微尘。一一微尘成于一劫。是人有若干劫罪。称是一佛名号礼一拜者。悉得灭除。况复昼夜受持读诵忆念不忘者。是人功德不可思议

(#)佛说十八泥犁经
第八犁名曰不卢都般呼。不卢都般呼一苦。当都意难且二十。如人言大苦熟之。居此犁中。地尽有火。卒人当在火中。炮且炙贯。且立卧床。不得去。不得息。烂且燋。已复生无岁数。其苦万倍于他犁之苦。苦不可言。是其类。其人长且大。寿人间四十八万岁为一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寿百二十八万岁。为人间万七千二百八十亿岁。

(#)黑氏梵志经一卷
时香山有梵志名曰迦罗。得备四禅。具足五通。彻视洞听。身能飞行。自察心念知人来生。讲说经义。感动释梵及四天王诸鬼神龙并阎罗王。悉往听之。言语雅妙声和犹梵。日日咨受不以为懈。音彻于远。普来归听。时阎罗王坐闻经法泪下如雨。举目观视益用悲叹。于时梵志问阎罗王。何为悲泣泪下如雨。阎罗答曰。
而命欲尽余有七日。恐忽然过就于后世。是以悲泣不能自胜。又仁命过堕地狱中在我部界。
梵志愕然心中沉吟。报阎罗王曰。吾获四禅成五神通。独步四域超升梵天。不以为碍。既无罪衅。何因当堕地狱阎界。阎王曰。仁临寿终时。当值恶对起嗔恚恨。意欲有所害。失本行义故趣阎界。梵志闻之忽然悒懅。不知何计。
梵志白佛。我迷已来。其日久矣。愿见垂愍。得为沙门。佛即听之。头发自堕。袈裟着身。威仪齐整。成为寂志。往诣阎王。而谓之曰。卿本谓我余命七日。当堕地狱。今为沙门。神通已具。诸漏已尽。度于四渎。众病永除。

(#)十二佛名神咒校量功德除障灭罪经
若善男子善女人。犯四重五逆诽谤三宝。及犯四波罗夷。是人罪重假使如阎浮履地变为微尘。一一微尘成于一劫。是人有若干劫罪。称是一佛名号礼一拜者。悉得灭除。况复昼夜受持读诵忆念不忘者。是人功德不可思议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若有得闻彼佛名者。便超百千俱胝大劫生死长夜流转剧苦。随在所生常识宿命。有能受持彼佛名者。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百千俱胝大劫随所生处心离愚痴。于天人中受诸妙乐。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无量俱胝大劫。随在所生常得值佛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有能建立彼佛形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失如前所获功德。复于来世随在所生常得出家具清净戒。游诸佛土闻法受持。具足修行一切功德。由是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八佛名号经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善男子。随汝所问。若有疑心。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时舍利弗蒙佛印可许决疑网。欢喜踊跃即白佛言。世尊。颇有现在十方世界诸佛世尊。往昔愿力常为众生现在说法。彼诸如来所有名号。若善男子及善女人。欲得诵持此诸佛名。若读若闻及以书写。缘是功德。便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无所缺减。至于无上正真之道。速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不。

尔时世尊欲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若有诸众生  能持是佛名
  悉舍诸恶道  速生于善处
  常在诸佛前  恒闻说妙法
  既睹无上尊  随心而供养
  诵持佛名故  超亿千万劫
  一切诸烦恼  疾成得菩提
  若人满七日  能诵是佛名
  即得清净眼  便能见诸佛
  若有闻佛名  即能诵持者
  随其所生处  常为他所敬
  相好形端正  常生福乐家

  诵持佛名故  一切魔波旬
  黑闇众眷属  终不能障碍
  恶毒不能害  刀杖及火等
  县官恶贼盗  一切不能伤
  诵持佛名故  千亿诸劫中
  常生宝莲华  威相神通具
  常在虚空中  遍不思议刹
  观诸异佛土  刹中清净者
  证无上道已  普为诸杂类
  诸天及世人  能作归依处

(#)佛说阿弥陀经一卷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佛说无量寿经二卷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阿弥陀佛大慈悲, 十力威德难赞说,
  称名一声起一念, 八十亿劫罪皆除,
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薰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是名中品中生者。
称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佛言:“汝入不思议三昧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议,不见有心能思议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议三昧?我初发心欲入是定,而今思惟,实无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俱。”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阿难所闻佛法,得念总持辩才智慧,于声闻中虽为最胜,犹住量数则有限碍。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决定无碍,昼夜常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若比,阿难多闻辩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菩萨摩诃萨应作是念:‘我当云何逮得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无量名称?’”
  佛言:“菩萨摩诃萨,当念一行三昧,常勤精进而不懈怠,如是次第渐渐修学,则能得入一行三昧,不可思议功德作证,除谤正法不信、恶业重罪障者所不能入。

(#)大方广佛华严经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法首菩萨言:“佛子,如佛所说:‘若有众生,受持正法,悉能除断一切烦恼。’何故复有受持正法而不断者?随贪、瞋、痴,随慢、随覆、随忿、随恨、随嫉、随悭、随诳、随谄,势力所转,无有离心。能受持法,何故复于心行之内起诸烦恼?”
  时,法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善谛听,所问如实义,非但以多闻,能入如来法。
   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设美膳,自饿而不食,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善方药,自疾不能救,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有生王宫,而受馁与寒,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盲缋众像,示彼不自见,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譬如海船师,而于海中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如在四衢道,广说众好事,内自无实德,不行亦如是。”

(#)
华严经发心功德品说: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然后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养,经于千劫,教住四禅;经于百千劫,教住四无量心;经于亿劫,教住四无色定;经于百亿劫,教住须陀洹果;经于千亿劫,教住斯陀含果;经于百千亿劫,教住阿那含果;经于那由他亿劫,教住阿罗汉果;经于百千那由他亿劫,教住辟支佛道。佛子,于意云何?是人功德,宁为多不?”
  天帝言:“佛子,此人功德,唯佛能知。”
  法慧菩萨言:“佛子,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华严经说: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一念发道心,必成无上尊,慎莫生疑惑。
善男子,如人学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学如来一切智道,先当安住菩提之心,然后修行一切佛法。
华严经说:复作是念:‘我于往昔未发无上大菩提心,有诸怖畏,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自一发心,悉皆远离,不惊不恐,不畏不惧,不怯不怖,一切众魔及诸外道所不能坏。’如是思惟,心大欣慰。
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必当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净一切佛功德地。
善男子,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犹如帝王,一切愿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犹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毗笈摩药,能令毒箭自然堕落。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毗笈摩药,令贪、恚、痴、诸邪见箭自然堕落。
以发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当得三世一切诸佛无上菩提。
维摩诘所说经说: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华严经说: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发菩提心因缘。何等为十?所谓:为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故,发菩提心;为除灭一切众生苦聚故,发菩提心;为与一切众生具足安乐故,发菩提心;为断一切众生愚痴故,发菩提心;为与一切众生佛智故,发菩提心;为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故,发菩提心;为随如来教,令佛欢喜故,发菩提心;为见一切佛色身相好故,发菩提心;为入一切佛广大智慧故,发菩提心;为显现诸佛力、无所畏故,发菩提心。是为十。
华严经发心功德品说:
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于无上菩提之心。为了知十方世界故,发菩提心。
但为知尔所世界众生烦恼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尽知一切世界所有众生烦恼差别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在华严经中搜索:菩提心。当中有多处说法、赞叹。

华严经说:佛子,我不见一法为大过失,如诸菩萨于他菩萨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故。

(#)维摩诘所说经三卷
“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是身无主为如地,是身无我为如火,是身无寿为如风,是身无人为如水;是身不实,四大为家。是身为空,离我、我所。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是身无作,风力所转。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为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是身为灾,百一病恼。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是身无定,为要当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贼、如空聚,阴、界、诸入所共合成。
  “诸仁者,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从方便生,从六通生,从三明生,从三十七道品生,从止观生,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真实生,从不放逸生,从如是无量清净法生如来身。
  “诸仁者,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是长者维摩诘,为诸问疾者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
又于诸法,如说修行,随顺十二因缘,离诸邪见,得无生忍,决定无我,无有众生,而于因缘果报无违无诤,离诸我所;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随顺法相,无所入,无所归;无明毕竟灭故,诸行亦毕竟灭,乃至生毕竟灭故,老死亦毕竟灭。作如是观,十二因缘无有尽相,不复起见,是名最上法之供养。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
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澄观大师著 卷第二
四顿教者。但一念不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相成就见如来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相成就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相,即非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语。若见诸相非相,则非妄语。如是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阿难,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毕竟无体。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嗅闻性。此闻离彼通塞二尘,毕竟无体。
阿难,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劳。其人若病,则有苦味;无病之人,微有甜触。由甜与苦,显此舌根;不动之时,淡性常在。兼舌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甜苦、淡二种妄尘,发知居中,吸此尘象,名知味性。此知味性,离彼甜苦及淡二尘,毕竟无体。
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如是以此合觉之触,显于离知;涉势若成,因于劳触。兼身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离、合二种妄尘,发觉居中,吸此尘象,名知觉性。此知觉体,离彼离合违顺二尘,毕竟无体。
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踰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生、灭二种妄尘,集知居中,吸撮内尘,见闻逆流,流不及地,名觉知性。此觉知性,离彼寤寐生灭二尘,毕竟无体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粘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粘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粘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粘湛发觉,觉精映触,搏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粘湛发知,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粘妄发光。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无;无灭无生,了知安寄?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随拔一根,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粘,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
经文注解:
阿难,你现在不愿顺生死流转,而想求逆流功夫,就应该返本穷源,寻求生死流之根源,才能得到不生灭的果位。
欲求不生灭果,当依不生灭因。六根之性是不生灭,但有优劣之分,所以你应当先选拣检验,这六受用根,哪一种是离知?哪一种是合知?鼻、舌和身三根是要合才能知道。眼、耳和意三根则离开亦能知道。合知比较难修,离知比较易入。再考验谁是浅显易明?谁是深隐难测?意根是深隐难测,眼耳比较浅显易入。再看哪一种是圆通?哪一种是不圆通?眼具八百功能,故不圆通。耳具千二百功德,当然最圆通。
有智慧、开悟有智慧的信佛修行者于六根任选一根,十八界中任选一处修行,皆可了生死,成佛道,但不同行门难易快慢不同。
经文: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经文注解:最后说到意根,意是意念分别,是第六意识。它的功能虽是默不出声,能容纳包含一切出世间知识(即佛法)和世间知识
经文: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复应修习十种法。何者为十?所谓:处非处智、过现未来业报智、诸禅解脱三昧智、诸根胜劣智、种种解智、种种界智、一切至处道智、天眼无碍智、宿命无碍智、永断习气智。于如来十力一一观察,一一力中有无量义,悉应咨问;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初发心时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假使百千劫,常见于如来,不依真实义,而观救世者。
   是人取诸相,增长痴惑网,系缚生死狱,盲冥不见佛。
   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若知一切法,体性皆如是,斯人则不为,烦恼所染著。
   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
   牟尼离三世,诸相悉具足,住于无所住,普遍而不动。
   我观一切法,皆悉得明了,今见于如来,决定无有疑。
   法慧先已说,如来真实性,我从彼了知,菩提难思议。”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佛子,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碍,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于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著,不知不觉,不得利益。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见?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即教彼众生修习圣道,令离妄想;离妄想已,证得如来无量智慧,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佛子,是为如来心第十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佛智亦如是,遍在众生心,妄想之所缠,不觉亦不知。
   诸佛大慈悲,令其除妄想,如是乃出现,饶益诸菩萨。



佛子,菩萨摩诃萨应云何知于如来、应、正等觉见闻亲近所种善根?佛子,菩萨摩诃萨应知于如来所见闻亲近所种善根皆悉不虚,出生无尽觉慧故,离于一切障难故,决定至于究竟故,无有虚诳故,一切愿满故,不尽有为行故,随顺无为智故,生诸佛智故,尽未来际故,成一切种胜行故,到无功用智地故。佛子,譬如丈夫,食少金刚,终竟不消,要穿其身,出在于外。何以故?金刚不与肉身杂秽而同止故。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要穿一切有为诸行烦恼身过,到于无为究竟智处。何以故?此少善根不与有为诸行烦恼而共住故。佛子,假使干草积同须弥,投火于中如芥子许,必皆烧尽。何以故?火能烧故。于如来所种少善根亦复如是,必能烧尽一切烦恼,究竟得于无余涅槃。何以故?此少善根性究竟故。
见闻供养诸如来,  所得功德不可量,
 于有为中终不尽,  要灭烦恼离众苦。
 譬人吞服少金刚,  终竟不消要当出;
 供养十力诸功德,  灭惑必至金刚智。
 如干草积等须弥,  投芥子火悉烧尽;
 供养诸佛少功德,  必断烦恼至涅槃。
 雪山有药名善见,  见闻嗅触消众疾;
 若有见闻于十力,  得胜功德到佛智。”
“佛子,此集一切种、一切智功德菩萨行法门品,若诸众生不种善根不可得闻。”
  解脱月菩萨言:“闻此法门,得几所福?”
  金刚藏菩萨言:“如一切智所集福德,闻此法门福德如是。何以故?非不闻此功德法门而能信解、受持、读诵,何况精进、如说修行!是故当知,要得闻此集一切智功德法门,乃能信解、受持、修习,然后至于一切智地。”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部分经文和个人解析:
[经文: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佛说:富楼那,如你所说,清净本然,为何忽生山河大地。你不是常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说:是的。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此义。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你说觉明,是本性即明,称明为觉。还是指觉中有不明者,觉外别有明,加明于觉,称为明觉。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富楼那说:若此觉体不明却称为觉者,觉不可以明了。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
佛说:如果说觉不可以明了,则不可称觉为明。若有能明所明,觉明相待,成二法,是迷惑心,并非觉悟,佛法是不二之法,即觉即明,体性无二。如果说觉不可以明了,则觉已成无明,既成无明,不可称为觉,并非觉湛明性。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性觉本具妙明。觉明无二,性觉必明,非觉外别有明,非待加明于觉然后明。本觉即明,妙明见即觉。因迷惑故,误以为觉明有异,觉外别有明,须加明于觉,方为有明之觉,觉明相待,成无明、迷惑。
觉、明体性无二,性觉必明,觉明无二,本觉妙明,绝待离对。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迷惑者,误以为觉并非就是明,于所明相妄立所见所知,所见所知既妄立,生出妄能。
[无同异中]
尘相相同为同,尘相不同为异。虚空为同相,世界为异相。实相离一切相,无同相,无异相。故言无同异。
[炽然成异]
因迷惑故,觉明成二。
[异彼所异]
第一个[异]为不同的意思。 第二个[异]是指因迷惑见异而立的妄相。
见妄相不同。
[因异立同]
同为迷惑见异而立妄相,故言同。
[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同异互相比较发明,因而再立无同无异。妄相不同,故言无同。同为迷惑见异而立妄相,故言无异。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这样扰乱,相待生出迷惑、劳累。焦劳久矣,妄见有尘相。迷晦无明,自相扰乱,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无明妄动,取相见有世界与虚空。所见妄相中,虚空为同相,世界为异相。实相离一切相,无二相。取相分别,迷真逐妄,成有为法。

(#)般舟三昧经三卷
一切在菩萨无有离时,纵一切魔不能动,一切人如镜中像,见一切佛如昼,一切从法行,为入清净菩萨行如是
终不复堕魔罗网, 持是三昧得如是。
乃往昔时复有佛,名萨遮那摩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时有比丘名和轮,其佛般泥洹后,是比丘持是三昧。我尔时作国王刹利种,于梦中闻是三昧,觉已便行求持是三昧比丘,即从作沙门,欲得于是比丘所一反闻是三昧。承事师三万六千岁,魔事数数起不得一反闻。
“时私诃摩提佛般泥洹后,惟斯芩遮迦越王,其寿终已后,还生王家作太子,名梵摩达。尔时阎浮利,有比丘高明名珍宝,是时为四部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是三昧。梵摩达太子,闻是三昧助欢喜心,踊跃乐喜闻是经,持珍宝直百亿,散是比丘上;复持好衣供养之,以发意求佛道。时与千人俱,于是比丘所剃头须作沙门,即于是比丘所从索学是三昧。与千比丘共,承事师八千岁不休懈前后一反得闻是三昧。
  “是比丘辈闻是三昧四事,助欢喜入高明之智;持是助欢喜功德,却后更见六万八千佛,辄于一一佛所闻是三昧,自守学复教他人学。其人持是助欢喜功德,其后得作佛,名坻罗惟是逮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时是千比丘,从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皆名坻罗首罗郁沉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教不可计人民皆求佛道。”
(#)佛说般舟三昧经一卷

尔时有佛。名私诃摩提等正觉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在空闲之处。是时阎浮利纵广十八万亿里。凡有六百四十万国。悉丰熟人民炽盛。有大国名颰陀和。有转轮王惟斯芩。往到佛所礼毕却坐一面。佛知其意便为说是三昧。其王闻之助欢喜。即持珍宝散佛上。自念曰。持是功德令十方人民皆安隐。时私诃提佛般涅槃后。惟斯芩王寿终。还自生其家作太子。名梵摩达尔时有比丘名珍宝。是时为四部弟子说是三昧。梵摩达闻之助欢喜。踊跃持宝直百亿散其上。复持好衣供养之。以发意求佛道。与千人俱。于是比丘所作沙门。求学是三昧。与千人共承事师八千岁不休懈。得一闻是三昧四事。助欢喜入高明智。因是却后更见六万八千佛。辄于一一佛所。闻是三昧自致得佛。名坻罗惟逮等正觉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世尊。是时千比丘从得等正觉。皆名坻罗郁沈。教不可计人民皆求佛道。
是时颰陀和菩萨。从坐起整衣服。长跪叉手白佛。愿欲有所问。听者今当问。佛言善哉。恣汝所问。今当为汝说之。颰陀和问佛言。菩萨当行何等法得智慧。如巨海揽万流。云何行。博达众智所闻悉解而不疑。云何行。自识宿命所从来生。云何行。得长寿。云何行。常在大姓家生。父母兄弟宗亲知识无不爱敬。云何行。得端正颜好美艳。云何得高才与众绝异。智慧通达无所不包。云何行。功立相满自致成佛威神无量。成佛境界庄严国土。云何行。降魔怨。云何行。而得自在所愿不违。云何行。得入总持门。云何行。得神足遍至诸佛土。云何行。得勇猛如师子无所畏。一切魔不能动。云何行得佛圣性。诸经法悉受持。皆了知而不忘。
  佛言。乃往昔有佛。名萨遮那摩等正觉无上士天人师佛世尊。时有比丘名和轮。其佛般涅槃后。是比丘持是三昧。我时作国王刹利种。于梦中闻是三昧。觉已便行。求是比丘即依作沙门。欲得闻是三昧。承事其师三万六千岁。魔事数数起竟不得闻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部分经文注解:也就是说,从这一生开始发心学佛法修行者,若能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多读诵,或书写带藏、诸色供养,从这一生开始及将来生,生生都不会生到恶处,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直至了生死、成佛道,若能礼拜礼敬皈依楞严咒,多读诵,或书写带藏、诸色供养,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楞严经说: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经文: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部分经文注解:那由他意思有几种不同讲法,依华严经,华严经说: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俱 胝 =100洛叉=100×100000=10000000=10^7 (1千万),那由他 =阿庾多×阿庾多=10^28 =1的后面接 28个 0,也就是说,四个一千万相乘即为那由他。那由他等于1乘以10的28次方,俱胝即千万。那由他在几部佛学词典中有“十万”、“亿”、“千亿”、“万亿”等不同的讲法。“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所修功业,很早以前已经可以证得佛果位,为护持诵持楞严咒的修行者,暂时不取涅槃,暂时不证佛果,这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均已证得等觉菩萨。如华严经义理,等觉菩萨神通智慧等同于佛,每一位等觉菩萨能同时为一切众生示现化身为说法,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同时护持一切诵持楞严咒的修行者,每一个诵持持楞严咒的修行者都会得到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同时护持,经文说: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所以楞严咒的势力是不可思议的。
经文: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经文注解:你们尚在三果阿罗汉或三果阿罗汉以下的修学者,还没有断尽分段生死,所以还未脱离轮回。现在欲发至诚心,求证阿罗汉圣果。若不奉持这大佛顶神咒,而自坐修道的坛场,希望能得正定正果,身心能远离魔事扰乱,是不可能的!
经文:若诸末世愚钝众生,未识禅那,不知说法,乐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劝令持我佛顶陀罗尼咒。若未能诵,写于禅堂,或带身上,一切诸魔,所不能动。汝当恭钦十方如来,究竟修进最后垂范。
经文: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五
   世间所有众苦本,一切圣人皆厌患,五欲功德灭坏性,汝应爱乐真实法。
   三十三天闻此音,悉共来升善法堂,帝释为说微妙法,咸令顺寂除贪爱。
   彼音无形不可见,犹能利益诸天众,况随心乐现色身,而不济度诸群生!
   天阿修罗共斗时,诸天福德殊胜力,天鼓出音告其众:汝等宜应勿忧怖!
   诸天闻此所告音,悉除忧畏增益力。时阿修罗心震惧,所将兵众咸退走。
   甘露妙定如天鼓,恒出降魔寂静音,大悲哀愍救一切,普使众生灭烦恼。
   帝释普应诸天女,九十有二那由他,令彼各各心自谓:天王独与我娱乐。
   如天女中身普应,善法堂内亦如是,能于一念现神通,悉至其前为说法。
   帝释具有贪恚痴,能令眷属悉欢喜,况大方便神通力,而不能令一切悦!
   他化自在六天王,于欲界中得自在,以业惑苦为罥网,系缚一切诸凡夫。
   彼有贪欲瞋恚痴,犹于众生得自在,况具十种自在力,而不能令众同行!
   三千世界大梵王,一切梵天所住处,悉能现身于彼坐,演畅微妙梵音声。
   彼住世间梵道中,禅定神通尚如意,况出世间无有上,于禅解脱不自在!
   摩醯首罗智自在,大海龙王降雨时,悉能分别数其滴,于一念中皆辨了。
   无量亿劫勤修学,得是无上菩提智,云何不于一念中,普知一切众生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七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从初地来所有无量身、语、意业,岂不超过二乘耶?”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彼悉超过,然但以愿求诸佛法故,非是自智观察之力;今第七地自智力故,一切二乘所不能及。譬如王子,生在王家,王后所生,具足王相,生已即胜一切臣众,但以王力,非是自力;若身长大,艺业悉成,乃以自力超过一切。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初发心时,以志求大法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今住此地,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佛子,菩萨住此第七地,得甚深远离无行、常行身语意业,勤求上道而不舍离,是故菩萨虽行实际而不作证。
(#)
   一切诸佛一法身,真如平等无分别,佛以此力常安住,普捷现王斯具演。
   佛昔诸有摄众生,普放光明遍世间,种种方便示调伏,此胜法门观海悟。
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
   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
  佛子,一切诸佛同一法身、境界无量身、功德无边身、世间无尽身、三界不染身、随念示现身、非实非虚平等清净身、无来无去无为不坏身、一相无相法自性身、无处无方遍一切身、神变自在无边色相身、种种示现普入一切身、妙法方便身、智藏普照身、示法平等身、普遍法界身、无动无分别非有非无常清净身、非方便非不方便非灭非不灭随所应化一切众生种种信解而示现身、从一切功德宝所生身、具一切诸佛法真如身、本性寂静无障碍身、成就一切无碍法身、遍住一切清净法界身、分形普遍一切世间身、无攀缘无退转永解脱具一切智普了达身,是为诸佛第九大那罗延幢勇健法。
佛子,诸佛世尊有十种无量不可思议佛三昧。何等为十?所谓:一切诸佛恒在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普为众生广说妙法;一切诸佛恒在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普为众生说无我际;一切诸佛恒住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普入三世;一切诸佛恒在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普入十方广大佛刹;一切诸佛恒在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普现无量种种佛身;一切诸佛恒在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随诸众生种种心解现身、语、意;一切诸佛恒在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说一切法离欲真际;一切诸佛恒住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演说一切缘起自性;一切诸佛恒住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示现无量世、出世间广大庄严,令诸众生常得见佛;一切诸佛恒住正定,于一念中遍一切处,令诸众生悉得通达一切佛法、无量解脱,究竟到于无上彼岸。是为十。
佛子,一切诸佛能于一身化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头,一一头化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舌,一一舌化出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差别音声,法界众生靡不皆闻,一一音声演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修多罗藏,一一修多罗藏演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法,一一法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文字句义;如是演说,尽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尽是劫已,复更演说,尽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如是次第,乃至尽于一切世界微尘数,尽一切众生心念数。未来际劫犹可穷尽,如来化身所转法轮无有穷尽。
一切诸佛悉能随顺众生心念,令其意满,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能现觉一切诸法,演说其义,决定无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塗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塗,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禆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冢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凡诸鬼神皆随所依,即以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国名国,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
  佛告比丘:“一切树木极小如车轴者,皆有鬼神依止,无有空者。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拥护;若其死时,彼守护鬼摄其精气,其人则死。”
  佛告比丘:“设有外道梵志问言:‘诸贤,若一切男女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守护;其欲死时,彼守护鬼神摄其精气,其人则死者。今人何故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设有此问,汝等应答彼言:‘世人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有一神护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为非法行,邪见颠倒,作十恶业,如是人辈,若百若千乃有一神护耳!若有人修行善法,见正信行,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譬如国王、国王大臣有百千人卫护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业,如是一人有百千神护。以是缘故,世人有为鬼神所触娆者,有不为鬼神所触娆者。’”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六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诸饿鬼有无量种。彼以闻慧。略观饿鬼三十六种。一切饿鬼皆为悭贪嫉妒因缘。生于彼处。以种种心。造种种业。行种种行。种种住处。种种饥渴。自烧其身。如是略说三十六种。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以闻慧观。如是略说饿鬼之处。若分别说。有无量种眷属饿鬼。有住海中。有住海渚。有住阎浮提。有住瞿陀尼。有住弗婆提。有住郁单罗越等。大洲中间之所住处。但以一名。门说有种种名。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见诸众生行于邪道谄曲作恶。行于恶因。说邪见法。谓是真谛。不信正法。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魔罗身饿鬼之中。受恶鬼身。若诸比丘。行时食时。及坐禅时。是魔罗鬼。为作乱心妨碍之事。或发恶声。令其恐怖。为作恶梦。如是饿鬼。为魔所摄。憎嫉正法。专行暴恶。以此现造。恶业缘故。大热铁抟。从口中入。如地狱人等无有异。吞啖热铁。受大苦恼。无有休息。从此魔罗迦耶鬼中。命终之后。堕地狱中。多劫受苦。或满十劫。或二十劫。如是决定。在三恶道。或被烧炙。或受打棒。为他食啖。人身难得。犹如海龟遇浮木孔。若生人中。盲冥喑哑。聋顽无知。一切众衰。无量病恼。庄严其身。贫穷下贱。以余业故。受如斯报。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见有饿鬼。名梵罗刹。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前世之时。杀害生命。以为大会。谓其希有贩卖饭食。贱取贵卖。贪嫉破坏。如是众生身坏命终。堕饿鬼中。名婆罗门罗刹饿鬼。为饥渴火焚烧其身。驰奔疾走。现视人像。杀害众生。或住空巷衢道四交路首。以求人便。诸婆罗门。杀生设会。多生其中。或自藏身。以杀害人。或入人身中。以断人命。咒术人言。鬼神着人。入人身已。令人心乱。狂惑无知。如是恶业。常作众恶。饥渴烧身。受大苦恼。住饿鬼界。乃至恶业。不尽不坏不朽。故不得脱。业尽命终。余业因缘。生在人中。常食人肉。或饮人血。以余业故。受如斯报。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于食人精气诸饿鬼等。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于前世时。巧辞诳人。诈言亲友。我为汝护。其人闻已。策心勇力。是时彼人。令他入敌。欲丧其命。舍之而去。竟不救护。欲于王所取其财物。时被诳者。没阵而死。彼人以是不善因缘。身坏命终。堕于食人精气饿鬼之中。受大饥渴。自烧其身。刀斫其体。皮肉断坏。从空雨刀。遍走四方。无逃避处。若见有人行恶无信。不奉三宝。即得彼便。入其身中。食啖精气。以自济命。求之甚难。困不能得。或至十年。或二十年。乃得一便。常困饥渴。自作恶业。还自受之。恶业不尽。故使不死。乃至恶业。不尽不失不朽。故不得脱。业尽得脱。从此命终。生于人中。常守天祀。贫穷困厄。不得自在。食啖残祀。以余业故。依他自活。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于阎罗执杖饿鬼。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以悭嫉故。自坏其心。亲近国王大臣豪贵。专行暴恶。心无慈愍。不行正理。为诸贤善之所轻毁。如是恶人。身坏命终。受阎罗王执杖鬼身。于鬼世界。为阎罗王。趋走给使。若有众生。造诸恶业。时阎罗王。即令此鬼。录其精神。此鬼身色丑恶可畏。手执刀杖。头发蓬乱。倒发覆身。长唇下垂。耽耳大腹。高声大叫。以怖诸鬼。手执利刀。拟诸罪人。反执其手。以绳缚之。将诣王所。白大王言。我于人中。摄此罪人。来至于此。大王此人。前世行不善业身业不善。口业不善。意业不善。愿王呵责。时阎罗王。即说偈颂。而呵责言。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见有饿鬼常求人便。伺求其短。杀害婴儿。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前世之时。为他恶人。杀其婴儿。心生大怒。即作愿言。我当来世。作夜叉身。报杀其子。如是恶人。身坏命终。堕于恶道。受蚩陀罗饿鬼之身(蚩陀罗魏言伺便鬼)。常念怨家。嗔恚含毒。求诸妇女产生之处。伺婴儿便。而断其命。此鬼势力。神通自在。若闻血气于须臾顷。能行至于百千由旬。若妇人产。以微细身而求其便。以嗔恚心常求其便。处处追逐。欲杀婴儿。求其害便。如是饿鬼。遍一切处。求小儿便。觅其因缘。若母犯过。育养失法。得其子便。若不净秽污为鬼得便。窥视窗牖。或复门中大小便处。不净水边。咒中求短。求彼所忌。若见影像。若衣不净。若火若水。若地若刀。若求喜庆。若临高岩。若上高阁。上下求便。如是种种。常求其便。怨怒之心常不舍离。如上所说。若得其便。能害婴儿。若不得便。至于十岁。种种求便。犹杀不舍。如是不善。自缠其心。饥渴烧身。不能杀害。若得其便。则断其命。若此小儿有强善业。或为善神之所拥护。不能杀害。彼鬼嗔心。从此命终。随业流转。受生死苦。人身难得。犹如海龟值浮木孔。若生人中。宿业嗔习。怨结所缚。无缘之处。悉如怨家。种种方便。求他短阙。以余业故。受如是报。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于疾行诸饿鬼等。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贪嫉覆心。或为沙门。破所受戒。而被法服。自游聚落。谄诳求财。言为病者随病供给。竟不施与。便自食之。为乞求故。严饰衣服。遍诸城邑。广求所须。不施病者。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阿毗遮罗饿鬼之中(阿毗遮罗魏义言疾行)。受鬼身已。于不净处。啖食不净。常患饥渴。自烧其身。若有众生。行不净者。如是饿鬼则多恼之。自现其身。为作怖畏。而求人便。或示恶梦。令其恐怖。游行冢间。乐近死尸。其身火燃。烟焰俱起。若见世间疫病流行死亡者众。心则喜悦。若有恶咒。唤之即来。能为众生。作不饶益。其行迅疾。一念能至百千由旬。是故名为疾行饿鬼。凡世愚人。所共供养。咸皆号之。以为大力神通夜叉。如是种种为人殃祸。令人怖畏。乃至恶业。不尽不坏不朽。故不得脱。业尽得脱。从此命终。随业流转。受生死苦。若生人中。生咒师家。属诸鬼神。守鬼神庙。以余业故。受如斯报。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见有饿鬼。名曰神通大力光明。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妄语诳人。贪嫉破坏。偷盗他财。诳人取物。或恃势力。强夺人财。赐诸恶友。不施福田。不净布施。为求恩故。为求救故。为节会故。为急难故。为亲附故。为如是等。是为不净施。是人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大力神通鬼中。受鬼身已。多有无量苦恼饿鬼。围绕左右。在于深山。或处海渚。生处其中。神力自在。唯此一鬼。受第一乐。自余眷属。身如烧林。饥渴火逼。皆共瞻视。是受乐鬼。不净施报。业尽得脱。从此命终。随业流转。受诸生死。人身难得。犹如海龟遇浮木孔。若得为人。于饥馑世。统领国土。或为大臣。以余业故。受如斯报。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饿鬼世间。彼以闻慧。观于伺便诸饿鬼等。常求人短。以何业故。而生其中。彼以闻慧。知此众生。贪嫉覆心。诬抂众生。而取财物。或作斗诤。恐怖逼人。侵他财物。于村落城邑。劫夺他物。常求人便。欲行劫盗。不行布施。不修福业。不亲良友。常怀嫉妒。贪夺他财。见他财物。心怀恶毒。知识善友兄弟亲族。常怀憎嫉。众人见之。咸共指之。为弊恶人。是人身坏。堕于恶道。受蚩陀罗饿鬼之身(蚩陀罗魏言孔穴义云伺便)。遍身毛孔。自然火焰。焚烧其身。如甄叔迦树花盛之时(此树花赤如火聚色故以喻之)。为饥渴火。常烧其身。呻[口*睪]悲叫。奔突而走。求索饮食。欲以自济。世有愚人。逆塔而行。若见天庙。顺行恭敬。如是之人。此鬼得便。入人身中。食人气力。若复有人近房欲秽。是鬼得便。入其身中。食人气力。以自活命。自余一切。悉不得食。乃至恶业。不尽不坏不朽。故不得脱。业尽得脱。从此命终。随业流转。受生死苦。若生人中。多遭众难。王难水难。火难贼难。饥俭之难。常生贫穷下贱之处。多诸病苦。身体尪羸。以余业故。受如斯报。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九
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
经文注解:得到楞严大定,证到真三摩地,这时一切魔王,及各凡夫天(即是六欲四禅,乃到外道无想诸天等),见到自己所住的宫殿,无故崩坏,大地震动,天翻地覆,连水中的河神海神,地上的山神土神,空中的飞行夜叉等等鬼神,没有不仓皇惊怖。只有凡夫肉眼,昏昧无知,不能察觉这种变迁。
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经文注解:那些魔王及妖灵精怪等都得到五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只是没有漏尽通,便留恋这个尘劳烦恼的世界,怎肯任你摧裂他的宫殿?所以一切鬼、神、天人、魑魅魍魉,以及魔王,必会在你修习正定之时,联合起来,找你的麻烦。

无世间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
圆瑛大师注解:无世间心,同世行事者:厌离世间,淫欲不净,全无乐著,心希上界,权同世间。行夫妇事,于行事相交之际,不但无味,而且了然超越,神游境外,毫无欲想。命终之后,超出化无化境:化,即第五;无化,即下四天。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凡五尘欲境,不劳自化,皆他天之所变化,自己得自在受用也。但此天,以眼暂视,便为淫事。《正脉》引偈云:‘四王忉利欲交抱,夜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熟视他暂视,此是六天真快乐’。离地一百二十八万由旬,有地如云,安住其上。身长周尺四百五十丈。以人间一千六百年为一昼夜,寿一万六千岁。问:欲界顶天,为魔王天是否?答:《瑜伽论》云:第六天上,别有魔罗,所居天宫,即他化自在摄。是知魔天,别是一类,说摄或可;说即,则不可也。二欲分轻重竟。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十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难得行?此菩萨成就难得善根、难伏善根、最胜善根、不可坏善根、无能过善根、不思议善根、无尽善根、自在力善根、大威德善根、与一切佛同一性善根。此菩萨修诸行时,于佛法中得最胜解,于佛菩提得广大解,于菩萨愿未曾休息,尽一切劫心无疲倦,于一切苦不生厌离,一切众魔所不能动,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具行一切菩萨苦行,修菩萨行精勤匪懈,于大乘愿恒不退转。是菩萨安住此难得行已,于念念中,能转阿僧祇劫生死,而不舍菩萨大愿。若有众生,承事供养,乃至见闻,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八
无分别如如智之所入处,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想,无所取著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性,是名得无生法忍。
  “佛子,菩萨成就此忍,即时得入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难可知无差别,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著,无量无边,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离诸喧诤,寂灭现前。譬如比丘,具足神通,得心自在,次第乃至入灭尽定,一切动心、忆想分别悉皆止息。此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住不动地,即舍一切功用行,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息,住于报行。
佛子,若诸佛不与此菩萨起智门者,彼时即入究竟涅槃,弃舍一切利众生业。以诸佛与如是等无量无边起智门故,于一念顷所生智业,从初发心乃至七地所修诸行,百分不及一,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分亦不及一;如是,阿僧祇分,歌罗分,算数分,譬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佛子,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于海,多用功力;若至海已,但随风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比于未至,其未至时设经百岁亦不能及。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积集广大善根资粮,乘大乘船到菩萨行海,于一念顷以无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本有功用行经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所不能及。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
从第九地入十地,所有功德诸行相,及以神通变化事,愿聪慧者为宣说
佛子,此菩萨坐彼大莲华座时,于两足下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诸大地狱,灭众生苦;于两膝轮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诸畜生趣,灭众生苦;于脐轮中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阎罗王界,灭众生苦
其光明网普于十方一一如来众会之前,雨众妙香、华鬘、衣服、幢幡、宝盖、诸摩尼等庄严之具以为供养,皆从出世善根所生,超过一切世间境界。若有众生见知此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菩萨以此大智职故,能行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之行,增长无量智慧功德,名为安住法云地。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若菩萨神通境界如是,佛神通力其复云何?”
  金刚藏言:“佛子,譬如有人,于四天下取一块土,而作是言:‘为无边世界大地土多,为此土多?’我观汝问亦复如是,如来智慧无边无等,云何而与菩萨比量?复次,佛子,如四天下取少许土,余者无量;此法云地神通智慧,于无量劫但说少分,况如来地!佛子,我今为汝引事为证,令汝得知如来境界。佛子,假使十方,一一方各有无边世界微尘数诸佛国土,一一国土得如是地菩萨充满,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彼诸菩萨于百千亿那由他劫修菩萨行所生智慧,比一如来智慧境界,百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能及。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三
十定品第二十七
经文注解:十定品是说等觉菩萨智慧神通境界
如是之人,则名为佛,则名如来,亦则名为得十力人,亦名导师,亦名大导师,亦名一切智,亦名一切见,亦名住无碍,亦名达诸境,亦名一切法自在。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得十种法,同去、来、今一切诸佛。何者为十?所谓:得诸相好,种种庄严,同于诸佛;能放清净大光明网,同于诸佛;神通变化,调伏众生,同于诸佛;无边色身,清净圆音,同于诸佛;随众生业现净佛国,同于诸佛;一切众生所有语言皆能摄持、不忘不失,同于诸佛;无尽辩才随众生心而转法轮令生智慧,同于诸佛;大师子吼无所怯畏,以无量法开悟群生,同于诸佛;于一念顷,以大神通普入三世,同于诸佛;普能显示一切众生诸佛庄严、诸佛威力、诸佛境界,同于诸佛。”
尔时,普贤菩萨告普眼菩萨言:“善哉!佛子,如汝所言,若此菩萨摩诃萨同一切佛,以何义故不名为佛?乃至不能舍菩萨道?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习去、来、今世一切菩萨种种行愿,入智境界,则名为佛;于如来所修菩萨行无有休息,说名菩萨。如来诸力皆悉已入,则名十力;虽成十力,行普贤行而无休息,说名菩萨。知一切法而能演说,名一切智;虽能演说一切诸法,于一一法善巧思惟未尝止息,说名菩萨。
佛子,彼伊罗钵那象王,于金胁山七宝窟中无所变化,至于三十三天之上,为欲供养释提桓因,化作种种诸可乐物,受天快乐,与天无异。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澄观大师撰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
初小乘中。但说七十五法。但说人空。纵少说法空。亦不明显。但依六识三毒。建立染净根本。
言五教者。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初即天台藏教。二始教者。亦名分教。以深密第二第三时教。同许定性二乘俱不成佛。故今合之总为一教。此既未尽大乘法理。故立为初。有不成佛。故名为分。三终教者。亦名实教。定性二乘。无性阐提。悉当成佛。方尽大乘至极之说。故立为终。以称实理。故名为实。上二教并依地位渐次修成。故总名为渐。四顿教者。但一念不生。即名为佛。不依地位渐次。而说故立为顿。如思益云。得诸法正性者。不从一地。至于一地。楞伽云。初地即为八。乃至无所有何次等。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后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别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五圆教者。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是故十信满心。即摄五位成正觉等。依普贤法界帝网重重主伴具足。故名圆教。如此经等说。若约所说法相者。初小乘中。但说七十五法。但说人空。纵少说法空。亦不明显。但依六识三毒。建立染净根本。故阿含云。贪恚愚痴是世间根本等。未尽法源。故多诤论。部执不同。
二始教中。广说法相。少说法性。所说法性。即法相数。说有百法决择分明。故少诤论。说有八识。唯是生灭。依生灭识。建立生死及涅槃因。法尔种子。有无永别。是故五性决定不同。既所立识。唯业惑生故。所立真如。常恒不变。不许随缘。依他起性。似有不无。非即无性真空圆成。说经空义。但约所执。既言三性五性不同故。说一分众生决不成佛。名生界不减。真俗二谛。迢然不同。非断非常。果生因灭。同时四相。灭表后无。根本后得。缘境断惑。义说双观决定别照。以有为智。证无为理。义说不异而实非一。既出世智。依生灭识种故。四智心品。为相所迁。佛果报身。有为无漏。如是义类。广有众多。具如瑜伽杂集等说。

三终教中。少说法相。多说法性。所说法相。亦会归性。所立八识。通如来藏。随缘成立。不生灭与生灭和合。而成非一非异。一切众生。平等一性。但是真如。随缘成立。依他无性。即是圆成。一理齐平。故说生界佛界不增不减。第一义空。该通真妄。真非俗外。即俗而真故。虽空不断。虽有不常。四相同时。体性即灭。缘境断惑。不二而二。有能所断。二而不二。说为内证。照惑无本。即是智体。照体无自。即是证如。非智外如。为智所证。非如外智。能证于如。世出世智。依如来藏。始本不二。则有为无为非一非异。故佛化身即常即法。不堕诸数。况于报体。即体之智。非相所迁。如是义类。亦有众多。次第对上。如楞伽等经起信等论。若会上二宗。广如别说。四顿教中。总不说法相。唯辩真性。亦无八识差别之相。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绝言。五法三自性俱空。八识二无我双遣。诃教劝离。毁相泯心。生心即妄。不生即佛。亦无佛无不佛。无生无不生。如净名默住显不二等。是其意也。五圆教中。所说唯是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入。如因陀罗网重重无际。微细相容。主伴无尽。十十法门。各摄法界。义分齐中。当具宣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一
第八不动地。所以来者。瑜伽云。虽于无相作意无缺无间。多修习住。而未能于无相住中。舍离功用。又未能得于相自在。修习得满故次来也。又约寄位。初之三地寄同世间。次有四地寄三乘法。第八已去寄显一乘故。庄严论释第七地云。近一乘故。梁论亦说。八地已上以为一乘。是知从前差别进入一乘。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搜索:人空
二但观下明法空观。菩萨既了法空。安有我耶。故上云人空非如二乘人空法有。
二离我我所释成空义离我人空离所法空




(#)正法念处经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卷第十六至卷第二十一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六
饿鬼道中一日一夜。此阎浮提日月岁数经于十年。如是五百岁。名为一生。少出多减。命亦不定。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六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八
观十一种畜生已。次观四种众生。从地狱出。受四种食。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意思食。三者触食。四者识爱食。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七
时罗睺王。闻是语已。爱心即生。欲见天女。从地而起。渴仰欲见。以手障月。欲见天女。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八
不孝养父母。不敬沙门婆罗门及诸尊长。不依法行。不奉三宝不观善法及不善法。诸天势力悉为减少。四天王天展转相告。悉避逃逝。恐师子儿罗睺阿修罗王来杀我等。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七
或有令得声闻菩提。或有令得缘觉菩提。如是大士。超魔境界。时魔波旬。作如是念此诸大士。空我境界。欲舍我去。人中沙门。四天王中。四大天王。三十三天中。憍尸迦。夜摩天中。牟修楼陀。善时菩萨。种种庄严菩萨。兜率陀天。寂静天王。及其眷属。此等诸人。虽住我境。而不属我。六天及人。我使能败除。化乐天。虽我境界。而有大力。我不能乱。我今当遣智慧大臣。至夜摩天。往乱其法。
正法念处经卷第四十五
云何比丘及比丘尼二种眷属。彼有几种。有何功德。有何等行。云何持戒。几种持戒。如是沙门。世尊弟子。或是比丘。或比丘尼。求涅槃行。勤行精进。若昼若夜。能令魔众眷属怖畏。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七
佛之正法。今已损减。魔军增长。如是魔使。即诣水底。至毗摩质多阿修罗所。广说上事。时阿修罗。闻之欢喜。即告恼乱恶龙王等。富乐城中恶龙闻之。生大欢喜。为世间人。而作恼乱。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八
彼以闻慧。知诸众生行不善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及婆罗门。如是恶龙增长势力。于阎浮提作大恶身。以恶心故。起恶云雨。所雨之处。生恶毒树。恶风吹树。毒气入水令水杂毒。一切五谷皆悉弊恶。若有食者则得病苦。谷力薄故令人短命。是弊龙王。恶心灾毒。迭互相害。以是恶故。阎浮提人。悉皆毁坏。以非法龙作诸恶故。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九
以人修行孝养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行法因缘。以人力故。天得胜力。我今当与世间之人作不安乐不饶益事。令天减劣我等增长。时陀摩睺勇健阿修罗王。复自思惟。以人因缘。天有胜力。我当云何令此众人失其所食。令天亦破。人以食故而得寿命。得修法行。今当方便断人所食。思惟是已。即向海中恶龙王所。是恶龙王。不顺法行。含毒多嗔。常为他人作大衰损不利益事。我今当往至彼住处。恼乱龙王。奋迅龙王。迦罗龙王。如是等龙。不顺正法。时陀摩睺阿修罗王。既至龙所。作如是言。汝于世人。快得自在。人今助天。令我损减。人依食故而得寿命。汝当为我断彼人食。汝若能尔。则无复人。若无人民。天则损减。如婆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是汝大怨。我于诸天。亦复如是。吾之怨敌。汝可为我殄灭人界。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八
尔时阎浮提中。如罗睺阿修罗王城中林树。皆悉具有。如所见树。画工图饰。庄严佛塔。浴池流泉。众妙莲华。众鸟游戏。亦如上说。时婆罗门。名曰婆利。诵毗陀论。广造福业。如上所说。时婆罗门。以四千乘车。载众饮食。至大旷野。众人行路。欲施所须。见一佛塔。高二由旬。广五十里。时有恶人。以火烧塔。舍之而去。时婆罗门。见火烧塔。作是思惟。我今宁可且住施福。救如来塔。奇妙庄严。雕饰精丽。广大希有。当灭此火。令塔不坏。若我不救。王若知者。或加重罚。非实信心。非尊重心。即以四千乘车。载水以灭此火。既灭火已含笑而言。我救此塔。为有福德无福德耶。若有福德。愿我后身得大身相。欲界无等。虽作此愿。而犹不信不正思惟。常爱斗战不信正业。福田力故。生光明城作阿修罗王。
卷第十六
观诸饿鬼有无量种。彼以闻慧。略观饿鬼三十六种。一切饿鬼皆为悭贪嫉妒因缘。生于彼处。以种种心。造种种业。行种种行。种种住处。种种饥渴。自烧其身。如是略说三十六种。何等为三十六种。一者迦婆离。镬身饿鬼。二者苏支目佉。针口饿鬼。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八
名阿修罗。略说二种。何等为二。一者鬼道所摄。二者畜生所摄。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七
如是等福德诸龙。随顺法行。以善心故。依时降雨。令诸世间五谷成熟。丰乐安隐不降灾雹。信佛法僧。随顺法行。护佛舍利。如是龙王。无热沙苦。受第一乐。于四天下。降澍甘雨。谓阎浮提。瞿陀尼。弗婆提。郁单越。若人顺法。孝养父母。供养沙门及婆罗门。修行正法。令法行龙王增长大力。以法胜故。降微细雨。五谷熟成。色香味具。无诸灾害。果实繁茂。众花妙色。日月晶光。威德明净。福德龙王。不放毒风。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一
从上而下。诣阿修罗斗战之处。尔时护世四大天王。发声大叫。上升虚空。往诣天帝释。即于空中。遇天帝释。白言。天王毗摩质多罗钵呵娑。欲伐诸天。一切大海。扰乱不定。百千众山。皆悉动摇。阿修罗众。奋武游戏。出大怖声。大海鱼鳖及小龙子。皆失身力。小罗刹鬼。毗舍遮鬼。无量众生。丧失身命。婆罗摩悌。非法恶龙。欢喜踊跃。吼如雷震。婆修吉德叉迦等。法行龙王。愁悴自守。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从水下出。六万真金须弥楼山。悉皆震动。一切众生。心皆怯弱。鬘持天。常恣意天。迦留足天。三箜篌天。心皆惶怖。怯弱不安。遣我来至大天王所。天王当作何等方便。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
彼四大王向四天王。欢喜说言。阎浮提中。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既出家已离愦闹处。在寂静处。今复观察十八意行。已证彼法。彼四大王如是说已。四天王闻。转复增上欢喜心曰。魔分损减。正法朋长。彼四天王如是复向三十三天帝释天王欢喜说言。阎浮提中。次第乃至某善男子。某甲种姓。名字某甲。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离愦闹处。乃至冢间。如法观察十八意行。已证彼法。如法正住。彼四天王向帝释王如是说已。彼憍尸迦。三十三天帝释王闻心大欢喜。
(#)正法念处经搜索:帝释
(#)大藏经搜索:大地土
(1.1)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
 如甲上土;如是成就圣慧眼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士,如是不成就圣慧眼者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亦尔;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不持诸戒者亦尔。
(1.2)佛说方等般泥洹经二卷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卷2
佛言:“波旬,我之所度立于无为,其数如爪上之土。其从汝之教者,复多于大地土。汝当欢喜怡怿,人之种如是不可尽无有数。”
(1.3)四童子三昧经三卷
四童子三昧经卷3
譬如甲上土尘甚少,我所度众生入涅槃者,复少于此爪甲上土。波旬,譬如大地土尘甚多无量无边,在汝境界众生亦复如是甚多无量。波旬,汝莫忧愁,应生欢喜。何以故?众生在汝境界多大地土故。

(1.4)杂阿含经卷第十六
  佛告比丘。如甲上土者。若诸众生。形可见者。亦复如是。其形微细。不可见者。如大地土。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学无间等。
......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尔。
......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生人中者亦如是。
 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还生地狱者亦如是。如地狱。如是畜生.饿鬼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生天上者亦如是。
  如大地土。如是众生从地狱命终。还生地狱者亦如是。如地狱。如是畜生.饿鬼亦尔。
  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中没。还生人道中者亦如是。
  如大地土。其诸众生从人道中没。生地狱中者亦如是。如地狱。如是畜生.饿鬼亦尔。


(#)大藏经chm文件搜索: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或搜索:疾得阿耨。

(#)佛说处处经说:
  佛语比丘:“当念身无常。”有一比丘即报佛言:“我念非常,人在世间极可五十岁。”佛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三十岁。”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十岁。”佛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岁。”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月。”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日。”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一时。”佛复言:“莫说是语。”复有一比丘言:“可呼吸间。”佛言:“是也。”佛言:“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




(#)大藏经搜索: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佛说分别缘生经 宋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诏译
缘生之法。以佛智力。如实了知。佛言梵王。如是如是。世间众生。于一切法。无智无识。不能了知。无明痴暗之所覆闭。是为无明。从无明缘而生于行。行有三种。谓身口意。复从行缘而生于识。识有六种。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从于识缘而生名色。名者除色。各有四种。谓受想行识。色者所谓四大。一切色法。由四大生。如是色蕴名蕴二种。是为名色。从名色缘生于六处。内六处者。有其六种。谓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从六处缘。复生于触。触有六种。谓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复从触缘而生于受。受有三种。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复从受缘而生于爱。爱有三种。谓欲爱色爱无色爱。
(#)缘起经一卷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佛说斋经一卷
后生天上终得泥洹。是以智者。自力行出心作福。
  如是维耶。斋之福祐明誉广远。譬是天下十六大国。是十六国满中众宝不可称数。不如一日受佛法斋。如此其福者。则十六国为一豆耳。天上广远不可称说。当今人间五十岁。为第一天上一日一夜。第一四天上寿五百岁。彼当人间九百万岁。佛法斋者。得生此天上。人间百岁为忉利天上一日一夜。忉利天寿千岁。当人间三千六百万岁。人间二百岁为盐天上一日一夜。盐天寿二千岁。当人间一亿五千二百万岁。人间四百岁为兜术天上一日一夜。兜术天寿四千岁。当人间六亿八百万岁。人间八百岁为不骄乐天上一日一夜。不骄乐天寿八千岁。当人间二十三亿四千万岁。人间千六百岁为化应声天上一日一夜。化应声天寿万六千岁。当人间九十二亿一千六百万岁。若人有信有戒有闻有施有智奉佛法斋。当命尽时。其人精神。皆生此六天上安隐快乐。猗善众多我少说耳。凡人行善魂神上天受福无量。维耶闻佛语欢喜言。善哉善哉世尊。斋之福德甚快无量。愿受佛戒。从今已后月月六斋。竭力作福至死。佛说经已。皆欢喜受教。
(#)佛说护净经一卷
佛语阿难。此池中虫者。十方世界大众僧。食不净食。堕此臭秽粪屎池中。常食不净。五百万世中受此苦恼竟。后五百世中复堕饿狗中。常食不净。复堕猪中。五百世常食不净。复堕蜣螂中常食不净。亦五百世得出为人。常生贫穷家。衣不覆形。食不充口。常食糠饭。恒饥不足。佛语诸比丘。有如是者。受罪尤苦。无量无边。诫语后世末法中诸比丘。不可不慎。
(#)四十二章经 后汉西域沙门迦叶摩腾共法兰译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亦名佛遗教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佛说八大人觉经一卷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妙法圣念处经 卷1-4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
“阎浮提人身长三肘半,衣长七肘,广三肘半。瞿耶尼、弗于逮人身亦三肘半,衣长七肘,广三肘半。郁单曰人身长七肘,衣长十四肘,广七肘,衣重一两。阿须伦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衣重六铢。四天王身长半由旬,衣长一由旬,广半由旬,衣重半两。忉利天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衣重六铢。焰摩天身长二由旬,衣长四由旬,广二由旬,衣重三铢。兜率天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广四由旬,衣重一铢半。化自在天身长八由旬,衣长十六由旬,广八由旬,衣重一铢。他化自在天身长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广十六由旬,衣重半铢。自上诸天,各随其身而著衣服。
  “阎浮提人寿命百岁,少出多减。拘耶尼人寿命二百岁,少出多减。弗于逮人寿三百岁,少出多减。郁单曰人尽寿千岁,无有增减。饿鬼寿七万岁,少出多减。龙、金翅鸟寿一劫,或有减者。阿须伦寿天千岁,少出多减。四天王寿天五百岁,少出多减。忉利天寿天千岁,少出多减。焰摩天寿天二千岁,少出多减。兜率天寿天四千岁,少出多减。化自在天寿天八千岁,少出多减。他化自在天寿天万六千岁,少出多减。梵迦夷天寿命一劫,或有减者。光音天寿命二劫,或有减者。遍净天寿命三劫,或有减者。果实天寿命四劫,或有减者。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或有减者。无造天寿命千劫,或有减者。无热天寿命二千劫,或有减者。善见天寿命三千劫,或有减者。大善见天寿命四千劫,或有减者。色究竟天寿命五千劫,或有减者。空处天寿命万劫,或有减者。识处天寿命二万一千劫,或有减者。不用处天寿命四万二千劫,或有减者。有想无想天寿命八万四千劫,或有减者。齐此为众生,齐此为寿命,齐此为世界,齐此名为生、老、病、死往来所趣,界、阴、入聚也。”
(#)起世因本经卷第二
诸比丘。郁单越人大小便利将下之时。为彼人故地即开裂。便利毕已地合如故。何以故。郁单越人乐净洁故。乐意喜故。
(#)起世因本经卷第七

  诸比丘。阎浮提人。寿命百年。中有夭逝。瞿陀尼人。寿命二百。亦有夭逝。弗婆提人。寿命三百。亦有中夭。郁单越人。定寿千年。无有夭殇。阎魔罗世诸众生等。寿七万二千岁亦有中夭。诸龙及金翅鸟等。寿命一劫。亦有中夭。诸阿修罗。寿命千岁。同三十三天。然亦中夭。四天王天寿五百岁。亦有中夭。三十三天。寿一千岁。夜摩诸天。寿二千岁。兜率陀天。寿四千岁。化乐诸天。寿八千岁。他化自在天。寿万六千岁。魔身天。寿三万二千岁。梵身天。寿命一劫。光忆念天。寿命二劫。遍净诸天。寿命四劫。广果诸天。寿命八劫。无想诸天。寿十六劫。不粗诸天。寿命千劫。无恼诸天。寿二千劫。善见诸天。寿三千劫。善现诸天。寿四千劫。色究竟天。寿五千劫。虚空处天。寿十千劫。识处天寿二万一千劫。无所有处天。寿四万二千劫。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八万四千劫。此等诸天。皆有中夭。
  诸比丘。阎浮提人。身长三肘半。衣长七肘。阔三肘半。瞿陀尼人。弗婆提人。身量及衣。与阎浮等。郁单越人。身长七肘。衣长十四肘。上下七肘。阿修罗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阔一由旬。重半迦利沙(隋言半两也)。四天王天。身长半由旬。衣长一由旬。阔半由旬。重一迦利沙。三十三天。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阔一由旬。重半迦利沙。夜摩天。身长二由旬。衣长四由旬。阔二由旬。重一迦利沙四分之一。兜率陀天。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阔四由旬。重一迦利沙八分之一。化乐天。身长八由旬。衣长十六由旬。阔八由旬。重一迦利沙十六分之一。他化自在天。身长十六由旬。衣长三十二由旬。阔十六由旬。重一迦利沙三十二分之一。魔身诸天。身长三十二由旬。衣长六十四由旬。阔三十二由旬。重一迦利沙六十四分之一。自此已上诸天。身量长短。与衣正等无差。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
  “若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
  “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
  “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
  “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
  “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正法念处经搜索:一日一夜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八
复次比丘。观陀摩睺阿修罗寿命修促。彼以闻慧。天眼观察。见阿修罗寿六千岁。于阎浮提中六百岁。以为陀摩睺阿修罗中一日一夜。如是寿命。满六千岁。少出多减。命亦不定。以善不善业因缘故。为畜生道业果所摄。于阿修罗为第二地。观第二地已。随顺法行。观一切众生。顺法众生。法护众生。一切生死所摄众生。善业生于人天之中。恶不善业。生于地狱饿鬼畜生。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九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第二地花鬘阿修罗王所受业报。以何业故。生第三地。彼以闻慧。见此众生。因节会日。相扑射戏。樗蒱围棋。种种博戏。因此事故。行不净施。无心无思。亦无福田。是人身坏。堕于恶道。生游戏行阿修罗中。寿七千岁。以人中七百岁。于阿修罗中一日一夜。如是寿命。满七千岁。亦有中夭。命亦不定。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六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罗睺阿修罗王所住境界。诸阿修罗业法果报。彼以闻慧。知此众生。见渔猎者。张围设网。罝罟遮截。为利众生。令其活命。破彼鱼堰。或有势力。逼令放生。或为自利。或求名誉。或为王者。或为大臣。遮断屠杀。或护种族。先世相习。行不杀法。不行诸善。是人身坏命终堕阿修罗道。受阿修罗身。寿命长远。经五千岁。阿修罗中。一日一夜。比于人间经五百岁如是寿命。满五千岁。少出多减。亦有中夭。以下中心。因缘力故。身相威德。如业得报。比丘当知。观众生心。种种信解。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二
有四天住。一名爱欲。二名爱境界。三名意动。四名游戏林。是诸天等。一一住处。广千由旬。住大海上。彼天寿命。阎浮提中五十岁。为一日一夜。如是寿命。满五百岁。亦有中夭。
正法念处经卷第二十六
  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三十三天所住之地。彼以闻慧。见第二处。名曰山峰。众生何业。而生彼处。彼以闻慧。见此众生。教人持戒。乃至一日一夜。不杀众生。亦不偷盗。不犯王法。不行偷盗。乃至小罪亦不故犯。是人命终生于第二。山峰之处。其地柔软。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六
见须弥山王。有三十三天。住在山顶。所受乐行。不可具说。城名善见。纵广十千由旬。七宝庄严。因陀青宝。金刚车磲赤莲花宝。柔软大宝。以为庄严。有善法堂。广五百由旬。毗琉璃珠。以为栏楯。真金为壁。一切门户。亦复如是。以一切庄严。严饰殿堂。释迦天王。住善法堂。以善业力。受相似乐。人中百岁。为第二天一日一夜。如是寿命。满一千岁。亦有中夭。
(#)佛说长阿含经 姚秦三藏法师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卷二十,卷第十九,卷第八,卷第九,卷第7,卷21,卷第九,卷10
(#)佛说较量寿命经一卷
人中三十昼夜。饿鬼趣中为一昼夜。以彼三十昼夜成彼一月。以彼十二月。成彼一年。以彼长年算数五百。彼饿鬼中方满寿命。若四大洲较量算数。北洲千岁。西东二洲如次减半。南洲不定。劫初无量。末后十岁。中间无定。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六
饿鬼道中一日一夜。此阎浮提日月岁数经于十年。如是五百岁。名为一生。少出多减。命亦不定。



(#)佛说长阿含经 姚秦三藏法师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卷二十,卷第十九,卷第八,卷第九,卷第7,卷21,卷第九,卷10
卷二十
饿鬼寿七万岁,少出多减。龙、金翅鸟寿一劫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拥护;若其死时,彼守护鬼摄其精气,其人则死。
卷21
若火灾起时,至光音天,光音天为际。
昔者,诸天与阿须伦共斗。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六
“婆悉吒,今当为汝说四姓本缘。天地始终,劫尽坏时,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其后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当于尔时,无复日月星辰,亦无昼夜年月岁数,唯有大冥。其后此水变成大地,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虽来生此,犹以念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称言:‘众生!众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彼初来天性轻躁者,见此泉已,默自念言:‘此为何物?可试尝之。’即内指泉中,而试尝之。如是再三,转觉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乐著,遂无厌足。其余众生复效食之,如是再三,复觉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转粗,肌肉坚硬,失天妙色,无复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转灭,天地大冥。

时,彼众中自选一人,形体长大,颜貌端正,有威德者,而语之言:‘汝今为我等作平等主,应护者护,应责者责,应遣者遣。当共集米,以相供给。’时,彼一人闻众人言,即与为主,断理诤讼,众人即共集米供给。时,彼一人复以善言慰劳众人,众人闻已,皆大欢喜,皆共称言:‘善哉!大王。善哉!大王。’于是,世间便有王名,以正法治民,故名刹利,于是世间始有刹利名生。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八
梵志,彼苦行者,自不杀生,不教人杀;自不偷盗,不教人盗;自不邪淫,不教人淫;自不妄语,亦不教人为。
卷第九
复有四成法、四修法、四觉法、四灭法、四退法、四增法、四难解法、四生法、四知法、四证法。
卷10
云何四觉法?谓四食:抟食、触食、念食、识食。
卷8
诸比丘,如来说七正法,谓七非法:无信、无惭、无愧、少闻、懈怠、多忘、无智。复有七法,谓七正法:有信、有惭、有愧、多闻、精进、总持、多智
卷8
阎浮提有三事胜郁单曰。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以此三事胜郁单曰。郁单曰复有三事胜阎浮提。何等为三?一者、无所系属,二者、无有我,三者、寿定千岁,以此三事胜阎浮提。

卷第二十
欲界众生有十二种。何等为十二?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人,五者、阿须伦,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三灾品第九
世有三灾。云何为三?一者、火灾,二者、水灾,三者、风灾
卷第二十二
云何为刀兵劫?此世间人本寿四万岁,其后稍减寿二万岁,其后复减寿万岁,转寿千岁,转寿五百岁,转寿三百岁、二百岁,如今人寿于百岁少出多减。
(#)佛说阿含正行经一卷
譬如人有镜。不明不见形。磨去其垢。即自见形。人已去贪淫嗔恚愚痴。譬如磨镜。
佛告诸比丘。道不可不作。经不可不读。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
彼云何无明流?所谓无明者,无知、无信、无见,心意贪欲,恒有希望,及其五盖;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调戏盖、疑盖。若复不知苦、不知集、不知尽、不知道,是谓名为无明流。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是时,狱卒将此罪人示阎罗王,并作是说:‘大王当知:此人前世身意行恶,作诸恶行已,生此地狱中。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更乐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若复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然此众生在畜生中,不闻不睹,是谓第二之难。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
世尊告诸比丘:“有八大地狱。云何为八?一者、还活地狱,二者、黑绳地狱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一
女人有此九法弊恶之行增壹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云何修行十法,得生天上?于是,有人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言、绮语、恶口,不两舌斗乱彼此,不嫉妒、恚害、兴起邪见。若有人行此十法者,便生天上。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十不善品第四十八
(#)
中阿含经卷第九
阿难,有三因缘令地大动,地大动时
(#)佛说楼炭经卷第四
诸天有十事。将何等为十。一者飞行无极。二者坐遂无极。三者诸天无盗贼。四者不自说身善。亦不说他人恶。五者无有相侵。六者诸天齿等而通。七者发绀青色滑泽。长八尺。八者天人青色发者身亦青色。九者欲得白者身即白色。十者欲得黑者身即黑色。是为诸天十法事。此人间萤火之明。不如灯火之明。灯火之明。不如炬火之明。炬火之明不如大火之明。大火之明。不如星之明。星之明不如月之明。月之明不如日之明。日之明不如四天王宫之明。四天王宫之明。不如忉利天宫之明。忉利天宫之明。不如天帝释宫之明。如是展转不相如。上至阿迦尼吒天宫之明。阿迦尼吒天宫之明。不如摩伊破天子之明。摩伊破天子之明。不如苦谛习尽道谛之明。苦谛习尽道谛之明。不如佛之明。阎浮利天下人。身长七尺或至八尺者衣广一丈长六尺。俱耶尼天下人。弗于逮天下人。身长七尺。或至八尺者。衣广一丈长六尺。郁单曰天下人。身长一丈四尺。衣广二丈八尺。长一丈四尺。衣重二两半。
郁单曰天下人。无婚姻之事。若男子起淫劮意。向女人时。相视便度道去。男子在前。女人在后。有树曲合如交露。北方天下人。在其中止。男女各异处。便共往至其树下。若树低荫覆其人上。便共交通。树不覆人上者。不行交通之事。各自别去。龙及金翅鸟。有男子女人婚姻之事。阿须伦亦有男女婚姻之事。从是以上。无有婚姻之事。阎浮利天下人。男女共居止交通。俱耶尼弗于逮郁单曰天下人。男女行阴阳之事。龙及金翅鸟。男女亦有阴阳之事。诸阿须伦男女。亦行阴阳之事。四天王天上人男女。亦行阴阳之事。忉利天上人男女。以风为阴阳之事。焰天人男女。以相近成阴阳之事。兜率天人男女。相牵手便成阴阳。无贡高天人男女。相视便成阴阳。他化自转天人。念淫欲便成阴阳。从是以上离于欲。其有人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从是人间命尽。堕泥犁中。受命及得名色。得六入。有人身行恶口言恶心念恶。从是人间命尽。堕畜生。受命及得名色。从名色得六入。
有三事。阎浮利天下人。胜俱耶尼天下人。何等为三。一者意勇猛。在因缘地。二者此间人。意勇猛修梵行。三者此间人意勇猛趣佛。是为三。有三事。俱耶尼天下人。胜阎浮利天下人。何等为三。牛羊珠玉多。是为三胜阎浮利天下人。阎浮利天下人。有三事胜弗于逮天下人。
佛说楼炭经卷第一
尔所小千千世界。是名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名为三千世界。
佛说楼炭经卷第二 龙鸟品第六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
如一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败,众生所居名一佛刹。
佛说楼炭经卷第五
三小劫品第十一
灾变品第十二
(#)佛说九横经
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
一不应饭者。名为不可意饭。亦为以饱腹不停调。
二不量饭者名为不知节度多饭过足。
三不习饭者。名为不知时冬夏。为至他国郡。不知俗宜。不能消饭。食未习故。
四不出生者。名为饭物未消。复上饭不服药吐下不时消。

(#)佛说处处经
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是故沙门道士知福不食。
佛初得道不食七日。有四因缘。一者念道忘食。二者一心不饥。三者欢喜不渴。四者不念痛痒思想生死识。是为四。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善男子,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揵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复有一类名福田僧:于佛舍利及佛形像,并诸法僧圣所制戒深生敬信,自无邪见令他亦然,能宣正法赞叹一乘,深信因果常发善愿,随其过犯悔除业障。当知是人信三宝力,胜诸外道百千万倍,亦胜四种转轮圣王,何况余类一切众生!如郁金华虽然萎悴,犹胜一切诸杂类华;正见比丘亦复如是,胜余众生百千万倍!虽毁禁戒不坏正见,以是因缘名福田僧。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供养如是福田僧者,所得福德无有穷尽。供养前三真实僧宝,所获功德正等无异!如是四类圣凡僧宝,利乐有情恒无暂舍,是名僧宝不思议恩。”

(#)央掘魔罗经
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复次文殊师利。譬如有一调伏子。迦葉如来为授记言。却后七年当为转轮圣王正法治化。我亦却后七日当般涅槃。时调伏子闻授记已欢喜踊跃。作是念言。一切智记我当得转轮圣王。我今不疑。即白母言。与我鱼肉乳酪麻豆种种美食。我当有力。彼并食杂食肉故。不能自活非时而死。云何文殊师利。彼佛为妄语耶。为非一切智耶。为彼实无转轮圣王善根果报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本恶业故致此死。佛告文殊师利。勿作是说。彼非时死耳。非本恶业报也。文殊师利。彼佛不知先恶业报而记之耶。无先恶业今自作过以致失命耳。如是文殊师利。若男子女人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如来之藏。自当得度。我当作恶。若如是作恶者。为佛性得度耶。不得度耶。如上所说彼调伏子实有王性而不得度。所以者何。以多放逸故。佛性不度亦复如是。以彼众生多放逸故。一切众生为无佛性耶。实有佛性如转轮王报。为佛妄语耶。众生妄语作诸放逸。以闻法放逸故。自过恶故不得成佛。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无本业耶。佛告文殊师利。彼有本业但少闻此经。无量阿僧祇罪皆悉除灭。所以者何。如来无量阿僧祇劫发大誓言。一切众生未度令度。未脱令脱。以此誓愿善根。如来慧日光明所照。无量阿僧祇罪皆悉除灭。

(#)贤劫经卷第八
其佛在世时人寿九万岁

(#)增壹阿含经 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卷第五十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十
命极为脆,极寿不过百年,所出无几。人寿百年,计三十三天一日一夜;计彼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三十三天正寿千岁。计人中寿寿十万岁,复计还活地狱中一日一夜;复计彼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还活地狱中五千岁,或寿半劫,或寿一劫,随人所作行。或有中夭者,计人中之寿百亿之岁。

(#)中本起经二卷
中本起经卷1
龙从窟出。吐毒绕佛。如来化毒皆使为华。龙见其毒作华绕佛。怒盛吐火。谓能为害。热气归龙。郁闷欲死。举头视佛。见相知尊。凉风趣龙。寻凉诣佛。火灭毒除。归命入钵。
中本起经卷2
佛食马麦品第十三
(#)佛说七知经一卷
谓能解十二部经。一曰文。二曰歌。三曰说。四曰颂。五曰譬喻。六曰本起纪。七曰事解。八曰生傅。九曰广博。十曰自然。十一曰行。十二曰章句。是为知法。

(#)
佛说优婆夷堕舍迦经一卷
佛言。斋日持意当如阿罗汉。阿罗汉日中及食。日中已后至明不得复食。得饮蜜浆。斋日如是持意如阿罗汉。是为八戒。
是十六大国中珍宝物施与比丘僧。不如斋戒一日一夜也。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卷
不敬佛经,持著弊箧,衣服不净之中;或著妻子床上不净之处;或持挂壁,无有座席恭敬之心,与世间凡书无异。若疾病者,狐疑不信,使呼巫师,卜问解奏,祠祀邪神。天神离远,不得善护;妖魁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
(#)慢法经一卷
佛告阿难。有人事佛以后便富贵有人事佛以后衰丧不利者。阿难问佛。云何俱事佛。衰利不同。何故得尔
不值明师。亦无经像。又复不礼敬。不知不解。强教人受法戒。无有至信。受戒之后。故复犯众戒。心意蒙冥。
(#)阿难分别经一卷
不敬佛经持着衣被弊箧之中。或着妻子床上。或以挂壁。无有座席供养之心。与世间凡书无异。若疾病者。狐疑不信。便呼巫师。卜问解奏。祠祀邪神。天神远离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死当入泥犁中。
(#)五母子经一卷
(#)摩邓女经一卷
(#)摩登伽经二卷
(#)舍头谏经一卷
设得阿难为夫乃存不者自害。母告女曰。汝勿自损。今当致来。于是女母。以牛屎涂舍中庭。因便然火。化造屋舍。储八瓶水。示十六两。应而生诸华。持华转咒。以一一华。散于水中。并说神咒。而叹颂曰。
二十六曰流灌。二十七曰马师。二十八曰长息。是为二十八宿。
(#)禅秘要法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等译 卷1,卷3
卷3
为告阿难:“我般涅槃后,初一百岁,此不净观,行阎浮提,摄放逸者,令观四谛,一日之中,修无常观,得解脱者,如我住世,等无有异。二百岁后,此阎浮提,四部弟子,二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三百岁时,四部弟子,四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四百岁时,四部弟子,五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我涅槃后,五百岁时,四部弟子,十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六百岁时,四部弟子,百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七百岁时,四部弟子,千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八百岁时,四部弟子,万分子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九百岁时,四部弟子,千万分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千岁之时,四部弟子,亿分之中,十人百人,修无常观,得解脱道。过千岁已,此无常观,虽复流行阎浮提中,亿亿千万众多弟子,若一若两,修无常观,得解脱道。
(#)佛说奈女耆域因缘经一卷
(#)佛说生经卷第一
佛说那赖经第一
佛说分卫比丘经第二
佛言。此比丘。宿命曾作水鳖。淫女曾作猕猴。故亦相好。志不得果。还自侵欺。不入正教。增益恼患。于今如是。志愿淫女。愿不从心。逆见折辱。惭愧而去。佛言。乃往过去无数世时。大江水中。鳖所居游。其江水边。树木炽盛。彼丛树间。有一猕猴。止顿彼树。于时彼鳖。从江水出。遥见树木。有此猕猴。而与谈语。稍稍前行。欲亲近之。数数往返。相见有日。日日如是。睹之不懈。则起淫意。心为迷惑。污染秽浊。不能自觉。则时以偈而叹。
佛说野鸡经第六
佛说比丘各言志经第十六
(#)佛说义足经二卷
(#)鬼问目连经一卷
(#)饿鬼报应经一卷
(#)佛说出家缘经一卷
(#)佛说贫穷老公经一卷
(#)黑氏梵志经一卷
时香山有梵志名曰迦罗。得备四禅。具足五通。彻视洞听。身能飞行。自察心念知人来生。讲说经义。感动释梵及四天王诸鬼神龙并阎罗王。悉往听之。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一卷
第十复有众生。常在雪山中寒风所吹皮肉剥裂。求死不得。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横道作贼剥脱人衣。使冬月之日令他冻死。生[利-禾+皮]牛羊痛不可堪。故获斯罪。
 第十八复有众生。从生至老无有儿子孤立独存。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为人暴恶不信罪福。百鸟产乳之时。赍持瓶器循大水渚。求拾鸿鹄鹦鹉鹅雁诸鸟子卵。担归煮啖。诸鸟失子悲鸣叫裂眼中血出。故获斯罪。
(#)佛说长者音悦经一卷
佛告大众。彼有长者。名曰音悦。财富无数。年老无子。以为愁戚。虽其然者宿福所追。其报有四。一者夫人产男。端正无比。二者五百白马。同时生驹。三者国王遣使者。拜授金印。四者五百宝船。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一卷
(#)
佛说阿难七梦经一卷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一卷
(#)佛说兴起行经二卷
佛说孙陀利宿缘经第一
佛说奢弥跋宿缘经第二
佛说头痛宿缘经第三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经第四
佛说背痛宿缘经第五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
(#)长爪梵志请问经一卷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手指纤长网缦为相。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偷盗他人财物。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沙门乔答摩。先作何业。令汝获得出广长舌自覆其面。佛告婆罗门。我于前生。远离妄语诡诳于人。由彼业力。今获斯果。
(#)佛说业报差别经一卷
复次长者。若有众生。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奉施钟铃。得十种功德。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奉施器皿。得十种功德。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奉施靴履。得十种功德。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是名略说世间诸业差别法门。
  佛告首迦。有十种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一者自行杀生。二者劝他令杀。三者赞叹杀法。四者见杀随喜。五者于恶憎所。欲令丧灭。六者见怨灭已。心生欢喜。七者坏他胎藏。八者教人毁坏。九者建立天寺。屠杀众生。十者教人战斗互相残害。以是十业。得短命报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

(#)佛说十二品生死经
佛言。人死有十二品。何等十二。一曰无余死者。谓罗汉无所著也。二曰度于死者。谓阿那含不复还也。三曰有余死者。谓斯陀含往而还也。四曰学度死者。谓须陀洹见道迹也。五曰无欺死者。谓八等人也。六曰欢喜死者。谓行一心也。七曰数数死者。谓恶戒人也。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一卷
佛知诸人意有疑。因说四事。一者阿罗汉。不三昧不得知。二者不得便现神足。三者不得强劝人分卫。四者身中尚有虫。阿罗汉以是四事不及佛。
佛告阿难。阿罗汉不复饥渴。用三事故。现醉卧耳。一者佛欲开化菩萨意。二者不欲逆布施家意。三者恐诸弟子未得道者。

(#)佛说弟子死复生经一卷
是为六事菩萨求道之本。复有六事。一者眼。二者耳。三者鼻。四者口。五者身。六者意。人欲求道蒙福。当护是六事。护眼莫着色。护耳莫着声。护鼻莫着香。护口莫着味。护身莫着细滑。护意莫着爱欲。是为护六事。当复灭三事。何等为三。一者淫泆。二者嗔恚。三者愚痴。是为三毒。当复灭五事。何等为五。一者痛痒。二者思想。三者生死。四者识。五者爱欲。
(#)佛说辩意长者子所问经一卷
佛复告辩意。有五事行。死入地狱亿劫乃出。何谓为五。一者不信有佛法众。而行诽谤轻毁圣道。二者破坏佛寺尊庙。三者四辈转相谤毁。不信殃罪无敬顺意。四者反逆无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顺从。五者当来有欲为道者已得为道。便不顺师教而自贡高轻慢谤师。是为五事死入地狱。展转地狱无有出期。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世间愚痴人  不信佛法众
  愚意欲毁坏  言佛无有神
  眼见善恶事  故作众罪行
  神祠而坏之  利少得罪多
  末世诸四辈  含毒怀嫉妒
  名利故相毁  不知后罪重
  世间诸群臣  父子恶相加
  财宝利名故  无有敬顺意
  当来诸恶人  以得为沙门
  不奉受师教  死受罪不轻
  行此五事者  其罪不可说
  亿劫地狱中  诸佛不能救
(#)无垢优婆夷问经一卷
 无垢当知。若人信佛。作人面形。涂佛塔地。散华烧香。如是供养。我说彼人身坏命终。生阎浮提。富乐自在。寿终生于三十三天。
  无垢当知。此涂塔地。散华烧香。所有善根。果报如是。
  无垢当知。若人入禅修四梵行。归佛法僧。受持五戒。我说彼人无量无数。善根福报。无穷无尽。后得涅槃。
  无垢当知。若人归依声闻缘觉。修集戒聚。不能如是无尽涅槃。何以故。受持五戒。禅四梵行。所得果报。唯除涅槃。更无处受。以福多故。世尊尔时如是说已。无垢优婆夷心生疑念。默而无言。尔时世尊知心念已。即从面门。出广长舌。遍覆自面二耳二眼并二鼻已。遍覆虚空。覆虚空已。还摄入口。摄入口已。复语无垢优婆夷言。汝颇曾见妄语之人。两舌恶口绮语之人。有如是色舌相以不。

(#)佛说摩达国王经一卷
师知其意便念言。我会当泥洹。何故令人恼耶。即以其夜三更时般泥洹。从来久远。各更生死。
(#)佛说旃陀越国王经一卷
自后魂神来为王作子。时未出生。母为王所杀。欲知须陀者即是也。须陀母见抂杀者。则是时王夫人也。婆罗门者牛主是也。须陀所以于冢中生。其母半身不杇得饮其湩。以自长大者由其宿命以酪酥上比丘僧故。佛言。罪福响应。如影随形。未有为善不得福。行恶不受殃者。

(#)佛说懈怠耕者经一卷
佛言。是人从维卫佛已来。九十一劫于是耕种。每一见佛常自懈怠。选软复后。匆匆耕种生死罪法。不识法犁种无极田。已过六佛不得蒙度。于今见我适发好心。即便变悔欲故懈怠乐种罪根。时人遥闻弃耕及田。
(#)佛说栴檀树经一卷
佛便笑。五色光从口而出。绕身三匝。还从顶入。
口不可妄言。故世世受罪。弟兴恶意。欲断兄足。后果将人往断树。兄欲拍杀弟。今作树神。果因树为体拍杀弟。时国王头痛者其父也。奉斋精进。故得尊贵。时言使我头痛。后果头痛。各受其殃。佛言。罪福报应如影随形。
(#)禅秘要法经三卷
佛告迦絺罗难陀:“汝受我语,慎莫忘失!汝从今日,修沙门法。沙门法者,应当静处敷尼师坛,结跏趺坐,齐整衣服,正身端坐,偏袒右肩,左手著右手上,闭目以舌拄齶。定心令住,不使分散。先当系念著左脚大指上,谛观指半节,作泡起想。谛观极使明了,然后作泡溃想,见指半节,极令白净,如有白光。见此事已,次观一节,令肉劈去,见指一节,极令明了,如有白光。”
为告阿难:“我般涅槃后,初一百岁,此不净观,行阎浮提,摄放逸者,令观四谛,一日之中,修无常观,得解脱者,如我住世,等无有异。二百岁后,此阎浮提,四部弟子,二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三百岁时,四部弟子,四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四百岁时,四部弟子,五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我涅槃后,五百岁时,四部弟子,十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六百岁时,四部弟子,百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七百岁时,四部弟子,千分之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八百岁时,四部弟子,万分子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九百岁时,四部弟子,千万分中,一分弟子,修无常观,得解脱道。千岁之时,四部弟子,亿分之中,十人百人,修无常观,得解脱道。过千岁已,此无常观,虽复流行阎浮提中,亿亿千万众多弟子,若一若两,修无常观,得解脱道。
(#)佛说因缘僧护经一卷
依诸比丘。求欲出家。时诸比丘。不知是龙。即度出家。有一年少比丘。共同房住。经一宿已。于其晨朝。执持威仪。诣城乞食。时龙比丘。福德果报。乞食先得。或诣本宫。食已早还。比丘之法。食后入房。摄心坐禅。时龙比丘。忘不掩户。龙性多睡。天时暑热。龙有五法。不能隐身。一者生时。二者死时。三者淫时。四者嗔时。五者睡时。是为五事。
尔时世尊复告僧护比丘。汝见泉者。非是水泉。是地狱人。迦葉佛时。是出家沙弥。为僧当蜜。先自尝啖。后残与众僧。减少不遍。以是因缘。入地狱中。作大肉泉。火烧沸烂。受大苦恼。今犹未息。汝见比丘刺上立者。非是比丘。是地狱人。迦葉佛时。是出家人。恶口毁呰骂诸比丘。以是因缘。入地狱中。立铁刺上。火烧受苦。至今不息。汝见肉轩。非是轩也。是地狱人。迦葉佛时。是出家人。寺中常住。五德不具。为僧当厨。精美好者。先自食啖。或时将与。白衣使食。高下心中。行付众僧。以是因缘。受地狱苦。至今不息。汝见橛者。实非是橛。是地狱人。迦葉佛时。是出家人。寺中常住。僧墙壁上。浪竖诸橛。非为僧事。悬己衣钵。以是因缘。入地狱中。作大肉橛。火烧受苦。至今不息。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四
譬如蜂采华,其色甚香洁,
    以味惠施他,道士游聚落。
    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
    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


(##)大藏经搜索:安般
(1)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诸比丘前受教已,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安般。所谓安般者,若息长时,亦当观知我今息长;若复息短,亦当观知我今息短;若息极冷,亦当观知我今息冷;若复息热,亦当观知我今息热。具观身体,从头至足皆当观知。若复息有长短,亦当观息有长有短,用心持身,知息长短,皆悉知之,寻息出入,分别晓了。若心持身知息长短,亦复知之,数息长短,分别晓了。如是,诸比丘,名曰念安般,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安般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2)佛说大安般守意经二卷
听说安般守意。何等为安。何等为般。安名为入息。般名为出息。念息不离是名为安般。守意者欲得止意。
意者息意亦为道也。安为生。般为灭。意为因缘。守者为道也。安为数。般为相随。守意为止也。安为念道。般为解结。守意为不堕罪也。安为避罪。般为不入罪。
(##)大藏经搜索:安世高
(1)禅行法想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佛言诸比丘。若以弹指间。思惟死想。念有身皆死。是为精进行禅。为如佛教不。是愚痴食国人施也。何况多行者。取要言之。若念不净想秽食想。一切世间。无有乐想。无常想。无常为苦想。苦为非身想。非身为空想。弃离想。却淫想。灭尽想。无我想。身死为虫食想。血流想。膀胀想。青腐想。糜烂腥臭想。发落肉尽想。一切缚解想。骨节分散想。骨变赤白枯黑亦如鸠色想。骨糜为灰想世间无所归想。世间无牢固想。世间为别离想。世间闇冥想。世间难忍想。世为费耗不中用想。世为灾变可患厌想。一切世间归泥洹想。诸比丘。若以弹指间。念此诸想之事。皆为精进行。为奉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也。何况能多行。是故可念行法想。佛说是已。皆欢喜受。

(2)禅要经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可得不净有二种观。一即死尸臭烂不净。我身不净亦复如是。如是观已心生厌患。取是相已至闲静处山泽冢间空舍树下。自观不净处处可得。系心身中不令驰散。二者闻法忆想。分别自观身中三十六物。发毛爪齿涕泪涎唾。汗垢肪??皮膜肌肉。筋脉髓脑心肝脾肾。
(##)宋元入藏佛经
(#)佛说金耀童子经一卷
尔时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救度有情。如是光明却还佛身随世尊后。尔时世尊欲得受记过去业。所放光明于其佛身后入。欲得受记未来业。其光于佛面前而入。欲得受记生地狱者。其光从佛足下而入。欲得受记生畜生者。其光从佛足跟而入。欲得受记生饿鬼者。其光从佛脚足大母指而入。欲得受记生人中者。其光从佛膝下而入。

(#)佛说较量寿命经一卷
尔时佛告诸苾刍言。此阎浮提。寿命无定。始从十岁。乃至百千万岁。寿命无量。苾刍应知。阎浮提人。今寿百年。中夭无定。苾刍当知。阎浮提人。长寿百年。苦多乐少
我说人中寿命五十岁。四大王天成一昼夜。以彼昼夜。成彼一月十二月成年。以彼长年寿命五百。彼算人间昼夜寿命。当九十洛叉。然后命终。以彼四大王天五百岁寿命。成等活地狱为一昼夜。彼以三十昼夜。成彼一月。以彼十二月。成彼一年。以彼长年算数五百为等活大地狱中有情寿命。以彼五百年。当四大王天五百四十洛叉。即当人间比较算数。计一万六千二百俱胝年。彼等活大地狱中。寿命方尽。
(#)法集名数经一卷
归命顶礼一切佛一切智智天人师。无边无数佛说法。略集所说正法名。先归命三宝。所谓佛法僧。
  云何三乘。所谓大乘缘觉声闻。
  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
  云何三根本。所谓发菩提心清净心自性空断我见。
  云何十波罗蜜。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
  云何十八空。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一切法空、本性空、自相空、无相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佛说目连所问经一卷
世尊告言。尊者大目犍连。若有苾刍苾刍尼。迷醉犯戒无惭无愧。轻慢律仪。若不依说法。彼人命终生地狱中。寿等忉利天一千岁。计人间算数三俱胝六百万岁。
  尊者大目犍连。白佛言。世尊。若有苾刍苾刍尼。迷醉犯戒无惭无愧。轻慢律仪。行波逸提法。彼等云何而得其福。
  世尊告言。尊者大目犍连。若有苾刍苾刍尼。迷醉犯戒无惭无愧。轻慢律仪。行波逸提法。彼人命终生地狱中。寿等夜摩天二千岁。计人间算数一十四俱胝四百万岁。


(#)佛说长者施报经一卷
过去世时有长者婆罗门。名弥罗摩。行大施会。以八万金盘满盛金屑。而行布施。复以八万银盘满盛银屑。而行布施。复以八万金盘满盛银屑。而行布施。复以八万银盘满盛金屑。而行布施。复以八万铜盘满盛种种细妙珍味饮食而行布施。复以八万乳牛而行布施。复以八万童女。以上妙衣服真珠璎珞种种庄严。而行布施。复以八万金床银床象牙床木床。安置种种细妙裀褥。而行布施。复以八万辇舆车乘。敷以白氎及憍尸迦衣。种种严饰而行布施。
  佛言长者。彼弥罗摩如是行施。不如有人以其饮食施一正见人。所得果报胜前果报。于意云何。以其此人不堕邪见故。
  佛言长者。彼弥罗摩如是行施。不如有人以其饮食施一正见人。一正见人不如施百正见人。所得果报胜前果报。

(#)毗婆尸佛经二卷
尔时佛告诸苾刍。于过去劫有大国王。名满度摩。有一太子名毗婆尸。久处深宫思欲出游。告御车人瑜誐言。与我如法安置车马。今欲出外游观园林。瑜誐闻已即往厩中。安置车马控太子前。乘之出外。见一病人。太子曰。云何此人颜貌羸瘦气力劣弱。瑜誐答言。此是病人。太子曰。云何名病。瑜誐答言。四大假合虚幻不实。稍乖保调即生苦恼。此名为病。太子曰。我能免不。瑜誐答言。俱同幻体四太无别。如失保调亦不能免。太子闻之情思不悦。即回车马却至王宫。端坐思惟病苦之法。真实不虚。心无安隐。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毗婆尸太子  游观于园林
  匆见病患者  形色而憔悴
  即问御车人  太子亦难免
  端坐自思惟  病苦而无谬

(#)佛说较量一切佛刹功德经一卷
佛子。彼难胜世界。一大劫较量时分。是谟贺世界。一切通意王如来佛刹中一昼夜。佛子。彼谟贺世界。一大劫较量时分。是现圆光世界。赞叹如来佛刹中一昼夜。佛子。如是一切世界。依劫算数过十佛刹百千俱胝那由他微尘数劫已。有世界名莲花吉祥。彼佛世尊名贤吉祥。是彼佛刹中一昼夜。
(#)佛说人仙经一卷
次有五百优婆塞。亦已命终。彼优婆塞善断三障。证须陀洹果。逆生死流。七来人间。七生天上。了苦边际。决证菩提。又彼那提迦城。复有三百优婆塞。亦次命终。彼优婆塞亦断三障及贪嗔痴。一来人间。了苦边际。证斯陀含果。又彼那提迦城。有二百五十优婆塞。复次命终。彼优婆塞能断五种烦恼及随烦恼。证阿那含果。不还人间。不复轮转。
(#)佛说旧城喻经一卷
(#)佛说法身经一卷
有三种三摩地谓空无相无愿。复名三解脱门。即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三种蕴法。谓戒定慧蕴。三种学法。谓戒定慧学。有三种修。谓戒修定修慧修。有学无学非有学非无学。有三种道。谓见道修道无学道。有三种根。谓未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有三种行法。谓圣行天行梵行。有三分别谓蕴处界。了三法已获大福聚。证得解脱寂静涅盘三不空念住。如来于诸众生平等覆护。三种蕴法。有三补特伽罗。谓上中下。诸佛如来具三种大悲。谓无缘大悲。微妙大悲。为一切众生大悲。有三种自在。谓身自在世自在法自在。有三不护法。谓诸如来身业清净离不净法。口业清净离不净法。意业清净离不净法。
七补特伽罗。七大丈夫行。七识住七觉支。七无过失法。七三摩地受用法。七种妙法。七种界分。七善解处。七种修道。八正道分。八种补特伽罗。八种别解脱戒。复八解脱八处八智八道八戒八会。及八种世法。如来相续真常精进清净无所染着。复有九种过去三摩钵底。九信心法。九证得法。九名色灭九众生住。九种依法。九无漏地。九修道地
(#)佛说分别布施经一卷
阿难有十四种较量布施。何等十四。一者于病苦人而行布施。二者于破戒人而行布施。三者于持戒人而行布施。四者于离染人而行布施。五者于须陀洹向而行布施。六者于须陀洹果而行布施。七者于斯陀含向而行布施。八者于斯陀含果而行布施。九者于阿那含向而行布施。十者于阿那含果而行布施。十一者于阿罗汉向而行布施。十二者于阿罗汉果而行布施。十三者于诸缘觉而行布施。十四者于如来应供正等正觉而行布施。阿难。汝今当知施病苦人获二倍福。施破戒人获百倍福。施持戒人获千倍福。施离染人获百千倍福。施须陀洹向获无量福。何况须陀洹果。施斯陀含向获无量福。何况斯陀含果。施阿那含向获无量福。何况阿那含果。施阿罗汉向获无量福。何况阿罗汉果。施诸缘觉获无量福。何况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如是名为较量十四种布施功德。复次阿难。当知布施大众有其七种。一者施佛现前诸苾刍众。二者施佛灭后诸苾刍众。三者施佛灭后苾刍尼众。四者施佛灭后苾刍苾刍尼二众。五者施佛灭后游方行化诸苾刍众。六者施佛灭后游方行化苾刍尼众。七者施佛灭后游方行化苾刍苾刍尼二众。如是名为七种大众。当行布施。

(#)大集法门经二卷
当知佛所宣说。谓契经祇夜记别伽陀本事本生缘起方广希法。如是等法。佛悲愍心。广为众生。如理宣说而令众生。如说修习。行诸梵行。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诸苾刍。当知一法。是佛所说谓一切众生。皆依食住。此为一法。如是等法。佛悲愍心。广为众生。如理宣说。而令众生。如说修习。行诸梵行。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二法是佛所说。谓一名二色。如是等法。佛悲愍心。广为众生如理宣说。而令众生如说修习。行诸梵行。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三业是佛所说。谓一者身业。二者语业。三者意业。即此三业。复有二种。一善。二不善。何等为善。谓身业善行。语业善行。意业善行。何名不善。谓身业不善行。语业不善行。意业不善行。
  复次三不善思惟。是佛所说。谓欲思惟。瞋思惟。害思惟。
  复次三善思惟。是佛所说。谓离欲思惟。无瞋思惟。不害思惟。
  复次三不善根。是佛所说。谓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四
尔时毗婆尸佛法中。积财长者。岂异人乎。今光明苾刍是也。彼时于满度摩王所。出不善语业。由是因故。果报无失。于五百生中。与母同其火焚。乃至今生。亦复如是。然于毗婆尸佛所。先种善根。及发大愿。今已成熟。为大富长者。一切具足。现于人中。受天胜福。所作善利。乃至威力等事。与彼毗婆尸佛时。等无有异。而今最后于我法中。出家学道。断诸烦恼。证阿罗汉。诸苾刍。以是因缘。汝等当知。一切众生。若造一黑业因。决定当受一黑业报。若造一白业因。决定当受一白业报。是故诸苾刍。若黑业因。若白业因。一一果报。决定无失。当知皆是自分所作。汝等诸苾刍。应如是修学。佛说此经已。诸苾刍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一卷
于其中间奉持八戒。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七不花鬘庄严其身及歌舞戏等。八不坐卧高广大床我今舍离如是等事。誓愿不舍清净禁戒八种功德。二三重复作如是说。又言。我持戒行庄严其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又说伽陀曰。
 我发无二最上心  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  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  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  解说众生三有苦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一卷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一卷


(#)佛说七女经一卷
此国王七女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来供养五百佛已。当复万佛却后十劫悉当作佛。皆同一字号名复多罗贲。刹土名首陀波。其佛寿三万岁。
(#)佛说阿难同学经一卷
世尊告曰。比丘。女人有五秽行。云何为五。比丘。女人臭秽。言语粗犷。无反复心。犹如蚖蛇。常怀毒垢。
(#)佛说玉耶女经
佛告玉耶。女人之法。有三鄣十恶。不自觉知。玉耶白佛。何等三鄣十恶。佛告玉耶。一者小时父母所鄣。二者出嫁夫主所鄣。三者老时儿子所鄣。是为三鄣。何等十恶。一者生时父母不喜。
(#)佛说阿速达经
佛言。妇人事夫有三恶四善。
(#)佛说阿罗汉具德经一卷
复有声闻少贪常喜持头陀行。大迦叶苾刍是。
  复有声闻具大辩才智慧第一。舍利弗苾刍是。
  复有声闻修持精进具大神通。目乾连苾刍是。
  复有声闻有所观瞩得大天眼。阿你噜驮苾刍是。
  复有声闻具足定慧多闻第一。阿难苾刍是。
  复有声闻善解轨仪能持律藏。优波离苾刍是。

(#)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一卷
一切人归死  无有不死者
  随行种殃福  自获善恶果
  地狱为恶行  善者必生天
  明慧能分别  唯福能遏恶
(#)佛说满愿子经一卷
佛告邠耨。目见好色可眼之物。所可爱乐贪欲之。耳贪好声。鼻识好香。舌知美味。身着细滑更乐可意。爱于所欲慕于贪求。假使比丘欣乐然可心处其中已贪住则乐迷惑。从是致患忧恼之戚。假使邠耨比丘。目见色者。可眼之物不以欢乐。心不处中恼患则除。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是为粗举要法。
(#)佛说水沫所漂经一卷
此色阴有何坚固。譬如夏雨有泡现。或有生者。或有灭者。彼有目士谛观察之思惟分别。彼人已见谛观察之思惟分别。空无所有。无来无往。亦不坚固。犹如此水沫有何坚固。如是此身中痛。当来过去现在。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有目士谛观察之思惟分别。彼已观察思惟分别。
(#)佛说法印经一卷
佛言。苾刍。空性无所有。无妄想。无所生。无所灭。离诸知见。何以故。空性无处所。无色相。非有想。本无所生。非知见所及。离诸有着。由离着故。摄一切法。住平等见。是真实见。苾刍当知。空性如是。诸法亦然。是名法印。
(#)佛说广义法门经一卷
若人欲听正法。具十六相。乃可听受。何等十六。一随时听。二恭敬。三欲乐。四无执着。五如闻随行。六不为破难。七于法起尊重心。八于说者起尊重心。九不轻拨正法。十不轻拨说者。十一不轻己身。十二一心不散。十三欲求解心。十四一心谛听。十五依理正思。十六忆持前后。而听正法。

(#)八关斋经一卷
(#)佛说泥犁经一卷
(#)佛说十八泥犁经一卷
(#)佛说布施经一卷
与大苾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八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旃檀之香受用供养。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体。十如法尊重施。得安隐快乐众人喜见。十一以广大心施。
(#)佛说分别布施经一卷
(#)分别善恶报应经二卷
于佛起恶心  毁谤生轻慢
  入大地狱中  受苦无穷尽
  有诸数取趣  于师及比丘
  暂时起恶心  命终堕地狱
  若于如来处  起大嗔恨心
  皆堕恶道中  轮回恒受苦
复次妄语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口气恒臭。二正直远离。三谄曲日增。四非人相近。五忠言不信。六智慧鲜少。七称扬不实。八诚语不发。九爱论是非。十身谢恶趣。复次饮酒三十六过。
(#)佛说业报差别经一卷
复次长者。若有众生。礼佛塔庙。得十种功德。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奉施钟铃。得十种功德。奉施衣服。得十种功德。奉施器皿。得十种功德。奉施饮食。得十种功德。奉施靴履。得十种功德。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恭敬合掌。得十种功德。是名略说世间诸业差别法门。
(#)分别善恶报应经二卷
犬见世尊嗔恚而吠。
尔时世尊与无量百千诸比丘众。前后围绕在座说法。于是世尊遥见输迦长者远路而来。告诸比丘。汝等。见此输迦长者远来已不。诸比丘言。唯然已见。世尊告言。此长者子。向于佛所而发嗔心。命终之后如箭刹那堕大地狱。
于佛起恶心  毁谤生轻慢
  入大地狱中  受苦无穷尽
  有诸数取趣  于师及比丘
  暂时起恶心  命终堕地狱
  若于如来处  起大嗔恨心
  皆堕恶道中  轮回恒受苦
(#)佛说鸯崛髻经一卷
然此沙门独来无伴。我今当取杀之。时鸯崛髻即拔腰剑往至世尊所。
时鸯崛髻须发自堕。身着袈裟在世尊后。时世尊将鸯崛髻在后行。从阇梨园诣祇洹便就座坐。时鸯崛髻。为诸尊长比丘所教训威仪礼节。作是教训已。所以族姓子。以信坚固出家学道修无上梵行。尽生死源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母胎。时鸯崛髻成阿罗汉。
(#)佛说鹦鹉经一卷
白狗遥见世尊从远而来。见已便吠。彼世尊便作是言。止白狗。不须作是声汝本吟哦(梵志乞食音)。于是白狗。极大嗔恚不欢喜。
何以故。彼如是极向我嗔恚故。因彼嗔恚身坏死时生恶趣泥犁中。彼时鹦鹉摩牢兜罗子来诣世尊所。
(#)佛说兜调经一卷
佛过谷门白狗吓佛佛即言。汝平常时举手言咆今反作狗吓不知惭愧。狗便惭走。
见老人不起。不孝父母见父母不敬爱。人有孝顺敬父母及长老者常恚恨之。死入地狱中。地狱中罪竟。复为人即不媚。为众人所憎恶。人于世间孝父母敬长老。若有人不孝者不敬长老者。辄往教之。喜为人说善言死上天。从天来下生人间。为人所爱敬。人于世间憍慢不敬尊者。自用强梁死入地狱中。
(#)佛说长者施报经一卷
(#)佛说须达经一卷
如是行大施。余不可数余食诸味。谓彼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大施。施与阎浮提凡夫人。宁施与彼一仙人得福多。虽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大施。施与阎浮提仙人者。不如施与一须陀洹此得福多。虽彼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施与阎浮提凡夫人及仙人。
  百须陀洹。不如施与一斯陀含此得福多。虽居士鞞蓝大富婆罗门。作如是施与阎浮提凡夫人仙人百须陀洹百斯陀含。
(#)佛说护国经一卷
佛言护国。父母不听不得出家。
如是父母善言诱劝。是时护国又复白言。父母当念。我厌轮回弃舍世荣。志求出家唯愿听许。如是护国再三求请。是时父母又复告言。汝所坚念志求出家。勿为求丐而活命耶。我家库藏金银珍宝众多无量。汝但在家舍财作福。当受富乐何须出家。如是父母二三诱劝。是时护国又复告言。父母若不听。我从今已往誓不饮食乃至命终。发誓愿已即绝饮食。
(#)佛说楼炭经卷第四
诸天亦尔。阎浮利天下。有男女婚姻之事。俱耶尼弗于逮天下人。亦有男女婚姻之事。郁单曰天下人。无婚姻之事。若男子起淫劮意。向女人时。相视便度道去。男子在前。女人在后。有树曲合如交露。北方天下人。在其中止。男女各异处。便共往至其树下。若树低荫覆其人上。便共交通。树不覆人上者。不行交通之事。各自别去。龙及金翅鸟。有男子女人婚姻之事。
(#)佛说大生义经一卷
(#)佛说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一卷
佛告诸比丘。人生在世间时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道人。不行仁义无可用心。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魂神当堕阎王地狱。主者辄持行白王言。其过恶。
(#)佛说恒水经一卷
持五戒者。还生世间作人。持十善者得生天。持二百五十戒者。现世可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泥洹大道。以道以受人身。当奉持经戒。死死不当缺犯大如毛发。
(#)佛说四谛经一卷
今为说是四谛。何等为四。一为苦。二为习。三为尽。四为道。四谛受行令灭苦。
(#)佛说萨钵多酥哩踰奈野经一卷
各各闻已。或有断尽分别及欲俱生证阿那含果。或有断尽分别及六品俱生证斯陀含果。或有虽尽分别未断俱生证须陀洹果。受天人报经七生已成阿罗汉。佛言。苾刍。如是出家如是梵行。如是证果得离苦际而成解脱。汝今志意舍离贪爱趣求觉路。
(#)佛说寂志果经一卷
奉比丘戒。二百五十。不犯道禁。护得度法。行止礼节。不失仪捡。忽除所有靖恭畏慎。一心平等。修习正戒也。远离于杀。不执刀杖。心怀惭愧。普安一切。不施恐怖。其心清净。无所加害。远离盗窃。除不与取。乐喜惠施。心欲放舍所思念安。常自护己。其心清净。不与不取。远离淫行。净修梵行。志于贞洁。消灭浊欲。其心清净。不为色惑。远离妄语。不尚虚诞。未曾诈殆。志存诚信。所住安谛。不违世誓。其心清净。不怀欺伪。不乐两舌。谗谤败德。未曾传说。斗乱彼此。和解变诤。散除怨害。其心清净。不仇两舌。远离恶口。不好骂詈。每制自在。未曾放恣吐不善言。
(#)信佛功德经一卷
复次我佛世尊有最胜法。谓佛世尊以调伏法。了知诸补特伽罗心所乐法。从应为说是补特伽罗。既了知已。如理修行。断三烦恼。不久证于须陀洹果。逆生死流。七往天上。七来人间。尽苦边际。如是世尊皆悉了知。又复世尊。知彼补特伽罗意乐之法。如理修行。断三烦恼。及断贪嗔痴。不久证于斯陀含果。一来人间。尽苦边际。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一卷
佛言。东向拜者。谓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者当念治生。二者早起敕令奴婢。时作饭食。三者不益父母忧。四者当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当恐惧求医师治之。父母视子亦有五事。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二者当教计书疏。三者当教持经戒。四者当早与娶妇。五者家中所有当给与之。
  南向拜者。谓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者当敬难之。二者当念其恩。三者所教随之。四者思念不厌。五者当从后称誉之。师教弟子亦有五事。一者当令疾知。二者当令胜他人弟子。三者欲令知不忘。四者诸疑难悉为解说之。五者欲令弟子智慧胜师。

(#)长阿含十报法经一卷
第十两法。当自证慧亦解脱。是为行者二十法。是不非是不异。有证如有不惑不倒。是知有持慧意观。
  第一三法。行者竟无为事慧者。亦闻法经。亦当观本。
  第二三法。当思惟。欲念。定不欲但念。亦不欲亦不念。
  第三三法。可识。欲有。色有。不色有。
  第四三法。可舍。欲爱。色爱。不色爱。
  第五三法。可舍。本三恶。贪欲恶。嗔恚恶。愚痴恶。
  第六三法。可增。无有贪欲本。无有嗔恚本。无有愚痴本。
  第七三法。难受。相定相。定止相。定起相。
(#)佛说大集法门经二卷
复次二法是佛所说。谓一名二色。如是等法。佛悲愍心。广为众生如理宣说。而令众生如说修习。行诸梵行。利益安乐天人世间。
  复次三业是佛所说。谓一者身业。二者语业。三者意业。即此三业。复有二种。一善。二不善。何等为善。谓身业善行。语业善行。意业善行。何名不善。谓身业不善行。语业不善行。意业不善行。
  复次三不善思惟。是佛所说。谓欲思惟。嗔思惟。害思惟。
  复次三善思惟。是佛所说。谓离欲思惟。无嗔思惟。不害思惟。
  复次三不善根。是佛所说。谓贪不善根。嗔不善根。痴不善根。
  复次三善根。是佛所说。谓无贪善根。无嗔善根。无痴善根。
  复次三漏。是佛所说。谓欲漏有漏无明漏。
  复次三求。是佛所说。谓欲求有求梵行求。
  复次三爱。是佛所说。谓欲爱色爱无色爱。
  复次三界。是佛所说。谓欲界色界无色界。

(#)佛说尼拘陀梵志经二卷
我今于其自法教中请问。于汝云何修行。能得出离清净。得最上洁白。及得真实。得清净真实中住。佛告尼拘陀梵志言。如汝尼拘陀法中所修行者。我今略说。汝谓能得四戒具足。谓能修行。能得最上增胜。于前修行出离。不减诸欲。尼拘陀。云何是汝修行。所持四戒。谓不自杀生。不教他杀。不随喜杀。不自偷盗。不教他盗。不随喜盗。不自妄语。不教他妄语。不随喜妄语。不自邪染。不教他邪染。不随喜邪染。汝尼拘陀。以如是等。谓我能得四戒具足。尼拘陀。云何是汝能得修行。汝所修行。谓高处游止。施设座位。或翘足而立。以为法行。或常受苦涩粗恶饮食。而为法行。或寂止空地。而为法行。或不去须发。而为法行。或偃卧棘刺。或卧编椽。而为法行。或居止常处凌云高显。而为法行。
(#)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十七
复次修行者。外身随顺观。云何劫初时。阎浮提人。寿命长短。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劫初时。阎浮提人。寿命八万四千岁。身长五百弓(今人身等一弓)
  复次修行者。外身随顺观。云何阎浮提人。于第二时。寿命色量。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阎浮提人。于第二时。寿命四万岁。人之身量。长二百弓。
  复次修行者。外身随顺观。云何观于阎浮提人。于第三时。寿命色量。彼以闻慧。或以天眼。见阎浮提人。于第三时。其人寿命一万岁。人之身量。长一百弓。

(#)佛说法灭尽经一卷
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
(#)
优婆塞戒经卷第七
四天王寿人数九百万岁。命亦不定如三天下三十三天寿千八百万岁。命亦不定。焰摩天上寿三千六百万岁。命亦不定。兜率天寿七千二百万岁。除后身菩萨。余一切命皆亦不定。化乐天寿万四千四百万岁。命亦不定。他化自在天寿二万八千八百万岁。命亦不定。他化自在天上一年。即热地狱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地狱寿命二万八千八百万岁。命亦不定。化乐天上一年。即是大声地狱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狱寿命万四千四百万岁。命亦不定。兜率天一年。即是小声地狱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地狱寿命七千二百万岁。命亦不定。焰天一年。即众合地狱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地狱寿命三千六百万岁。命亦不定。三十三天一年。即是黑绳地狱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地狱寿命一千八百万岁。命亦不定。四天王上一年。即是活地狱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地狱寿命九百万岁命亦不定。阿鼻地狱寿命一劫。大热地狱寿命半劫。唯此二处寿命决定。人中五百年。是饿鬼中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鬼寿命万五千岁。命亦不定。畜生道中除难陀婆难陀。其余一切命亦不定。阿鼻地狱一年。即是非想非非想处一日一夜。如是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彼天寿命八万大劫。无所有处六万劫。
优婆塞戒经卷第七
善男子。若人不解如是业缘。无量世中流转生死。何以故。不解如是业因缘者。虽生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劫福尽还堕三恶道故。
如是增减满十八反。名为中劫。谷贵三灾。疾病三灾。刀兵一灾。名一小劫。水火二灾各五段过有一风灾。五风灾过名一大劫。阎浮提中刀兵起时。东西二方人暂生嗔。此病起时。彼小头痛力少微弱。此谷贵时彼则念食。如是恶事郁单曰无。
(#)佛说较量寿命经一卷
尔时佛告诸苾刍言。我说人中寿命五十岁。四大王天成一昼夜。以彼昼夜。成彼一月十二月成年。以彼长年寿命五百。彼算人间昼夜寿命。当九十洛叉。然后命终。以彼四大王天五百岁寿命。成等活地狱为一昼夜。彼以三十昼夜。成彼一月。以彼十二月。成彼一年。以彼长年算数五百为等活大地狱中有情寿命。以彼五百年。当四大王天五百四十洛叉。即当人间比较算数。计一万六千二百俱胝年。彼等活大地狱中。寿命方尽。
人中三十昼夜。饿鬼趣中为一昼夜。以彼三十昼夜成彼一月。以彼十二月。成彼一年。以彼长年算数五百。彼饿鬼中方满寿命。若四大洲较量算数。北洲千岁。西东二洲如次减半。南洲不定。劫初无量。末后十岁。中间无定。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大藏经搜索:施破戒

(1)优婆塞戒经七卷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如为身命耕田种作。随其种子获其果实。施主施已亦复如是。随其所施获其福报。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辩。施主亦得如是五报。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
(2)佛说分别布施经一卷
阿难。汝今当知施病苦人获二倍福。施破戒人获百倍福。施持戒人获千倍福。施离染人获百千倍福。施须陀洹向获无量福。何况须陀洹果。施斯陀含向获无量福。何况斯陀含果。施阿那含向获无量福。何况阿那含果。施阿罗汉向获无量福。何况阿罗汉果。施诸缘觉获无量福。何况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如是名为较量十四种布施功德。复次阿难。当知布施大众有其七种。一者施佛现前诸苾刍众。二者施佛灭后诸苾刍众。三者施佛灭后苾刍尼众。四者施佛灭后苾刍苾刍尼二众。五者施佛灭后游方行化诸苾刍众。六者施佛灭后游方行化苾刍尼众。七者施佛灭后游方行化苾刍苾刍尼二众。如是名为七种大众。当行布施。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是时,诸辟支佛闻天人语已,皆腾在虚空,而说此偈:
  “‘诸佛未出时,此处贤圣居,
    自悟辟支佛,恒居此山中。
    此名仙人山,辟支佛所居,
    仙人及罗汉,终无空缺时。’

“是时,辟支佛问曰:‘大妹,今为染著何处?’
  “长者女报曰:‘我今正著眼色,又复口中作优钵华香,身作栴檀香。’
  “是时,辟支佛舒左手,以右手挑眼著掌中,而告之曰:‘所爱眼者,此之谓也。大妹,今日为著何处?犹如痈疮,无一可贪,然此眼中,亦漏不净。大妹当知:眼如浮泡,亦不牢固,幻伪非真,诳惑世人;耳、鼻、口、身、意皆不牢固,欺诈不真。口是唾器,出不净之物,纯含白骨;身为苦器,为磨灭之法,恒盛臭处,诸虫所扰;亦如画瓶,内盛不净。大妹,今日为著何处?是故,大妹,当专其心,思惟此法幻伪不真。如妹思惟眼、色无常,所有著欲之想自消灭;耳、鼻、口、身、意皆悉无常,思惟此已,所有欲意自当消除;思惟六入,便无欲想。’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九
世尊告曰:“有辟支佛,无师自悟,去诸结使,更不受胎,是故应与起偷婆。”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
时,舍利弗言:“世尊弟子之中,神足第一,有大威力,何故不以神足而避乎?”
  目连报言:“我本所造行极为深重,要索受报,终不可避,非是空中而受此报。然我今日身极患疼痛,故来辞汝,取般涅槃。”
(#)正法念处经卷第十八
知大海地下天之怨敌。名阿修罗。略说二种。何等为二。一者鬼道所摄。二者畜生所摄。鬼道摄者。魔身饿鬼。有神通力。畜生所摄阿修罗者。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九
戒有二种。世间出世间。略说心为能持。戒有多种。略说二种。一者性重戒。二者离恶戒。若破性重戒。则非迦葉如来弟子。性重戒者。所谓杀生非梵行。偷盗具满三钵梨沙槃。或盗佛物。或盗法物。盗已食之。心不悔过。亦不还偿。覆藏不说。如是比丘。则非迦葉如来弟子。腐烂败坏。不名法器。但以妄语。庄严衣服。是名破于性重之戒。以放逸故。是故迦葉如来。告诸比丘。应离放逸。如是夜摩天王。为善时鹅王菩萨说法。鹅众及魔王众。放逸臣等。坐莲花台。牟修楼陀。说如是法。
(#)起世经卷第七
诸比丘。阎浮提人。所有市买。或以钱财。或以谷帛。或以众生。瞿陀尼人。所欲市买。或以牛羊。或摩尼宝。弗婆提人。若作市易。或以财帛。或以五谷。或摩尼宝。郁多啰究留人辈。无诸市买。所欲自然。诸比丘。阎浮提人。瞿陀尼人。弗婆提人悉有男婚女嫁之法。其郁多啰究留人辈。无我我所。树枝若垂。男女便合。无有婚嫁。诸比丘。龙金翅鸟。及阿修啰辈。略说嫁娶。悉如人间。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诸天。兜率陀天。化乐诸天。他化自在诸天。魔身天等。皆有嫁娶。略说如前。从此已上其诸天等。无复婚嫁男女之别。
诸比丘。阎浮提人。若行欲时。二根相到。流出不净。瞿陀尼人。弗婆提人。郁单越人。并亦如是。一切诸龙金翅鸟等。若行欲时。亦二根相到。但出风气。即得畅适。无有不净。诸阿修罗。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时。根到畅适。亦出风气。犹如诸龙及金翅鸟。无有差异。夜摩诸天。执手成欲。兜率陀天。忆念成欲。化乐诸天。熟视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语成欲。魔身诸天。相看成欲。并得畅适。成其欲事。
起世经卷第八
诸比丘。此三界中。有三十八诸众生类。何者是其三十八种。诸比丘。欲界之中有十二种。色界中有二十二种。无色界中复有四种。诸比丘。于中何者是其欲界十二种类。所谓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此名十二。何等色界二十二种。谓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恼天。善见天。善现天。阿迦腻吒天等。此二十二属于色界。其无色界四种者。谓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入天。非想非非想天。此四种类属无色界。
  诸比丘。其世间中。有四种云。白云黑云赤云黄云。诸比丘。其四种中白色云者。多有地界。黑色云者。多有水界。赤色云者。多有火界。黄色云者多有风界。汝等应当作如是知。诸比丘。世间复有四种大天。何等为四。所谓地多大天。水多大天。

(#)起世因本经卷第八
何者欲界十二种类。谓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此名十二。何者色界二十二种。谓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恼天。善见天。善现天。阿迦腻吒天等。此等名为二十二种。无色界中。有四种者。谓空无边天。识无边天。无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名四种。
起世因本经卷第七
 诸比丘。阎浮提人。瞿陀尼人。弗婆提人。悉有男女婚嫁之法。郁单越人。无我我所。树枝若垂。男女便合。无复婚嫁。诸比丘。诸龙金翅鸟阿修罗等。皆有婚嫁。男女法式。略如人间。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等。皆有婚娶。略说如前。从此已上所有诸天。不复婚嫁。以无男女异故。诸比丘。阎浮提人。若行欲时。二根相到。流出不净。瞿陀尼人。弗婆提人。郁单越人。并亦如是。一切诸龙金翅鸟等。若行欲时。亦二根相到。但出风气。即得畅适。无有不净。诸阿修罗。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行欲之时。根到畅适。亦出风气。犹如诸龙及金翅鸟。无有差异。夜摩诸天。执手成欲。兜率陀天。忆念成欲。化乐诸天。熟视成欲。他化自在天。共语成欲。魔身诸天。相看成欲。并得畅适。成其欲事。
起世因本经卷第七
诸比丘。一切众生。有四种食。以资诸大。得自住持。得成诸有得相摄受。何等为四。一者粗段及微细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何者众生应食粗段及微细食。诸比丘。阎浮提人。饭食麨豆。及鱼肉等。此等名为粗段之食。覆盖按摩。澡浴揩拭。脂膏涂摩。此等名为微细之食。瞿陀尼人。弗婆提人。粗段微细。与阎浮提略皆齐等。郁单越人。身不耕种。自然而有成熟粳米。为粗段食。覆盖澡浴。及按摩等。为微细食。诸比丘。一切诸龙金翅鸟等。以诸鱼鳖鼋鼍虾蟆虬螭蛇獭金毗罗等。为粗段食。覆盖澡浴等。为微细食。诸阿修罗。以天须陀妙好之味。以为粗段。诸覆盖等。以为微细。四天王天。并诸天众。皆用彼天须陀之味。以为粗段。诸覆盖等。以为微细。三十三天。还以彼天须陀之味。以为粗段。诸覆盖等。以为微细。如三十三天。乃至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并用彼天须陀之味。以为粗段。诸覆盖等。以为微细。自此以上。所有诸天。并以禅悦法喜为食。三摩提为食。三摩跋提为食。无复粗段及微细食。
火聚之明。不如诸天星宿光明。星宿之明。不如月宫殿明。月宫殿明。又复不如日宫殿明。日宫殿明。光焰照曜。犹尚不如四天王天墙壁宫殿身璎珞明。四天王天所有光明。则又不如三十三天所有光明。三十三天所有光明。则又不如夜摩诸天墙壁宫殿璎珞光明。夜摩天中所有诸光。则又不如兜率陀天所有光明。兜率陀天所有诸光则又不如化乐天光明。化乐天中所有光明。则又不如他化自在诸天光明。他化自在所有光明。则又不如魔身天光明。魔身诸天墙壁宫殿璎珞光明。比于下天。最胜最妙。殊特无过。诸比丘。虽然此魔身天光。比梵身天光。转更不及。彼梵身天。比光忆念天。则又不及。光忆念天。比遍净天。则又不及。遍净诸天。比广果天。则又不及。如是略说。无恼热天。善见天。善现天。阿迦腻吒天等唯除璎珞。余如上说。应如是知。诸比丘。若天世界。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人等。世间所有光明。欲比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光明。百千万亿恒河沙数。不可为比。此如来光。最胜最妙。殊特第一。所以者何。诸比丘。如来之身。戒行无量故。三摩提般若。解脱解脱知见。神通及神通行。教化及教化轮。说处及说处轮等。皆无量故。诸比丘。如来如是无量功德。一切诸法皆悉具足。以是义故。如来光明最胜无上。当如是持。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五
云何比丘不知所爱?于是,比丘于十二部:契经、祇夜、授决、偈、因缘、本末、方等、譬喻、生经、说、广普、未曾有法,如是比丘不知所爱。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
如一小千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败,众生所居名一佛刹。”
(#)
佛说楼炭经卷第一
佛言诸比丘如一日月。旋照四天下时。尔所四千天下世界。有千日月。有千须弥山王。有四千天下。四千大海水。四千大龙宫。四千大金翅鸟。四千恶道。四千大恶道。七千种种大树。八千种种大山。万种种大泥梨。是名为一小千世界。如一千小世界。尔所小千千世界。是名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尔所中千千世界。是名为三千世界。悉烧成败。是为一佛刹。

(#)佛说法灭尽经一卷
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

(#)菩萨道树经一卷
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当行六事。未起菩萨意便起求。何等。六一者依佛住。二者入正道不复还。三者内意自晓了。四者得善知识因自依。五者常有大愿。六者无怯弱心不厌智慧。是为六
当何以致之。佛言。菩萨有六事行。疾得无所从生法忍。何等为六。一者不计有身。二者不计有人。三者不计有寿。四者不计有形。五者不计无有。六者不计常有。是为六事行。
(#)佛说布施经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八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旃檀之香受用供养。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体。十如法尊重施。得安隐快乐众人喜见。十一以广大心施。得无量广大之福。十二以美食施。得离饥馑仓库盈溢。十三以浆饮施。得所往之处无诸饥渴。十四以衣服施。得上妙衣庄严身相。十五以住处施。得田宅宽广楼阁庄严。十六以卧具施。得生贵族资具光洁。十七以象马车辇施。得四神足无拥妙用。十八以汤药施。得安隐快乐无诸疾病。十九以经法施。得宿命等通。二十以花果施。得七觉支花。二十一以花鬘施。得脱贪嗔痴垢。二十二以香施。得离烦恼臭秽。二十三以伞盖施。得法自在。二十四以铃铎施。得言音美妙。二十五以音乐施。得梵音深妙。二十六以然灯施。得天眼清净。二十七以缯彩疋帛施。得解脱衣服。二十八以香水洒如来塔庙。二十九以香水浴如来身。三十以香油涂饰佛像。共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一以香水施浴众僧。得富贵家生少病安乐。三十二以慈心施。得颜貌和悦无诸嗔恨。三十三以悲心施。得离杀害。三十四以喜心施。得无所畏远离忧恼。三十五以舍心施。得离挂碍证寂灭乐。三十六以种种施。得种种福。三十七以无住无相心施。得无上正等正觉。佛告诸苾刍。如是三十七种。智者所行微妙施行。汝今受持。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四
彼恶知识略有八种。一切王者皆应舍离。何等为八。一者断见。所谓有人如是心言。无业无施。无有此世。无有他世。此是最初恶知识也。又复第二恶知识者。所谓有人如是心言。一切妇女。依时共行。不破梵行。又复第三恶知识者。所谓有人如是心言。若以火烧得大福德。若与众生则无福德。又复第四恶知识者。所谓有人如是心言。乃至未死。有命以来。得名为人。若身死已。善不善业。一切皆失。如风吹云。更无可集。众生如是。无有罪福。又复第五恶知识者。所谓有人。常教他人。破坏父母。亦复不听供养尊长。又复第六恶知识者。所谓有人。言杀生善。若杀老人。若杀盲人。恶病之人。长病人等。夺其命故。得生乐处。又复第七恶知识者。所谓有人如是心言。于山崖上。自投身下。若火烧身。若自饿死。或五处火。以炙其身。如是取死。有无量福。后得天上。无量眷属。无量天女之所供养。又复第八恶知识者。所谓有人如是心言。一切由天。非业果报。如是八种恶知识者。一切不听住在国内。眼亦不看。唯摄一切实语说人。从如是人听闻正法。闻已摄取。受持修行。王若如是不近一切不善知识。功德因缘。于现在世。常得安乐。常有利益。能护国土。能护自身。善人所赞。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为夜摩王。以彼不近不善知识善业因故。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
天有十法。何等为十?一者、飞去无限数;二者、飞来无限数;三者、去无碍;四者、来无碍;五者、天身无有皮肤、骨体、筋脉、血肉;六者、身无不净大小便利;七者、身无疲极;八者、天女不产;九者、天目不眴;十者、身随意色,好青则青,好黄则黄,赤、白众色,随意而现。此是诸天十法。人有七色。云何为七?有人金色,有人火色,有人青色,有人黄色,有人赤色,有人黑色,有人白色;诸天、阿须伦有七色,亦复如是。
若天帝释欲至粗涩园中游观时,即念三十三天臣;三十三天臣即自念言:‘今帝释念我。’即自庄严,驾乘宝车,与无数众前后围绕,至帝释前,于一面立。帝释复念其余诸天;诸天念言:‘今帝释念我。’即自庄严,与诸天众相随,至帝释前,于一面立。帝释复念伊罗钵龙王;伊罗钵龙王复自念言:‘今帝释念我。’龙王即自变身出三十三头,一一头有六牙,一一牙有七浴池,一一浴池有七大莲华,一一莲华有一百叶,一一华叶有七玉女,鼓乐弦歌,抃舞其上。时,彼龙王作此化已,诣帝释前,于一面立。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