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一直说的是,由美国奥委会来决定运动员是否参加北京冬奥会,而美国奥委会认为不应该阻碍运动员参加北京冬奥会。
拜登的发言人所说的 ”考虑外交抵制“,其实是应对国内的表态 (包括让两院通过关于伯恩斯出任驻华大使的任命),考虑的是两种可能性之一:
方案一,美国不从本国官员和前任高官之中派遣特使去出席冬奥会开幕式,而是由驻华的外交人员来出席 (等级也未必是大使),美国奥委会和运动员仍会照常参加。
方案二,既不派遣特使、包括美国驻华的外交人员在内也不出席冬奥会开幕式,仅由美国奥委会和运动员参加。
美国和盟国即便仅由驻华外交人员来出席冬奥会开幕式 (方案一),可以找理由说 ”由于疫情的隔离管制不便从本土派遣特使“,也不必号称抵制。很遗憾的是,看起来美国驻华的外交人员也不会出席冬奥会。
中国对此的态度是什么呢?把外交部发言人的几次回应汇总翻译成大白话,大体是:只要各国奥委会和运动员来参加北京冬奥会就行,不派遣特使、大使出席开幕式其实无所谓,至少派驻华外交人员出席那就还好。当然,中国希望所有国家包括欧洲大国不要跟从美国这种只为表态秀给国内看的 ”外交抵制“,也会以对等规格派遣使节出席 2024年 巴黎奥运会、2026年 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2028年 洛杉矶奥运会。
伯恩斯大使或许不会在北京冬奥会前赴任,中国倒也不至于不接新任大使的国书。至于伊朗核协议的各缔约方是否能重返谈判桌、朝韩的和平协议 (+中美) 的谈判是否刚好和北京冬奥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关联,有待观察。